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和暖流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ca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是青年作家张抗抗的又一个新作。小说中那位被某些人至今仍然视为“右派”的人物——荆原在一次报告中发问:“全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激励了千千万万个有志者,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立志改革,呼声之高是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以来所无可比拟的。从现在起,五十年内是中国各个领域需要新的杰出人才并能够产生新的杰出人才的时代,面对着今天的中国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鲁迅曾指出:“文艺家的话其实还是社会的话”,小说正是通过对一个家庭内外发生的某些似乎是平庸无奇的小事件的描述,敏捷地向读者展示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出现于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那场思想解放的潮流和坚持现代迷信的迷雾的斗争的一个侧面。
  这部小说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在广阔的社会斗争背景上,着力地刻划了两个栩栩如生的当代人物的形象:郭立枢和梅玫。他俩是一对青年夫妇,又同是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的党员干部,这个在粉碎了“四人帮”后才建立起来的小家庭,曾经充满着温暖和平静的气氛。郭立枢作为丈夫,在妻子梅玫面前享有崇高的威望。他这个在当年的红卫兵运动中的市“红代会”常委,在文化革命期间撑着顺风船,如今已是一个大学的团委副书记了。由于他巧于言辞,能辩善说,尤其是能把许多人说不通的“四人帮”的“革命理论”阐述得头头是道,在三中全会之前,这就使得梅玫这样的姑娘对之倾倒;梅玫对自己的丈夫也曾经表现得十分顺从、热爱乃至近乎于崇拜。但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他俩的感情毕竟破裂了。尽管郭立枢用无耻的逻辑解释他失去妻子对他的顺从的原因,而事实上,梅玫是因为受思想解放的潮流的冲击而觉醒,由此才同顽固地坚持林彪、“四人帮”反动政治路线并用极其卑劣的手段反对党的三中全会精神的丈夫分道扬镳的。这样,这对青年夫妇感情上的破裂,完全是一种三中全会以后必然出现的特有的社会现象,反映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就超越了夫妻纠纷的范畴而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应该特别指出:对郭立枢的形象,人们是似曾相识的。不妨说,在过去有的文学作品中,这类人物往往是以被歌颂的英雄而出现的。要不是思想解放运动的伟大潮流撕去了他们脸上长期蒙罩着的面纱,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将继续作为符合某种条件的理所当然的“接班人”出现在领导干部的面前;在文学作品中,则又将继续作为优秀的青年干部来赢得一部分天真的读者的尊敬。这部小说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就在于它细腻地刻划了这一类人物的灵魂,从而使人们重新认识这一类人物,并对之保持应有的警惕。
  郭立枢是小说中那位给北方某城市和他们这个家庭带来轩然大波的“改正右派”荆原的亲生儿子。虽然他和他的兄弟一样,也是一个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但是在他的身上不仅丝毫看不到他的生身父亲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敢于为祖国的前途而大声疾呼的正直的知识分子荆原的影子,也闻不到他的两个兄弟那样的勇于追求真理的青年人常有的气息。在荆原被打成“右派”后,他随着母亲来到了任原省商业局副局长的继父家里,他从小就把用旧时代商人的眼光来对待人民的利益和自己的职权的继父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在十年动乱之中,“他学会了观察和等待,学会了不露声色”。党的三中全会后,尽管他从根本上坚持林彪、“四人帮”的反动政治路线,从心底里认为一切新思潮都是暂时的,未来科学家的档案最终仍依靠象他这样的人来掌握,但是,他在公开场合又总是表示赞成“思想解放”,拥护“科学和民主”,甚至还偶尔骂几句极左思潮。荆原的到来,他先是视之为洪水猛兽,继而又用特务手段搞材料,还一度为自己暂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当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处心积虑地要陷害和打击的对象正是他的生身父亲的时候,他却很快地从惊慌失措中镇静下来,咬牙切齿地把自己的生身父亲赶走。这是小说中最为成功的一笔,它准确地勾勒出了郭立枢这一类人物的性格逻辑。显然郭立枢这样的人是被颠倒了的道德标准、是非标准和善恶标准的产物。现在要改变这些扭曲了的灵魂,显得十分困难。作家张抗抗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塑造了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物典型,以引起人们的警惕,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由此我们可以说,《淡淡的晨雾》对郭立枢这一人物的塑造,如同《内奸》中的榆面商人、《乔厂长上任记》中的郗望北和《人到中年》中的秦波一样,为我国的当代文学提供了又一个新的类型的典型人物。
  《淡淡的晨雾》在艺术构思上也有显著的特色。由于作品主要是通过一个家庭中各个人物间的矛盾、斗争来反映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政治斗争,所以作品就特别重视用比较和对照的手法来反映和揭示各个人物间的本质的差异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社会原因。例如,作品在塑造梅玫的形象时,总是把她同她的婆婆罗阡来作比较,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二十二年前,罗阡这个较弱的女人在丈夫被打成“右派”后,很快地带着两个孩子改嫁了。这些年来,她“也许什么都得到了,就是没有得到最重要的东西——爱;她也许什么都没有失去,唯独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幸福”;二十二年后,梅玫又面临着类似的抉择:究竟是永远顺从自己的丈夫,失去自己独立思想和人格,还是投身于思想解放的潮流,做一个新时期的真正的革命青年?梅玫终于没有重蹈她婆婆的覆辙,正如作品所指出的那样,“历史并没有简单地在重复两代人的悲剧”。这是梅玫最大的幸运,而这种幸运无疑是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解放的潮流所带给她的。这样,作品揭示的梅玫的觉醒道路,实际上是对三中全会确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的歌颂——当然这种歌颂不是空泛的。
其他文献
吴桃柄,1936年出生于陕西旬邑县,中共党员,1947年为“保卫延安”参加解放军,经历过著名的瓦子街战役和解放兰州战役等大小战役20余次,还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后转业回到延安工作。吴桃柄在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本刊特约记者赵卫东 / 摄)中图:2021年清明节前,吴桃柄在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扫墓。(本刊特约记者杨芳桢 / 摄)右图:吴桃柄学习过的毛泽东著作《论持久战》和《实践论》。  “清明时节雨纷
在新兴的版画运动中,李桦是一位热忱的老战士。早在三十年代初,他团结学生,组成了“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在鲁迅先生亲切指导下,从事木刻运动,创作了许多木刻作品,出版了《现代版画》手印会刊,包括藏书票专集在内,编印了十八卷之多;还出版了个人专集、数人合集、木刻连环画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得到鲁迅先生的称赞和好评。鲁迅先生引导他们表现自己经验过的生活,开拓新路,扩大体裁范围,以引起读书界的注意;更主
台湾旅美女作家於梨华的长篇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已在国内出版了。这本一度在台湾曾是留学美国必读的心理准备书,听说在海外风行一时。它道出了海外一代中国人所感受到的没有“根”的苦恼。使“没有根的一代”,成为海外华人的一个流行的名词。  小说的主人公牟天磊,是从大陆去台湾的青年,大学毕业后,出国留美,得了博士学位,留在美国教书。十年以后,他回台湾省亲。他虽在美国学成业就,但却处处被寂寞笼罩着:离乡去
李大钊(张桐饰)在工人中演讲。青年毛泽东(侯京健饰)在雨中跑过长沙街头。鲁迅(曹磊饰)创作《狂人日记》。蔡元培(马少骅饰)雪中访陈独秀。  1988年,16岁的山东少年张永新带着干粮和水壶出去看电影,在影院一坐一整天。看完张艺谋的《老井》,出来都不想和周围人说话了,完全沉浸在想象中,从那以后,坚定要入这一行。  20岁时,张永新来到中央戏剧学院读书。第一年,他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的春季,满城黄沙漫天。
“ 纸牌屋”式的黑暗早就侵入了美国的政治圈、法律圈,围绕所谓“ 中国病毒”的各种叫嚣,不过是美国式滥诉的国际版本。  5月24日的《纽约时报》头版很抓人眼球:没有照片也没有图表,而是密密麻麻列出了1000名美国新冠肺炎死者的姓名、年龄和身份。导语中编者写道:“这里列出的1000人仅占死者总数的1%。”在美国新冠肺炎死者近十万之时,该报以此向逝者致哀:“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个名字。他们曾经是我们中的一员
2021年2月8日,王程韡在北京清华大学接受本刊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韡,音同伟,意思是光明、丰盛。《诗经·棠棣》里有这么一句“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翻译成当代白话歌词,大概是:棠棣花儿开成片,花萼花蒂多娇艳。世上何物最珍贵,山高水长兄弟情。  上世纪90年代,家住吉林省公主岭市的初中生王宇,并不知道这些。那个年代,速算风靡全国,身处东北偏远小县城,教学资源匮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辑的《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一册(全书分为两册)最近问世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应该首先加以肯定。  乔治·卢卡契(GeorgLukács,一八八五——一九七一)的名字,对于我国文艺界并不陌生。早在四十年代初,著名美学家吕荧就在《七月》杂志上译载了卢卡契的《叙述与描写》一文(这里顺便提一句:吕荧同志曾因胡风一案的牵连,遭到了莫须有的批判。后来虽被解脱“胡风分子”之嫌
林品  “这是哪门子的《天龙八部》?”新版《天龙八部》8月中旬开播以来,吐槽之声不绝于耳。这部剧豆瓣开分低至3.4分,在《天龙八部》全部9个版本的影视改编中位列倒数第一。  就剧情而言,主要角色在第一集里就如走马灯一般悉数亮相,乔峰、虚竹、慕容复等角色提前发生交汇;就角色而言,乔峰缺乏“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大侠气场,王语嫣缺乏“身旁似有烟霞轻笼”的飘飘仙气,虚竹缺乏天真无邪的单纯气质,段誉更是丧失了
明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出版界的同志要我回忆一下解放以前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怎样翻译马列著作的(《新哲学手册》,一九四八年上海大用图书公司出版)。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从我怎样信仰马克思主义开始说起。  我生在清王朝的末期(光绪十四年)的江南水乡绍兴。那时是黑暗的年代,内忧外患交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志的青年都愤然起来革命。绍兴是有革命传统的地方,光复会就是浙江地
倘若美国文学曾有过自己的“黄金时代”,那么毫无疑问这一时代就出现在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三九年这二十年间。美国七位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T·S·艾略特,尤金·奥尼尔,欧内斯特·海明威,约翰·斯坦贝克,威廉·福克纳,赛珍珠)几乎都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他们的主要作品。这是一个别开生面、人才辈出、富于创新的时代,它标志着美国文学开始登上世界文坛,并为现代美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一九一九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