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针对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逐步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创新素质 创新潜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物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逐步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粗浅的探讨。
一、创设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创新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突出前所未有的“新”字。学生的创新多数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为其成人后的创新作准备。只要学生不是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都是创新。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热情。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好奇心,产生疑问,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了。又如:在学习“电磁感应”这节知识时,我重新演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讨论,通过实验,能提出什么问题,能想到什么,在学生各种想法和问题中引导学生:电能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产生电?怎样才能产生电,并告诉学生法拉第正是基于这种设想,经过十年的努力,最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体会了自己能和伟人一样,也能发现问题。伟大的发明并不是神秘不可及的,而在自己身边,自己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热情。
二、培养学生顽强的创新意志
创新意志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顽强、锲而不舍的甚至是不畏牺牲的冒险精神。创新是在未知中求索,不可能一帆风顺,许多创新成果是经受了无数次失败和打击而在逆境中诞生的。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教材给学生讲有关科学家的事迹,讲科学家探索的艰辛、顽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例如 :在学习欧姆定律的知识时,在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了欧姆定律后,告诉学生,欧姆得到这个结论很不容易,经历了十多年辛勤劳动,作了大量的实验。告诫学生如果没有顽强的创新意志,再新颖的创新也会半途而废。相比之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就显得微不足道,从而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
三、培养学生灵活多样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大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型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唱反调”。在一定程度上讲,逆向思维更需要勇气,需要树立创新无权威、创新无止境的观点。例如:在学习力和运动知识时,告诉学生,伽利略不轻信权威。为了证实重物下落不比轻物快的结论。他不畏惧危险亲自登上比萨斜塔作自由落体实验。逻辑推理在创新思维中也很重要。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时,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看到物体所受摩擦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就越远,为几位物理学家的推理作准备。再通过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的一步步推理,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了解推理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思维。并在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推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在寻找客观规律的过程中,需要严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需要认真思考,及时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哪怕是偶然的一个发现,否则就会与即将获得的新成果擦肩而过。例如:在讲奥斯特实验时,告诉学生奥斯特正是由于仔细观察,才成为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的人而载入史册,机遇总是青睐那些细心的和善于思考的探索者。
四、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
在平时教学中,我注意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尽量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主动学习,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针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如果只是严格、认真、简单地照课本重复一遍,那么不要说学生,就连教师也变成了不会思考的机械。所以,教师在平时实验教学前,想方设法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教学比普通的教学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的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尝试错误而发现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和开发了自己的创新潜能。为了使创新潜能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创新潜能的培养与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现列举一探索性实验,设计如下: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教师给出实验器材,“6V,3W ”和“6V,6W”两个灯,然后让学生亲手串联连接,来探究两灯的发光规律,起初学生根据已有日常生活经验,估计一定是“6V,6W ”的灯比“6V,3W ”的灯亮些,可是学生实际操作实验以后,却发现“6V,3W ”的灯比“6V,6W ”的灯亮些。学生顿时会惊奇,这是怎么回事?又是什么原因?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思考:1、灯泡的亮暗由什么决定?2、学校、家庭里的电灯之间一般是怎样连接的?3、不同的连接方式,产生灯亮、暗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分析对比,学生自己得出串联的功率与电阻关系定性的结论,纠正了日常生活中错误的感性经验。在这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两个变阻器,让学生动手探究:如何在串联电路中让两灯同时正常发光,使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毕田增等主编.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物理.[M] 新华出版社 2005年第1版
(作者单位:545500广西三江县古宜镇第二中学)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创新素质 创新潜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物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逐步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粗浅的探讨。
一、创设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创新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突出前所未有的“新”字。学生的创新多数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为其成人后的创新作准备。只要学生不是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都是创新。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热情。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好奇心,产生疑问,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了。又如:在学习“电磁感应”这节知识时,我重新演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讨论,通过实验,能提出什么问题,能想到什么,在学生各种想法和问题中引导学生:电能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产生电?怎样才能产生电,并告诉学生法拉第正是基于这种设想,经过十年的努力,最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体会了自己能和伟人一样,也能发现问题。伟大的发明并不是神秘不可及的,而在自己身边,自己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热情。
二、培养学生顽强的创新意志
创新意志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顽强、锲而不舍的甚至是不畏牺牲的冒险精神。创新是在未知中求索,不可能一帆风顺,许多创新成果是经受了无数次失败和打击而在逆境中诞生的。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教材给学生讲有关科学家的事迹,讲科学家探索的艰辛、顽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例如 :在学习欧姆定律的知识时,在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了欧姆定律后,告诉学生,欧姆得到这个结论很不容易,经历了十多年辛勤劳动,作了大量的实验。告诫学生如果没有顽强的创新意志,再新颖的创新也会半途而废。相比之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就显得微不足道,从而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
三、培养学生灵活多样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大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型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唱反调”。在一定程度上讲,逆向思维更需要勇气,需要树立创新无权威、创新无止境的观点。例如:在学习力和运动知识时,告诉学生,伽利略不轻信权威。为了证实重物下落不比轻物快的结论。他不畏惧危险亲自登上比萨斜塔作自由落体实验。逻辑推理在创新思维中也很重要。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时,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看到物体所受摩擦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就越远,为几位物理学家的推理作准备。再通过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的一步步推理,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了解推理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思维。并在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推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在寻找客观规律的过程中,需要严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需要认真思考,及时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哪怕是偶然的一个发现,否则就会与即将获得的新成果擦肩而过。例如:在讲奥斯特实验时,告诉学生奥斯特正是由于仔细观察,才成为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的人而载入史册,机遇总是青睐那些细心的和善于思考的探索者。
四、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
在平时教学中,我注意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尽量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主动学习,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针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如果只是严格、认真、简单地照课本重复一遍,那么不要说学生,就连教师也变成了不会思考的机械。所以,教师在平时实验教学前,想方设法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教学比普通的教学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的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尝试错误而发现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和开发了自己的创新潜能。为了使创新潜能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创新潜能的培养与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现列举一探索性实验,设计如下: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教师给出实验器材,“6V,3W ”和“6V,6W”两个灯,然后让学生亲手串联连接,来探究两灯的发光规律,起初学生根据已有日常生活经验,估计一定是“6V,6W ”的灯比“6V,3W ”的灯亮些,可是学生实际操作实验以后,却发现“6V,3W ”的灯比“6V,6W ”的灯亮些。学生顿时会惊奇,这是怎么回事?又是什么原因?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思考:1、灯泡的亮暗由什么决定?2、学校、家庭里的电灯之间一般是怎样连接的?3、不同的连接方式,产生灯亮、暗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分析对比,学生自己得出串联的功率与电阻关系定性的结论,纠正了日常生活中错误的感性经验。在这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两个变阻器,让学生动手探究:如何在串联电路中让两灯同时正常发光,使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毕田增等主编.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物理.[M] 新华出版社 2005年第1版
(作者单位:545500广西三江县古宜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