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net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时机和对象。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了浅显的探讨。
  一、导入环节的提问策略
  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的提问,充分利用刚开始上课时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那段时间,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探求知识的欲望。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笔者播放了配有优美旋律的双龙洞的幻灯片,在学生聚精会神地看完之后,提出问题:“双龙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看到学生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笔者趁机导入新课:“带着对双龙洞的这些美好憧憬,让我们也乘着课文这条独特的‘小舟’,去双龙洞游历一番吧!”
  二、引领探究的提问策略
  学生习惯上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老师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缺乏独立思考和敢于怀疑的精神。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究问题的机会。如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中,“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这句话是想让学生体会小男孩挽救小鱼生命的努力,但很多学生并不明白为什么小男孩会这么执著。于是,围绕这句话,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①谁在乎?②小鱼在乎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们这么在乎?③想一想还有谁在乎?④你在乎吗,为什么?⑤以后遇到有生命危险的小动物时,你们会怎么做呢?通过层层追问,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小男孩的行为,明白了生命对于小鱼来说是多么珍贵,我们应该学会保护弱小、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三、巩固深化环节的提问策略
  1.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问
  繁多、杂乱的提问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使教师难以应付,导致课堂教学混乱无序,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提问必须围绕课文的重难点,才能切中文章要害,达到一针见血的效果。如《去年的树》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小鸟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眼。唱完了歌,小鸟又对着灯火看了一眼,就飞走了。”这里的两个“看”字意蕴深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小鸟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联系“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小鸟不辞辛苦寻找大树”的课文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个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有效地填补了教材的空白,丰富了课文内容,增强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2.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多向思维或辐射思维,它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从而找出不同的答案。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把缸砸烂可以救出小孩,还有其他的办法吗?”有的学生回答:“可以用抽水机把里面的水抽出来,小孩就得救了。”有的学生回答:“可以立即打电话给工人叔叔,让他们开吊车来把小孩救出来。”学生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但通过师生的分析和对比,总结出最好、最快、最实际的救人方法还是把缸砸烂。
  四、总结延伸处的提问策略
  1.结合知识目标设计问题,梳理全课知识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最主要的内容,并以它为纲领,做到纲举目张。如在教学《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纲领性的问题:“为什么张骞开创的这条由西安通往罗马的路被称为丝绸之路?请你们陈述理由。”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就必须通读全篇,整体把握,把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独特的感受。
  2.针对语文思想方法设计问题,发展语文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逻辑分析的同时,必须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体会和结构的理解,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形象地表达语言、篇章结构所表现的意义。如在教学《半截蜡烛》时,教师可让学生想象“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又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象:“如果要为老班长立一块丰碑,你准备在碑上写些什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逸夫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政府、大学和社会民众对大学教育理念存在不同的认知,由政府主导的就业策略使社会民众将大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等同起来。为了把大学从繁重的就业任务中解放出来,政府必须履行职责,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正面引导民众树立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主旨的教育理念,促进大学教育与社会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大众化高等教育 教育理念 人的素质 就业策略  “人的素质是人的属性、
2010年高考招生共分1733个本科专业。本科新增专业可分成两类:目录新增专业和高校新增专业。  所谓目录新增专业,是指专业目录添加了目录外专业的高校专业。目录新增专业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属于目录外的专业;第二,产生时间必须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专业目录以后;第三,必须是第一次或者第一年招生,或第一次出现在专业目录上的目录外专业。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器试航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交通信
课改,无疑是当今每所学校必须认真对待、用心完成的重要任务。但是,一些学校的教学活动依然是唱原腔、走老路,课程改革与常规教学成了“两张皮”。如何真正落实课改?对此,笔者进行了有益尝试,提出了“依托管理推进课改、凭借课改发展教师”的策略,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益与教学效率。  一、在常规管理中推进课改  1.要结果,更要过程  课改必须从备课的源头处抓管理,注重备课的计划性和实效性。备课组长应提前对集体备
近些年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师满堂灌,学生跟着学”的教学框架,犹如一阵春风吹进了现代教学课堂。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第一个环节是先学。教师经常会利用上课前的十分钟或者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室中看似鸦雀无声,其实很多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把课本看了一遍,脑子里仍是一片空白,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笔者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先板书这堂
写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知识范围的大小、认识水平的高低、思维品质的优劣、写作能力的高下。作文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作文能力能否提高,有赖于观察、阅读、想象、创造、表达等能力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正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构成木桶的哪一块木板都不可或缺,也不可太短,否则必然影响木桶的
新课标规定,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然而在当今的数学课堂上,特别是在农村的学校中,数学教学还是以“满堂灌”的形式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及思维,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让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四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当下,不少网站都发起了“微电影大赛”,有些大学校园也展开了“微电影制作”比赛,山东青岛也已经举行了三届“中学生微电影制作”比赛,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与制作者。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微电影创作的尝试  在微时代、微视频理念的引领下,我与学生也尝试着进行微电影制作,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如《梦起航》获广东省“魅力岭南”DV赛一等奖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为契机,以绿色循环、语言再创造的教学思想为导向,从关注学生需求的“晴雨表”,激发学习潜能的“智囊团”,鼓励语言创造“催化剂”的研究主线出发,探讨如何突显英语作业的“新意”,旨在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创造机会。  一、晴雨表:关注学生的需求  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心理发展需求与情感发展需求,结合英语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
本节课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排列规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导入新知  笔者先设计了一个数字游戏,出示“找规律”的课件,让学生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如:  5,10,15,20,25,()...  1,1,2,4,7,11, ...  1,3,7,15,31,...  1,4,9,16,25,...  接着,笔者问:“
摘要:为了做好高三地理冲刺阶段复习备考工作,本文把整个高三地理的复习备考安排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题复习阶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要求学生对照《考试说明》,回归课本,联系实际,强化训练,全面提高,突破难点,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第三阶段是增强学生信心的阶段,教师重在指导方法,规范答题,从而坚定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以乐观、自信、健康向上的情绪去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