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力是什么?能力是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每一种活动都对人的心理过程、分析的能力、反应的速度、个性的特征提出某些要求。能力就是人的这些心理特征,符合于相应活动的要求,并且是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这种活动的条件。我在改革教材的基础上,对应用题的教学,突出地抓住了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抓住特殊能力--数学能力的培养
近十年来,许多教师对教学进行改革,重视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我觉得这些能力属于一般能力。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分学科进行的,不同学科还有不同的特殊能力。如语文能力、数学能力、生物能力、音乐能力等等。我们要使培养能力的教学改革深入下去,取得更好的成效,就不能停留在培养一般能力,而要深入到学科,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科的能力。这是培养能力如何深入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注重抓住特殊能力——数学能力的培养。我根据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主要培养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概括能力。以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能力为例。什么叫数学问题结构?通常人们在解答一个问题前,必须先了解这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找出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这就要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把这些成分综合成一个整体,抓住问题中具有本质意义的那些关系。这就是抓住了数学问题的结构。“能力强的学生拿到一道数学题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结构,就能把已知条件联系起来,而数学能力平常的学生遇到一类新问题时,一般说来,他们只是感知问题孤立的数学成分,并不理解这个问题。对于平常的学生来说,特别重要的是要能通过分析和综合过程把问题的各种成分联系起来。”我在教一步应用题时,就着重地抓了数学问题结构的训练。如画線段图的训练,补充问题与条件的训练,题意不变改变叙述方法的训练,自编应用题的训练,根据问题说出所需条件的训练,对比训练等。在讲两步应用题时,重点上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课”,同时进行变直接条件为间接条件,变换问法,让学生扩题、缩题、拆题,看问题要条件等四个方面的训练。讲多步复杂应用题时,又进行了多步应用题的“发散思维课”及相应的各种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二、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
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问题本身一般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但从教学法来说,更重要的是解题思路(思维过程的顺序、步骤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训练,使许多学生感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把它同计算题作一比较,就清楚了。如做计算题时,学生对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和步骤,都是清清楚楚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同运算顺序是一致的。计算的每一步都在式子里反映出来,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计算得对与错一目了然。计算题通过训练学生容易掌握。而解应用题就不同了,学生要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要通过分析、综合,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审题到列出式子,思维过程少则也有几步,都是用内部言语的形式进行的。这种用内部言语进行的思维过程,教师既难以知道学生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有无错误,更难以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根据学生智力活动的形成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这个特点,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下面是我的训练方法。
第一,读题。通过读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已知条件中,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了解题意的过程。
第二,画批。就是把题中的重点词、句和思维分析、判断的结果,用文字、符号(箭头、着重点、圆圈、横直线、曲线等)划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每个数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关系。
第三,画图。就是画线段图,用线段把题中所讲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四,说理。说理就是在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道理。
通过上述读、画、说,学生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就非常有利于训练、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解决了应用题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三、以培养数学能力为中心,进行系统的训练
我在应用题教学中,改变了那种一类一类问题地教、一个一个例题地讲的教学方法,以培养数学能力为中心,重新设计编排一套练习,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不是停留在一问一答单纯解题式的技能训练,而是着眼于培养举一反三和思维的灵活性,形成数学能力。因此,在我的重新编排的练习题中,不仅有问题的解答训练,而更多的是各种思维训练:有扩题、缩题、拆题、编题的训陈,还有发散思维训练,对比训练,一题多变训练,一题多解的训练,系统思维训练等。为了进行这些训练,我采用了“结构课”“思维分析课”“变式课”“发散思维课”等形式的教学结构和一系列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能力永远指的是某种活动的能力,能力只能在活动中形成。能力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具有心理过程的个性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发展和形成的。培养数学能力就要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和练习来进行,光靠教师的讲解,是培养不出能力来的。正因为如此,培养能力的教学,一是改革教材,重新编排练习,并使练习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改革教法,重在选用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抓住特殊能力--数学能力的培养
近十年来,许多教师对教学进行改革,重视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我觉得这些能力属于一般能力。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分学科进行的,不同学科还有不同的特殊能力。如语文能力、数学能力、生物能力、音乐能力等等。我们要使培养能力的教学改革深入下去,取得更好的成效,就不能停留在培养一般能力,而要深入到学科,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科的能力。这是培养能力如何深入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注重抓住特殊能力——数学能力的培养。我根据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主要培养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概括能力。以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能力为例。什么叫数学问题结构?通常人们在解答一个问题前,必须先了解这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找出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这就要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把这些成分综合成一个整体,抓住问题中具有本质意义的那些关系。这就是抓住了数学问题的结构。“能力强的学生拿到一道数学题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结构,就能把已知条件联系起来,而数学能力平常的学生遇到一类新问题时,一般说来,他们只是感知问题孤立的数学成分,并不理解这个问题。对于平常的学生来说,特别重要的是要能通过分析和综合过程把问题的各种成分联系起来。”我在教一步应用题时,就着重地抓了数学问题结构的训练。如画線段图的训练,补充问题与条件的训练,题意不变改变叙述方法的训练,自编应用题的训练,根据问题说出所需条件的训练,对比训练等。在讲两步应用题时,重点上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课”,同时进行变直接条件为间接条件,变换问法,让学生扩题、缩题、拆题,看问题要条件等四个方面的训练。讲多步复杂应用题时,又进行了多步应用题的“发散思维课”及相应的各种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二、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
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问题本身一般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但从教学法来说,更重要的是解题思路(思维过程的顺序、步骤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训练,使许多学生感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把它同计算题作一比较,就清楚了。如做计算题时,学生对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和步骤,都是清清楚楚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同运算顺序是一致的。计算的每一步都在式子里反映出来,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计算得对与错一目了然。计算题通过训练学生容易掌握。而解应用题就不同了,学生要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要通过分析、综合,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审题到列出式子,思维过程少则也有几步,都是用内部言语的形式进行的。这种用内部言语进行的思维过程,教师既难以知道学生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有无错误,更难以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根据学生智力活动的形成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这个特点,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下面是我的训练方法。
第一,读题。通过读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已知条件中,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了解题意的过程。
第二,画批。就是把题中的重点词、句和思维分析、判断的结果,用文字、符号(箭头、着重点、圆圈、横直线、曲线等)划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每个数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关系。
第三,画图。就是画线段图,用线段把题中所讲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四,说理。说理就是在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道理。
通过上述读、画、说,学生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就非常有利于训练、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解决了应用题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三、以培养数学能力为中心,进行系统的训练
我在应用题教学中,改变了那种一类一类问题地教、一个一个例题地讲的教学方法,以培养数学能力为中心,重新设计编排一套练习,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不是停留在一问一答单纯解题式的技能训练,而是着眼于培养举一反三和思维的灵活性,形成数学能力。因此,在我的重新编排的练习题中,不仅有问题的解答训练,而更多的是各种思维训练:有扩题、缩题、拆题、编题的训陈,还有发散思维训练,对比训练,一题多变训练,一题多解的训练,系统思维训练等。为了进行这些训练,我采用了“结构课”“思维分析课”“变式课”“发散思维课”等形式的教学结构和一系列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能力永远指的是某种活动的能力,能力只能在活动中形成。能力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具有心理过程的个性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发展和形成的。培养数学能力就要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和练习来进行,光靠教师的讲解,是培养不出能力来的。正因为如此,培养能力的教学,一是改革教材,重新编排练习,并使练习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改革教法,重在选用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