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江山 如此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8c4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岱前半生因受祖荫,声色犬马,放浪不羁,五十岁后遭逢国难,不与新朝合作,坚守节操,避居山林,常至衣食不继。张岱强忍丧国之痛,转变心态,著书修志,贫寒不改其節。在艰难困苦中完成人格升华,在著作中含蓄表达家国情怀。
  关键词:人格升华;现实烙印;故国情思
  教学《湖心亭看雪》,钦佩张岱超凡脱俗的笔墨,更欣赏张岱的率性和风骨。张岱早年放浪形骸,荒唐奢靡,朝代更替,物是人非,暮年的张岱坚守节操,避居山中,布衣蔬食,从事著述。简约的文字留下大片空白,让后人慢慢体会他对大明王朝的深深不舍。下面将从《湖心亭看雪》的几处细节作具体评述。
  一、 “崇祯五年”——小文人的人格升华
  文章劈头七字“崇祯五年十二月”,看似平淡无奇地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实则静水深流,暗含玄机。张岱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收录《湖心亭看雪》的小品文集《陶庵梦忆》成于甲申(即1644年,明亡于此年)之后。清军入关后,文化思想上强力压制百姓,文人篇章提及前朝之事须用清朝的纪年法。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至1632年,即张岱笔下的“崇祯五年”,符合清廷要求的记法当是“后金天聪六年”。而张岱文集中凡记昔年游踪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中的“崇祯五年”,寥寥四字传达出来的绝不仅仅是表述方式的不同。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统治者粗暴的文化入侵,围绕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残忍制造了“嘉定三屠”历史惨剧。康熙二年(1663年)浙江乌程庄氏刊行《明史辑略》,因书中在提到明朝在辽东与满人交战时,仍用明时习惯用语,用明朝年号;对清室先世直呼其名,不加尊称等,凡参加庄氏《明史辑略》整理、润色、作序的人,及其姻亲,无不被捕。与此书相关的写字、刻板、校对、印刷、装订、购书者、藏书者、读过此书者,莫不株连。一时人头落地,血肉横飞。
  在这样严苛血腥的文化钳制下,虽前有累累白骨的警示,张岱仍固执地借“崇祯五年”表达他的家国情怀,沉静却坚定。张岱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一生无缘于功名,曾只是荒唐奢靡的小文人,前半生因受祖荫,声色犬马,放浪不羁,没有很高的道德规范和有力的自我约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张岱《自为墓志铭》)但纵是如此,国破族亡之际,家财尽付劫火之时,站在时代边缘的张岱,内心和那些前贤们一样敏锐也一样痛彻。不同于杜甫、范仲淹、文天祥这些顶天立地的大文人的振臂一呼,或作文呐喊。小文人张岱做到的是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他强忍丧国之痛,转变心态,将国仇家恨笔转于自我,发愤著书,以解心中之块垒。在如“崇祯五年”这样狭小的隙缝里思念故国,在生活的艰难困苦中完成自己的人格升华。
  二、 “上下一白”——“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凄凉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前……”(《西湖梦寻·序》)西湖,于张岱,是一生缠绵的梦,更是永远的精神家园。《湖心亭看雪》如此描绘西湖雪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大雪无痕,天水一色,亭、堤、人、舟渺小如粒。
  张岱记忆里的西湖,断不是一个寂寞的去处。他曾在名篇《西湖七月半》写道“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冬之西湖,没有了人声鼓吹的热闹,又是另一种风味,呈现出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静美。而隔着奄忽数年和沧桑世事,张岱提笔书写西湖雪景,落于笔端的却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式的尘埃落定。“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举目望去,没有任何鲜妍明媚,天不再清朗,云不再悠游,山失去青翠,水没了明净。只是单调纯粹的茫茫一片,甚至没有了生气——“人鸟声俱绝”。从不足200字的《湖心亭看雪》中我们看到了孤独、荒寒与萧杀,还有人的渺小、无奈和无助。“痕”“点”“芥”“粒”,一个小似一个,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生于茫茫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渺小微弱。张岱像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文人一样,在朝代更替中,被时代裹挟被命运摆弄,纵使满心不舍,终无力回天。回忆中的雪景,恰带着满满的现实烙印,《湖心亭看雪》留下的是世事变迁下小人物会于心而难言于表的感通。
  三、 “是金陵人”——百感交集的故国情思
  《湖心亭看雪》中冷寂的湖山也曾有一丝的灵动,“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有酒有客,“大喜”且“同饮”,似乎冲淡了满目的悲怆和孤独。一句“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就出卖了这个回忆者骨子里的凄清和悲凉。
  金陵,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建立,那里经历过繁华与温柔。明末清初文人吕留良曾在诗中写道:“尝谓生逢洪武初,如瞽忽瞳跛可履。”这些明朝遗民们认为生逢明朝洪武初年的人,就像瞎子开眼跛子能走路,饱览大好河山,精神非常愉快,走哪里都高高兴兴。张岱也是别无二致,他对大明王朝充满太多留恋。对当年的王朝辉煌,满怀自豪。他写《钟山》,“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萧条之景让他恨不得为此痛哭。故国的一景一物都能轻易引起他的拳拳报国之情。
  《湖心亭看雪》西湖上乍逢知己,同是爱极这孤绝雪景的“痴”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问其姓氏,想必当年必也仔细回答。过了这许多年,再回忆,留在记忆深处的却只是客不经意间述说的故籍,那而今让张岱欲说还休的“金陵人”。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回忆中与知己的相遇之喜,全淹没在这笔端欲说还休的唏嘘中。
  《湖心亭看雪》成文于张岱处在地理和心理的孤岛之时,国破族亡流离山野,如画江山物是人非,此身此心便再无归处。在冷冽的西湖雪景里,在文字无声的告流淌中,张岱苍凉地表达着他的家国情怀及大明朝的深深眷恋。
  作者简介:徐利娟,中教一级,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各种各样,学校也要培养出各式各样的人才,帮助学生们全面发展。朗读是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一部分,朗读是可以调动情感的一门艺术,在初中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本文探究了初中语文朗读的策略,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一、 前言  朗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
摘 要:始建于1933年的江苏省镇江市图书馆是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它的前身是江苏省立镇江市图书馆。馆外园林化,曲径通幽;馆内宾馆化,安静舒适,是镇江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现有藏书100余万册,活动形式多样,部分活动已形成品牌效应。  关键词:镇江市;书香校园;公共图书馆  镇江市红旗小学在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从2001年开始,积极推行了“书香满校园,好书伴成长”的读书行动,专门为每位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历史课程教学完善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性历史知识能够正确引导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塑造良好的历史观,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课堂  一、 激发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优化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规避传统教学课堂
摘 要: 条理清晰,紧紧围绕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主线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本文从构建主线的几种典型方法和设计思路,以具体课堂教学为实例展开论述。  关键词: 流程图 发展史 图表 习题  一节课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条理清晰的、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教学主线。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主线,教学才能清清楚楚、扎扎实
摘要:本文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分析实例比较了语文教育从“内容”探究与从“形式”探究的区别,进一步肯定了语文教育应侧重“形式”探究,“形式”探究在语文教学上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育;“形式”探究;科学化  语文科到底教什么?是教“形式”还是“内容”?这也是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当中模糊而充满争议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早已经阐释得很透彻了。“不论国文、英文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教学效率也有所期待,改善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的效果。课堂传授知识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课堂即可以间接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度与数学能力的重要路径。然而,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主要部分,既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解题能力、也能锻炼自身能力并得到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构建  目前初中学生与教师都明白,数学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以下情绪:乏味、枯燥、单
摘要:提问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形式。如何有效提问是问题有效性的关键。文章提出“问到点上,答到实处”的论题,并对此进行了探讨,文章重点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有效性;主要策略  “问题千千万,关键在一问”,明确“问”的重要性,也要求我们要“问到点上”。问题的有效性,仅仅问到点上还不够,还需要引导学生“答到实处”,如何“问到点上”“答到实处”,下面
摘 要: 文章立足于农村学生的阅读特点,剖析如何立足阅读课堂,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倡导广泛课外阅读,实现培养学生课内外的良好阅读习惯。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阅读习惯 课堂 课外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农村学生阅读面较狭窄,知识面不甚宽广,这些局限导致农村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不浓厚,
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如何使国家课程校本化,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其中历史教学和地方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丰富的地方史资料来开设校本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激发兴趣。  关键词:历史教学;校本课程;地方史  【案例背景】  我尝试在初二年级上学期选择开设的校本课程《走进浦口——我们身边的历史》,其中和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紧密联系,得到了选修同学的欢迎。下面是我在授课中选取的一节,主要叙述浦口火车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水平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堂提问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 前言  物理课程与其他人文学科(历史、政治、地理等)不同,物理学科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更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