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两次空难脱险记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hu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历难脱险
  
  1946年4月8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人们都记得,就在这一天,曾被国民党囚禁获释的叶挺将军和王若飞、秦邦宪、邓发、黄齐生等人同乘一架飞机,遭遇空难而亡。但谁都没有想到,就在这一天,傅作义和邓宝珊同乘一架飞机,在王若飞等人飞走后不到半小时,也从重庆机场起飞,险些遭到空难。
  傅作义和邓宝珊是来重庆开会的,傅的夫人刘芸生和孩子当时住在兰州邓宝珊家里。于是傅想和邓宝珊乘同一架飞机先飞兰州,看看夫人和孩子,然后再回绥远。同机随从的有傅的警卫副官段清文、邓的警卫副官王焕文,还有邓的小女儿团团。
  傅作义每次来重庆都住在胜利饭店,一切由绥远省驻渝办事处安排。当时办事处处长是王丹九,副处长是黄济吾。这天上午,重庆阴雾茫茫,竟下起了瓢泼大雨。傅作义公务繁忙,催着要走,王丹九和黄济吾两位处长只好安排汽车,送他们去飞机场。
  大约上午9点多钟到了机场,候机厅里坐满了乘客。傅作义和邓宝珊正在候机厅特间等待着天气好转起飞时,忽见王若飞等人进来,他和王若飞、叶挺将军都是老朋友了,就迎上去和他们握手。王若飞还介绍秦邦宪、邓发等人和傅作义一一握手认识。这几位都是共产党的好干部、中华民族的精英,傅作义十分敬仰,于是大家坐在一起谈了起来。
  中午12点,仍然不见天气好转,雨下得越来越大,傅邀大家一起走进餐厅吃午饭,席间宾主频频举杯,叙谈十分热烈。饭后,王若飞他们不顾天气恶劣,急着要起飞,便与傅作义、邓宝珊握手告别。
  傅作义见王若飞他们的飞机起飞了,也急着要起飞。邓宝珊没有表态,警卫副官段清文可就急了,怕天气不好,飞机出了事不好交待,便劝说再等一会儿吧,傅哪会听他的。于是,他急中生智,说他拉肚子,上回厕所再走。他故意蹲在厕所不起来,有意拖延时间。傅作义等不及了,命王焕文去厕所看看,段只好出厕所,跟傅作义登上飞机起飞了。


  那时候的飞机,哪比得上现代全天候飞机先进,飞机轻小,导航系统落后,冒着那样的大雨起飞,可以说是险象环生。乘坐在飞机上的傅作义不知在想什么,一点也没有注意到这些,邓宝珊倒显得有点担心,时而朝窗外眺望,时而和段清文低声耳语。段清文和王焕文可紧张得不得了,他们并不是为了个人安危而惊怕,倒是因为机上的两位长官的安全问题需要他们操心。
  一直跟随在傅作义身边的段清文,知道傅是个急性子,军务忙起来什么都不顾。段清文本来就不想冒险起飞,现在已经飞上天空,眼见飞机在空中盘旋,飞行十分困难,就急忙走到飞行员机舱询问情况。飞行员告诉说:"接到机场指令,飞机不能降落重庆,西安、兰州方面也气候恶劣,只有成都雨还小点,可以迫降。"
  飞行员的技术水平的确不错,他们在一面待命,一面千方百计迎着恶劣的气象条件奋勇飞行。段清文回到机舱,见傅作义仍然无动于衷,在沉思着什么,便到邓宝珊跟前请示,邓同意让飞机迫降成都。段清文二次去飞行舱复命,并关照飞行员:如果迫降成都,傅长官问时,就说机上没油了,需要加油。
  果然,飞机在成都机场上空盘旋、徐徐降落时,傅作义问:"这是到了哪里啦?"段清文忙答道:"机上接到地面指令,西安、兰州气象条件都不好,只有成都可以迫降,再说机上需要加油......"没等段清文把话说完,傅作义发火了,他问:"谁让在这里迫降的?""请示过邓主席决定的。""你究竟听谁的?机上油不够了,加上油连夜飞行,人家飞延安的飞机都能飞,难道我们的飞机就不能飞吗?"
  不知道傅作义那次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连比较了解傅的段清文,都不知道傅长官当时在想什么?急的什么事?段清文知道傅不是那种粗暴性子的军人,一向对下级不发脾气,遇事总是先自责己,如今在此危难关头却如此表现,莫不是长官此举还别有用意?
  说来也很奇巧,正当傅作义发火的时候,副机长从飞行舱出来报告:"重庆指令,说是飞往延安、兰州(另一架)的飞机失踪,与地面失去联络,令我们飞机立即迫降成都。"傅作义这才松了口气。邓宝珊说:"看来我们迫降对了,咱们就在成都住上一夜,明天再走吧。"段清文对傅长官说:"顺便在成都看看八先生(傅的八兄弟作恭,当时在成都金陵大学读书)。"
  傅作义问:"在成都住哪儿呀?"
  段清文答:"就住‘励志社‘吧。"
  傅说:"‘励志社‘是委员长住的地方,咱咋能住呢?"
  邓宝珊说:"我认识人,就住‘励志社‘吧!"
  他们走下飞机的时候,成都仍然下着毛毛细雨,一辆黑色小车已经停在不远的地方,等候他们的到来。原来是邓宝珊通过机上与地面联系,已经早有安排,他们安然地下了飞机,立即乘着那辆黑色小车,直奔"励志社"住下。当晚,段清文就去金陵大学,把傅的八弟作恭接到"励志社"。
  第二天清早,成都天气变好。傅作义知道前一天在飞机上发的无名火触伤了段清文,便亲自去叫醒段:"起来吧,咱们和邓主席、老八一起到外面吃小吃去,成都的小馆子饭可好吃呢,吃完咱们可以走了。"段清文推说:"昨儿有点受凉,感冒了头疼,你们去吧。"傅说:"那正好,成都饭都是麻辣的,吃点担担面,发发汗感冒就好了。"
  段清文确实有点委屈生气,他意识到这是长官在为他消气,只好从命同去。
  吃完早饭,他们的飞机起飞了。傅作义和邓宝珊到达兰州后,都为这次免遭空难而庆幸,都为王若飞、叶挺、秦邦宪、邓发等人的不幸遇难,感到悲痛。
  回到绥远以后,傅作义立即给段清文提衔晋级,由少尉提升为中尉副官。
  段清文随从傅34年,后成为傅作义的警卫秘书,一直到傅临终。
  
  第二次历难脱险
  
  1948年4月4日下午3时45分,时任"华北剿匪总司令"的傅作义,乘坐一架军用运输机从绥远集宁飞往北京总部,没料想飞机升空约摸200米高度时突然发动机起火,机组人员极力想返集宁降落,但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就地迫降在平地泉地区的农田里,造成人伤机毁。
  当时,华北战事吃紧,傅作义是当天上午坐飞机去集宁给部队讲话的。本来他有宋美龄送的"天弦号"专机,他嫌目标大,经常不坐,就坐运输机,并总坐在机前飞行舱紧背后,其他随员都坐后舱,只有两名卫队副官坐在傅跟前。随傅同机去的有郑晓岚副参谋长、智南屏主任和刘庸笙副主任。同机乘坐的还有卫队长张景涛,卫士袁长发,卫士班长乔得贵、张元,贴身侍卫副官段清文。
  飞机刚刚升空,飞行员突然发现右面发动机起火,紧接着油箱冒起黑烟,情况十分危急。机组人员立即分头采取灭火措施,而傅作义没有一点惊慌的样子。
  熊熊烈火很快冲进后舱,把座椅都烧热了。机组人员告诉大家:"再不降落,飞机就要爆炸了,请大家做好准备!"
  卫队长问段清文:"怎么办?"段清文一面用身子保护傅作义,一面大声喊道:"卫队长,你和袁长发准备打开舱门,我和乔得贵保护总司令,张元负责其他人员的抢救工作。"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飞机徐徐降落,火势又从机底板燃烧上来,机组人员沉着地操纵飞机下滑到地面,先把右发动机着地撞坏,然后向前滑行,又将左发动机撞坏。飞机刚一停住,张景涛和袁长发急忙去开舱门,可是舱门在飞机两次冲撞时已经变形,不易打开。张、袁二人使劲地推撞,不防备舱门弹开,二人栽了下去。张景涛摔倒在机身下,不省人事,袁长发的头发夹在了舱门上,摔下时用力过猛,一撮头发连头皮揪下来,躺在地上,流得满面是血。张元组织后舱人员急促下了飞机,段清文一直用身子护着傅作义,飞机两次冲撞,他的身子撞在了座椅背上,受了内伤,口吐鲜血,只是他在受撞时,撞了傅作义,傅作义受了点轻伤。乔得贵一点没受伤,段清文让他扶着傅作义下了飞机。
  多险呀,人员刚刚撤下飞机,"嘭"的一声,飞机整个爆炸了,在熊熊烈火中燃烧着。虽然人员都轻重不同地受了伤,庆幸的是在四名机组人员机智勇敢的操纵下,机毁人存,傅作义只受了点轻伤。机组人员也都受了伤,令他们不安的是估计非受处分不可。
  平地泉驻地部队接到集宁方面命令,驾一辆汽车朝冒黑烟的地方开来,先把傅作义和其他人员接到集宁绥远省政府院里住下,由军医进行简单包扎、急治,把伤势较重的卫队长张景涛和袁长发送往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医院治疗。段清文和机组人员住在一个屋里,他发现机组人员伤势不轻,一位机修人员腿部受伤,嘴部伤了个大口子,门牙磕掉,一夜叫声不绝。段清文身上疼痛,一夜翻滚着身子,又不停地吐血。军、师长们都忙着照顾傅作义去了。大家忍耐了一夜,第二天北平派来飞机,才把大家接回。等候在北平机场的有参谋长李世杰?副官处长温永栋。飞机停稳,打开舱门,第一个抬下飞机的是段清文,参谋长心里一噔,以为傅作义出事了呢,忙问段清文:"总司令呢?""在飞机上。""怎么样?""受了点轻伤。"
  参谋长和温处长不知道傅作义到底伤得咋样,真把他俩急坏了,眼含泪花直跺脚。等机上人全下来以后,看到傅作义是由乔得贵搀扶着走下飞机的,参谋长立即上前握手,另一只手搀着傅作义的右臂,问候道:"总司令受惊了!"旁边的温处长连连道歉:"都怪我们粗心大意,没把工作做好。"
  傅作义没有一点惊怕过的样子,他那身士兵服仍然是平平整整的,像没发生什么事似的,疾步走到来接的汽车前,一面上车,一面向参谋长询问工作上的事,上了车还在谈着。
  汽车疾速朝总部南院总司令住处驶去,给外界造成若无其事的感觉,封锁了这件事情的一切消息。没料到还是走漏了风声,许多军?师?处长都来看望。他们只好把傅作义让到总部大楼办公室去住,一面接受军医处长杜勤书的治疗,一面办理公务?会客,好让大家知道总司令安然无恙,照常工作。傅作义的夫人刘芸生也住在办公室里,一面照顾生活,一面应酬一些其他看望的人。傅作义只接见军?师长以上的人,就便谈些工作上的事,整个总部大院一切照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回事。
  傅作义回到北平以后,对其他受伤人员一一作了安排,让段清文在北平西城小酱场胡同傅公馆养伤。
  傅作义军务繁忙,每天照常由参谋长或参谋处其他人前来读文件?禀报工作,秘书长来读报上重要消息,请示工作和报批文件。
  蒋介石知道以后,来电指示:要给机组人员判刑处置。傅作义回电:机组人员立了大功,嘉奖每人晋升三级。并给这次随行的警卫人员每人200元养伤费。
  2002年3月25日脱稿
  (责编岩春)
  (题图为周恩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会见傅作义<右三>?邓宝珊<右四>等)
  
其他文献
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有26年了,他的光辉形象如今仍深深印在全国人民心中。  1976年1月9日,人们通过电台、报纸惊悉周总理与世长辞后,纷纷走上街头,手捧着他的遗像,痛哭失声。遗像上的总理面容慈祥、沉着。这是周总理生前最满意的一张半身标准像。这张像是1956年12月由中国照像馆摄影师姚经才拍摄的。在周总理所有标准像中,这幅像发行量最多,沿用时间最长,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许多国人及外国友好人士,
期刊
山西省文联的一位作家,陪同一位老年诗人来到我的办公室。他们的来意我是知道的,那位同样是我的老乡的作家,事先曾来电话说,担任过芮城县政协副主席的杜勃同志要来看望我,并邀我给他的诗集《情志吟》写篇序言。没想到这么快,我便见到了他们。  杜勃这个名字我不很熟悉,一见面却有似曾相识的印象。交谈中方知,他陪同县委通讯组的同志曾来过我家,不过那已是20年前的事了。如今的他,仍是瘦高瘦高的身材,挺得笔直笔直的腰
期刊
《文史月刊》2002年第6期首页刊登了由高有奎、方仁二同志发表的《真实论》一文,我反复阅读,越读心眼越亮堂,头脑越清醒。文章写得中肯诚实,严谨认真,对从事文史资料工作的专业人员和文史资料信息员是很大的教育,严肃的提醒,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事文史资料工作的同志,不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务必高度重视和注意写真务实,反映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切不可盲目下笔、马虎从事,给党和人民造下不良后果,带来不可估量
期刊
世界上谁先到达美洲大陆,似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著名学者连云山教授经过长期的悉心研究证实,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高僧法显(山西襄垣人),曾于公元412年12月到达美洲大陆,这比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第一次到达美洲的时间要早1080年。    一代高僧    东晋咸康年间,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就在这个时期,法显大师于公元337年降生于山西省襄垣县一个偏僻山庄的龚姓人家。这是龚家所生的第四个男孩,
期刊
一、来自家庭的影响    冀朝铸,山西省汾阳县建昌村人,1927年7月30日出生于太原。其父冀贡泉先生1905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学习法律,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回国后被阎锡山聘为法律顾问,历任山西省司法厅厅长和教育厅厅长,是一位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的人。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冀贡泉先生因不满蒋、阎屠杀共产党人,愤起解散了司法厅,转到山西大学任法律系教授。后来阎锡山又说服
期刊
山西襄汾是旧石器时期的"丁村遗址"所在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间艺术蕴藏丰富而著称,特别是民间面塑,老妇村姑,人人可为,婚丧嫁娶,处处都有,置身其中无不被其质朴明朗、火热向上的艺术氛围所感染。  "面塑三姊妹"贾松针、贾广针、贾认针,是出生在襄汾县贾朱村的民间面塑巧手。她们虽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但从小天资聪明,又受"工艺世家"的艺术熏陶和母亲良好的启蒙教育,
期刊
"马"年喜事多,欣逢三个"百年"校庆,引发思绪无限。    (一)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大学生活的母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今年9月8日将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从1962至1968年,我在那里生活了6年(本应1967年毕业,可分配时已到了1968年的夏季)。6年的大学生活让人感慨万千。有幸在历史系目睹大家风采,亲聆教诲,让人终身受益。白寿彝先生(讲授《史学概论》)的高屋建
期刊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无论你干哪一行,只要有笑对困难不低头的持之以恒精神,一切事业都会成功,一切荣誉与花环都会向你而来。  --写在前面的话  十月的古魏,金秋送爽,硕果累累,果农们在经过一年的紧张忙碌之后,都在将一箱箱大红的苹果运往四面八方,换回了大把大把的钞票。而对于山西省芮城县晋南机电化工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长业来说,更是喜事连连,捷报频传。在这醉人的季节里,我们专程采访了王长业
期刊
光阴似箭,转眼20多年过去了。在记忆的荧屏上,有许多往事俱已淡忘,惟有20世纪80年代初,我与彭真同志的一次并未谋面的交往,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诚如有些人所说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光明与阴暗同在的时期。一方面,通过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一系列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我党从政治上已基本肃清了林彪?"四人帮"所散布的种种流毒,全党的
期刊
也许你会相信,在一片废墟上,仅一年时间,就悄然升起一颗璀璨的新星!这就是芮城县远东化工有限公司。双手托起这颗新星的正是芮城县政协委员、优秀民营企业家、远东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民和他的近百名职工。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张俊民出生在芮城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尽管少时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可是他对知识的渴求已到了将近痴迷的程度。1990年,沐浴着改革的春风,靠5000元起家,张俊民创办了黄河香料厂。他凭着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