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的生态性困境及其出路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M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我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生态性缺失、结构化缺失、生产方式单一等入手,结合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先进经验,并在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合作社为载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本土化之路。以期为我国现有农业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生态性困境;农村合作社;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5.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7-0090-02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传统农业的弊端不仅危害到了生态环境,同时也危害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走一条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生态农业道路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性困境综述
  (一)传统农业结构的生态性缺失
  农业是国民生产的基础,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的高速发展,传统农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生态性缺失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农业的生产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污染源。目前,我国农业污染主要是农业的化学所造成的[1]。2008年我国的农药年产量和年使用量居世界首位,我国的化肥年使用量已经突破4000万吨,我国这样相对贫瘠的土地上,走着一条恶性循环的发展之路。即越是在农业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过分地追求农业的增长。其结果只能导致化学品等各种投入的增加,投入产出就越不合理,最后使农业和农村也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
  (二)农户经营规模小,在市场竞争中缺少“话语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农业依然以农户小规模经营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为主,2008年农村人均可耕地面积1.71亩,农村户均经营规模不到0.55公顷[3]。如此之小的农户经营规模,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宏观方面则主要表现为:1)农业的商品化不足。农户经营规模小而且比较分散。2)不能有效地与现代生产要素成功对接和承接外部投资。3)农户不能持续增收。现代农业的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农业规模决定农业收入。小而分散的经营规模必然影响着农民的增收。
  (三)耕作方式缺少多元化,以单一的石油农业为主
  20世纪,石油农业不仅是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而且成为各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首选。石油农业在显示巨大优越性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如生产成本过高、生态环境破坏、农业劳动力相对过剩等严重问题,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合理、生态的发展。
  (四)农民合作组织的结构性缺失
  由于农户的小规模经营,无力应对大市场对其生产和经营的压力。由于时代和历史原因,在我这样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模式中,农民合作组织严重滞后,不仅造成了国农民合作组织的结构性缺失,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据调查显示,中国农民合作组织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4]。1)处于分散、零星的状态,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网络系统。2)缺乏法律地位。3)内部管理不规范、运行无章可循、利润分配和分红随意性大。4)业务范围小、对农户帮助有限。5)政府的支持不够。
  二、生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是全面规划总体协调,良性循环的整体农业;是无废弃物、集约、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最大贡献是把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等因素统筹考虑,达到一种内在的协调,符合当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一)巨大的人口压力需要生态农业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既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又增加对资源的需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一方面,可以根据各地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实行科学的立体种植、养殖和加工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实现生产要素和环境资源的合理匹配;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可再生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优化农业系统,走一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有限的自然资源需要生态农业
  我国农业资源属于典型的资源制约性农业。2005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2004年的1.41亩进一步减少为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而且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有限的自然资源基础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型及合理利用的道路。
  (三)生态农业有着巨大的环保功能
  农业的价值不仅在于生产,更重要的在于它始终承载着生态和环保的功能。中国建立防护林带的原因也在于此。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展生态、环保的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农业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人们与大自然对话、互动的平台,是具有综合功能性的一套生命系统。只有健康的农业,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农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恶化。石油农业的成果就难以维持和满足庞大人口对事物和生态环境的需要。鉴于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发起绿色革命。生态农业不仅解决了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而且制造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
  三、中国生态农业的本土化出路——农村合作社为载体的生态农业模式
  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模式,是由本国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决定的。人少地多的国家,是从生产工具上进行改进,发展机械化,以节约劳动力;人多地少的国家,则多投入劳动力,充分利用土地以提高单产。就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美国模式(节约劳动型)、日本模式(节约土地型,即在小农经济条件下,以农合社为载体,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有机质量)和西欧模式(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鉴于此,我国可以根据自己把的特殊国情,选择适合我国农业发展可持续之路。
  (一)农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农民恢复市场竞争话语权成为可能
  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组成的自治性的社会组织,以通过共同所有制和民主控制的企业来满足社员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共同需求和渴望(19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第31届代表大会对合作社作出的最新定义)[5]。其实质是通过加大生产者数量,增大生产资料购进和出售农产品的市场要求,提高同加工、服务环节的市场交易时的谈判地位,通过低价购进价格和提高销售价格提高交易收益;通过在组织内部分工,设置专门的经营、服务岗位,减少农户和市场的交易次数,节约外生交易成本;同时提高内部各个岗位的专业化水平和合作社内的管理水平,节约内生交易成本。从而根本提高农户经济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使农户经济所获得的利润份额提高[6]。一般来说,农村合作组织有四大职能:1)抵御市场风险;2)规范生产经济;3)解决公共品的来源;4)推动乡村社会的进步。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农户小而分散,但日本有全国统一的遍布乡村的、庞大的组织体系。上有全国的农协联合会,下有综合农协,也有专业农协。全国99%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协。日本农协不以盈利为目的,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单家独户所解决不了和解决不好的生产经营和生活问题。在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克服了家庭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经营效率[3]。合作社的建立使得小农经济足以独立对抗市场竞争,使得农民得以在科学的管理之下实行科学种田、科学管理。从而使农民的“话语权”得到尊重。
  (二)种植有机农业,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成为可能。
  有机农业指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适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农业相比,有机农业具有诸多优势: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口感好的环保食品。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等。有机农产品的出现有利于摆脱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其平均利润率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事实,而且使人们的健康有了保障,把人们从牛奶面包的世界中带回来。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实现城乡的绿色对接,使得农产品产销统一成为可能。小农经济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如经不起风险,不能实现企业化管理等。要完成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共同应对市场的挑战,同时为城市消费者生产有机、安全的食品,完成工农互补,城乡互动。
  在这里,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要保护农民兄弟的积极性。首先,我们要做到善待农民,否则,无法实现城乡互动。再次,公平交易。城市市民要承认农民这种有机食品的安全性。其价格一定要高于市场上的一般食品的价格,因为生产有机食品的农民承担着更大的风险。最后,农民必须与组织形成利益关系。农民要入社就必须要交一定的入社费和一定的股金,和组织形成利益关系,受组织的约束和管理。第二,要保护消费者的积极性。消费者以健康为目标,他们不需要各种形式的认证标签,需要的是质量保证。第三,建立安全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观念,建立诚信合作的机制。一方面,靠良心、爱心、善心、和自我约束。另一方面,靠组织的沟通,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和农户要给出公平、合理的价格,最终才能达到双赢。2005年成立的全国首家合作社——国仁绿色城乡合作社就以自己的行动见证着这条农业的发展之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推进,各类为三农服务的合作社将会在我国蓬勃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斌.对我国生产农业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技,2007,(2):15-18.
  [2]刘淑云.日本农协的经验启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2):60-63.
  [3]中国统计年鉴2008卷.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M].2006:351-352.
  [4]石磊.三农问题的终结[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33-47.
  [5]温铁军.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R].2006:1-2.
  [6]王兆骞.试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1-3.
其他文献
摘要:矿山开采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整个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因素:占用和破坏土地、污染水资源、造成生物多样性损害等。从政策和技术层面分别探讨矿区生态修复问题,旨在恢复矿区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矿山开采;生态环境;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8-0109-02    中国有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以上的
期刊
摘 要:为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裹樊市必须以超常规的气魄提出发展区域高等教育的新思路。发展裹樊高等教育,对于促进省城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实现区域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成功耦合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区域高等教育;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为了进一步增进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实现高校勤工助学的科学发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走访有关专家对高校勤工助学学生群体的外在影響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勤工助学育人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育人;勤工助学;高校;贫困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8-0248-01    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贫困生群体的内
期刊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高度重视青少年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形势下,高等学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拟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梳理美国剧作家卡里尔·邱吉尔《九重天》一剧中异性恋和同性恋之间的关系。异性恋和同性恋本是有着严格等级关系的二元对立,但是随着剧情的展开,这两者之间的等级秩序却发生了倒置。但是这新建立的等级秩序在剧尾却未能保持稳定。异性恋和同性恋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在笔者看来,正是事物本然的状态。  关键词:解构主义;二元对立;异性恋;同性恋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对军事传播演进的分析分“平面媒介”与“其他媒体”两部分展开,通过对军事传播演进的梳理,把握其发展脉络,抓住其发展趋势,为研究军事传播理论奠定基础。  关键词:军事;军事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E2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8-0137-02    以使用工具的物理特征和具体形态为依据,军事传播媒介种类可以划分成印刷媒介、电波声像媒介以及新技术条件下产生的
期刊
摘要:国外引进的高职课程模式CBE(能力本位教育)受到许多学者的称道,不少学校也竞相搬用此模式。认为此模式有着许多不足之处,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地重视,文章主要思考了CBE模式的局限性,以说明此模式在中国并不适用。  关键词:高职;CBE;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8-0268-0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是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的
期刊
摘要:生态美学立足于人与自然的互主体性思维,既“见物”又“见人”,旨在侧重保护的同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促进保护与开发的双向互动,保护和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关系。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危机;双重意蕴;保护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7-0083-01    生态美学是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不断发展进步的前提下提出的人与自然、社会达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生在同龄人当中思想知识水平较高,渴求新知,接受新事物快,思想进步,有鲜明的时代感,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立自强,敢于竞争,敢于创新。  关键词:后进生;自卑感;关爱;心理特征;心理障碍;学习动机;意志;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7-0191-02    当代大学生在同龄人当中思想知
期刊
摘要:强制隔离戒毒行政执法是一种体现国家意志的执法活动,作为一种单方面权威性的活动,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根本保障,具有强制性。强制隔离戒毒行政执法是一种行政赋权行为,确保了强制隔离戒毒行政执法活动都是合法进行的,一切行政执法活动都有法的依据。强制隔离戒毒行政执法兼有法律性和行政性的统一,对吸毒成瘾人员进行强制隔离戒毒,体现了强制隔离戒毒行政执法行为是一种行政制裁行为。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行政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