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代价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k2pwerq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情回放
  
  摘自南方都市报:9月12日下午,42岁的恽小华驾车驶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他是国防科技专家、南京理工大学教授,还是浙江中微科电子集成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而中微科公司的办公地点,就在华家池校区的民主馆内。不过恽小华此行,是来辞去公司法入代表职务的,包括归还公司配发给他的那辆价值不菲的宝马。事实上,从今年8月份以来,恽小华辞去的职务还包括: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以及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9月17日凌晨,杭州警方在该市古墩路城市心境小区套尚未售出的单元内,找到了恽小华。他的尸体被人分解,折叠存放在一个冰柜中。稍早一些时候,警方在市区内截获了杀人疑犯——恽小华的合伙人、中微科公司总经理王超。王超同时也是城市心境小区开发商、浙江大学科技园方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严密封锁了消息。直到9月30日,南京理工大学才在官方网页上简短通报了恽小华遇害情况。在此之前,急于获知真相的恽小华家属,在网上公布了案件信息。海外多家华文媒体对此进行了转载,引起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军方高层的密切关注。
  在今年的9月中旬,在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西子湖畔,发生了一正三震惊学术界的惨案——青年科学家恽小华,因为与创业伙伴王超合作不愉快,决定分道扬镳之后被其杀害尸体被残忍地肢解。
  如果不是王超的司机良知未泯,此案也许难有昭雪的一天。目前案情也大白于天下,只是最后的判决还迟迟未出……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场悲剧,它给学术界带来的损失是无法衡量的,而悲剧对于受害人的家属来说,也是不可承受的,但是这场鲜血谱写的悲剧也并不是只有损失,多少还有着一定的警醒意义,只期望后人在回忆,在缅怀这一切的时候,能够细想一下,技术创业如何才能让这个悲剧不再上演。
  我们翻开官方公开的案卷,可以清晰地把恽小华被杀的前因后果看个清楚明白,至于网上流传的其他言论,我们不去管它,因为那些对于创业者来说,除了一些茶会饭后的谈资没有任何意义。反倒是这份官方的卷宗倒是有希望成为创业史上的一篇“警世恒言”。
  如何计技术专家蜕变成创业者?如何才能让技术和资本的矛盾降到最低?如何……总之这篇“警世恒言”所能够带给大家绝对不是无聊时的调侃,它更应该是不停地在提醒着创业者们,如何去解决现如今创业大军中所替藏的、所暴露的一切与技术和资本有关的矛盾。
  技术专家和创业名之间能够划等号么?很难!因为中国的技术专家是一个和市场几乎绝缘的群体他们不了解市场运作甚至不屑于云淡了解,这群人有着很高的Q,所以他们可以在科研院所里终其一生地研究着那些不知道是否有市场价值的课题。但是这群人却很难拥有足够的EO,让他们走出实验室,走进市场。也许是因为近年来创业大潮的鼓动;也许是忽然间觉得自己应该去另一块天地实现自我的价值;也许是和那些偏见者赌气;非要将自己的EO和市场运作能力展现于人前证明自己。
  不管走出实验室的技术专家们出十哪一种心态,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技术专家要想蜕变成为创业者,企业家,不但需要极大的勇气,更需要具备各方面的潜在素质;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蜕变,更是一次人生角色的转换。也许我们该去看看施正荣的故事,那是一个技术专家蜕变成为一个创业者、一个企业家的典型案例。因为他的专注、他的胸襟、他的破釜沉舟、他的百折不挠,他成功了。也许一开始施博士也不懂市场,也不懂运作,但是孔子不是说过“不耻下问”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偌大一个中国、偌大的市场,只要各位技术专家放下你们高傲的架子,难道以各位构10还学不会如何运作,看不懂市场么?再来看看他同时期的海归们,兼职型的创业、顺脚揩油的模式,居然还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吹捧,试问创业如此神圣的事情,怎么可以用这么随便的方式来亵读?既然你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和付出,那么失败是必然的。而这种当年的海归模式,俨然成为了现如今技术专家出门创业的标本。“我原本安稳的生活当然不能因为我的创业而打乱”,处于对家人的爱护,这种想法不为过,甚至是正确的;但是这是对创业的不负责,对自己原有事业的不负责。如果一个人打算创业但是却又割舍不掉自己曾经的辉煌,不能以一种归零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新角色。那么各位还不如不要走出来,继续“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实在碍多。
  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位生物医药方面的教授,教授对于自己学生的创业非常支持,但是谈到自己有没有想法的时候,却说出了一段让笔者记忆犹新的话——“我只是对于研究理论层面的问题感兴趣,我更愿意去通过实验来证明一个条件一个假设的可行性。创业不适合我,我也没精力去搞那些事情;但是我很支持我的学生去做成果转化,我会为他们提供一些我力所能及的方便。”细细想来这位教授的想法其实非常地可爱、可贵。知道创业不适合自己,但是也知道成果转化的价值,怎么办呢?让更适应这个社会、这个市场的学生去做。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同样参与其中,却不用去扫什么风险,又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当年和哥哥合作的时候,恽小华如果能够用这种方式的话,也许不会闹到后来的局面;而这次和王超的合作如果恽小华可以退居幕后的话也许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很显然技术专家出门创业,绝对不是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就可以一帆风顺了。合作者是重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不少的技术专家在科研院所的时候,基本上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对于市场的理解和那些“大家闺秀”没有什么区别,而那些看似丰厚津贴和薪水,也只是养家有余,真工要创业了,依然需要找资本来合作,而这个合作的过程中,很多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愿意花大把的金钱来和那些技术专家合作的资本持有者 大多是一些在传统行业功成名就,希望用科技创业来让自己提升社会地位和知名度的人,就如开篇案件中的王超。我们翻开王超的简历可以发现,这个被人戏称为“黑心房开”的地产商人,并不是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所谓“下九流”,反而他的学历和经历还会让不少人望尘莫及,但是再多的经历也没有办法去弥补他不了解技术创业的空白。在他的眼里恽小华是一个合作者,更是一棵摇钱树,他天真地认为涉足国防的中微科可以在资金投入一年之后就能收到足够的回报。但是现实的等待,却是这个有着高学历的商人难以忍受的,于是在两人的蜜月期度完,恽小华发现自己的理想并不能靠这个商人来实现的时候,决定了离开,而人财两空的王超则选了一种最极端的报复手段。
  耐心,这是任何一个从事科研从事高科技创业的创业者,投资人所必须要拥有的基本素质,这也是 调和技术与资本矛盾的一个根本点。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足够的耐心,合作双方的崩溃也许只在朝夕之间。
  和耐心同样重要的就是信任。且不管彼此是为了什么走到一起,既然有了一个看似相同的目标,那么就应该充分地信任对方。一切的合作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如果连这种最基木约条件都达不到,又何必走到一起去呢?
  还需要坚韧的性格。高科技产品的研发过程与其说漫长不如说是坎坷,且不说实验的成功失败难以预测,一层层的审批,一个个的标准没有人能够保证每次都能顺利通过。这次恽小华被害事件中,项目没有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估计也是让这次合作最终走向悲剧的一个原因。
  ……
  耐心、信任、坚韧,其实这些都是作为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技术与资本的合作,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彼此独立但是又彼此依存。想要避免悲剧和失败,那么就要在真正意义上地做到像硬币的两面一样的结合。要做到这种结合,如果不是志同道合,如果不能坦诚相对,恐怕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现实生活由,很多人却完全地忽略了这一切,有钱人认为只要找到了新的技术成果就能够存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利润;而那些捏着技术成果的人一心只要钱,以为有了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并且让自己也变得很有钱。这两种人对于合作伙伴的是否合适,是否志同道合,则完全不顾,对彼此的需求几乎到了有奶就是娘的地步。于是,在合作过程中,人格的迥异、人生观的不同、理念差距都成为了一个个的暗雷,只要合作的过程中山现一点点阻碍,蜜月期立刻宣告结束。接下来,作为演员的合作者,只需要把悲剧的那份对手戏演完就可以宣布杀青了,结局当然是失败的,至于是淡雅的忧伤还是血染的风采,就要看演员自身的素质了。
  纵观世界上所有资本和技术的结合,所有成功的商业化的案例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合作双方的自然人,以及他们的团队。而合作双方本身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以及团队所具有的创业精神 则成了这关键因素申的重要因素。试图跳过、忽略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的人不打算依据市场规律去感受那份创业的艰苦过程的人,在合作的最后必定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必定会因为那份让人失望的成绩单而导致矛盾的激化。忽视创业环节,理想化创业过程,这是一种最典型的急功近利、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这样的合作,反目是必然,这样的“创业”,失败更是难以逃避。
  技术创业的现状,究竟要如何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我们当然没有办法让每个技术专家都变成创业看,都变成企业家;但是我们希望那些打算迈出科研院所大门的专家教授们,抛弃过去,勇敢地把自己归零,然后一往无前地去面对一个全新领域的全新挑战,以一颗最平常的心,最淡定的心,来面对一切与资本有关的诱惑。
  技术需要钱,但是需要的是有品位的钱,自耐心的钱,有企业家精神的钱。同样,那些不甘示在传统行业扬名立身的商人,也应该拿出些企业家的眼光,企业家的气质和气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和技术持有者,同样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创新,面对科技创业,因为这不是今天开张明天就能赚钱的传统行业——赚钱也许是两三年,也许是四五年,拿出创业者该有的精神来面对你的合作者,不仅仅要包容他还要去感染他,因为对于创业他比你了解得更少,更需要鼓励。合作者之间的关系,虽不求相濡以沫,但求同甘共苦。也许彼此都多了一份谦逊,多了一丝信任,这一系列问题就都将不再成为问题,也许恽小华和王超的组合会成为若干年后最为耀眼的科技创业之星。
  
  技术创业中几个非常普通的常识问题 范伟军
  
  恽小华被害案,定将长久地萦绕于我们周围。不论你情愿不情愿,义愤也好,惋惜也罢,这一案件的标本意义,这一过程的匪夷所思,以及过程中诸多细节的死无对证,都将令我们警醒、探寻、值得咀嚼、琢磨。
  本文无意就事论事,案子正在审理之中,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凶手必定受到严惩。走的走了,失去的已经失去,但是,由此引发的技术创业中几个非常普通的常识问题,却大有必要归纳提及,常识貌似人人知晓,诉求朴实却高深而不可回避,对创业者而言,我们始终无法绕道躲闪。
  首先仍然是对创业精神的正确理解。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创业精神,是因为创业精神虽然至关重要,可感可知却难以清晰捉摸。在创业精神的诸多内涵中,人们往往侧重对商机的发现和把握,忽略对团队、责任的承担和理解,把一份高深的精神财富理解成了一个生意,把一段持续的拼搏旅程理解成了个投机,几个回合,把一开始就必须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理解成了等赚到钱再说,再来弥补也不迟的权宜之计。时下,任何一个创业者如果一开始就践诺创业精神的内涵,肯定会被当成文化人,当成理想主义者而被取笑。其实,这中间不但不矛盾,而且顺理成章充满着严密的逻辑关系。不论你多么缺钱,员工和客户都是不容侵犯怠慢的第一资源和上帝:不论多么地艰辛和无暇顾及,企业文化和战略战术目标都必须建立并贯彻到全体成员。显然,在恽小华案中,恽对合伙人、投资者的判断失误是其一,王超身上体现的则是纯粹的生意人思维;见利忘义,不择手段,则是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对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元素的基本缺失和严重亵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其次是对人、团队成员的容纳把握和选择,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一到操作层面,却常常被利益、困难或冲动左右,把一个好端端的游戏规则完全破坏掉。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8个字几乎道尽其中所有原委,正面看看,几乎所有的成功企业、那个不是完成了团队组建,拥有了拖不跨、打不烂,在某一阶段能同舟共济的核心团队成员?既然道理这么浅显明白,做不到的人为什么却还俯拾即是呢?生活中,一部分人其实是永远也过不了这一关的,比如心胸狭隘者,比如吹毛求疵考,比如道德水准低下者比如自以为是者,比如自我感觉良好,凡事都喜欢轻巧地把矛盾和问题划拔给对方、社会和旁人,自己永远都冰清玉洁者。回到恽小华案,笔者注意到恽在同王超合作前,还有过兄弟间的合作,也以失败告终,而且在选择王超时,事实证明己埋下祸根。一个科学创业,既解决不了资本投入,又没有一帮人死命相随,想同一个在传统行业的驱利者来完成技术创业的艰辛漫长过程,显然从一开始就缺失成功基本条件。现在讲显然有些事后诸葛亮之嫌,但对后来人而言,期间的教训可谓深刻无比。
  然后是对技术创业艰辛过程、高风险的正确认识知心态。调查显示,聚集到技术创业行列中的相当部分,是科学家、技术研发人员、学者、教授和在传统行业完成原始积累企望提升、获得新财富的生意人这部分人群的创业行为,表面上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研发成果,比如资本,实际上这些常使人陶醉的优势有如太虚幻景,一到市场的海洋中便瞬间即逝,难以捉摸和把握。有些所谓的研发成果,通常都离市场、商品化很远很远,研发者长期躺在国家衣食无忧的温床上诗情画意,兴奋点常常被发表、订选、成果、职称取代。与此同时,研发者都对此充满偏爱,对其市场化前景盲目乐观,对其蕴藏的潜力单相思般一味夸大自恋。如此心态驱使下的创业行为,后果极其可怕。就传统行业实现原始积累的生意人而言,过去原始积累的模式、过程和对财富的理解,大多已形成潜在的惯有思维,基于对社会价值或更高利润的追求,却无法有效做到脱俗换骨 身心蜕变,结果可想而知。恽小华案的双方当事人,应该说以他们悲剧性的结果,警示了我们技术创业者对上述问题的忽略和漠视。
  还有一条非常重要:对创业者而言,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不论遭受多大的损失和失败,都不可突破基本的道德底线。起先设定的目的目标随着创业过程的演绎,会越来越深刻和卡富。在财富的累积中,更应该累积的是精神财富、社会责任、人格素养的修炼和提升。惟其如此,我们才不会在获得财富时,造成精神的缺失,以至干在追求财富过程中,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倾斜自己的道德架构。不论在什么状况。什么条件下,缺乏对道德底线的坚守,都可能让自己做出损人损已的事情,即便悔恽小华案中,王超这样已完成原始积累的人,仍然会把手中的财富当成犯罪的工具、条件和便利,进而驱使其灵魂肮脏的一面蠢蠢欲动。道德底线都无法坚守的人,肯定无法正确走完自己的创业成功之路。这个结论中肯而不武断,只是需要我们细细品读和体会,非一般人可以一目了然或自以为熟知。
  技术创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和常识还有很多,无法——罗列细述。更多问题在创业过程中变幻演绎,五花八门,眼花缭乱。创业不是人人可为的事,创业成功才是大成功。创业是人生历练蜕变化茧成蝶的美好过程,痛并快乐的滋味知者自知,不知者死也无法知道。
其他文献
新上任的TCL多媒体CEO的梁耀荣在近日首度公开亮相,亮出新年战略的同时,梁耀荣表示,2007年TCL多媒体扭亏基本已成定势……  正所谓新年新气象。在经历了2005-2007年的磨难之后,TCL终于出现复苏的曙光。在压力、非议和质疑中坚持了多年的李东生,给我们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成长拐点。蓦然回首,蜕变的伤痛和国际化的艰难历程历历在目。TCL、李东生,对企业成长的渴望和努力,对企业家精神的践诺和坚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 邓媚颖    在许多人眼里,上市之时便是荣耀与财富之门开启之始。上市意味着名正言顺地融资“捞钱”,速度之快,见效之准,让所有企业为之眼前一亮,仿佛一夜之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找到了通往成功的大门。  对资金的渴求,对名利的追求,对成功的片面定义,对未来的盲目利好心态,造成了企业对上市的趋之若鹜;但是,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上市,如何才能真正地成功上市并使企业健康正常地运转下去,
期刊
忙于创业的罗先生最近去外地出差,手机却不慎摔坏了,他两眼黑:客户找不到自己,误了生意怎么办?合作伙伴联络不上,业务出了差错怎么办?女朋友找不到他,担心或生疑怎么办?越想越急,他只好挨个给客户打电话,一回宾馆就查电话记录,直到从外地回来后买了部新手机,才总算松了口气,恢复原来的工作状态。  无独有偶,从事咨询行业的秦总每天都要浏览大量网页了解信息,然后接触不同客户谈论种种合作事官,见面、电话、电子邮
期刊
新的劳动法快要实施了,作为企业,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劳动法在进一步加强对劳动者保护力度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使用和管理成本,这就需要企业深刻理解和把握《劳动合同法》的重大变革,并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及策略等方面做出积极的适当的应对。    规章制度应当程序民主,内容合法    内部规章制度不仅可以作为劳动合同的有效补充,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人民
期刊
时间: 2008年11月13日地点:上海华美达兴园宾馆三楼兴园厅  主 持 人: 韩宝富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  与会嘉宾:   达孺牛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党委副书记  许慧敏 上海市小企业办副主任   张鹏 广发证券上海总部常务副总经理  鲍方舟 锦天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吴永和 深交所上海中心主任  李侃 上海市徐汇区科委副主任  黄奕 上海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 邓媚颖    词典中对“动力”的解释是:1、使机械做工的各种作用力,如水力、风力、电力等。2、比喻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的力量。企业成长动力具有持续性、适时性、变化性的特点,根植于企业自身发展与创造或增加价值的商业活动中。    词典中对“动力”的解释是:1、使机械做工的各种作用力,如水力、风力、电力等。2、比喻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的力量。企业成长动力具有持续
期刊
新闻回放:2007年5月18日,创辉租售集团正式进军上海。  同年7月,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市昊宇创辉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成立。  半年时间不到,“创辉租售”的门店如雨后春笋,迅速扩张到近250家。   2008年1月16日,创辉租售近200家上海门店,几乎全部关闭。  短短半年时间,创辉租售从名不见经传到鼎盛辉煌,再到危机重重,完成这种“过山车”式的转变。    2008年伊始,创业界面临
期刊
新闻回放:陈天桥在2008年年初的一次管理层扩大会议上,鼓励员工进行内部创业:“如果你想创业,如果你想发展,请你大胆地提出来!根据盛大的计划,内部员工创业可以获得盛大的全额投资,据唐骏透露,“第一轮的投资控制在800万元以内。到期将再对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投入。盛大的投资期可以长达3年,分几次进入。”    在游戏人才极度缺乏的当下,盛大启动内部创业计划,并不是陈天桥疯了,而是在明智地
期刊
“创业者要有能力改变,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而投资者对于项目的把握要有更大的确定性,要对商业模式有一些深层次的判断。”毫无疑问,自言最喜欢投资的沈南鹏已经成为中国新经济的标志性人物。沈南鹏希望用创业者的经验去做投资者,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投资者——一个好的投资者能够在各种杂乱的信息中,做出最接近现实的理性判断。——沈南鹏  携程、如家和红杉,是沈南鹏过去10年的3个关键词。从投行、创
期刊
策划/《科技创业》杂志  撰稿/周洪兵、赵浚宏、郭 霞、罗 敏  统筹/黄 洁    【前 言】  我们永远无法琢磨透自己所处世界的瞬息万变。就如同我们永远只能努力地了解自己,掌握自己,走向自己,千万别迷失了自己。对所有科技创业者而言,2008年末和2009年初,不但记忆深刻,感慨万千,最准确的说法恐怕是谁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  不论我们以何种姿态面对生活,生活照旧一如既往岁月如梭。作为改革开放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