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数学是高考中占分数比重相对较大的科目,也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去研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文章分别从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缺乏的原因,并探讨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兴趣;师生关系;教学语言;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1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54
高中数学承载着联系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是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但是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存在盲目性,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学生能以学习为“爱好”时,必将获得强大的动力。可见,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数学学科本身的原因
高中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与历史、语文等其他学科相比,所讲授的内容不够丰富、生动。高中数学涵盖了函数、不等式、方程组的解析、排列组合、立體几何和解析几何等广泛的教学内容,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更注重理论和逻辑推理,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里,理解并掌握大量的公式和定理。倘若学生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这些特点,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产生逃避心理。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由于片面追求成绩和教学进度,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讲、练”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落后、单一。教师往往直接给出概念、公式和定理,让学生记忆并直接运用公式和法则去练习,很少给学生剖析和展示数学知识的提炼和推导过程,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尤其是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强,一些重难点知识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的,而由于部分教师缺乏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使学生在枯燥、难懂的数学学习中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
相对于初中来说,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加重,尤其是数学的学习,难度增加,题型变化多样,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活动使得学生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兴趣降低。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几次考试失利就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畏惧的心理,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勇气。另外,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要求更高,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像初中一样,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不愿动脑,缺乏毅力,刻板地去学习,坐等教师上课,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大多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他们与教师的交流最为密切,所以,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中,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多找学生谈心,尤其是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困难,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产生依赖和信任心理,才会喜欢上他所任教的学科,进而产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教师还要恰当地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耐心指出他们的错误,切忌使用讽刺、挖苦、指责的语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获得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
对于学习任务较重的高中生来说,他们不仅承受着来自高考的压力,还承受着来自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压力,这就使得他们的心理较为脆弱,情绪波动较大,学习状态不稳定。而教师的体谅、包容与理解能让他们放松心情,放下心理包袱,进而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学习兴趣是由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部分组成的,直接兴趣是由学习材料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直接引起的,间接兴趣则是由学生的学习活动引起的,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注意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引导,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通过自主参与教学获得各项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满堂灌”的题海战术,否则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师同时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还可以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共同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有着方便、快捷、灵活、生动形象等特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将大量的感性材料展示给学生,轻松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讲授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还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在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积淀、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讲授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消除学生对于教师和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点。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幽默、富有情趣,要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但要注意,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的目的是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要做到生动有度,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而是要用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教学语言的灵活性。由于课堂教学活动是复杂多变的,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场合和突发情况适时调整语言、语速、音调等,旨在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持续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高中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枯燥无味之感,或者对于数学知识难以理解,进而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充分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转化与应用能力。《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没有壁垒,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例如,教学“排列组合”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學生的生活经验举例:假设我班有两位学生去看电影,需要选座,目前一排的7-12号、二排的1-8号、三排的13-16号还有空位,那么,这两位学生有几种选座方法?这时要提醒学生要用两种情况去分析,一种是两个人挨着坐,一种是两个人不挨着坐。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增强了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逐渐出现差异,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分数的差异更大,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得满分,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甚至不及格。如果教师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和试题,必然使学困生产生挫败感,导致他们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具有“梯度性”的数学练习。对于中上层的学生,要求他们“达纲拓本”;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近纲达本”。教师还要根据学情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层层递进”。对于学困生要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对于中高层次的学生多给予思路点拨、思维拓展,鼓励他们独立完成。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突破教学目标都有比较现实的期待。学生对于目标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心理上的一次满足和一次自信心的增强,这种成就感能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激发起更强烈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中上层的学生得到表扬的机会比较多,容易产生“高傲”的心理,耐挫能力较差,对于这部分学生,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其不足,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而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则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学习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突破自我,获得学习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咏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1(6).
[2]李静.学科整合 相得益彰——小议数学教学与语文教学的联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3]李玉芬,李世超,张鑫.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2011(16).
[4]王雪巍,薛立辉.浅析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3(1).
关键词:高中数学;兴趣;师生关系;教学语言;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1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54
高中数学承载着联系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是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但是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存在盲目性,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学生能以学习为“爱好”时,必将获得强大的动力。可见,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数学学科本身的原因
高中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与历史、语文等其他学科相比,所讲授的内容不够丰富、生动。高中数学涵盖了函数、不等式、方程组的解析、排列组合、立體几何和解析几何等广泛的教学内容,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更注重理论和逻辑推理,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里,理解并掌握大量的公式和定理。倘若学生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这些特点,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产生逃避心理。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由于片面追求成绩和教学进度,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讲、练”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落后、单一。教师往往直接给出概念、公式和定理,让学生记忆并直接运用公式和法则去练习,很少给学生剖析和展示数学知识的提炼和推导过程,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尤其是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强,一些重难点知识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的,而由于部分教师缺乏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使学生在枯燥、难懂的数学学习中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
相对于初中来说,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加重,尤其是数学的学习,难度增加,题型变化多样,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活动使得学生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兴趣降低。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几次考试失利就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畏惧的心理,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勇气。另外,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要求更高,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像初中一样,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不愿动脑,缺乏毅力,刻板地去学习,坐等教师上课,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大多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他们与教师的交流最为密切,所以,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中,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多找学生谈心,尤其是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困难,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产生依赖和信任心理,才会喜欢上他所任教的学科,进而产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教师还要恰当地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耐心指出他们的错误,切忌使用讽刺、挖苦、指责的语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获得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
对于学习任务较重的高中生来说,他们不仅承受着来自高考的压力,还承受着来自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压力,这就使得他们的心理较为脆弱,情绪波动较大,学习状态不稳定。而教师的体谅、包容与理解能让他们放松心情,放下心理包袱,进而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学习兴趣是由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部分组成的,直接兴趣是由学习材料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直接引起的,间接兴趣则是由学生的学习活动引起的,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注意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引导,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通过自主参与教学获得各项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满堂灌”的题海战术,否则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师同时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还可以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共同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有着方便、快捷、灵活、生动形象等特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将大量的感性材料展示给学生,轻松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讲授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还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在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积淀、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讲授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消除学生对于教师和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点。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幽默、富有情趣,要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但要注意,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的目的是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要做到生动有度,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而是要用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教学语言的灵活性。由于课堂教学活动是复杂多变的,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场合和突发情况适时调整语言、语速、音调等,旨在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持续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高中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枯燥无味之感,或者对于数学知识难以理解,进而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充分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转化与应用能力。《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没有壁垒,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例如,教学“排列组合”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學生的生活经验举例:假设我班有两位学生去看电影,需要选座,目前一排的7-12号、二排的1-8号、三排的13-16号还有空位,那么,这两位学生有几种选座方法?这时要提醒学生要用两种情况去分析,一种是两个人挨着坐,一种是两个人不挨着坐。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增强了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逐渐出现差异,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分数的差异更大,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得满分,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甚至不及格。如果教师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和试题,必然使学困生产生挫败感,导致他们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具有“梯度性”的数学练习。对于中上层的学生,要求他们“达纲拓本”;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近纲达本”。教师还要根据学情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层层递进”。对于学困生要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对于中高层次的学生多给予思路点拨、思维拓展,鼓励他们独立完成。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突破教学目标都有比较现实的期待。学生对于目标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心理上的一次满足和一次自信心的增强,这种成就感能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激发起更强烈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中上层的学生得到表扬的机会比较多,容易产生“高傲”的心理,耐挫能力较差,对于这部分学生,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其不足,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而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则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学习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突破自我,获得学习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咏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1(6).
[2]李静.学科整合 相得益彰——小议数学教学与语文教学的联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3]李玉芬,李世超,张鑫.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2011(16).
[4]王雪巍,薛立辉.浅析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