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分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dunpi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的进步让人们对文化建设更加重视,而博物馆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底蕴,对于当地文化建设有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能够对当地特色文化进行宣传,让人们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中涉及的相关工作需要被重视起来,在保护好文物的基础上做好文物陈列,宣扬当地文化,吸引更多人参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文章针对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更好的解决办法,推动博物馆良好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陈列;文物保护;保护意识
  0 引言
  博物馆文物陈列和保护工作对于我们追溯历史、探讨不同时期历史进程与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博物馆作为文物展览场所,展示各地历史文化,承担传承当地历史文化的重任,对社会文化建设有着促进作用。
  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博物馆文物陈列和保护工作仍需改进,没有做到很好地承载当地精神文明面貌,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博物馆文物陈列保护管理工作体系。对此,相关部门应当深入了解陈列与保护意识,做出科学系统的改进。
  1 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概述
  在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工作上应当秉承科学的态度。一般来说,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是对文物本身进行保护和研究,还要充分挖掘文物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文物本身經历了历史的积淀,具有非常特殊的特性,在进行文物保护与陈列的过程中要非常注意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确保文物出土后能够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保存。
  同时,博物馆陈列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体现出来。因此,在陈列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历史性以及文物类型,针对不同时期的文物和不同类型的文物做好系统规律的排列。
  此外,文物的保护意识并不是单单针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还应做好全社会的文化保护意识宣传,提升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在参观文物时能够有序、小心地进行观看、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2 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现存问题
  2.1 缺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科学合理性
  博物馆文物陈列总体上还是缺乏科学合理性,很多的博物馆在进行文物陈列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将文物类型分开陈列,将相同类型的文物陈列在一起,并没有更加细致地根据文物的不同历史时期做好专题类型的陈列。甚至有时候根据博物馆的空间位置进行文物陈列,让文物陈列将就于博物馆空间,让文物陈列显得杂乱无章。更有为了让文物陈列与现代建筑结合,轻视文物的保护意识,等到文物出现损坏才意识到问题所在。
  2.2 缺乏健全的文物保护基础设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文物保护上已经有了很多的改善与进步,但仍旧出现一些问题,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细节上仍旧容易出现错漏。例如,在观赏文物时很多人都会进行拍照,而有的人拍照则会使用闪光灯,易造成文物内部环境的破坏,导致文物受到伤害。针对这些很多博物馆没有设置禁止使用闪光灯的标志。同时,在人们进入博物馆的时候也没有进行相关文物保护意识的宣传,导致一些人在不自觉中对文物造成损害。此外,紫外线也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加剧文物的氧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当时刻关注紫外线强弱变化,最好自动隔离。
  2.3 缺乏文物陈列和保护的专业人才
  博物馆文物陈列和保护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引进相应专业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做好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工作。但现实中很多博物馆工作人员并非专业人才,可能在进行新文物陈列的时候才会聘用专业团队,做好陈列设计之后就交还给常规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但文物陈列和保护工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实时的监控与调整,让文物处于一个适宜的环境当中。因此,专业人才的引进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博物馆陈列与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2.4 缺乏文物陈列和保护的文化宣传
  博物馆文物陈列和保护虽说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仍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因为博物馆究其根本就是要传播历史文化精神,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历史文化积淀与精神价值。而在当代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内容,表现特别明显的在于很多人进入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什么行为可能对文物造成损害,怎样的观看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历史积淀,学习到其背后的故事。现在很多博物馆陈列文物的时候只是在旁边说明这是什么文物,属于什么朝代,并没有真正展现出文物的价值及其体现的精神。如此一来就失去了陈列和保护的真正意义,对于人们的精神文明熏陶也起不了作用。
  3 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提升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博物馆陈列专业人才与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引进
  博物馆文物陈列和保护工作对专业人才的依赖性非常高,相关部门应当重视该问题,并逐步建立专业的博物管理专业人才团队。例如,枣庄市博物馆应积极引进专业的、经验丰富的陈列设计师和橱窗设计师。
  首先,设定好相应的聘用要求以及专业考核制度,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历史文化知识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用户需求触觉,懂得站在参观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设计出符合历史背景与用户需求的陈列展览。
  其次,枣庄市博物馆还应当设立专门的文物保护人员,在进行文物运输、移动、摆放的过程中做好相应保护措施。并将保护措施明确化,制定保护方案以及预防意外发生的预案,并协调好全体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配合,明确每一个部门的工作细节,确保在整个过程当中能够全方位保护好文物。
  最后,枣庄市博物馆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与实时沟通交流平台,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利用当下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搭建相应的信息共享系统,引入实时沟通系统,如企业微信、钉钉等线上交流平台,缩短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距离,实现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工作全方位实时沟通,强化整个博物馆的工作交流配合度与团队合作的科学合理性。   3.2 加强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是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的保障,能够降低文物出现损坏的概率。首先在进行文物陈列和保护设计过程中要站在参观人员的角度进行思考。一般来说来博物馆参观文物的人群只是想要了解历史长河中的积淀物,想看看古人的生活用品,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但他们对于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物保护措施了解甚少。对此,在进行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应当做好相应人员分配和设备配置,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以枣庄市博物馆为例,首先做好入馆指示牌,在每个陈列厅做好详细的文物介绍,如一些宣传册、画册等。
  其次,引进智能机器人做好相关文物保护提醒,以防参观人员不当的操作影响到陈列柜中的文物,如开闪光灯拍照、抽烟、洒水等。
  最后,做好现代展厅建设,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创意投影,增加文物陈列的多样化。此外,做好陈列展厅的温湿度调控,让博物馆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同时,也要站在参观者的角度思考,做好馆内的人文需求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出现参观人员在陈列厅随地丢垃圾、随处吐痰等现象。
  3.3 结合当代先进技术,做好博物馆内环境监控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文物保护来说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在文物存放环境的湿度与温度上能够实现智能化监控。通过引进先进感应设备,设定好相应的温度指标和湿度指标,即可进行自动监控与调节。例如,小邾国贵族墓葬出土文物展中的青铜器系列,在展柜中做好干湿感应器感应,防止水汽造成青铜湿腐蚀,损坏青铜文物。青铜器展柜中出现某种元素或化合物时会产生化学反应,出现干腐蚀现象。同时温度变化也会让青铜器加剧化学反应,出现腐蚀现象。对此,文物陈列柜中可设置智能温度调节器,保证室内温度控制在15~25摄氏度。同样要进行相应的湿度监控,一旦因为雨季或者是干旱季节出现湿度的大变动则要进行智能调控,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0%~65%。
  其次,要做好文物与空气的直接接触管理。文物出土、运输到进入博物馆、进入陈列柜的过程中都要做好相应的隔绝措施。例如,一些纸质文物、书画的展柜要做好空气隔绝,在设计陈列柜时做好密封检测。按照现在的技术可以做到真空环境,要做好陈列柜的实时监控,防止在陈列过程中泄漏空气进入,导致文物的氧化而出现损坏。
  再次,做好文物陈列空间内的隔热措施。防止外界干扰导致文物损坏,如闪光灯、照明设备、明火等的干扰。
  最后,做好防尘工作。博物馆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人们的进进出出会带来很多的尘埃、污垢、毛发、纤维以及细菌,当这些接触到青铜器的时候会让青铜器产生菌斑,让文物受到损害。对此,相关人员应当加强空间内的除尘工作,增加空气净化器,做好空气的净化。
  3.4 加快现代化博物馆建设
  博物馆文物的陈列和保护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适当地引入先进的技术进行现代博物馆的建设。首先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虚拟文物展示,减少文物实物在陈列中出现损坏。如枣庄市博物馆对馆中的每件文物进行拍照、录像或者是3D扫描存档到网络数据库上,建立网上的浏览、参观平台,如博物馆网站、博物馆微信平台、博物馆3D视频等,让人们在网上进行浏览参观。其次,建立枣庄市博物馆虚拟互动展览室,利用3D、4D和VI、VR技术让参观者更加形象地进行体验和全方位观察文物。同时可以结合音频解读让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学习到文物历史背景知识,了解古人的风俗习惯,丰富人们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能添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参观者进入到3D虚拟世界与文物来个虚拟互动。最后,博物馆应当针对枣庄市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与相关保护知识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并根据人们对于陈列的意见进行人性化的调整,让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更符合现代人的习惯,带动人们深入了解文物并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此外,还可以针对枣庄市博物馆内的陶器、铜器、石雕、瓷器、佛造像等制作专题画册、纪念册赠予参观人员,进而加深对于文物的认识,实现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
  3.5 严格控制設计材料选用
  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对于相关建设材料有着很严的要求,一旦建设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或是规格问题将严重影响文物陈列设计,劣质材料释放出来的物质能够影响到文物材质的变化。对此,在进行文物陈列设计和制定文物保护方案的过程中要严格进行陈列设计材料的选择。首先,制定好材料采购的流程,防止在采购过程中有人偷换材料,或者以次充好。其次,要选择好大型厂家进行材料采购,并在每一个环节进行材料质量的检测,一定要符合相关标准才能够使用。最后,在材料应用之后要做好相关陈列柜的质量检测,确保每一个环节中使用的材料都是符合标准的。
  3.6 提升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
  很多博物馆工作人员都是通过调剂的方式进入博物馆的,年纪稍大,认为文物管理工作都是一些文件整理、除尘、清洁等。但其实每一个博物馆工作人员都应当具备一定的文物保护意识,因为文物受损害的因素非常多,一些小细节不注意就能够造成文物损坏。对此,文物管理人员应当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文物保护学习。枣庄市博物馆应定期举办文物保护知识培训班分享会、学习会,让每一个博物馆员工都参与学习和培训,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强化工作人员学习的同时让他们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各类知识的学习交流进而提升自身的文物保护意识。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加强博物馆陈列和文物保护意识上也应做出相应的创新,促进社会文明建设。首先博物馆管理人员、宣传人员和文物保护管理人员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护工作科学合理地开展,传承历史文化精神。其次,科学合理的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现代科学技术与文物的结合,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最后,在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上形成科学的体系,让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提升,为社会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清华.基于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1):142-143.
  [2]邹云峰.关于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分析[J].东方藏品,2018(10):43.
  [3]杜景瑞.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探讨[J].青春岁月,2019(20):401.
  [4]王丽萍.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136-137.
  [5]张恒.信息时代下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措施探究[J].中华传奇,2019(7):69-69.
  [6]钟明剑.浅析文物保护意识在保管和陈列中的强化与提升[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1):144-145.
其他文献
摘 要:陶瓷集文化、藝术、实用于一身,是华夏文明悠久历史的见证。淄博陶瓷文化源远流长,万年历史,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在各个历史文化时期,都有自己的生产和发展形态,展品齐全,链条完整,传承至今。文章主要研究了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清末民初以来淄博地区的陶瓷发展历史。  关键词:淄博;陶瓷;历史  0 引言  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的许
期刊
摘 要:新时代下文物保护工作愈加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强调“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脚步加快,城市范围内建筑增加,道路硬化使城市环境与城市下垫面发生了改变。在强降雨时期,植物截留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水管网不畅等多种因素造成内涝,文物常常处于雨水威胁的境地。文章通过对地势、植物、下垫面及地下管网的分析,采用景观设计的方法为太
期刊
摘 要:调查、分析、总结麦积山石窟宣传推广发布的相关系列作品,结合新媒体环境,找出其数字媒体宣传推广对于数字技术、互联网、局域网等传播渠道的运用特点和不足,提出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打破固定思维模式,为麦积山石窟未来新媒体开创新的系列作品及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新媒体传播  步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在
期刊
摘 要:志愿者团队为博物馆带来经验、热情和活力,他们为博物馆开展的讲解工作、咨询工作、社教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文章以“筑梦海塘”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建设为例,对组建志愿者队伍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进行总结。  关键词:志愿者工作;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队伍建设;筑梦海塘  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海塘遗址博物馆,它以一段现存的明
期刊
摘 要:船棺葬是先秦时期流行于巴蜀地区的一种使用船形葬具的土葬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丧葬习俗,其发展与演变对研究古蜀文化的分期断代、族群归属等问题有很大的贡献。从先秦的巴蜀为何出现大量船棺葬导入,梳理船棺葬的历史沿革,对比前人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分析船棺葬的内涵与外延,结合区域民族志阐释船棺葬作为特定人群的文化呈现方式的意义。  关键词:古蜀文化;葬俗;船棺葬  1 船棺葬简介  从字面上理解,船棺葬
期刊
摘 要:通过探寻自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时期古玉的发展脉络,揭示社会文化变迁对古玉产生的内在影响,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古玉,理解古人。  关键词:玉器;发现与利用;赋予神性;人性;佩饰  玉器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自蒙昧初开至文明昌盛,它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脚步,其历时之长、对中华文明影响之深都是其他器物无可比拟的。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古玉的身份和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因社会发展程度、人们意识水平的
期刊
摘 要:针对当代高校校史馆讲解员队伍存在的问题,采用麦克利兰需求理论,分析高校校史馆大学生讲解员的需求特质,提出讲解员队伍管理的激励策略:团队管理与文化引领相结合,满足和激励讲解员的亲和需求;培养提升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满足和激励讲解员的成就需求;充分放权和自主管理相结合,满足和激励讲解员的权力需求。  关键词:麦克利兰需求理论;校史馆讲解员;讲解团队建设;激励策略  1907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设
期刊
摘 要:大足石刻博物馆中心展厅陈列着一件毗卢遮那佛头像,原为大足宝顶山大佛湾14号窟内毗卢遮那佛的造像头部,原龛窟呈现的是《华严经》中描述的毗卢遮那佛七处九会的庄严场景,是我国宋代高超雕刻技艺的缩影。  关键词:毗卢遮那佛;华严经;宋代  在大足石刻博物馆一层的核心展区内独立展示了一尊毗卢遮那佛头像(图1),属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大足石刻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该头像采取“裸展”的方式进行展示,放置于
期刊
摘 要:博物馆肩负着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文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文化背景下,博物馆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文物对外展览,促进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融与碰撞,提高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真正地让文物活起来,成为博物馆新时期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主要研究、探讨博物馆对外展览工作的意义、需重视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外展过程中做好文物保护。  关键词:博物馆;对外展览
期刊
摘 要:几何名词出自明徐光启《几何原本》译本,但在此之前,中国的几何学早已产生并独立发展着,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很多成果成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铜镜是古代留传下来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器物。尽管和仰韶文化的陶器相比,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发展演变的轨迹也不同步,但使用和延续的时间是任何古遗物不可比拟的。文章依据出土铜镜资料,以几何学的视角,结合铜镜形制、背部纹饰及其构图的变化特征,观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