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悯人是“诗圣”,沉郁顿挫“非唐诗”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i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诗歌阅读的教学理应因诗人而异,对一些光耀千古的大诗人,如杜甫,要多方面分析解读,以深刻感悟。必修三的《杜甫诗三首》选择了老杜滞留夔州时期的三首诗歌,在诗歌风貌上有其共同特点,有助于清楚了解杜甫的经历、心态及诗歌风格。夔州诗作为杜甫创作的第二个高潮,清晰地展现了诗人以羁人穷老的身份对世态人情的体察,折射了诗圣悲天悯人的情怀。其中,《登高》更是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中还引用他人对此诗的评价说“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更是较为直接地表明此诗极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与众不同的主体风格。
  基于丰富学生对杜甫其人的认知与感情,进而较深刻地理解杜诗风格的思路,本设计力求使学生深入领悟杜甫那种逆境中依然焕发出的为国为民的献身主义光辉,“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夔州时期老杜的状态心态,领悟诗歌风格,学会鉴赏诗歌。2.过程和方法:知人论世,反复诵读,通过意境分析理解诗歌深刻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同情并敬仰诗圣杜甫,培养强烈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的人格力量,领悟杜甫的诗歌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知人论世
  导入:北大教授袁行霈曾评论说:“千余年来,杜甫以他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诗篇坚定着人们生活的意志,培养着人们高尚的情操。杜甫身上集中了我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最可贵的性格,他的一千四百多首诗就是这种性格的最鲜明、最完美的表现。”这些诗歌如史书般记录了时代的沧桑和老杜痛苦复杂的心路历程,我们在感慨老杜生活困顿、经历坎坷的同时,深深地陷入诗人生存的动荡社会环境中,不能自拔,不能解脱,油然产生一股无奈感、幻灭感、无助感。“国家不幸”,人不幸,诗幸!沉郁顿挫的诗风正是由于时代苦难和人生忧愤的发酵,才能愈显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愈显其表达的反复低回起伏。
  课前布置作业:阅读《康震评说诗圣杜甫》第七章《转蓬潇湘成永眠》,要求学生写一段读后感。课上师生共同就部分同学的读后感进行“知人论世”。
  教师备答:杜甫跌宕起伏的求官之路和苦难坎坷的生活历程充满了艰辛,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和承受,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苦难和坎坷,才铸就了杜甫那悲天悯人的仁者情怀。夔州时期的老杜是痛苦的,历经旅途劳顿前往中原地区,寻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却因肺病、风痹、风湿、糖尿病多病缠身,只好长期滞留夔州,当地的风土人情与诗人的习性严重不合,只能感叹“形胜有余风土恶,几时回首一高歌?”
  即便如此,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并未受到丝毫影响。“愿戒兵犹火,恩加似海深。”“禄山作逆降天诛,更有思明亦已无。汹汹人寰犹不定,时时战斗欲何须?”就连原住宅瀼西草堂的寡居邻人都不能从草堂偷打枣子卖钱了,杜甫都会写信开导草堂的新主人吴姓亲戚:“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文本阅读,较为具体真切地感受夔州时期杜甫的经历与心绪,理解诗人并敬仰诗人,为理解整首诗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二、反复诵读,分析意象,感受意境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问题讨论: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教师备答:重阳佳节倍思亲,诗人登高临远抒怀,描绘了深秋时节山川的萧瑟冷落。天、风、沙、渚、猿啸、鸟飞,有仰望有俯视,有听觉有视觉,有静态有动态,特别是秋季和大江这两个最具杜诗元素的意象,融合进了诗人悲壮的心情,达到了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的统一,营造了完美的诗歌意境。其中,颔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壮阔无比的景物中传达着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悲愤,情感深沉,境界苍凉。
  设计意图:分析诗歌意象,初步感受诗歌意境。
  三、探究情感,感受人格,领悟风格
  问题探究:抒发了哪些情感?是否有超越个人遭际的情感态度?怎样理解诗人的人格和杜诗的风格?
  教师备答:诗歌传达了老杜对青春易逝、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悲愤,又有长期漂泊、年老多病、孤独无依的痛苦。但诗中不仅能读出对个人身世的悲叹,同时也呈现了对国家处于多事之秋的慨叹。何以“万里”?因甚“百年”?正是由于战乱连年,社会动荡,诗人才不得不一次次踏上旅途,一次次回味政治理想破灭的苦涩,一次次因伤时忧国而长歌当哭。
  后人对杜诗风格有“沉郁顿挫”的定论,“沉郁”侧重于感情的深沉,“顿挫”侧重于表达的起伏。首联写景,萧瑟之景的奠基下仿佛抒情之辞即将承后脱口而出,不料诗人宕开一笔,把首联之景放置于颔联那更加壮阔宏大的背景之中,使情感的抒发变得缓慢,低回起伏。颈联抒情至深,然而尾联却收之以满头白发、停酒养体的个人状况记录,愈加显得韵味无穷。
  设计意图:分析情感的宏阔深厚及“沉郁顿挫”的风格内涵,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理性地感知杜甫的人格和诗风。
  四、拓展阅读,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阅读杜甫大历二年作于夔州的诗歌《愁》,析意象,究情感,结合对杜甫生平的了解,完成一段鉴赏性文字。
  小结:老杜那种坎坷的人生经历、博大的仁爱精神、强烈的忧患意识、坚定的人生态度,是华夏民族的历史写照和理想性格。我们今天身处大变革的民族崛起时代,尤其需要这样的精神态度。愿我们以仁为己任,胸怀天下,心怀人民,共同为中国圆梦倾心倾力,始终不渝!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发现低年级小学生阅读推广中存在课外阅读推广缺乏计划性,阅读时间缺乏保障性,读物缺乏选择性,课外阅读缺乏指导性,阅读过程缺乏愉悦性等等诸多问题.笔者对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同时尝试探讨了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效果的策略。以组建微信“阅读盟”策略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开辟课外阅读交流新场所,浓厚“盟”阅读氛围,有效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教育中,礼仪教育处于薄弱环节。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农村中学礼仪教育的策略与成效,为农村中学的礼仪教育提供借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学 礼仪教育 策略 成效  在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教育中,礼仪教育处于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礼仪教育得不到学校及家长的重视,导致学生礼仪教育严重缺失,这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性格,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期刊
校长角色在学校的办学地位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一所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里主要有两类人组成:教师和学生,而校长既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又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过去,对于家长,我们更多的是想到管教,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家长就不单是管教这一单一的角色了,社会赋予了家长更丰富的角色。同理,新的形势下,校长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管理者变成了学校事业发
期刊
【摘 要】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高尚人格的主要教育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展开讨论,在文章中指出了如何更好地提高初中德育教学,并且以德育实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德育教学 学生 实效性 德育实践  德育教学一直是我国教学学科中强调的主要教学内容,初中德育教学更是极度受到重视。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内心情感波动大,同时可塑性也强,这个时候要抓好学生们的德育教学指
期刊
人类把欲望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超前满足是一种愚蠢行为,超量满足过于浪费。好的教育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要通过等待而获得的一种情感体验。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他在每个4岁左右的孩子桌前都放了两颗糖,然后告诉孩子们:“如果现在吃,只能吃到一颗糖。如果能坚持20分钟等我回来后再吃,就能吃到两颗糖。”实验
期刊
【摘 要】中学生因为各方面都不成熟,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以便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培养;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师生沟通产生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师生沟通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学生思想教育,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师生沟通 思想教育 中学生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思想教育,对于中学生
期刊
【摘 要】从班上学生出现的两个典型事例中明白,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怎么教育才好。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激起学生的反感;教育严格了,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做出出乎意料的事情。孩子在成长,思想在变化,而我们这里农村孩子占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居多,孩子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时会产生矛盾,从而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不过,只要有爱,我们的教育一定会获得成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留守儿童
期刊
【摘 要】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目前的中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这些独生子女养尊处优,所以对于他们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本文将基于这一现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来分析对独生子女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独生子女 教育 德育  引言  我们班上95%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家长的万般宠爱,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
期刊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提问 小学数学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它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要站在学生思维角度,设计开放、
期刊
笔者作为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四课模式”——“十点、二法、三火花” 的探索研究与实践》的核心成员,在“四课”中大胆实践“四课模式”——“十点、二法、三火花”获益良多!本文谈谈自己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十点、二法、三火花”模式的体会与感悟。  一、“四课模式”——“十点、二法、三火花”核心内容提要  1. “四课”:即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2. “四课模式”——“十点、二法、三火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