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4年秋季学期,湖北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十年间全省各地基础教育新课程稳步推进,并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场革命。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重建,要反思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价值,积极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改革 反思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虽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在推进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课堂教学应成为当前新课程研究的重点内容,笔者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本文将从反思、探究、重建三个角度进行总结归纳,以飨读者。
一、“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反思传统课堂教学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知识传授是教学的任务之一,并且掌握知识是其他任务实现的基础,传统课堂教学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甚至是唯一的任务。许多课堂以知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知识作为教学过程的关注点,以知识作为教学的终结点,这种教学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的主要是知识,而比知识更重要的学生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影响给忽略了。
(二)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影响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但教师的作用永远代替不了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控制者,而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是以被动的角色出现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性,结果就会导致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最终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重统一要求,轻个别差异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对学生的统一要求,统一要求虽也部分实现了学生的发展,但它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牺牲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种在教学中忽视个体差异,一味要求整齐划一的要求,把本来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的课堂,当成了军营;把本来生龙活虎、各具特色的青少年,变成了军人。只求目标一致和分数提高,失之于人性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是有悖人才成长规律的。
二、“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探究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明确提出课程应“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强调基础教育是一种大众型教育,而不是精英式教育,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课堂教学不只是使一部分学生获得发展,更不是使一小部分学生达到升学的目的,要承认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做的,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为其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获得有效的成长与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全面发展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每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就够了吗?远远不够,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在重视原有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出了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实现课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而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得。
(三)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怎样的角色出现,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还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者?传统课堂教学一直沿袭着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须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学习活动。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多多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如何倾听分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知过不难改过难,言善不难行善难” ——重建新课程课堂教学
(一)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全面性。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不仅提出知识技能的目标,更强调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改变原有只关注知识技能的倾向,切实研究教学内容,把握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出适宜学生发展的全面的教育目标。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及其主体性。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享有同等的地位,平等地、自觉自愿地参与各种活动,其核心是把师生看成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不是“物”,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家长制而提出的。教师和学生应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三)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不是简单地由外到内的输入复制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了解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努力创设适宜于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把传统意义上的由教师的教的课堂还原为由学生的学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教学改革,道路也艰。教育部新课程改革方案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正如爱国诗人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坚定地行走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路上吧。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改革 反思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虽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在推进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课堂教学应成为当前新课程研究的重点内容,笔者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本文将从反思、探究、重建三个角度进行总结归纳,以飨读者。
一、“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反思传统课堂教学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知识传授是教学的任务之一,并且掌握知识是其他任务实现的基础,传统课堂教学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甚至是唯一的任务。许多课堂以知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知识作为教学过程的关注点,以知识作为教学的终结点,这种教学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的主要是知识,而比知识更重要的学生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影响给忽略了。
(二)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影响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但教师的作用永远代替不了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控制者,而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是以被动的角色出现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性,结果就会导致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最终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重统一要求,轻个别差异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对学生的统一要求,统一要求虽也部分实现了学生的发展,但它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牺牲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种在教学中忽视个体差异,一味要求整齐划一的要求,把本来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的课堂,当成了军营;把本来生龙活虎、各具特色的青少年,变成了军人。只求目标一致和分数提高,失之于人性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是有悖人才成长规律的。
二、“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探究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明确提出课程应“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强调基础教育是一种大众型教育,而不是精英式教育,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课堂教学不只是使一部分学生获得发展,更不是使一小部分学生达到升学的目的,要承认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做的,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为其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获得有效的成长与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全面发展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每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就够了吗?远远不够,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在重视原有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出了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实现课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而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得。
(三)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怎样的角色出现,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还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者?传统课堂教学一直沿袭着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须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学习活动。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多多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如何倾听分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知过不难改过难,言善不难行善难” ——重建新课程课堂教学
(一)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全面性。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不仅提出知识技能的目标,更强调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改变原有只关注知识技能的倾向,切实研究教学内容,把握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出适宜学生发展的全面的教育目标。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及其主体性。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享有同等的地位,平等地、自觉自愿地参与各种活动,其核心是把师生看成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不是“物”,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家长制而提出的。教师和学生应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三)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不是简单地由外到内的输入复制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了解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努力创设适宜于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把传统意义上的由教师的教的课堂还原为由学生的学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教学改革,道路也艰。教育部新课程改革方案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正如爱国诗人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坚定地行走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路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