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课程意识推进有效教学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tgwdrtwertw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主要关注教学意识的优化,而课程意识还未被充分重视。本文依托泰勒的“学习经验”理论,以开发利用学生课程为切入点,从“重视学生创造性”、“利用学生积极性”和“挖掘学生知识储备”三个角度探究如何在课程意识指导下展开教学实践,推进有效教学。
  关键词:课程意识;有效教学;学生即课程
  
  课程意识是教师的一种专业意识,属于教师在教育领域的社会意识范畴。钟启泉教授指出,“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对课程目标和课程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自觉地将课程目标细化为教学目标。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审视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在课程情境中寻求教育意义,从而真正走向课程实践的自觉。”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主要关注的是教学意识的优化,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的技术性问题,而对课程意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还未深入,课程意识还未被一线教师充分重视。这将不利于有效教学的深入推进,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与评价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有老师在评课时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教学方法选择恰当……是一节好课!其实,如果深入思考下去: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合理,是否就等于有效教学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如果这种教学目标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目标再明确,方法再合理,也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这里需要关注的就是课程意识问题。
  教师在课程意识引领下的教学行为,会评估目标的合理性,然后考虑用合理的方式去实现目标。这种教学行为更多地会去关注教学的价值问题,关注人本身,关注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而开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实践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学方法的层面,而应该扩展到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高度。
  当然课程意识的内涵是丰富的,强化课程意识、开发课程资源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从笔者的阅读所见,当前对强化课程意识的研究,“多是一个研究者同时论述了课程意识的多个方面,而很少分开进行深入论述”(陈传东《教师课程意识研究综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0期)。所以,一些研究者呼吁,“在课程意识的研究主题之下,尚需更多细而精的研究”。
  本文试图从开发利用学生课程为切入点,就如何推进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那么什么是学生课程呢?美国课程评论家派纳认为,课程应该从学生过去经验和未来精神解放的角度来讨论,应该依照学生自我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连续来理解课程所提供的客体文本。也就是说,学生的过去经验、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是课程的依据,通过重视学生的价值来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学生创造着课程,学生优化着课程。
  基于这样的理念与认识,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重视学生的创造性,丰富课程资源
  在教学意识下教师都很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会通过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意识下,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还要能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用学生的创造来组织课堂,推进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加优化。
  某高三教师从学生参加高考选拔的实际出发,为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创造性的设计出了一节特殊的试题讲评课:“尝试一题多思,拓宽思维领域——以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7题为例”。该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解读了本题的参考答案,然后将本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现场布置了一个任务——利用现有材料,尝试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并组织参考答案,进行一题多思的变式训练。这种教学尝试,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扩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价值。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首先研究的是学生的需要。高三复习阶段的学生需要怎样的试卷讲评课?教师要对这一教学目的有明确认识。其次,教师充分意识到学生资源的重要性,相信学生的创造性会为本课的顺利开展提供巨大的助推力。所以,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思考、查阅、讨论与解题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性被运用的淋漓尽致。事实证明,学生思考出来的题目也是有一定深度的,有些思考的角度老师根本都不会想到。这种教育实践是“学生即课程”意识的体现,课程的产生源于学生,课程的发展依赖于学生,而课程最终成就的也是学生全面发展。
  泰勒在其“学习经验论”中提出,“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也就是说如果教育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那么就要提供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任务便于学生通过体验和问题解决等途径来掌握某一行为。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的实践是基于“为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而设计课程,让学生根据现有材料,尝试一题多思,学会举一反三。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将原有的知识与新材料、新情境有机结合,才能完成这一课堂任务。此课的目标设置合理、明确,给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给学生以超凡的价值体验。
  二、利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培养和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所以很多历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那么,教师培养学生积极性的目的是什么呢?仅仅是为课堂的活跃而鼓励积极吗?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超出了教师的课堂预设,打乱了教师的正常授课计划,教师还会让学生积极表现吗?基于教学意识下的教学就很难对这个问题给出很好的答案,而在课程意识对这类问题进行思考就很有方向,也很有价值。
  某高一教师在讲授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之“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时,当介绍完“秦统一六国”、“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内容时说:“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了杰出贡献,被人评价为‘千古一帝’”。这句话刚说完,有一个同学举手了。这个同学站起来后说:“老师,我不同意你刚才对嬴政的这个评价。我前几天看了有关嬴政的一些文章,我对他是不认同的,我认为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暴君、法西斯。”正当老师要想要加以解释说明时,另一个同学也举手了,他表示对前一位同学的极端评价的反对。课堂氛围一下子就变了,同学们都窃窃私语。下课时间也快到了,该老师当即作出一个决定:一个星期后的历史课上,专门对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组织一场辩论赛。要求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理、有力、有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当类似以上课堂生成出现的时候,教师一般会出现以下三种处理方式:(1)当即制止学生的行为,示意这是在上课,有什么问题可以课后解决(一般课后也就不了了之);(2)会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说明、解释,然后马上回归原来的课堂教学;(3)充分重视这一课堂生成及其价值,对其加以正面的引导与鼓励,并安排出时间在随后的课堂上加以解决、延伸。以上案例中教师产用的是第三种方式,这是一种课程意识下处理课堂生成的成功案例,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
  泰勒在其“学习经验论”中提出,“选择学习经验时,必须使学生在实践行为时拥有满足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满足感角度判断教师教学行为的走向。在上述案例中,学生有明显的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渴望,教师如果吝啬自己的课时,对此事件武断处理,无论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态度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伤害。但是该教师从“学生即资源”的课程理念出发,保护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满足感,不仅对学生本人的发展保驾护航,还在班级中培养了敢于发言,尊重宽容,思想自由的学习氛围。虽然打破了常规的教学传统,但却是对有效教学的一种全新探索。
  那么在课程意识引导下,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课堂积极性行为的出现,源于学生对课堂的认同,对教师的认可。所以无论这种积极性行为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教师应挖掘、肯定学生的亮点,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2.发挥好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课堂积极性性行为的处理,既是教师课堂智慧的体现,也是教师课程意识的反映。以下两种策略可以尝试:
  (1)课堂因“你”而改变。像上述案例中,既然已经出现了学生的强烈反映,教师要敢于动常规课堂的奶酪,就新情况及时改变授课计划,调整授课方案。这是基于学生需要的调整,也是基于课堂实际的调整。其实,教师上了无数次的课,恰恰这样的课最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产生深远的影响。
  (2)课后因“你”而规划。对于某些教学生成,如果教师难以当场调整课堂,那么教师应在恰当处理后,就这一问题给自己和学生布置相应任务,规划一节“延伸课堂”。这种“延伸课堂”是因学生而授课,因需要而授课,能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就学生的满足感。
  三、挖掘学生的知识储备,补充课程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对学生而言空洞、枯燥,如果仅以课本提供的教学资源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的。那么如何让空洞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让枯燥的内容学生能够学得有滋有味呢?教师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探索与实践,就学生课程的开发角度,可以进行有效的尝试。
  某高一教师在讲授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之“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时,发现课本提供的史料零散,历史结论与史料中间衔接困难,在某班授课后教学效果不好,学生都昏昏欲睡。该教师很重视这一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在班级中进行了调查,了解到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课本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知识、情感态度之间发生联系呢?该教师在班级中又进行了一个调查,以期利用学生现有知识储备、情感态度来改变课堂。以下是调查问卷中的部分题目:①你知道商务印书馆吗?②你知道商务印书馆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吗?③你知道商务印书馆的艰难发展历程吗?④你知道商务印书馆与家乡名人张元济的关系吗?同学们很有兴趣(他们课桌上的很多词典出自商务印书馆),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初中的地方课程中已学过),教师适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开出了一节课“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从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中看到的”。教师在给学生呈现充足史料的前提下,以研究商务印书馆发展历程为目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分别从“诞生篇”、“发展篇”、“春天篇”、“灾难篇”和“重生篇”几个重要时期加以分析。从而在详实的史料与科学的分析之下,对商务印书馆在历史上“夹缝中求生存”、“斗争中求发展”的历史真相进行解读。改进后的历史课程,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不仅掌握了知识,还获得了极大的情感满足。
  泰勒在其“学习经验论”中提出,“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这种“力所能及”既是知识的力所能及,也是能力的力所能及,还是情感的力所能及。这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以便确定学生目前的成就、现在的背景和现有的心理定势是否有可能使他们作出所期望的那种行为。在以上案例中,同一课程不同教学效果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充分认识学生资源的特殊性,通过了解、研究自己的学生群体,知道学生的知识储备中有地方名人张元济以及其商务印书馆的信息。然后能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补充了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利用一个企业的发展命运来缩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态,以小见大,以点投面。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心理(爱乡)开展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掌握课本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在对家乡人物的解读中寻找规律、感悟真理的过程。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很高,学习效果自然提升。
  基于学生课程意识下的课堂教学,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确立明确的课程目标,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呈现适合的课程内容,还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不断优化课程的实施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有效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有效教学,才是真正对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有效教学。
  基于学生课程意识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围绕一个教育宗旨:教育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并产生积极作用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所以教师的所做都是为学生的所学而服务,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一切都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而不是单单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的教学应以浓厚的课程意识为指导,应以“学生即课程”的理念为依托,这样才能将教学工作往更广、更深的方向推进,才能为有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而服务。
  
  [参考文献]
  [1]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钟启泉,岳刚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J].中国民族教育.2004(2)
  [5]陈传东.教师课程意识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
  
  (作者单位:元济高级中学,浙江 海盐 314300)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云锡为例,分析了锡尾矿资源的储量及利用现状,指出了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并在归纳整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锡矿山尾矿的特点及难以再选的原因,针对当前新形势下锡尾矿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包括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今后需加强研究的重点等。  关键词:综合回收;资源化利用;锡尾矿    尾矿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每年采出的金
期刊
摘 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它产生于学生对学习的心理需要,只有当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学习看作自己的迫切需要的时候,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视觉能营造身临其境的环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人的智力活动的门户就是“观察”。  关键词:想象力;创造力;新颖多样;富于变化;激发;探究兴趣    心理学家说: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高数课程建设与改革,侧重课堂教学“教 ”的角度,对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进行理论探索,特别是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使得高职数学教学更具实效。  关键词: 高职;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  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随着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准
期刊
摘要:在网络信息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本文总结了我国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存在的内容缺乏、更新速度慢、资源整合程度低、网站建设技术单一、服务性不强等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整合  当今
期刊
摘 要:  从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模式的原则出发,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研讨式、案例式、“课题项目调查研究”模式、问题式导学模式等创新模式的含义和应注意的问题,构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要求和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考;实践  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模式的原则  1、“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
期刊
摘 要:  网络课程是在现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基础上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其主要特点是使学习突破了时空范围的限制;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而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介;师生之间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手段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日趋便捷和多样化。而随着叙事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研究者对叙事学与其它学科进行交叉研究的日益增多,叙事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效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
期刊
摘 要:词汇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对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认知语言学优势显著,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分别从基本范畴理论、原型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1.引言  词汇是英语语言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第一条件,但是英语词汇的记
期刊
摘 要:股票股利又称为分红股或送股,分配股票股利的会计本质是在不改变公司资产总额的情况下,通过结转留存收益而增中其法定资本数额。针对结转的不同观点认识的模糊,用会计政策的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根据留存收益假设,可分配权益减少得越多,则股票股利的信号成本就越高,从而越能反映公司管理者对未来业绩的信心。    关键词:股票;股利;股东权益;会计政策   本文选择公司分配股票股利这一会计事项,对会计政策
期刊
摘 要:由庄子所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从教育的多面性和灌输性来阐述问号教育的目的。由实例出发,讲出了教育的根本所在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以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弊端出发,发掘出现代教育的高消费性和不平等性,以及教育的同化现象和模式教学,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提出问号教育的真意所在!  关键词:教育目的;同化应试性;高消费性;病态教学  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天
期刊
摘 要:“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而“爱满天下”又是陶行知先生终身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应该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每一位学生:真挚的爱——搭起沟通的桥梁,真情的爱——点亮心灵的明灯,平等的爱——渗到学生心灵深处,集体的爱——凝聚多方的合力。    关键词: 爱满天下; 真挚; 真情;平等; 集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