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如何能有效地进行计算教学,使计算教学既扎实有效,又发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呢?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计算教学 有效 思考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而且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教学内容。同时,计算能力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以及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既然计算教学有着如此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能有效地进行计算教学,使计算教学扎实而不失灵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计算教学的前提
1.创设情境使计算教学告别枯燥和乏味
在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的计算课教材的主题图中,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通过主题图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教学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生活,充满人情味。在计算教学中,用好主题图,创设符合生活的情景,就能使计算教学活泼、灵动。
例如: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笔算,教材安排了儿童文具商店的主题图。
在主题图中,营造了一幅同学们在文具店购买文具的生活情景图,让学生感受到了熟悉的生活场景,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图中蕴含了不同文具的价格,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进行计算的素材。
2.创设情境要注意区分与解决问题的不同
在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还应特别注意,正确区分情景在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中的不同作用。
例如:一年级教学中,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有这样一个情景。
(1)数学书有多少本?
(2)一包数学书与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这部分计算内容,从发新书这个现实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借助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设计情景时,意在让学生通过收集盒装的书本本数和散装的书本本数这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引出学习的计算内容。提出问题后重点解35+3和35+30是怎么计算的,如前者先算3+5=8,再算30+8=38,后者先算30+30=60,再算60+5=65,即重点研究算理和算法。如果把这个情景放在解决问题的课上,那么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列式35+3,是因为把盒装的数学书和放在外面的数学书合起来就是数学书的总数,所以要用加法做,即分析所谓的数量关系。两者的重点是完全不同的,计算教学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解决问题要从具体情景中引导学生分析提供的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二、理解算理——计算教学的关键
算理,是计算的基础。在掌握怎么算之前,必须先理解为什么能这样算。只有建立在有算理的支持与指导上的计算方法才不会是“空中楼阁”,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与掌握。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创设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列出异分母加法的算式,面对学生的跃跃欲试,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计算方法,而是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如果不能,该怎样办呢?”因为有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和通分知识的基础,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要先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再计算。面对学生的想法,我没有急于评判,也没有急于让他们开始计算,而是让他们再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画、说一说。
讨论之后,学生思考出来的结论,带给我很大的惊喜。
这样的分析图,反映了学生思考的整个过程。异分母分数,因为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因此要先把他们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即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这一抽象的算理,已被清晰地表示出来,被学生所理解。在此基础上,计算方法的掌握自然“水到渠成”。
三、优化算法——计算教学的保障
对于计算方法的教学也曾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情况以老师讲解学生模仿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一种情况是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过于推崇算法的多样化,重数量不重质量。我认为对于计算方法的教学,既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鼓励算法多样化,也要适时指导、比较优化。
1.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在思维含量和简便程度方面都在同一层次上,完全可以遵循学生的个体意愿。
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可以让学生用做减想加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采用破十法来计算。比如:计算17-8这道题,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8+( )=17,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10-8=2、2+7=9来计算。这两种方法没有很明显的优劣之分,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2.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在思维层次和简便程度上都有明显的优劣差异,则应适时引导学生比较优化。
计算方法的多种算法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的,教师要进行合理引导,并且让学生逐渐感悟。如一年级下册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就有多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采用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如:计算8+9,把8拆成1和7,先算9+1=10,再算10+7=17。
方法二:用看小数拆大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如:计算8+9,把9拆成2和7,先算8+2=10,再算10+7=17。
方法三:用数数或摆小棒的方法来算。
计算方法多样化需要优化,需要适时优化。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在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中,学生的笔算方法可以有的从个位开始计算,有的从高位开始计算,教师不必急于优化算法,因为这一课时学生无法体验从高位算起的方法不如从低位算起的方法简便。当第二课时学习进位加法笔算时,就可以把这两种笔算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优化就顺理成章了。
四、多层练习——计算教学的延伸
数学计算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练习。练习像一块磨刀石,将学生的思维越磨越光,而在计算教学中,这种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练习巩固知识、通过练习形成能力、通过练习纠正错误、通过练习获得提高。此外,针对计算课练习较为枯燥的特点,在设计练习要考虑知识层面的同时还要考虑练习形式的活泼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
谁愿意帮小白兔采蘑菇。
小鸟送信
计算教学的练习包括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巩固性练习是练习的基础,是例题的延伸,主要目的是直接巩固所学习的新知。综合性练习指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题目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例题的形式,有了一定的变化,是例题内容的补充。对于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用知识促使思维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作者简介:方子水,江西省南昌市朝阳小学,邮编:330009
【关键词】计算教学 有效 思考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而且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教学内容。同时,计算能力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以及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既然计算教学有着如此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能有效地进行计算教学,使计算教学扎实而不失灵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计算教学的前提
1.创设情境使计算教学告别枯燥和乏味
在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的计算课教材的主题图中,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通过主题图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教学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生活,充满人情味。在计算教学中,用好主题图,创设符合生活的情景,就能使计算教学活泼、灵动。
例如: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笔算,教材安排了儿童文具商店的主题图。
在主题图中,营造了一幅同学们在文具店购买文具的生活情景图,让学生感受到了熟悉的生活场景,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图中蕴含了不同文具的价格,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进行计算的素材。
2.创设情境要注意区分与解决问题的不同
在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还应特别注意,正确区分情景在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中的不同作用。
例如:一年级教学中,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有这样一个情景。
(1)数学书有多少本?
(2)一包数学书与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这部分计算内容,从发新书这个现实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借助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设计情景时,意在让学生通过收集盒装的书本本数和散装的书本本数这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引出学习的计算内容。提出问题后重点解35+3和35+30是怎么计算的,如前者先算3+5=8,再算30+8=38,后者先算30+30=60,再算60+5=65,即重点研究算理和算法。如果把这个情景放在解决问题的课上,那么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列式35+3,是因为把盒装的数学书和放在外面的数学书合起来就是数学书的总数,所以要用加法做,即分析所谓的数量关系。两者的重点是完全不同的,计算教学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解决问题要从具体情景中引导学生分析提供的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二、理解算理——计算教学的关键
算理,是计算的基础。在掌握怎么算之前,必须先理解为什么能这样算。只有建立在有算理的支持与指导上的计算方法才不会是“空中楼阁”,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与掌握。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创设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列出异分母加法的算式,面对学生的跃跃欲试,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计算方法,而是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如果不能,该怎样办呢?”因为有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和通分知识的基础,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要先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再计算。面对学生的想法,我没有急于评判,也没有急于让他们开始计算,而是让他们再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画、说一说。
讨论之后,学生思考出来的结论,带给我很大的惊喜。
这样的分析图,反映了学生思考的整个过程。异分母分数,因为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因此要先把他们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即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这一抽象的算理,已被清晰地表示出来,被学生所理解。在此基础上,计算方法的掌握自然“水到渠成”。
三、优化算法——计算教学的保障
对于计算方法的教学也曾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情况以老师讲解学生模仿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一种情况是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过于推崇算法的多样化,重数量不重质量。我认为对于计算方法的教学,既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鼓励算法多样化,也要适时指导、比较优化。
1.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在思维含量和简便程度方面都在同一层次上,完全可以遵循学生的个体意愿。
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可以让学生用做减想加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采用破十法来计算。比如:计算17-8这道题,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8+( )=17,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10-8=2、2+7=9来计算。这两种方法没有很明显的优劣之分,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2.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在思维层次和简便程度上都有明显的优劣差异,则应适时引导学生比较优化。
计算方法的多种算法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的,教师要进行合理引导,并且让学生逐渐感悟。如一年级下册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就有多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采用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如:计算8+9,把8拆成1和7,先算9+1=10,再算10+7=17。
方法二:用看小数拆大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如:计算8+9,把9拆成2和7,先算8+2=10,再算10+7=17。
方法三:用数数或摆小棒的方法来算。
计算方法多样化需要优化,需要适时优化。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在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中,学生的笔算方法可以有的从个位开始计算,有的从高位开始计算,教师不必急于优化算法,因为这一课时学生无法体验从高位算起的方法不如从低位算起的方法简便。当第二课时学习进位加法笔算时,就可以把这两种笔算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优化就顺理成章了。
四、多层练习——计算教学的延伸
数学计算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练习。练习像一块磨刀石,将学生的思维越磨越光,而在计算教学中,这种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练习巩固知识、通过练习形成能力、通过练习纠正错误、通过练习获得提高。此外,针对计算课练习较为枯燥的特点,在设计练习要考虑知识层面的同时还要考虑练习形式的活泼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
谁愿意帮小白兔采蘑菇。
小鸟送信
计算教学的练习包括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巩固性练习是练习的基础,是例题的延伸,主要目的是直接巩固所学习的新知。综合性练习指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题目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例题的形式,有了一定的变化,是例题内容的补充。对于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用知识促使思维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作者简介:方子水,江西省南昌市朝阳小学,邮编:33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