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问题困扰澳门中小企业

来源 :中小企业投融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l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门中小企业协进会副理事长容应存指出,目前特区政府公布本澳已批出的外雇额为十万多,已到位的有八万七千多:从这个数字看来确实已有所增加,但人资紧拙的问题仍然困扰本澳,尤其是中小企。未来本澳将有多项大型项目上马,我认为人资问题是特区政府目前的当务之急,舒缓人力资源的压力,让本澳企业在营运和发展过程中得到支援。而另一方面应该简化中小企申请外雇名额的行政手续,建议无须按本地雇员人数限制批给的比例,因为中小企所需要的雇员名额并不多,通常只是数个,充其量数十个而已,与大型企业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另外,虽然今年人资办对中小企的外雇申请已作出了多方面的配合,但是仍然太过保守,批出数量未能满足实际需要,尤其是在技术性外雇方面,审批过严,影响企业的业务发展。
  容应存作为中小企业雇主,他表示雇主们都希望以聘用本地雇员为首选,因为即可免除了大量烦复的手续,在沟通上也较为容易;但奈何招聘本地雇员实在是意见非常困难的事。对于传统小企业来讲,愿意入职的本地雇员可以说是“零”,唯有从申请外雇方面着手;但往往在申请外雇的过程中有遇到不少困难。例如,申请表格中有一栏要求雇主填写付给外雇的薪酬;但这个薪酬水平是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只是企业自行参考目前本澳人资市场的平均工资而订。众所周知,近几年本澳的薪酬水平在博彩业高速发展的拉动下,不断地膨胀,已经到了一个不合理的地步,出现雇员的薪酬要求不断上升而生产率和服务素质就不断下降的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当申请外雇时,薪酬一栏上填得少又未能达至人资办的要求,填得高企业本身又恐怕未能负担得起,真是进退两难,不知如何是好!再讲,除了薪金问题困扰之外,本地雇员人数也是人资办考量的参数,但对每家企业的要求都不尽相同,完全由人资办定夺;如果申请外雇续期的,大致会按照上一次批给时该企业聘请的本地雇员人数作为一个基准,续期时本地雇员人数就不能少于这个基准,否则,人资办就将扣减该企业现有的外雇名额。
  容应存认为在澳门当今的形式下,这样的做法已不合时宜,“因为,一、事实已经证明本地雇员数量是绝对不足以应付市场需要的;二、莫说招聘本地雇员困难,连至在职的本地雇员也不断流失。试想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企怎样能够既保持本地雇员不流失,又能保住外雇额不被扣减呢?在这个问题上,特区政府真的有必要从政策上作出改变”。
  此外,也有中小企业反映,目前招聘外地雇员反而比以往困难得多,原因是国内近年各省市的经济急速发展起来,就业机会大增,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很多内地劳工人员都不大愿意离乡别井到外地工作;除非是高于家乡当地工资至少五十个百分点或以上才感兴趣。在这情形下本澳雇主在招聘外雇时,都必须在工资和福利上作出调整,否则只能空等,无人问津。这反映了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方面又多了一重压力。
  生产率和服务质素不断向下走的问题不但反映在本地雇员,外地雇员当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招工的时候通常有这样的两个问题:一是企业提供的薪酬福利不够吸引,未能满足到外雇的要求;二是企业能够提供较高的薪酬福利,但外雇人员本身素质又未能达至工作上的标准,情况十分矛盾。这时,企业唯有不停催速劳务中介公司,加速寻找适合人选和继续等待。但事与愿违,尽管企业尽了最大努力都未能把合适的外雇人员聘请到位,这种情形在中小企较为常见。
  容应存认为更困难的是,如果企业未能聘请到合适的外雇时,当六个月期限一到,治安警察局便马上停止逾期未到位的外雇名额,即使正在办理当中,即将来澳的新外雇人员都不会获批准进澳和获发蓝卡。按理应该根据人资办所批示上的期限和人数作为一个依归,不应在批示期限前有任何改变;因企业需要根据批示上的人数和期限作出营运上的安排。就如上述的情况,外雇因此未能及时到位就给截停了,除了扰乱企业营运商的安排,亦令到办理外雇的中介公司无所适从。如外雇正等待办理国内手续期间中,而突然被本澳治安当局终止来澳,这个终止的执行,治安警和人资办事前都没有任何通知给予有关企业,致使申请企业与中介人公司之间产生不必要的争拗,破坏了双方过往良好的合作关系。容应存建议,应取消外雇必须於六个月内到位的规定,好让企业在批示期限内能自由地和灵活地运用其批出的外雇配额。
其他文献
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题报道(4)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在2012年进入了银根收紧的时代,也就产生了例如浙江地下金融、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以及一些国内知名担保集团的困境事件。其实这些事件背后有着很深的社会原因和其自身的原因,从社会原因的方面讲,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下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留给民营资本自行拓展的空间非常有限”,郑德珵博士在回答SMEIF记者关于民企资金链
期刊
憨厚的脸上始终露着笑容,略带棕黑色半框眼镜下炯炯的眼神给我们扫描出一个信心满满的中国投资发展前景。颇具学者风范、拥有深厚理论研究根底的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在接受SMEIF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近一个时期,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发展看空的声音较多,但从银行的角度看,我们依然十分看好中国经济。不仅如此我们还在研究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支持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而这才是我们目前关注的重点话题”。  中国投资动能依然充
期刊
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题报道(5)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浪潮,正在神州大地风起云涌。“一行三会”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都纷纷出台配套政策,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女士在接受SMEIF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在一定的比例内会相互促进。目前的问题是,国际上一些国家由于虚拟经济发
期刊
李昌鉴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  李子彬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  原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宋海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辜胜阻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  李 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副院长  张景安 —科学技术部原党组成员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  保育钧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
期刊
本刊与中大博研班同学会共建“企业家金融服务中心”专题报道(1)  2011年12月21日,一场以“2012年经济与经济形势展望”为主题的中山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研修班同学会(以下简称“中大博研班同学会”)周年庆暨2012主题年会在广州圣丰索菲特大酒店圣丰厅盛大举行。厅内宾朋满座,觥筹交错,一派其乐融融的场景。  本次活动由中山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研修班同学会、中小企业投融资杂志社共同主办。活动主办方力邀中
期刊
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题报道(2)  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谢培谈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  这次危机对金融发展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使世界更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从而为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货币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  金融作为发展和壮大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其本身无可厚非,但是金融与经验尤其是与实体经济之间必须是良性互动的关系,实体经济的价值创造依赖于要素投入。  金融属虚拟
期刊
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题报道(6)  从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要平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必须加大金融制度建设和机制改革的力度,奠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长效机制。  在已有的约束条件下,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较为清晰,即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增强产业创新和竞争力,
期刊
〔关键词〕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四路径  中小学心理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实现专业发展?正如湖北江汉大学严海辉教授所言,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存在“两少两多”的状况,即专业人员少,专职人员少;临时兼职的多,违规操作的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心理教师不同于一般中小学教师,也不同于心理医生、临床心理学家,需要具备扎实、专业的理论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其专业准备、专业方
期刊
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题报道(10)  2012年我们应当进入一个什么样的时期?我们的回答是:应当进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救助窘境中的中小企业和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时期。  回顾开年之际的那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它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壮大金融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十分凸显的政治意义。  不可否认,中国金融业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在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
期刊
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题报道(9)  用活用好金融杠杆促进产业发展  “我们做一个大胆预测,在2012年的全球经济主题将是美国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转型的权衡比较,如果中国经济能够走出对外需和投资的过度依赖,能够逐步由廉价劳动力依赖型向人力资本密集型经济体转型,整合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资本和人力资源要素,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则中国经济必将‘唱而不空’”, 本刊专家委员、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陆磊在去年底举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