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最应该认识自己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c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文学作品,而文学即人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应该认识自己,才可能更好地教好语文。
  散文诗《海燕》,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好这篇课文,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的良好开端。在教学的全过程,教授这样一篇感情充沛、意蕴丰富深刻的文学作品,非常考验老师的人文底蕴。这篇散文诗已在教材中存在多年,笔者深刻地感觉到语文教师想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上有所突破,首先要了解自己,发挥自己内在情感和潜能,方可在教学上提高一个境界。
  《中庸》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部儒家经典的主旨便是讲人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行动之间的关系,认识自己是根源性问題。
  一、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海燕》一文,情感奔放、气势磅礴,若按部就班地进行作者背景介绍、字词篇章解析,朗读指导及主题归纳,总避免不了对海燕形象及主题理解的支离破碎,完全有失这篇散文诗的大气和格局。
  教授此文之前,当然要认真研究文本,研究教法,研究学生,但此文教学最不能忽视的便是认识自己,解放自己。
  这篇课文有许多现成的优秀教案和名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还有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将这篇课文当作一篇矫情做作的文章快速解决掉,我们该采用哪一种教法呢?
  伟大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将“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靠别人传授。惟有从自己内心产生出来的知识,才能真正拥有知识和智慧。”一个人只有彻底摆脱心理上的权威感和对权威的依赖盲从,不再有对理论、观念、模式、方法的追逐之心,这样才会将注意力向内看,才会了解自身真正的本性,开启内在的勇敢和智慧。
  在散文诗《海燕》的教学中,当一个教师把“勇敢无畏、自信乐观、勇于献身”的海燕形象只是当作知识来教授,可想而知,那教学是多么无趣,缺少生气。此文教学,不可否认朗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教师只有自己理解了,并做到了“海燕”那样勇敢自信欢乐,那教师的示范朗读才有气场,也才有感染力;在这样有感染力的课文朗读中,随文启发学生领悟海燕精神才掷地有声,入情入心。哲学家雅尔贝斯关于教育的本质就这样阐述过:“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认识自己、解放自己”,心灵的成长之旅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探索之路。当一位教师开启了认识自我的智慧大门,教育天地便会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当教师有了在生命和事业的广阔天地间自由行走的能力之时,任何教育模式、课堂模式都应作为拐杖而被主动扔掉。
  作为执教人文性特质浓厚的语文教师,摆脱课堂模式的从众性,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从而在教育教学上真正地解放自己,做回自己,就像海燕那样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勇敢地探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坚持探索此道,方能达到教育的臻境。
  二、认识自己,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斯坦纳在《给教师的实践建议》一书这样讲:“你们必须关心那些对孩子们的发展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斯坦纳学校的教学理念是“相信有自然之道的存在和作用,具体的操作技术、教育手段是千变万化,真正个性化的,任何细节是否适合,都最终取决于每个孩子个体的特征。”所以,对于一个教师来讲最重要的除了“探索、理解自我”,便是顺应自己和孩子的天性。学生朗读《海燕》一文,开始一般都不大可能放开来朗读。考虑到初二这个阶段的男生正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期,可巧用激将法来激励男生,断言这样一篇充满阳刚之美的散文诗读得成功与否取决于男生的发挥。如此一来,所有男生便犹如被点醒似的,不甘示弱,朗读便立刻有了灵魂。
  教师读懂自己,才能读懂学生。从认识自身出发,读懂了人性,读懂了孩子的心理,便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此时一句话,便四两拨千斤,使课堂注入了活力。 “道也者,须臾不可离也;可离,非道也”,教育教学中的唯一正道便是遵循本性来修养和实践,即“率性而为”。
  三、认识自己,更广更深地引领学生
  生活就像大海,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随时都有可能迎来暴风骤雨,努力拥有海燕身上那种呼唤挑战、乐于搏击的精神,及享受生活中战斗欢乐的强大内心和无上智慧,是每个人必修的人生功课。内心的强大在于对自己清醒的认识,每个人都可以是这样一位直面人生的勇士,当老师真正这样认识生活,认识自己,那他一定会真正地欣赏海燕形象和精神。
  当老师带着这样的认识去读散文诗《海燕》,去教学课文。课堂便是活生生的课堂,课文不再是停留于文字或思维。老师在生活中也不会停留前行的步伐,终身学习是必然的。
  克里希那穆提在《从已知中解脱》中说道“一朵富于美感、亮丽可爱的花会说‘我在给予、帮助和服务’吗?它本来就是那样!因为它并不试图做任何事,所以才开遍大地。”老师真正地认识了自己,便会真正地做自己,也會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服务中,自然也容易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关系。
  如今网络资源丰富,利用现代化的多元信息渠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大大增强。如果教师能启发并鼓励学生学习海燕精神,认识自己,探索人生,将有形的课堂拓展到课外,拓展到生活的时时处处,那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可以是终身关注、陪伴、引领和守望。教育纯粹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不再受教学功利的影响,也不会局限于课堂,学生和教师都将终身受益。
  真正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和生活,教师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甚至整合所有可以利用的公共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特长。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利他心、社会责任感,像海燕一样去社会的大课堂中去锤炼自我,勇于奉献。
  总之,《海燕》这种散文诗的教学,与其把重点放在课堂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上,不如把重点放在“对课堂模式进行探究的探究者”即“教师”身上。即使有什么课堂模式存在,也应告别对它的依赖,回归课文实质和内在精神,回归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生身心真正成长。
  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认识自己,是灵魂的解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应该认识自己,真正地做自己。如此具有浓厚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师,才可能以语文课堂为基本平台,以《海燕》之类人文意蕴丰厚的课文为例,更广更深地引领学生,师生共同成长,这是达到语文教学臻境的正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26001)
其他文献
【设计说明】  《咏雪》是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的第一篇,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遇到的第一篇文言文。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中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寥寥 71 字,却鲜活地描绘出了谢安、谢朗、谢道韫三个人物,展示了魏晋名士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家庭生活情景。  根据学情和文本特质(《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期刊
学习古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石之一,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它向我们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并启示真理。许多美妙的古诗词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唤醒深藏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然而,如今的古诗词教学现状令人堪忧。由于时代久远,古诗词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初中生有着天然的“代沟”;教师“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更令学生对古诗词避之远之,重视文学常识介绍、时代背景的解读、诗词句意的串讲、主题思想的理解
期刊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再认识和再指导的意义,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取何种方式讲评,怎样在讲评中使学生有所得,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這是语文老师不懈的追求。本文按照“用写作教写作”的理念,以“呈现、甄别、总结、修改、再写”五个步骤,以“半命题作文如何填好题目”为例,试图寻找解决学生作文低效的问题。  “用写作教写作”是四川巴蜀中学杨宇鹏老师提出的作文教
期刊
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陷入这样一种困境:教学没有真正着眼于真正的教学内容。很多时候,作文课就是教师出题,学生写,教师打分数。这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教学。这需要我们去探索学生的写作心理、写作过程,设计出真正意义上属于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解释个人的情感  写作的本质是传达情感。个人情感的表达往往跟个人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个人经历,写作者有着强烈而真挚的情感,故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
期刊
如果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那么,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古典诗歌大多言简义丰,短短几十个字,却意蕴悠长。或写景,或抒情,或感物,或言志。正是充满神奇的想象力为古典诗歌创造了魔幻无穷的艺术形象,使得诗歌成为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我们阅读古典诗歌,必须借助想象的翅膀,才能思接四海、视通八荒。 诗歌阅读过程中的想象属于审美想象,也叫艺术想象,是对诗歌艺术的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是诗歌阅读与欣赏的
期刊
作文的细节描写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一线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究摸索出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四步感知教学;三步模仿教学;关键节点神韵训练;常态化写作训练。  初中语文试卷150分中,作文60分以上,占总分的1/3。可见作文教学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一篇作文是否能突出主题,能否打动评卷老师的心。结合我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探索了几种可行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细
期刊
在中学阶段,学生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常常心有忌惮。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不过,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方面却又有一个十分怪异的现象:明知有“难”,却少有针对性的“救援举措”。一个最为明显的例证就是每年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得分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对此,我们不得不说,这里是否存在着教学的低效运作或者不作为现象?  在一切教学难题面前,教师自然是首当其冲,不能有任何畏惧、退缩的想法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都苦恼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或者根本就没有阅读理解能力。这无疑在给语文老师敲响警钟:只有教会学生如何解读文本,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出“教材是例子”的著名论断,正如他所说,“课本只能当工具看,当手段看。”通过这些工具和手段,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动、工作方面起积极的作用,这才是目的,教师要尽责任,就得努力达到这个目的。  《老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期刊
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初中生应该具有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中也明确提出议论文阅读的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思想,是文章的精髓所在,对全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准确概括中心论点是衡量读懂一篇议论文的重要标准,中考也将概括中心论点作为常考题型。面对此种题
期刊
童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表达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气、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这是其精神本质。在教学童话时,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幻想,让他们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化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从而真切的感受人物形象,深入童话的内核,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推进。  一、研读文本,确立目标  文本解读,就是指教师通过教材的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