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善于启发,巧于引疑,打破定式,鼓励求异,营造良好环境,全面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活 创新思维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强调语文课程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均衡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本就具有的创新潜能的激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所谓创造潜能,即是指创新思维。可见,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这个问题,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善于启发,激活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进行点拨,激活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心智,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1.根据语言文字想象,由抽象到具体。如三年级下册21课《题西林壁》,教师在教授本课时,可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把庐山的“真面目”画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诗意,而且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2.创设情境想象,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28课《丑小鸭》一课时,我让同学们轮流表演几番受到奚落的丑小鸭,再来表演看到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时的丑小鸭,来体会丑小鸭不同的心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巧于引疑,激活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设疑、解疑的过程,有疑才能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过去,我们往往只注意教师质疑,要求学生解疑,忽略了学生的质疑。其实质疑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比解疑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思维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因循守旧,敢于冲破束缚,敢于怀疑(包括敢于怀疑课本、怀疑专家、怀疑老师)。首先是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思考为什么这样,敢于提出还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见解和开拓精神,锻炼学生质疑的勇气和习惯,从而在质疑中培养创新意识。其次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这一过程,最能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想象能力和教会他们运用想象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想思维,并强化这种思维训练。再次,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决定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从而使创新思维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三、打破定势,鼓励求异,激活创新思维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如在《丰碑》一课中写道,在老军需处长死后,“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当我要求学生回答“这个手势表示什么意思”时,有的同学就从原文中找到了“好像要向战士们借火”,这时,我让同学们再想想这手势还有没有表现其他意思的可能。学生就讨论开了,有的说是老军需处长要战士们不要管他,继续前进;有的说是军需处长鼓励战士们不要怕困难,勇往直前……这些不同的答案,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赋予文章以新的内容,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四、营造良好环境,激活创新思维
创新并不是天才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开发和扩展人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良好环境,比如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一要转变教师扮演的角色。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要给予表扬、激励,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教学氛围。以前,师生关系过于执着于“师道尊严”,学生惟师是从。这样,使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贯于盲目服从。这就从主观上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二要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无疑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十分有利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乐于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改“告诉式”、“标准答案式”教学为“讨论式”、“对话式”等,使教师和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共同参与知识海洋的探索。
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潜能,那么,学生就有了思维的空间、联想的余地、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创新的火花就会四处飞溅,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活 创新思维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强调语文课程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均衡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本就具有的创新潜能的激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所谓创造潜能,即是指创新思维。可见,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这个问题,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善于启发,激活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进行点拨,激活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心智,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1.根据语言文字想象,由抽象到具体。如三年级下册21课《题西林壁》,教师在教授本课时,可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把庐山的“真面目”画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诗意,而且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2.创设情境想象,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28课《丑小鸭》一课时,我让同学们轮流表演几番受到奚落的丑小鸭,再来表演看到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时的丑小鸭,来体会丑小鸭不同的心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巧于引疑,激活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设疑、解疑的过程,有疑才能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过去,我们往往只注意教师质疑,要求学生解疑,忽略了学生的质疑。其实质疑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比解疑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思维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因循守旧,敢于冲破束缚,敢于怀疑(包括敢于怀疑课本、怀疑专家、怀疑老师)。首先是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思考为什么这样,敢于提出还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见解和开拓精神,锻炼学生质疑的勇气和习惯,从而在质疑中培养创新意识。其次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这一过程,最能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想象能力和教会他们运用想象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想思维,并强化这种思维训练。再次,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决定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从而使创新思维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三、打破定势,鼓励求异,激活创新思维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如在《丰碑》一课中写道,在老军需处长死后,“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当我要求学生回答“这个手势表示什么意思”时,有的同学就从原文中找到了“好像要向战士们借火”,这时,我让同学们再想想这手势还有没有表现其他意思的可能。学生就讨论开了,有的说是老军需处长要战士们不要管他,继续前进;有的说是军需处长鼓励战士们不要怕困难,勇往直前……这些不同的答案,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赋予文章以新的内容,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四、营造良好环境,激活创新思维
创新并不是天才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开发和扩展人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良好环境,比如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一要转变教师扮演的角色。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要给予表扬、激励,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教学氛围。以前,师生关系过于执着于“师道尊严”,学生惟师是从。这样,使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贯于盲目服从。这就从主观上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二要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无疑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十分有利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乐于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改“告诉式”、“标准答案式”教学为“讨论式”、“对话式”等,使教师和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共同参与知识海洋的探索。
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潜能,那么,学生就有了思维的空间、联想的余地、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创新的火花就会四处飞溅,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