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往奴役之路》有感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yan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往奴役之路》并不是科学论文,而是一部通俗性的著作。作者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是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本书成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大约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二战固然是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的大环境,与此相比,对于理解本书更重要的一条社会环境便在于当时英国国内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思潮的流行。
  基于这种社会大环境,哈耶克毫不留情的指出了当时正流行的这种左翼思潮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并在原本的内页上写明:本书“献给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
  在书中,哈耶克大力推崇的便是之前资本主义引以为傲的,以保护私有财产、鼓励自由竞争的”自由主义“,而自由主义与计划经济最根本的争议无非在于以下几点:
  1.自由竞争的结果必将导致垄断损害经济发展
  2.自由竞争的盲目性必将导致资源的不合理的配置。
  3.自由竞争的滞后性使其无法实现在长远发展的计划性
  这些也就是我们之前在政治上学习到的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相信大家当时都学的很认真,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而哈耶克则从另外一个方面阐述了计划经济与自由竞争相比下的缺点。
  1.正是自由竞争的自发性,较为合理的将人员和社会资源进行了分配;而任何一个人,甚至是国家的任何一个部门,没有能力,也没有权力对全国的经济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分配。 即使能做到利用专业知识对于其中的某一个部分进行合理的配置,如农业部对农业部做出了较合理的规划,工业部对工业部做出了合理的规划,那么如何在这两部分之间进行分配? 一个省份可以对内部进行合理规划,省和省之间又该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由于计划的前后连贯性所以只能选用一个计划坚持下去,这样的处境的结束只能是有一个人能够长久的拥有做出计划的权力,才能保证计划的连贯性,而这种组织结构无疑是一种极权制度,即哈耶克所说的“奴役之路”。
  2.既然没有谁具有如此全面的学识,如此强大的分析能力,去确定各行各业各种商品的生产,各时各地应该去生产什么,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把这一任务拆成几份,加以衡量标准,让更多的某方面的专家去做自己方面的事情,很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就有这么一套衡量标准——货币、利润。 人们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在自发的进行资源配置,或者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他们没想做的事情。而自发去做一件事情和被分配去做一件事情之间最大的差别便是工作时的积极性,关于积极性的论述就不再说了,也许对于短期效果计划更好,但是自由竞争在长期上效果更好的原因就在于此。
  3.所谓的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是某方面专业人士,从自己的角度考虑的最佳计划,是一种对自己是最终决定者的假想。铁路专家会设计出一套全国铁路发展的完整计划,农业专家会有自己一套推进农业发展 ,增加产量的方法,教育专家则会对全国教育体制改革,大学兴建,提高全国教育制度指指点点,而对于现状,他们永远不满足,总是抱着一种如果由我来做全国的计划,保证三年这样,五年那样,二十年这样那样,殊不知对于自由主义的社会发展正是各个方面在经济上平衡的结果,而强行打破这种平衡带来的后果也许会是灾难性的。
  而在本书得序言中,译者也将这一部分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即: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并且较为理想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中央计划经济则会限制个人自由、摧毁人们的责任感和社会的道德基础,阻碍财富的產生,造成社会贫困,导致极权主义政府得兴起。但是哈耶克并没有简简单单的肯定竞争、否定计划,而是给出了竞争和计划的结合点:”竞争和集中管理二者如果是不完全的,都将成为拙劣的、无效率的工具……计划与竞争只有在 为竞争而计划 而不是 运用计划反对竞争的时候,才能够结合起来。” 同样,哈耶克也在书中指出了这里所有批评所针对的“计划”只是专指那些反对竞争的计划——用以代替竞争的计划。在总结了这些之后哈耶克又将话题转移到了民主与法治上。
  对于民主上哈耶克有几句话令人深思“对于这样一个任务(一国经济的详尽管理)多数决定的制度是不合适的,在有限的备选方案中作出选择,多数还是会找得出的;但相信事事都必定有一个多数看法,那就是迷信了。”“防止权力专断得不是着眼于它的来源,而是对它的限制。“而对于法治,哈耶克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法治的含义不是政府以法律来治理社会(rule by law),而首先是政府的行为在法律的约束之下(the Rule of Law)。而通过赋予政府以无限的权力,虽然可以把最专段的统治合法化,但这与法治没有关系。
  在第八章中哈耶克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虽然在竞争制度下,穷人致富的可能性比拥有遗产的人致富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但前者不但是可能致富的,而且他只有在竞争制度之下,才能够单靠自由而不靠权势者的恩惠获得成功,只有在竞争制度下,才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挠他谋求致富的努力……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仍比一个只有得势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要好些“。而这一点直接与两种制度下个人地位产生了强烈的影响,首先自由竞争社会中失败的人们更易于接受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 但如果自己的悲惨生活是由一个人有意识决定的,人们的反应必定是不同的。”当每个人意识到他的命运是某些人有意识做出的决定的结果时,他对其命运的不满,就会同他的这种意识一起增长"。而在计划社会中,由于只有国家的强制权力可以决定谁能够得到什么,对于那些追求个人地位的人,“唯一值得掌握的权力,就是参与行使这种管理权”,同时由于经济问题在此时已完全变为政治问题,来自政治上保障与其他人无保障直接差别的增加,逐渐会形成一套全新的社会价值观:“给人以地位和身份的不再是自立,而是有保障,一个青年人拥有领得年薪的确定权利比对他怀有成功的信心更是其结婚的资格……想要获得荣誉和地位,几乎只有靠当一个国家给薪人员来实现……无权要求获取固定收入的职业,都被看做是低级的,或者甚至是不体面的……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同样会受到轻视。”
  回想我们上一代人的观念与之前的公考热,这些话的确给人振聋发聩之感,书中揭示的很多问题,在历史中我们都能找到其影子,在感慨之余,很难想象本书竟然成书于1944年的英国。但是,对于本书,我们应该进行批判性的阅读,由于哈耶克所处的时代的特殊性,他论述的对象其实更多的针对纳粹德国,在书中,哈耶克将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混为一谈,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不加区别,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其基于自由主义立场,攻击社会主义和纳粹主义有同样的思想基础,这点也不应盲从。通读全书,他的观点并不一定正确,但其视角可以帮助我们对于很多问题进行反思。
其他文献
【摘要】: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用其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来进行短篇小说创作,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本文选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劝告》为研究对象,通过“门”的故事线索、“正”与“反”人物塑造、语言的叙事技巧、毁灭创希望的艺术手法等四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以期让大家对契诃夫艺术创作手法及《劝告》获得更真切的认识。  【关键词】:契诃夫;劝告;创作手法  一、以“门”为故事线索
期刊
【摘要】:认干亲是中国民俗现象之一,明清世情小说中也对其进行了相当多的描写,《红楼梦》中的认干娘现象更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却有不同的类型,如“巫术”性质、“社交”性质和“利益”性质等等。有的干亲关系是为子孙的平安康健祈福,有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传统血缘宗族关系的一种补充;有的则是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性。笔者认为,通过这一形象群体,可以从侧面见证《红楼梦》中的人情世态,可以透视出其中的人际关系的微妙之
期刊
多年来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去审美化阅读模式”大行其道。“偏离了‘审美阅读’对文学的情感性、想象性和心灵性的体悟,而更多的关注文学之外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政治问题,”“自1960年代以来,文学阅读已经普遍地‘向外转,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理论化,越来越去审美化’。”[1]重揚“审美”的旗帜,重构文学审美阅读的主导地位成为当务之急。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2]有一则卷头语:世界是一个大笼子,挑出坏的,
期刊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有人研究过,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就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经在《符读书城南》中写到“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俱嬉戏,
期刊
江南印象之——周庄  桥街相连河成市,咫尺之遥凭舟楫;  蚬江桥下听渔唱,丝弦宣卷吟民风。  砖雕门楼延明清,双桥画里忆乡情;  积厚流光叹传奇,商海浮沉渡一生。  江南印象之——西塘  雨后斜塘,薄雾如纱;  环秀桥下听田歌,石皮弄里望高墙;  烟雨长廊观马墙,花窗镂里赏瓦当。  作者简介:田菲(1989—),女,汉族,籍贯:河南漯河,单位:漯河千盛购物广场有限公司。  江南印象之——忠王府  
期刊
【摘要】:陈染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而她在许多作品也运用此方法进行了尝试,尤其是她的中篇小说《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将从意象和病态寡妇的几个角度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这篇小说进行具体地阐释。  【关键词】:陈染;精神分析;意象;寡妇  引言  陈染可以说是90年代的先锋女作家,她开启了“私人化小说”的模式,她远离了男性權威的话语中心,于边缘处开辟了忠实于女性本身的小说写作,
期刊
【摘要】:阿拉伯世界文明经历过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衰落,其思想文化领域也紧随时代发展而产生出诸多流派与分支,而女性文学正如一朵神秘莫测的奇葩,绽放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百花园之中。本文致力于研究近现代阿拉伯女性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从根源探索女性文学在阿拉伯社会的地位及其影响,从侧面反映出阿拉伯妇女地位的境遇和变迁,并阐述其变化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关键词】:女性文学;阿拉伯女性文
期刊
【摘要】:《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刘鹗通过一位走方郎中的游历经历,所见所闻所感,揭示出晚清上至朝廷官吏,下至地方百姓的真实生活。小说中的清官形象尤为印象深刻。他们的“清”仅在于“不要钱”,然其本质与我们所熟知的酷吏、昏官无二致。本文从两个方面具体分析《老残游记》中的“清官”形象,首先,通过传统意义上的清官形象与小说中的“清官”形象进行对比;其次,具体分析小说中的“清官”形象。  【
期刊
【摘要】:明清时期,格调派一脉相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就对于性情与格调的关系问题上,清代格调派与明代格调派的观点截然相反,明代格调派主张格调优先,而清代格调派主张性情优先,给诗歌创作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旨在总结明清格调派各大家对格调与性情关系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格调派观点的发展与演变。  【关键词】:格调派;格调;性情  一、明代格调派性情说  明代格调派普遍认为“性情为本,格调优先”。李梦阳
期刊
【摘要】: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我们在历代的书法家的经典作品中都能看到王羲之书法的用笔,可见王羲之书法对后世书法家有很大的影响。我在临习《兰亭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兰亭序》的自然之美,精妙绝伦之美,本文从兰亭序书写之自然流露、笔法的精妙以及章法的角度进行鉴赏。  【关键词】:王羲之;兰亭序;笔法  王羲之,字逸少。在北方出生,后来因为政治原因到浙江绍兴生活,其著名作品有《孔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