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道从“天堂”回归“人间”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ha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进行师德先进、模范的评选表彰、树典型等活动,还要进行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先进事迹展播、宣传等。对于表现突出的师德模范不仅要录专题片,还要让他们下乡镇基层学校进行师德巡回演讲,让良好师德的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从老师们的演讲和各级宣传材料中可以发现,这些入选师德先进典型的个人事迹十分“典型”、“突出”,令人震撼,材料悲情、悲苦,事迹高、大、上,情节却大同小异。都是讲教师一心为了孩子和工作,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牺牲了家人的幸福、牺牲了节假日等等,而后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教学成绩……细心观察这些先进事迹材料,你会发现其中的写作“技法”。大家为了最终能在评选中获胜,为了让事迹突出“非比寻常”,以求感人至深甚至催人泪下,有的身患绝症为了工作顾不上及时医治,不幸英年早逝;有的积劳成疾患上肝病或肾病,终身饱受病痛折磨;个别的甚至用别人的事迹“移花接木”,事不惊人不罢休。师德演讲者更是不断煽情、声泪俱下地倾诉,有时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有他们的高尚,更感受到他们的不幸。很多教师似乎为了学生成绩可以无所不可牺牲无所不可付出,认为所带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就是师德高尚,原本平淡如水的爱,更是浓墨重彩地渲染……
  有的说自己如何轻伤不下火线,为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自己小病不看,最终晕倒在课堂上,抢救了多少个小时才苏醒,留下了终生的病根;有的说自己为了毕业班学生的学习,无力照顾家庭、关爱亲人,连身患癌症的老父的最后一面都没见着,丈夫住院硬是没去陪护过一回;有的说自己为了学生,不曾关怀自己的幼子,孩子生病都未能及时治疗,导致孩子最终留下了终身的残疾;有的材料宣传说某某是留守儿童的守护神,自己的孩子总是顾不上照顾(托给别人),却是几十个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有的说自己就是为某某教育而生的(只有工作没有生活可言);某某被知名电视台采访、被媒体宣传后就成了大众男(女)“神”……大家几乎把师德送上“天堂”。我想说的是:师德树立的典型是人,是常人,而不是能抛却凡尘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上的“神”“圣”。
  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有人的基本需求,其次才是教育者。如果一位教师不能做正常人,何谈爱生奉献?何谈师德高尚?何谈其他?能置亲情于不顾,何顾其他?教师自己不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何谈尊重、热爱孩子的生命?自己没有生活、不热爱生活,如何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生活观?
  在这充满“悲伤”、“悲情”、“悲苦”的教育事迹中,这些模范老师都成了“神”“圣”。教师常年带病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造成终生遗憾,为了工作不能尽孝,为了学生成绩抛家舍子……这些事迹虽震撼着我们,却尴尬着和谐社会,这也和美好的教育事业诸多不相称。 教育应是幸福的事业,应是最以人为本的事业。这里的“人”不应只是学生,也应包括教师本体。只有拥有幸福感的人,才能把幸福给予身边的人。尤其是教师, 能否时时处处感到幸福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因为只有拥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把幸福的感觉带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只有教师学生都幸福了,我们的教育才是和谐美好的,我们的孩子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反之,试问:教师燃尽了亲情,烧尽了青春,燃尽了生命、生活,还有什么可燃的?教师职业是需要教师身心的消耗,脑力的付出,深思的操劳,情感的投入的,其压力和强度本身就是很大的,付出更是巨大的,这就更不能透支健康,透支生命,更不宜带病工作,如此不仅工作低效高耗,自己的身心也会遭受莫大的创伤,教育更不能可持续发展。现实中一些教师身心崩溃的例子已不鲜见,得不偿失啊!我们要为祖国健康工作30年哪!
  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广大教师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爱生敬业,热爱生活,干好本职,做好教育的细节小事,在细节小事中育人,让爱如茉莉,自然而然、平淡如水才是真,在师生生命的相互辉映中收获幸福、成就,这就是最大的师德。
  我们的树典型和宣传绝不能以“悲情”、“悲伤”、“悲苦”、“感人”和事迹高、大、上为标杆,师德评选也绝不能以“不食人间烟火”、抛家舍子、拼“伤病”奉献等取胜。师德评选应让教育充满欢声笑语,充满幸福感,应让师德“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宜!
  所以,还是让师德从“天堂”回归“人间”吧。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新吴窑小学)
  责任编辑 萧 田
其他文献
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学生却是“闻读色变”。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学生缺少自我表现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二是阅读是一个安静的、耗时较长的过程,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三是有些人把阅读课错误地理解为语法课的延续(胡良梅.2007)。  确实,传统阅读课的主要训练方式就是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做选择题、是非题,学习阅读文章里面的语法语言点。这样的阅读课,时间长了会让
世纪教育,因秩序改变而重新焕发生机。  一切全因教育秩序的魔力,让一群身份低微的草根融入了团队,也因为把握住原始的生长秩序,而找到了属于自我教育的春天;一切全因为秩序的动力,让一群草根教师因此而产生教育思想,有了前进的方向,得到了巨大的成长。教育原规则研究团队,因追寻教育的核心而诞生的团队,也因为“秩序”这一捷径,已渐渐向着更亮的地方在前行,在走远。  源起:回归原点立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95~9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各种类型的小数加、减法。  3.让学生在归纳、概括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材料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最近老师开了一家文具店,我想招聘几位营业员,你们有兴趣吗?  生:有。  师:要想成为营业员必须要
在班级实现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是整个过程的重中之重。如何引领学生组建学生团队,如何引领学生团队良性运转——这是班主任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学生适当的引领,从而为学生团队的发展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障 碍  新高三,接手新班。我的团队理念迅速融入到班级的每一个角落。不到一个月,班级学生团队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学生在不断尝试中体验着成长的愉悦,更体验着一种生命力量
最近,有一则消息在山东威海市学生家长的朋友圈里传得很火,那就是该市环翠区多所学校开始免费提供课后托管服务,一时间引得点赞连连。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小学生每天放学后干什么,作业谁来指导,都成了上班族尤其是双职工家庭的烦恼。学校放学和家长来接之间形成了一两个小时的“真空时段”,不但孩子的健康成长得不到保障,甚至连基本的安全问题都令人忧心忡忡。  实际上,这已不仅仅是“中国特色”,世界
作业是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任务。作业改革的本质是对作业功能的拓展。浙江省特级教师刘善娜主持的“发展高阶思维的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研究是作业改革典型的代表。数学探究性作业关注过程性表达,关注思考过程的自我审视与反思。团队在总结前期成果和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又启动了探究性作业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研究。研究将数学作业融汇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以促使课堂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
从石缝中钻出的小草,总是格外引人注意;生长在沙漠里的仙人掌,愈发显得毅力坚挺;绽放在悬崖边上的雪莲,更是弥足珍贵。在大自然中,具有坚韧品性的植物总是更有生命力。人亦是如此,如富兰克林所说“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刘建平,出生于普通农家。幼年时说话很迟,口齿不清;十岁时,父亲病故,饥寒交迫;高考时档案失踪,高分落榜。逆境锻造了刘建平的坚韧,他凭着这份坚韧,成
一、老骟  老骟是二舅家的一头牛。黑色,本没名,9岁时遇“文革”停课,我去二舅家放牧它时,就随口给它取了这个名字。说是随口,其实也是经过一番考虑的。一是当时老骟已经老态龙钟,二是它是一头骟过的公牛,三是它的性情特温顺,当地话把温顺叫做“纯善”,所以“老骟”者,也有“老善”的含义。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叫它“老骟”时,没有一个人反对。二舅、二舅娘、大老表等一家老小,全都叫它“老骟”。  印象最深的是阳春
【摘 要】在提倡“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当下,“课前小研究”“前置性学习”等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模式日趋流行,研究单上的“个性化理解”层出不穷。“学为中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看似弱化了教师的角色和定位,实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努力实现角色的三重蜕变。  【关键词】数学本质;知识联系;认知结构  一、第一重蜕变:聚焦数学本质,打好教学研究“主战役”  “学为中心”的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没读过朱大可这篇《必须终结“标准答案时代”》,可能很难以想象在当今中国中小学校的课堂里、作业中和试卷上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标准答案”是多么的“迂腐、粗暴和荒谬”。譬如回答“三国故事里谁最有智慧”这个问题时,你答“诸葛亮”算对,答“孔明”就算错——对这一奇葩的答案,除了苦笑,你还能说什么?  《必须终结“标准答案时代”》剖析了“标准答案”主导教育教学这一现状的后果及其根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