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育情 情激情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
  新教材所追求的新精神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不同体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一、倾注热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只有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们才会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认清教师的作用
  现在的“学生主体论”,有人解读为教师在教学中是客体,对学生的行为、思想只有尊重和赏识而不必引导。这种解读是错误的,曲解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正确的理解应是:
  1.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的个体体验
  高二的学生,虽然还不成熟,但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对学生的思考结论,只要是合理的,积极的,都应当予以鼓励,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思考欲望,激发学生的信心。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2.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创新。
  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3.对于学生超越教师的思想行为,要能谦虚地向学生学习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也不必不如师。”尤其在当今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象经常会发生。
  那么,教师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具体来说:组织者主要确定本课的思想内涵和形式,以及对整个过程的策划;引导者的职责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努力学习,掌握方法。
  三、学习方式的选择
  随着对新课程实践的逐步深入,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也将越来越深刻,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呢?
  1.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结合
  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而言,学生理应成为会学习的人,理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育专家强调:学生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法应服从于学生的学法。英语课上的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教师代答或发给答案;另一种是课下自由讨论。这两种情况效果如何呢?根据教育主体的理论,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经验的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内讨论,有意设置悬念,对答案予以保密,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状态,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教师相机点拨使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结合,这样的英语学习才是有效的。
  2.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结合
  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本身无所谓好坏,二者绝非一概排斥。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若是真正有效,其基础需建立在独立学习之上。只有当学生仅靠个人力量无法解决问题之时,合作学习才有其存在的价值。要求学生表明观点的问题需要独立思考,有争议的讨论问题需要学生合作。而且,合作学习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正处于“愤悱”之时,或合作,或点拨,方可减少合作学习的随意性、盲目性,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协调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各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创新教育模式深层次、多渠道的成功开展,使目前各高职院校也充分认识到封闭的、经院式的陈旧办学模式已不再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应立足实际,深入当前行业市场调研,把握好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才能有力地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理念;创新模式    当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在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指导下,产生了很大变化。在变革的过程中,又逐渐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采撷的几组教学镜头,敬请商榷。  镜头一:《背影》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赋闲。”在一次听课中,一位学生就此提出质疑,说“为了”不如改为“因为”。老师马上组织学生讨论,但最后不了了之。这个问题和语言习惯有关,也和一定的语法结构有关,但教师
期刊
中华文明启宇央, 法天效地辟洪荒,  儒释道合归千流, 大善大德执大象。  牟子古国注浩荡, 牟门荣光栖霞长,  尽公尽舍济神州, 四百年来醇风尚。  月圆天心龙世界, 春满华枝德家乡,  潮起潮落堪与世, 种善种德最无徉。    前 言  山东半岛蓬莱有道教仙境蓬莱阁,黄县(龙口)有民俗景观丁家豪宅,栖霞有德化深厚的牟氏庄园。牟氏庄园有“中国民间小故宫”之称。  牟氏家族注重耕读传家,尤重身体力
期刊
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它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尤其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的标志——唐诗宋词更是气象万千,美不胜收。如何才能领悟到它们的美呢?这需要掌握一些鉴赏方法。笔者结合实践,在唐诗宋词的教学中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为教学服务。  一、精彩的导入以激发情感  精彩的导入能让学生瞬间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诗歌的赏析服务
期刊
语文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探究与个性化的关系,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体验,让学生在探究求知中实现学习能力的个性化。为此,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性兴趣的发现与培养  兴趣是一把钥匙,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它的存在。探究性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由学生兴趣驱动的教学,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就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眼下,呼唤“诚信教育”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的一种厚望。语文教材蕴涵着很强的人文素养,《诚实和信任》一课正是要让学生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如何把一个严肃的“思想教育”命题融入自由轻松的教学中的,笔者撷取教这课中的三个环节谈谈想法。  一   [环节一]  投影出示:出事故的原因和作者处理的方法  师:实话实说,你对作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吗?  生1:诚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更进一步指出,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学生阅读的规律和特点,充分重视学生阅读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综合能力。  一、注重创设情境,加强氛围感染  著名情境教育专家李吉林十分注重对教学情境
期刊
摘 要:鲁迅在其小说创作上借鉴了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  关键词:鲁迅;小说;描写对象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期刊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课是学生发现知识、体验创新、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主阵地之一。在化学课教学中如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就能使之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也是促使学困生转化的关键环节。  一、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感,撤去学困生滋生的温床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复杂,有心智因素、环境因
期刊
摘 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逻辑起点和价值目标。“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和最高命题,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有了“以人为本”这株“永不凋谢的玫瑰”,和谐校园才会春光永驻。  关键词:和谐校园;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