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适应课是培智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分别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三个方面谈谈如何用心架起一座通往社会生活的桥,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关键词】以生为本 学生实际 主体地位 认知基础
当前,很多学校对智障生的教育教学方向从原来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了关注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训练和知识传授并重。前些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培智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注重“以生活为本”。培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生活,能融入社会生活当中去。因此,作为培智学校,我们不仅要重视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的教学,更要重视生活适应课的教学,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实效——让学生习得生活技能和经验,让教学过程更为生动。
一、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生活适应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生活适应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获得一些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如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对于培智学校来说,要达到上述要求是不易的。培智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认知基础、认知能力高低有别,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学生在上学期的生活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一个针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计划大纲,我以为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个大纲不是恒定的。大纲有一些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教育目标,当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进度调整进行下一阶段的目标,但要注意不能贪多。
以《爱清洁讲卫生》为例,这一课要讲授的内容较多,包括洗手、洗脸、洗脚、刷牙、剪指甲、整理衣服、整理床铺等内容。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通常先进行摸底,然后根据学生动手能力把这一课分成几个板块的内容。对于较为熟练的学生,我邀请他们到讲台前来展示,给其他的同学做一个很好的学习范例;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把教学完全放到生活中去做,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上述技能,自己仅在一旁做引导;把学习的内容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让孩子参与劳动的氛围等等。
二、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在引导学生合作与参与中展开教学
合作和参与是现代教育理念下推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状态还是被动状态,处于主体地位还是从属地位,这不仅是现代教育观与传统教育观的区别所在,也体现了对学生发展的不同关注点。生活适应课是学生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生存的一个平台,如何搭建好这个平台,让学生在该平台上习得更多更好的技能与经验,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我们班的张彬彬(化名),对新授的内容很上心,而对老师重复的教学内容不在意,针对这一性格特点,有时遇到了他没有学会的东西,我通常会变换角度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剪指甲这块内容时,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他仍然没有学会,情绪很低,对我的示范也不怎样配合。怎么办呢?联想到要多让学生“合作”“参与”,我让一个掌握得熟练的学生帮他剪,然后交给他一个任务,也要给这个同学剪好指甲。之后,我走开了,过一段时间过去看他们,看到他正在同学的帮助下努力地剪指甲。后来,我又慢慢地安排了这样一种合作学习、共同参与的机会,帮助他慢慢地习得了剪指甲的生活技能。
在合作学习、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生活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了解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用处,并且在这个课程中开始逐步明白自己与同学、老师、父母及周围社会的关系,学到了生活的基本能力。从掌握简单家务技能开始,到运用习得的技能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与同学、老师相处的方法,学会了与人合作,养成与同学分享、合作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这为他们日后踏入社会、适应日常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在学科知识的渗透中展开教学
生活适应课作为引导孩子培养基本的生活技能的课程,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之一,更是全体学生发展进步的标志。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生活适应课的功能、作用及特征等,不断与其他课程相渗透、融合,共同实现学生发展的目标。我经常会和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及康复训练的老师相互沟通,了解他们所教的内容。然后,根据需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在自己备课中融入进去,通过适应课让他们学有所用。
例如,在学习《认识五官》时,我首先展现了一个光头强瓷娃娃,然后问他们知道光头强的什么,鼓励学生都来说一说。将内容与生活语文联系起来,只要学生能说出一些,都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从生活语文的知识导入新课,学生有话可说,课堂氛围也就比较热烈。然后,在新课教授的过程中,从引入五官的教学到鼻子的认识,然后再到鼻子的功用,我问学生鼻子有什么作用呢?然后将花露水倒在手心放到他们的鼻子前让他们闻一闻,这样,又将生活适应课的内容与康复训练课程相联系。把学生熟悉的其他课程内容与生活适应课的内容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又达到了课程整合的效果。
总之,生活适应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不能拘泥于文本,而应做到“以生为本”,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想学生所想,真正做到教学人性化,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本领,为走入正常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健发. 培智学校实现生活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J]. 绥化学院学报,2011(01).
[2]朱慧.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1(05).
[3]邹冬梅. 以生活为导向,有效整合培智学校教学品质之思考[J]. 现代特殊教育,2011(01).
【关键词】以生为本 学生实际 主体地位 认知基础
当前,很多学校对智障生的教育教学方向从原来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了关注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训练和知识传授并重。前些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培智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注重“以生活为本”。培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生活,能融入社会生活当中去。因此,作为培智学校,我们不仅要重视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的教学,更要重视生活适应课的教学,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实效——让学生习得生活技能和经验,让教学过程更为生动。
一、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生活适应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生活适应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获得一些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如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对于培智学校来说,要达到上述要求是不易的。培智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认知基础、认知能力高低有别,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学生在上学期的生活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一个针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计划大纲,我以为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个大纲不是恒定的。大纲有一些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教育目标,当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进度调整进行下一阶段的目标,但要注意不能贪多。
以《爱清洁讲卫生》为例,这一课要讲授的内容较多,包括洗手、洗脸、洗脚、刷牙、剪指甲、整理衣服、整理床铺等内容。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通常先进行摸底,然后根据学生动手能力把这一课分成几个板块的内容。对于较为熟练的学生,我邀请他们到讲台前来展示,给其他的同学做一个很好的学习范例;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把教学完全放到生活中去做,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上述技能,自己仅在一旁做引导;把学习的内容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让孩子参与劳动的氛围等等。
二、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在引导学生合作与参与中展开教学
合作和参与是现代教育理念下推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状态还是被动状态,处于主体地位还是从属地位,这不仅是现代教育观与传统教育观的区别所在,也体现了对学生发展的不同关注点。生活适应课是学生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生存的一个平台,如何搭建好这个平台,让学生在该平台上习得更多更好的技能与经验,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我们班的张彬彬(化名),对新授的内容很上心,而对老师重复的教学内容不在意,针对这一性格特点,有时遇到了他没有学会的东西,我通常会变换角度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剪指甲这块内容时,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他仍然没有学会,情绪很低,对我的示范也不怎样配合。怎么办呢?联想到要多让学生“合作”“参与”,我让一个掌握得熟练的学生帮他剪,然后交给他一个任务,也要给这个同学剪好指甲。之后,我走开了,过一段时间过去看他们,看到他正在同学的帮助下努力地剪指甲。后来,我又慢慢地安排了这样一种合作学习、共同参与的机会,帮助他慢慢地习得了剪指甲的生活技能。
在合作学习、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生活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了解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用处,并且在这个课程中开始逐步明白自己与同学、老师、父母及周围社会的关系,学到了生活的基本能力。从掌握简单家务技能开始,到运用习得的技能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与同学、老师相处的方法,学会了与人合作,养成与同学分享、合作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这为他们日后踏入社会、适应日常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在学科知识的渗透中展开教学
生活适应课作为引导孩子培养基本的生活技能的课程,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之一,更是全体学生发展进步的标志。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生活适应课的功能、作用及特征等,不断与其他课程相渗透、融合,共同实现学生发展的目标。我经常会和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及康复训练的老师相互沟通,了解他们所教的内容。然后,根据需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在自己备课中融入进去,通过适应课让他们学有所用。
例如,在学习《认识五官》时,我首先展现了一个光头强瓷娃娃,然后问他们知道光头强的什么,鼓励学生都来说一说。将内容与生活语文联系起来,只要学生能说出一些,都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从生活语文的知识导入新课,学生有话可说,课堂氛围也就比较热烈。然后,在新课教授的过程中,从引入五官的教学到鼻子的认识,然后再到鼻子的功用,我问学生鼻子有什么作用呢?然后将花露水倒在手心放到他们的鼻子前让他们闻一闻,这样,又将生活适应课的内容与康复训练课程相联系。把学生熟悉的其他课程内容与生活适应课的内容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又达到了课程整合的效果。
总之,生活适应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不能拘泥于文本,而应做到“以生为本”,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想学生所想,真正做到教学人性化,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本领,为走入正常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健发. 培智学校实现生活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J]. 绥化学院学报,2011(01).
[2]朱慧.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1(05).
[3]邹冬梅. 以生活为导向,有效整合培智学校教学品质之思考[J]. 现代特殊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