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与渡船的隐喻:再读《项羽之死》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me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读经典名篇,从“小问题”到“大探究”是文本细读的关键所在。本文由司马迁《项羽之死》里的“田父”与“亭长”两个注释,引发出关于“天下、民心与王权”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乌江与那条渡船,即“民心”与项羽“命运之舟”的隐喻,项羽能否渡过乌江关键在于天下民心是否归一。“摆渡者”乌江亭长能救霸王于危难之时,却救不了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以史为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关键词:司马迁 《项羽之死》 天下 民心
  一、缘起:两个注释引发的思考
  在解读文本之时,除了关注一些“大问题”,一些小细节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比如对一个注释的辨析,或者某个关键字、词所透露的信息,这些“小问题”都可能引出一番“大探究”。因为这些“小问题”或许就是一把打开整栋大厦的钥匙,或者说是解开宝藏的密码。通过打开隐秘通道进入历史情境,你会得到意外的惊喜。这如同我们去旅游要有一点冒险精神,走大路看到的都是一些大众景观,偶尔抄小路才会观赏到奇花异草,甚至别有洞天。
  人教版选修教材(一)《项羽之死》有两个关键词及注释就值得我们做深入的探究。其一,“田父”注释为:“农夫”。其二,“亭长”注释为:“秦汉时乡官”。根据进一步的查证,“亭长”为古代最基层的吏役。县下设乡,乡下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主管该地区的民事争讼以及征丁征粮等事务。比如,刘邦最初的身份就是“泗水亭长”。由于“田父”在关键时候的一句:绐曰“左”。项羽“乃陷大泽中”,导致“已故汉追及之”。而在最后的生死关头,乌江亭长却是“舣船待”,并且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两相对比,不难看出他们对溃败中的项羽持截然不同的态度。需要说明的是,“垓下”故地在安徽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属于西楚的国土。也就是说,项羽是在自己本土上作战。“田父”是反项羽的代表之一,故意骗之,有盼其失败的意味;而“乌江亭长”是项羽的忠实支持者,甚至鼓励他东山再起。进一步说,这二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利益阶层,“田父”代表最底层的农民阶层,是受战乱之苦最为深重的、反战争的天下百姓之一,属于被统治阶层。而“亭长”虽属于最底层的官吏,但是毕竟是吏役之一员,属于统治阶层。用现在的话说,后者属于“既得利益者”群体。
  由此可以进一步推出,“田父”所属的阶层实为最广大、最具有潜在力量的农民群体,属于“民心”的核心聚集地。而“亭长”所属阶层与权势相关,和项羽一样都需要群众,即以“民心”为基础,在此之上获取权力、地位和身份的认可,但是不属于“民心”的范畴。二者属于不同的利益阶层,当然代表不同的立场。刘邦与项羽所争的“天下”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引发出第二个问题,“天下”属于谁家?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王权始成。通过对两个注释的阐释和追问,呈现出一组关键词:民心、天下与王权。
  二、一条河与渡船的隐喻:民心与命运之舟
  每当笔者读到“乌江自刎”这段文字的时候,脑海里总是呈现出那绝望而悲壮的场面:滚滚乌江水呜咽前行,身处绝境的项羽挺枪亍立在残阳之下,殷红的血迹浸透了铠甲,苍茫而决绝的眼神注视着远方。眼前的这条河和那条等待的渡船似乎成为天下民心与项羽命运之舟的隐喻,自己“渡”还是“不渡”,自己的命运之舟到底是掌控在谁的手里?
  自古“民心”是一条河,它可以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改变历史,创造历史。那条“渡船”就是承载着项羽霸业的命运之舟,是获取王权的关键所在。它漂浮在“民心”这条河上,就看他能不能渡过。如果他能渡过去,即为民心所向,“天下”属于西楚霸王,王权既定;反之,“天下”归于刘邦。二者的关系,也如同“水”与“舟”的关系。《荀子·王制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初魏征和唐太宗也多次转引这样的观点:“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贞观政要·论政体》)遗憾的是,人类时常被欲望所裹挟、蒙蔽。所谓“英雄”们都迷信暴力能征服一切的强盗逻辑。最后,一代又一代的“英雄”重蹈覆辙。如杜牧《阿房宫赋》所言,“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秦始皇号称千古第一帝,妄想千秋万代,“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谁知只过了二世即亡,时间不过十四年。贾谊《过秦论》认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已”,“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秦始皇也可以说是千古第一暴君,修皇陵、建阿房,任何一项工程都堪称世界奇迹,但是伟大工程背后却是天下百姓的尸骨如山、血泪成河。所谓“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结局如何?“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纵观数千年历史的兴亡变革,哪一次不是天下百姓推动历史的车轮而前行。真是“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再说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从《史记》里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残忍、血腥、暴戾之徒。他自起兵以来最喜欢的杀人方式就是“烹之”和“坑之”,而且是中国历史上屠城的鼻祖。“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闻之,烹说者。”“项王怒,烹周苛,并杀枞公。”“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史记·项羽本纪》)
  其实,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通过一个十三岁孩童的话语,已经明示出项羽因滥杀无辜而不得民心:“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有幸的是,这次项羽听进去了。如果不是这个十三岁小孩子的制止,一场杀戮定是不可避免。这样一个“沐猴而冠者”自然也难逃命运的惩罚,而且下场极其悲惨。“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惜春是一个着墨很少,但个性鲜明、形象突出、敢于抗争的人。大观园这一小社会让惜春心灰意冷,了悟遁世。环境造就了她的性格,贾府由上而下的世态炎凉、三个姐姐的悲惨命运让惜春看破红尘,“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值得深思。  关键词:形象分析 惜春 心冷 了悟  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四位女性。“四春”的取名是因为她们都
摘 要:相较于《人生》中进城难的高加林,新时期的农裔知识分子杨科和邵景文则顺利进城,他们虽成为“城里人”,但农裔城籍的身份使得他们既得不到城里人的认可,也被村里人排除在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出于对名利的渴求,他们成为权力的依附者、金钱的奴隶,而对尊重的渴求和身份的丧失导致他们精神下行和自我堕落。  关键词:农裔 知识分子 身份 迷失 沉沦  中国设置的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使城市与农村的差异由单纯
摘 要:中国文学长河中陶渊明不能跨越。这种不能跨越就在于“南山”意象所承载的“放心”之意,已经由陶渊明自己独特的生命哲学,上升为中国文人群体乃至国人的共有哲学,继而延及出周敦颐的“莲”、朱自清的“荷塘”、戴望舒的“雨巷”……本文遵循意象的规律,试图解析陶渊明在自然之中所体味的生命之“真”。  关键词:陶渊明 “南山” 意象 “放心”之意  能够存活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长河中的人物,一定有着鲜活的生
【主题导语】   诚信是指人们为人处世中诚实无欺、讲求信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石,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素材链接】   素材一:  史书记载的“小事”  赵盛基      郭圾,东汉时期的官员。他为政以德,施行恩惠,深受百姓爱戴。   他担任并州牧时,一次巡视,到达了西河郡的美稷县。刚到城外准备进城时,
摘 要: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与苏轼《江神子·猎词》同为宋词中抵御西夏之词,但二者无论用词、情感、意象、风格皆不相同,究其原因,则因时代背景之不同,价值身份之差异,词风演变之过程,而最为本质的则是社会思潮之影响,即有无道学内涵之充实。从此二首词中,即可看出北宋前、中期士人对待西夏问题的态度转变,又可见出社会思潮对士人思想的开拓发展。  关键词:《渔家傲·秋思》 《江神子·猎词》 时代背景 身份差异
【摘要】英语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高效途径。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游戏引入、开展小组阅读和丰富阅读材料等学习策略建构小学英语阅读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
摘 要:“因内而符外”与“风格就是人”是刘勰与布封关于风格论的观点,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刘勰与布封的风格论都是在继承前人关于风格的论述基础上形成的,都不满于当时文坛的不正文风。然而,二者对风格的定义又有所区别,并且对其影响也不尽相同。“因内而符外”与“风格就是人”对中西风格论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刘勰 布封 风格论 “因内而符外” “风格就是人”  一、《文心雕龙·体性》
摘 要:“镜像阶段”理论是拉康精神分析理论重要的基础内容,从中剥离出的“凝视”这一关键概念成为进入拉康“镜像论”的诸多方式之一。本文尝试应用“凝视”理论对斯·奥台尔的小说《蓝色海豚岛》进行精神层面的解读分析,结合文本具体阐释想象界/镜像阶段的理想自我与进入象征界的自我理想形成机制,探讨“观看”与“凝视”两个维度下主体自我的建立最终注定回归他者/父名社会文化和道德秩序的自觉选择。  关键词:观看 凝
摘 要:元曲四大悲剧之一的《汉宫秋》对汉元帝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剧中具体环境和故事情节发展中进行的,与剧中众人的语言、心理、行为都密不可分。本文通过文本细读来还原故事背景,理解人物语言、心理和行为,发掘剧中意境的作用,有助于较为客观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从此角度出发进行探析,汉元帝这一人物形象会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刻板印象的色彩。  关键词:《汉宫秋》 汉元帝 傀儡  《汉宫秋》出自马致远之手,是其代表作
阿成小说《赵一曼女士》与大多数传统小说有所不同,这篇小说的内容从题目中便一目了然,是描写赵一曼女士的。但是作者在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引出赵一曼女士,而是由第一人称“我”展开叙事,以“我”的视觉讲述赵一曼女士的故事,而故事又是从“我”与医院的关系说起。具体来说,文章开头写“我”为了巴结那里住院的领导,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去到哈尔滨的伪市立医院,由此引出“我”得知了赵一曼女士也曾住过这家医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