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国与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思路提出之后,或出于对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发展的看好,或出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热”日渐升温。
据留学基金委大数据信息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生源层次显著提升。十八大以来,来华留学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留学生规模突破44万,比2012年增长了35%。2016年在华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总数为205个,创历史新高。随着外国留学生规模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对外汉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语言机能训练为核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各国来华留学生渴望了解中国文化、进行深层交流沟通的需求。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能力是首要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重语言教学中蕴含着的文化因素教学。一方面,积极而充分的文化因素教学对语言教学本身十分有利,能起到促进和深化语言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为后者提供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与步骤。那应该怎样有效地教授文化呢?
首先,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注意教授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即一种外语教学,学习者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虽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懂语言中的文化含义,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的语言。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文化知识蕴涵在语言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文化的内涵。对其中的文化成分不是很在意,便会影响了对语言内容的理解。要帮助了留学生尽快适应中国的环境,了解中国的国情,告诉他们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要理解和明白对方,跨文化交际中如何理解这种culture shock(文化休克),对于初学汉语的人非常重要,也是他们保持学习汉语的信心和兴趣的前提。美国语言学教授John.A.Rassis曾说:“你不是在教语言,而在教这种语言的文化。”要在横向比较中使留学生总结中国文化的特点,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就善于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溶解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的训练中,使留学生的文化视野逐渐开阔,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了解逐漸增多。比如在讲称呼称谓时除了日常的说法,还应该讲尊称、敬语的适用场合;在成语“望子成龙”时,也要把“龙”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解释清楚。除了成语,其他在字、词、句中以及语用中的文化内涵也着重向学生解释清楚,让他们不仅懂得意义,还能得体地使用。
其次,把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结合。一提到中国文化,人们最有可能想到的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是应该传播的,也是理解汉语和中国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比如,许多学生对中国的名胜古迹比较感兴趣,都希望有机会去看一看。我们在讲课时,就采用把这些名胜古迹与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看一些真实的图片或者视频,让他们看完之后,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把这些名胜古迹中所包含的文化和历史内容讲给他们听。在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同时,还要介绍当代的一些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现代文明,比如有些学生对中国国内现在正在流行的歌曲以及着装的潮流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从网上给他们下载一些现在中国青少年喜爱的歌曲,让他们听,并教他们唱。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他们接触汉语和汉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多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接触到我们的一些现实的生活。所以,我们在传播中国文化时,既让他们接触中国传统化,也要接触当代的文明,使他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距离感,感觉到学的东西都是有用的、鲜活的。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学习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最后,还要把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相比较与结合。我们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比较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异同,使学生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样他们才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并能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平衡感。像中国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一样,吉尔吉斯斯坦把“乌鸦”作为他们吉祥的象征,这与我们国家对于“乌鸦”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在教授汉语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不要用我们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东西,把其中的文化含义讲清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中国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有异也有同,我们传播汉语和汉民族的文化也是为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有意识地去争做世界公民,最终建立一种“和而不同”的人类关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文化教学应当贯穿在整个汉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并逐次增强和逐步深入。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张力的把握,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并用汉语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因此,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开始,就有必要重视并积极进行文化因素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纯正、地道的汉语,并在获得流畅地运用汉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的同时,完成由汉语文化的仰慕者到传播者这样一个角色的转变。从国家发展战略来说更可以厚植人脉,培育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培育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促进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
据留学基金委大数据信息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生源层次显著提升。十八大以来,来华留学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留学生规模突破44万,比2012年增长了35%。2016年在华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总数为205个,创历史新高。随着外国留学生规模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对外汉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语言机能训练为核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各国来华留学生渴望了解中国文化、进行深层交流沟通的需求。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能力是首要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重语言教学中蕴含着的文化因素教学。一方面,积极而充分的文化因素教学对语言教学本身十分有利,能起到促进和深化语言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为后者提供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与步骤。那应该怎样有效地教授文化呢?
首先,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注意教授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即一种外语教学,学习者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虽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懂语言中的文化含义,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的语言。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文化知识蕴涵在语言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文化的内涵。对其中的文化成分不是很在意,便会影响了对语言内容的理解。要帮助了留学生尽快适应中国的环境,了解中国的国情,告诉他们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要理解和明白对方,跨文化交际中如何理解这种culture shock(文化休克),对于初学汉语的人非常重要,也是他们保持学习汉语的信心和兴趣的前提。美国语言学教授John.A.Rassis曾说:“你不是在教语言,而在教这种语言的文化。”要在横向比较中使留学生总结中国文化的特点,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就善于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溶解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的训练中,使留学生的文化视野逐渐开阔,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了解逐漸增多。比如在讲称呼称谓时除了日常的说法,还应该讲尊称、敬语的适用场合;在成语“望子成龙”时,也要把“龙”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解释清楚。除了成语,其他在字、词、句中以及语用中的文化内涵也着重向学生解释清楚,让他们不仅懂得意义,还能得体地使用。
其次,把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结合。一提到中国文化,人们最有可能想到的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是应该传播的,也是理解汉语和中国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比如,许多学生对中国的名胜古迹比较感兴趣,都希望有机会去看一看。我们在讲课时,就采用把这些名胜古迹与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看一些真实的图片或者视频,让他们看完之后,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把这些名胜古迹中所包含的文化和历史内容讲给他们听。在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同时,还要介绍当代的一些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现代文明,比如有些学生对中国国内现在正在流行的歌曲以及着装的潮流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从网上给他们下载一些现在中国青少年喜爱的歌曲,让他们听,并教他们唱。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他们接触汉语和汉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多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接触到我们的一些现实的生活。所以,我们在传播中国文化时,既让他们接触中国传统化,也要接触当代的文明,使他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距离感,感觉到学的东西都是有用的、鲜活的。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学习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最后,还要把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相比较与结合。我们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比较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异同,使学生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样他们才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并能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平衡感。像中国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一样,吉尔吉斯斯坦把“乌鸦”作为他们吉祥的象征,这与我们国家对于“乌鸦”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在教授汉语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不要用我们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东西,把其中的文化含义讲清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中国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有异也有同,我们传播汉语和汉民族的文化也是为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有意识地去争做世界公民,最终建立一种“和而不同”的人类关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文化教学应当贯穿在整个汉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并逐次增强和逐步深入。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张力的把握,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并用汉语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因此,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开始,就有必要重视并积极进行文化因素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纯正、地道的汉语,并在获得流畅地运用汉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的同时,完成由汉语文化的仰慕者到传播者这样一个角色的转变。从国家发展战略来说更可以厚植人脉,培育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培育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促进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