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诗词审美能力的四种有效方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意境又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即“情中景”;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即“景中情”。作为语文教师,当讲解到一些意境优美的诗句时,不应该停留在对诗句的肤浅理解上,而应创造性地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教会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美。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欣赏。
  一、抓住关键词,提高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
  卢梭说过:“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古代诗人词人描绘大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彩,敷色设彩。
  例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是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为瀑布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这里的“香炉”“紫烟”无疑是景物名称的偶然巧合,但是经过诗人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点化,却增添了动感。这里的勾勒环境,其实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而是借此来寄情托意,将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遥看瀑布挂前川”,把遥望中开先瀑布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的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突现了远望中瀑布的静态感、其灿若珠帘、洁如白练的壮美感。全诗融情于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诗人丰富独特的想象,使全诗的字里行间飘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诗人又调动衬托、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段,更使全诗神采飞扬,浑然天成。
  二、注重文章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现。”多朗读,多背诵,可使学生获得大量的对诗词语言的感性认识,熟悉掌握诗词的思想内容。朗读能使静止的诗行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见的形象画面,更快领略意境美。
  例如,曹操《龟虽寿》教师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 “ 老骥伏枥 ”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韻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犹有”“终为”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老骥”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 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
  三、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感悟美的能力
  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莘在《拉奥孔》一书中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为美的。”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意境中的含蓄,能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够刺激欣赏者的想象。
  意境的含蓄美须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认真地揣摩、赏析,才能很自然地感受出来。如学习《滁州西涧》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诗的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诗作以外的场景,使诗的意境更完整。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创美能力,又让学生知善知美,能够创善创美。
  四、抓住诗人的情感,提高诗词审美能力
  英国学者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也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诗歌意境中的形象是诗人情感的化身,情感融化在形象中。《夜雨寄北》 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交给学生审美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审美教育,也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品味。关于诗词意境的赏析,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进行一系列的审美实践活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审美机制,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联想、想象,引导他们去理解、体会、感受意境的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这一能力要突出民族性,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充分体现民族特点。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养育了数百代中华儿女。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学习、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个人的成长、民族的发展无疑十分必要。  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从学生的终身
期刊
历来被尊为儒家经典著作的《论语》,是先秦口语和书面语的完美结合,也是研究上古语言面貌特征重要的参考著作,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安王刘义庆依据各种旧书籍收录编辑而成的一部志人笔记体小说,叙事接近口语,对话中保留大量的口语成分,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是后人研究中古时期语言面貌特征一部重要的参考语料,因此被许多学者称为中古俗语的活化石。  一、《论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  根据邹秋珍先生
期刊
一、前言  自2009年全國校园足球计划启动以来,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推荐的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进行了综合认定,拟认定并命名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等4755所中小学校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北京市海淀区等31个县(区)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  延庆作为国家级试点区之一,高度重视全区体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足球项目方面,更是积极开展,希望能够通过与职业足球俱乐部深度合作,
期刊
首先,确定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有效性的目标。  在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把研究重点放在学生“分层作业”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摸索,我确定了学生作业的目标。  一是作业设计要能全面反映三维目标。  二是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参与度,特别要强调分层设计,让学生有选择地训练,从而避免不做或抄袭作业的现象。  三是作业设计要能反映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让“轻负”和“高效”不再矛盾。  其次,从两
期刊
启发式教学法的内容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此句话的意思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愤”,就是学习者对某一问题经过积极的探索、思考,有头绪但还没有理顺,有一些轮廓但还没有全貌的时候。这时教师应对学习者所考虑问题的关键所在加以点拨,以帮助学习者开拓思路,明确方向,
期刊
一、教学内容  五年上册11课《故乡的芦苇》84~86页。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抒情散文。文章采用了先叙述后抒情的写法。 文章内容大致上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物”,先用清丽脱俗的语言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的特点。接着,文章从“故乡的芦苇”这个“点”上引入第二层——“忆趣”,通过吹芦苇哨、折芦叶船、捉紡织娘等往事,抒发了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之情以及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之情。“
期刊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孩子从小在家庭生活中成长,对家长的言行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孩子的成长方向,甚至会决定孩子的一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外出打工者越来越多,形成许多留守少年儿童由祖辈老人或者亲戚来照顾、抚养教育孩子的教养模式,这些上一辈的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智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实践中我发现现在的儿童普遍在责任感、自制力、同情心、交往主动性、自信心、独立自主性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等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游戏作为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社会性发展中该起到什么作用,如何在幼儿园的一天生活中
期刊
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学习过程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放眼现在的作文教学,一是因陈守旧;二是作文训练存在盲目性、随意性。轻视者,敷衍了事;重视者,盲目加大训练量,这样都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为消除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引导学生走一条创新之路,我注重从以下五方面优化作文教学。  一、“以人为本”,重视写作主体  中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的基本要求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
期刊
浣书大集终于要开市了!早自习,广播室里传来了梁校长和四年级两位同学宣布浣书大集开市的消息,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这一天!”  浣书大集是我们学校开展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今年进行的是第一届浣书活动。“浣书”取自清代嘉庆年间的出版机构——浣书堂。“浣”谐音“换”。“浣书”旨在让书籍流动起来。本次“浣书大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在校园内再次掀起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