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的应用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数据指在互联网保留下来的远超出传统数据库的海量数据。新媒体通过使用一定的运算方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深化媒体叙事和对事实作出准确判断,对未来进行预测报道,满足用户的定制信息要求,使得数据可视化和具有交互性。
  【关键词】:大数据;新媒体;作用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主要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在大数据的驱动下,各种媒体纷纷成立数据网络传媒部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数据信息的研究也日益兴盛。 当新媒体碰撞大数据,业已形成的认识首先是:大数据为新闻媒体提供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寻找结果的线索。
  一、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与商业的联系
  (一)传统互联网与新媒体在商业营销上的联系
  媒介一直在演变,只不过互联网大数据更好的充当了助推器,于是呈现倍数式的速度提升,在信息急速对称与共有的情况下,传统互联网人与推崇新媒体的热潮所引发的衍袭,更加具有可想象的空间,尤其是方向很明确(未来属于新媒体)时,媒介作为互联网构成中相对单独的部分,已经被书写出不可逆转的命运轨迹,为了更好的适应媒介传播时期,一种随大流的客观驱使行为。所以,任何与|“大数据”“新媒介”这样热潮字眼的商业行为,纷纷成为商业领域的偏好,于是尤其关注“市值空间”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大数据已成为战略规划的核心部分,并重新塑造整个互联网环境的构成,成为引导互联网行业的客观基础。
  对于“网络整合营销”这种互联网领域内的服务来说,其影响与变化最大的,当属传播媒体,毕竟在“互联网与营销”的本质没变的情况下,所有的创意、策划乃至是绩效检测,都一脉相传。对传统企业触网首先需要解决的“信息通道”搭建的问题上,媒介规划作为基础课题,也是非常核心的事项,需要被考虑进来。
  企业官网、微信、电商平台成为用户最为信赖的三大媒介平台,带有明确审核监管机制的媒体,在这个方面所占据的优势无可比拟,原本很多媒体人认知中的首推权威媒体“百科”,随着商业化的运作及执行不便利,已逐步没落。在这里所提到的三个媒体,当然也需要考虑某些细节性的东西,比如就官网来谈,视觉能否体现品牌、企业实力及沉稳视觉风格,都是要被考虑进来的因素。提升品牌背书的第三种可考虑的方向,即为新闻媒体。引发媒体关注的品牌与事件,能够为品牌提升背书作为很大的参考。一方面作为门户新闻,被认可及信任的程度较高,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对于搜索引擎的优势性地位不可撼动。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尤其是Social Media主导的热潮中,新闻媒体的方式已经不再是信息通道搭建的核心手段,但对于提升品牌的信任感与信赖性,仍然是不可抗拒的选择。
  (二)大数据时代新媒体的应用于新闻上的联系
  支持每天对数万条新闻进行有效抓取,快速准确地自动跟踪、采集数千家网络媒体信息,扩大新闻线索,提高采集速度,能完整地获取需要采集的页面,遗漏少,网页采集内容的完整性较高。探码大数据支持多线程处理技术,支持运行多条线程的同时抓取,實现全天数万分布在全球的服务端进行蚂蚁搬家的方式,将您需要的数据全面准确的抓取回来,可快速高效地对。目标站点或栏目进行信息采集,大大加快了信息的抓取速度,保证在同等单位时间内信息的抓取量成倍数增长。支持对所需内容的智能提取、审核、新媒体网站采用大数据平台和技术,使记者们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者得以更多地对数据进行快速、及时、准确地智能提取和审核,节约报道成本,获得更大关注,以此更好地为受众提供最为及时的新闻资讯报道。 快速拥有大量新闻数据信息的填充 ,在以内容影响新闻媒体阅读量的前提下,再加上人们注意力的有限性,决定了用户只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选择有用的信息内容,那么新闻媒体采用大数据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快速的拥有大量新闻数据信息,同时根据人们的偏好喜爱,进行归类,筛选出关注度高的内容进行填充报道, 使新闻媒体投放更有针对性 。
  面对互联网海量的信息,新媒体都迫切希望获取与自身有价值新闻信息,如何方便快捷地获取这些信息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如果采用原始的手工收集方式,费时费力且毫无效率,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劳动强度和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新闻媒体网站采用大数据平台和技术可以实现互联网信息内容采集、浏览、编辑、管理、发布的一体化。大数据可以作为是新媒体的一个服务工具,不仅提升新闻从业者的技能,还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可以看到以前不能看到的东西,快速拥有大量新闻数据信息。对于持续性的数据需要,可以按照您指定的数据格式定时发送,或者量身定制的系统接口自动同步数据或为您长期的接口服务。
  (三)大数据已被视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重要抓手
  其实广电媒体对数据并不陌生,甚至还很熟悉,比如收听率、收视率、市场份额等等。广电人熟悉的收视率和收听率数据并不是真正的大数据,而是第三方数据公司对有代表性的样本户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而大数据则是全采样数据,因为它是在线采集,是所有用户在线上的一切信息和行为,海量、实时、高频率、全样本、交互性等是大数据的基本特征。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数据分析很难准确调研用户的行为习惯,对用户未来行为的预测更难以有效精准,而大数据分析则能够有效挖掘用户的真实想法和习惯,其结果也更为准确。大数据是以智能化的方式分析,即能利用有效的工具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挖掘和专业化处理。与传统的数据调研统计相比,大数据分析的好处是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更少,能够及时迅速地呈现结果。
  (四)大数据是永远在线,能够记录用户的行为、情感、思想、爱好与需求
  传统媒体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用户是什么样的,更不清楚用户的真实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好地分析用户的潜在需求,提供更精准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对于广电媒体而言,大数据是盈利模式转型的基础,同时,大数据还能够服务于各类决策,无论是具体节目内容的评估和优化,还是整个广电集团的战略方向。大数据本身也是能够带来商业利益的信息资本,广电媒体受众覆盖广,数据流量庞大,对许多商业公司而言都是垂涎三尺的资源。从长远来看,建设大数据平台是广电媒体转型发展的必然。建设大数据平台需要多大人力物力这个不太好评估,大公司可能投放上亿,小公司可能投入几个人使用开源免费软件也能搭建起来。用户画像的话,一般是首先要有尽可能丰富的用户标签数据,如职业、收入等。然后要找出自己的用户关联分析,就可以看出自己用户的特点。当然,用户标签,除了像职位、收入、性别这种常见标签,还有一些本身就要靠挖掘才能得出的标签,如时尚达人、文艺青年之类。   一般来说,要有一个标签数据库,比如新浪微博根据自己海量用户的特点构建了一套标签库。然后你拿到自己用户的ID,把自己用户的ID与新浪微博用户的ID映射起来,就可以把自己用户与新浪微博的标签关联上,这样就知道用户的画像。
  二、大数据应用于新媒体分析
  传统媒体通过微信的开放平台获得自己的用户数据了,他们在微信上所发布的各种内容、开展的各种活动,最终都会沉淀在自己的平台上,形成内容数据库、用户数据库,真正实现了把微信平台当成自己的渠道。
  (一)广电要建立自己的互联网渠道获得用户大数据
  与BAT等巨头相比,传统媒体尽管缺乏技术基因,但在区域化的线下有巨大优势。换句话说,本地化的大数据平台就是传统媒体的优势和未来。
  首先广电媒体巨大的流量是数据采集的前提,其次,广电媒体在资源、公信力等方面拥有本土优势,为挖掘本地用户数据提供极大便利。
  为了获得本地用户的大数据,必须积极建设自己的互联网渠道,通过渠道获取“在线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等,及时对产品、服务进行调整优化,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借船出海”与互联网巨头数据库对接
  当然,在积极搭建互联网渠道和入口的同时,广电媒体仍然可以借鉴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思维”尝试挖掘自己的数据,把观众和听众变成用户。
  简单的说,就是把广电获得的用户数据和BAT这样的海量数据拥有者的数据库进行对接,借用他们的数据库,发现我们的用户买过什么、想买什么;搜索过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跟谁是朋友等等。
  这招“借船出海”的前提是我们要先拥有自己的用户,获得可以跟外部数据库关联的ID,比如身份证号、手机号或者微信号、QQ号、电子邮箱等。现在广电媒体通过摇红包等互动可以吸附到很多粉丝,但怎么把这些粉丝变成自己的用户,而不是得到实惠就走呢?可以尝试俱乐部会员制,首先通过吸引粉丝注册为用户,然后通过现金红包、奖品实物、可消费的服务等不同层级的优惠进行巩固,让注册用户固定化、忠诚化。
  (三)大数据对新媒体的作用。大数据的云计算能力可以为手机APP、微博、微信等移动终端提供大数据服务,成为媒体融合的底层平台基础,微博的推荐用户、搜索引擎的相似关注都是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实现的,新媒体的大数据系统需要具备信息采集的功能,根据用途的不同,设计系统的日信息处理量,对信息进行过滤、去重、相似性聚类、情感分析、文摘、自动分类等处理。 ①手机APP。大数据可以使APP应用实现精准推送,并借助APP互动的环境,对用户爱好进行挖掘。例如电商会透过不同的生活服务APP,对每位消费者产生的支付数据进行估量和测评,然后量体裁衣的对自身的商品实施推送。无论是购物类APP、团购类APP还是咨询类APP,用户规模越大,数据采集时间越久,对用户的需求分析就越精确。②微信。微信的公众账号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统计每个自定义菜单的点击量、分析每次推送消息的点击率,并自动进行客户分层。这意味着每一个公众账号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功能了解到哪一类的信息更易于被订阅用户接受、哪一些订阅用户对产品的关注度高,从而为不同的客户推送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实现有效的信息推送。
  参考文献:
  [1]张苏秋,顾江.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特征、动力与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5年11期
  [2]倪宁,金韶.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广告及其传播策略——基于场域理论视角[J].现代传播.2014年2期.
  [3]徐杰.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文学研究[J].中州学刊.2015年3期
  [4]缪和友.新媒体大数据时代新闻编辑观的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2016年12期.
  [5]尹宝君.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中新媒体与传统纸媒的融合研究[J].蘭台世界.2015年23期.
  [6]侯薇,陈尤欣.浅谈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如何获得发展优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18期.
  [7]吴斌,付新.“大数据”时代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贵州省为例[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4期.
  [8]张倩.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6年12期.
  [9]韦伟.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在新媒体平台的应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年28期.
  [10]底涵钰,郑允,凡吕琳.大数据时代新媒体传播中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以“广东人肉搜索第一案”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12期.
其他文献
江南印象之——周庄  桥街相连河成市,咫尺之遥凭舟楫;  蚬江桥下听渔唱,丝弦宣卷吟民风。  砖雕门楼延明清,双桥画里忆乡情;  积厚流光叹传奇,商海浮沉渡一生。  江南印象之——西塘  雨后斜塘,薄雾如纱;  环秀桥下听田歌,石皮弄里望高墙;  烟雨长廊观马墙,花窗镂里赏瓦当。  作者简介:田菲(1989—),女,汉族,籍贯:河南漯河,单位:漯河千盛购物广场有限公司。  江南印象之——忠王府  
期刊
【摘要】:陈染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而她在许多作品也运用此方法进行了尝试,尤其是她的中篇小说《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将从意象和病态寡妇的几个角度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这篇小说进行具体地阐释。  【关键词】:陈染;精神分析;意象;寡妇  引言  陈染可以说是90年代的先锋女作家,她开启了“私人化小说”的模式,她远离了男性權威的话语中心,于边缘处开辟了忠实于女性本身的小说写作,
期刊
【摘要】:阿拉伯世界文明经历过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衰落,其思想文化领域也紧随时代发展而产生出诸多流派与分支,而女性文学正如一朵神秘莫测的奇葩,绽放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百花园之中。本文致力于研究近现代阿拉伯女性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从根源探索女性文学在阿拉伯社会的地位及其影响,从侧面反映出阿拉伯妇女地位的境遇和变迁,并阐述其变化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关键词】:女性文学;阿拉伯女性文
期刊
【摘要】:《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刘鹗通过一位走方郎中的游历经历,所见所闻所感,揭示出晚清上至朝廷官吏,下至地方百姓的真实生活。小说中的清官形象尤为印象深刻。他们的“清”仅在于“不要钱”,然其本质与我们所熟知的酷吏、昏官无二致。本文从两个方面具体分析《老残游记》中的“清官”形象,首先,通过传统意义上的清官形象与小说中的“清官”形象进行对比;其次,具体分析小说中的“清官”形象。  【
期刊
【摘要】:明清时期,格调派一脉相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就对于性情与格调的关系问题上,清代格调派与明代格调派的观点截然相反,明代格调派主张格调优先,而清代格调派主张性情优先,给诗歌创作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旨在总结明清格调派各大家对格调与性情关系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格调派观点的发展与演变。  【关键词】:格调派;格调;性情  一、明代格调派性情说  明代格调派普遍认为“性情为本,格调优先”。李梦阳
期刊
【摘要】: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我们在历代的书法家的经典作品中都能看到王羲之书法的用笔,可见王羲之书法对后世书法家有很大的影响。我在临习《兰亭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兰亭序》的自然之美,精妙绝伦之美,本文从兰亭序书写之自然流露、笔法的精妙以及章法的角度进行鉴赏。  【关键词】:王羲之;兰亭序;笔法  王羲之,字逸少。在北方出生,后来因为政治原因到浙江绍兴生活,其著名作品有《孔侍
期刊
《通往奴役之路》并不是科学论文,而是一部通俗性的著作。作者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是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本书成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大约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二战固然是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的大环境,与此相比,对于理解本书更重要的一条社会环境便在于当时英国国内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思潮的流行。  基于这种社会大环境,哈耶克毫不留情的指出了当时正流行
期刊
【摘要】:老舍先生的《二马》这部作品是他赴英国任教期间所著的三篇作品之一,写的是中国人马氏父子旅居英国所发生的嬉笑怒骂之事。本文着眼点于分析在《二马》这篇作品中,英国作为“他者”的形象,并反观相对的中国作为“注视者”的形象,以及隐藏在背后的作者对中西碰撞下中国出路的探索。简而言之就是着重分析“注视者”与“他者”的互动性和相互影响。  【关键词】:《二马》;英国形象;他者;注视者;互动性  老舍先生
期刊
古今中外,女性的地位和权利都有被忽视,也可以说是压制的时期,就现在而言,依然有不少国家女性地位极低,他们只是男权社会的附庸,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自由,即使有,也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压制。看到过这样一条新闻,一印度女明星和总理会面因露小腿而遭惨骂,其实就我们来看,这样的着装并没有什么不妥,甚至可以用优雅大方来定义,但是在他们国家的人看来,女性露腿就是一种亵渎,一种不尊重。虽说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制度和风俗习
期刊
【Abstract】:With the history entering the Easter Jin Dynasty,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as the essential of the literati and a kind of artistic behavior, had already included different styles and pres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