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领导干部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意义重大。由于单一的心理调适效果十分有限,本文将社会环境、领导干部自身、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等几方面因素进行融合,着重强调对心理调适进行"评估与效果反馈",构建了"五位一体"心理健康调适模式。该模式弥补了单一心理调适方式的不足,是全方位提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有用工具。
【关键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心理;调适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研究其心理健康问题意义重大。首先,心理健康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之一;其次,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再次,心理健康是新时期领导干部解决新问题的必备条件;最后,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能体现民族的形象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一、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
(一)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概念界定
领导干部一方面作为社会成员,既有与社会公众一样的心理健康需要;另一方面,由于职业角色的需要,其心理健康还体现出一些特殊性。按照心理专家石长地的观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内涵还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能适应所承担的工作,对每天的工作保持兴趣;(2)尊重自己和他人;(3)情绪稳定;(4)反应适度;(5)人际关系和谐;(6)行为协调;(7)具有完整的人格。此外,汤爱萍认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适应、意志品质、人格特征、情绪调控、认知特征、人际关系和工作态度。学者赵侠则认为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应包含: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进取精神;善于将心理健康的理论融入工作中;在工作中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业缘型人际关系;家庭生活幸福等。综上所述,本文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内涵总结为四个方面,即人格完整、社会适应性良好、人际关系改善和家庭生活和谐。
(二)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研究视角
目前,对于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一,当前我国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第二,导致领导干部不良心理的原因分析;第三,提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和建议,学者们对此研究的成果较丰富,同时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和重点。赵月莲认为,领导干部首先应明确心理健康标准,应以领导管理学提出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五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修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赵世明提出在教育培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机构中建立心理援助系统(EAP)、在常规工作中实施心理危机预警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干预和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霍团英还提出通过树立心理健康的干部典型来促进领导干部心理的和谐。张剑萍,罗玉敏则认为应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积极构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长效机制。
由于目前关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大多停留于实证调查层面,很少有针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而且,对于提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如何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一个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调适模式是本文尝试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领导干部"五位一体"心理健康调适模式的架构
当前,我们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的认识还不全面,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还不丰富,培训效果还不明朗,反馈机制还不完善。在提升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同的领导干部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单一的心理调适效果有限,只有综合运用多种途径进行心理问题的调适才能在提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方面取得最佳的效果。为了更有效地提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就要从社会环境、领导干部自身、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機构这几个方面入手,特别应重视对心理调适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笔者将这几个环节进行整合,设计了"五位一体"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调适模式,该模式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五位一体"心理健康调适模式
(一)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应营造关心和关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期刊、网络等媒介宣传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此外,人们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领导干部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有心理问题,也需要关心和帮助。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做到无私奉献,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爱和归属的需要是仅次于生理和安全需要之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爱的需要既有给予他人的爱,也有接受他人的爱,这种爱主要包括来自家庭中的父母、子女以及配偶之间。减少家庭矛盾,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营造和谐的、充满爱的家庭氛围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且不可替代的途径。
每个人的自我帮助是有限度的,邻里、朋友以及更广泛的人际情感是缓解人心痛苦的重要渠道,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营造相互理解、彼此关心的心理环境能使人克服困难,变逆境为顺境。但是,根据心理学观点,人际关系是非常微妙的,距离过大不利于沟通和交往,接触过于频繁又可能导致矛盾增加。因此,领导干部要学会控制和把握好一个亲疏远近的关系,与社会成员间有适当的接触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处于最佳的状态。
(二) 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领导干部应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对照中央提出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四个自我,增强自身素质。还应加强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改变不正确的认知图式,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根据贝克(A.Beck)的认知治疗理论,任何情绪问题都伴有认知的歪曲和思维的紊乱,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学会转变错误的认知,对信息加以正确的客观的评价,才能防止心理疾病。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促进身心的健康。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身体健康是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是精神需要,缺一不可。领导干部工作通常比较繁忙、工作时间也较长,但是,这也不应成为不锻炼、不养生的借口。即使再忙领导干部也要抽出的时间来休息,只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才能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工作。
提高沟通能力,改善人际交往压力,促进心理健康。人际关系问题是领导干部主要的压力源之一,特别是领导干部与上级和下属的沟通压力是人际关系中主要的问题。要改善人际关系,就需要提升沟通能力,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期的学习、实践和摸索。沟通中最关键的是要学会聆听,聆听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相互尊重是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
(三) 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组织内部要关心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1.将心理健康水平纳入单位干部任用和考核的范围。在选拔人员时,单位不仅要做到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让真正的人才有用武之地,防止不公正的现象发生。同时要保证选拔方式的科学性,引入先进的人才选拔理念,融入心理测评等手段,通过专业的测评和鉴定,将身体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都纳入考察范围。目的在于考察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否符合岗位要求,从而将最合适的人选安排到有助于其长远发展的岗位中。
2.在工作中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心理测评。组织要坚持干部谈心制度,了解领导干部的心理变化,要有心理危机的预警机制,对可能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与疏导,防止心理问题恶化。如有必要和条件时,单位可以请心理专家对相关的领导干部进行个体咨询或团体辅导。
3.单位要改进行政管理机制,做到工作职责分工明确。工作分工不明确不仅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还会严重影响人员的情绪,发生扯皮和推诿现象。单位应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详细的工作制度和严格的落实机制。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不足是目前导致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组织应改进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应对程序,提高工作的控制感,为领导干部创造和谐的、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工作环境。
(四)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
各级党校可以充分利用领导干部培训的这个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可以把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的项目中。由于领导干部年龄、学历、级别、单位性质的不同,其心理困扰也有所不同。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缓解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
教育培训机构应注意将课程讲授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团队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当面咨询与远程辅导相结合。特别是当前网络教育已经比较成熟,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授课或心理咨询服务,不仅可以无限扩大受益群体,而且方便、快捷。特别是对于一些碍于面子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而确实有需要的干部来说,网络咨询可以保护其隐私,相比电话咨询又能更好地互动,是个值得推广的方式。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比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探索并试验了"心理测评-课程讲授-团队训练-个体辅导"四位一体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再比如,上海市徐汇区、山东省潍坊市等地的政府机构已经将心理EAP引入组织中,为公务员提供心理援助服务,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五) 及时反馈教育培训效果
要切实提升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要有及时的效果反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短期的,而且对培训效果缺乏反馈机制,无法做到及时的跟踪与改进,这样培训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有效的心理健康调适应该是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事情。有关部门需要及时对心理调适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对心理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这个工作可以由单位或教育培训部门组建专门的心理健康小组承担,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跟踪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及时地反馈给个人、单位和培训部门。个人和各部门再根据反馈的结果结合原来的心理健康调适方式进行修正和改进,从而有效地提升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位一体"心理调适模式特别强调"评估和反馈效果"这个环节,因为心理调适方法是否有效,关键看最终能否能真正解决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评估与效果反馈对于其它几种心理健康调适方法不仅能起到检验效果的作用,还是未来不断改进和完善心理调适方法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领导干部"五位一体"心理健康调适模式的应用原则
(一)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社会各界都应形成提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意义重大的共识,这是提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才能让更多的人和部门积极参与到提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队伍中。
(二)以理论学习为主
无论何种心理调适模式,最终应用还是落实到个人身上,领导干部应具备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力。只有在充实自身理论水平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各种心理调适方法,从而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的心理特点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三)重点把握效果评估与反馈环节
相比其他的环节,反馈环节起到一个承上启下且不可替代作用,是该模式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效果评估与反馈时应注意把握评估的准确性和反馈的及时性。正确评估心理调适的效果是前提,应注意评估所用方法的科学性,能否采用科学的心理测评工具对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效果进行判断,是影响"五位一体"心理调适模式运用的关键。同时,要特别注意反馈的时效性,只有在第一时间将心理调适效果的评估结果反馈到个人和相关部门才有其应用价值。
(四)注意各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只有综合运用"五位一体" 心理健康调适模式中各种方法,才能达到切实提高領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此外,该模式的应用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密切协作,才能顺利完成从社会、个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到最后的评估与效果反馈等各个环节。
(五)避免形式主义
在操作过程中不仅要避免心理调适模式中某些环节或项目的遗漏,还要避免重复执行其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注意心理调适模式的真正落实与实施,要防止形式主义的发生,导致影响心理调适模式运用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石长地.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3]汤爱萍.关注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四川领导干部心理素质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理论与改革,2006,(01).
[4]赵侠.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 理论探索,2005,(05).
[5]赵世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干预和保障机制[J].理论探讨,2008,(04).
[6]霍团英.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以杭州市的典型调查为例[J].理论探索,2010,(2).
[8]张剑萍,罗玉敏.论构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长效机制[J].求实,2008,(11).
[9]赵月莲.新时期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透析 领导科学[J]. 2011,(11).
[10]胡月星.不同年龄段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2).
[11]燕国材,刘振中.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讲座[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12).
[12]赵世明.论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理论学刊,2009,(02).
[13]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关键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心理;调适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研究其心理健康问题意义重大。首先,心理健康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之一;其次,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再次,心理健康是新时期领导干部解决新问题的必备条件;最后,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能体现民族的形象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一、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
(一)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概念界定
领导干部一方面作为社会成员,既有与社会公众一样的心理健康需要;另一方面,由于职业角色的需要,其心理健康还体现出一些特殊性。按照心理专家石长地的观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内涵还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能适应所承担的工作,对每天的工作保持兴趣;(2)尊重自己和他人;(3)情绪稳定;(4)反应适度;(5)人际关系和谐;(6)行为协调;(7)具有完整的人格。此外,汤爱萍认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适应、意志品质、人格特征、情绪调控、认知特征、人际关系和工作态度。学者赵侠则认为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应包含: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进取精神;善于将心理健康的理论融入工作中;在工作中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业缘型人际关系;家庭生活幸福等。综上所述,本文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内涵总结为四个方面,即人格完整、社会适应性良好、人际关系改善和家庭生活和谐。
(二)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研究视角
目前,对于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一,当前我国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第二,导致领导干部不良心理的原因分析;第三,提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和建议,学者们对此研究的成果较丰富,同时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和重点。赵月莲认为,领导干部首先应明确心理健康标准,应以领导管理学提出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五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修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赵世明提出在教育培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机构中建立心理援助系统(EAP)、在常规工作中实施心理危机预警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干预和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霍团英还提出通过树立心理健康的干部典型来促进领导干部心理的和谐。张剑萍,罗玉敏则认为应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积极构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长效机制。
由于目前关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大多停留于实证调查层面,很少有针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而且,对于提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如何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一个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调适模式是本文尝试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领导干部"五位一体"心理健康调适模式的架构
当前,我们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的认识还不全面,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还不丰富,培训效果还不明朗,反馈机制还不完善。在提升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同的领导干部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单一的心理调适效果有限,只有综合运用多种途径进行心理问题的调适才能在提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方面取得最佳的效果。为了更有效地提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就要从社会环境、领导干部自身、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機构这几个方面入手,特别应重视对心理调适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笔者将这几个环节进行整合,设计了"五位一体"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调适模式,该模式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五位一体"心理健康调适模式
(一)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应营造关心和关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期刊、网络等媒介宣传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此外,人们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领导干部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有心理问题,也需要关心和帮助。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做到无私奉献,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爱和归属的需要是仅次于生理和安全需要之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爱的需要既有给予他人的爱,也有接受他人的爱,这种爱主要包括来自家庭中的父母、子女以及配偶之间。减少家庭矛盾,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营造和谐的、充满爱的家庭氛围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且不可替代的途径。
每个人的自我帮助是有限度的,邻里、朋友以及更广泛的人际情感是缓解人心痛苦的重要渠道,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营造相互理解、彼此关心的心理环境能使人克服困难,变逆境为顺境。但是,根据心理学观点,人际关系是非常微妙的,距离过大不利于沟通和交往,接触过于频繁又可能导致矛盾增加。因此,领导干部要学会控制和把握好一个亲疏远近的关系,与社会成员间有适当的接触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处于最佳的状态。
(二) 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领导干部应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对照中央提出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四个自我,增强自身素质。还应加强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改变不正确的认知图式,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根据贝克(A.Beck)的认知治疗理论,任何情绪问题都伴有认知的歪曲和思维的紊乱,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学会转变错误的认知,对信息加以正确的客观的评价,才能防止心理疾病。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促进身心的健康。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身体健康是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是精神需要,缺一不可。领导干部工作通常比较繁忙、工作时间也较长,但是,这也不应成为不锻炼、不养生的借口。即使再忙领导干部也要抽出的时间来休息,只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才能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工作。
提高沟通能力,改善人际交往压力,促进心理健康。人际关系问题是领导干部主要的压力源之一,特别是领导干部与上级和下属的沟通压力是人际关系中主要的问题。要改善人际关系,就需要提升沟通能力,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期的学习、实践和摸索。沟通中最关键的是要学会聆听,聆听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相互尊重是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
(三) 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组织内部要关心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1.将心理健康水平纳入单位干部任用和考核的范围。在选拔人员时,单位不仅要做到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让真正的人才有用武之地,防止不公正的现象发生。同时要保证选拔方式的科学性,引入先进的人才选拔理念,融入心理测评等手段,通过专业的测评和鉴定,将身体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都纳入考察范围。目的在于考察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否符合岗位要求,从而将最合适的人选安排到有助于其长远发展的岗位中。
2.在工作中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心理测评。组织要坚持干部谈心制度,了解领导干部的心理变化,要有心理危机的预警机制,对可能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与疏导,防止心理问题恶化。如有必要和条件时,单位可以请心理专家对相关的领导干部进行个体咨询或团体辅导。
3.单位要改进行政管理机制,做到工作职责分工明确。工作分工不明确不仅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还会严重影响人员的情绪,发生扯皮和推诿现象。单位应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详细的工作制度和严格的落实机制。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不足是目前导致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组织应改进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应对程序,提高工作的控制感,为领导干部创造和谐的、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工作环境。
(四)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
各级党校可以充分利用领导干部培训的这个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可以把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的项目中。由于领导干部年龄、学历、级别、单位性质的不同,其心理困扰也有所不同。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缓解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
教育培训机构应注意将课程讲授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团队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当面咨询与远程辅导相结合。特别是当前网络教育已经比较成熟,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授课或心理咨询服务,不仅可以无限扩大受益群体,而且方便、快捷。特别是对于一些碍于面子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而确实有需要的干部来说,网络咨询可以保护其隐私,相比电话咨询又能更好地互动,是个值得推广的方式。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比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探索并试验了"心理测评-课程讲授-团队训练-个体辅导"四位一体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再比如,上海市徐汇区、山东省潍坊市等地的政府机构已经将心理EAP引入组织中,为公务员提供心理援助服务,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五) 及时反馈教育培训效果
要切实提升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要有及时的效果反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短期的,而且对培训效果缺乏反馈机制,无法做到及时的跟踪与改进,这样培训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有效的心理健康调适应该是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事情。有关部门需要及时对心理调适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对心理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这个工作可以由单位或教育培训部门组建专门的心理健康小组承担,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跟踪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及时地反馈给个人、单位和培训部门。个人和各部门再根据反馈的结果结合原来的心理健康调适方式进行修正和改进,从而有效地提升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位一体"心理调适模式特别强调"评估和反馈效果"这个环节,因为心理调适方法是否有效,关键看最终能否能真正解决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评估与效果反馈对于其它几种心理健康调适方法不仅能起到检验效果的作用,还是未来不断改进和完善心理调适方法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领导干部"五位一体"心理健康调适模式的应用原则
(一)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社会各界都应形成提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意义重大的共识,这是提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才能让更多的人和部门积极参与到提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队伍中。
(二)以理论学习为主
无论何种心理调适模式,最终应用还是落实到个人身上,领导干部应具备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力。只有在充实自身理论水平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各种心理调适方法,从而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的心理特点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三)重点把握效果评估与反馈环节
相比其他的环节,反馈环节起到一个承上启下且不可替代作用,是该模式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效果评估与反馈时应注意把握评估的准确性和反馈的及时性。正确评估心理调适的效果是前提,应注意评估所用方法的科学性,能否采用科学的心理测评工具对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效果进行判断,是影响"五位一体"心理调适模式运用的关键。同时,要特别注意反馈的时效性,只有在第一时间将心理调适效果的评估结果反馈到个人和相关部门才有其应用价值。
(四)注意各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只有综合运用"五位一体" 心理健康调适模式中各种方法,才能达到切实提高領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此外,该模式的应用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密切协作,才能顺利完成从社会、个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到最后的评估与效果反馈等各个环节。
(五)避免形式主义
在操作过程中不仅要避免心理调适模式中某些环节或项目的遗漏,还要避免重复执行其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注意心理调适模式的真正落实与实施,要防止形式主义的发生,导致影响心理调适模式运用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石长地.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3]汤爱萍.关注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四川领导干部心理素质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理论与改革,2006,(01).
[4]赵侠.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 理论探索,2005,(05).
[5]赵世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干预和保障机制[J].理论探讨,2008,(04).
[6]霍团英.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以杭州市的典型调查为例[J].理论探索,2010,(2).
[8]张剑萍,罗玉敏.论构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长效机制[J].求实,2008,(11).
[9]赵月莲.新时期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透析 领导科学[J]. 2011,(11).
[10]胡月星.不同年龄段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2).
[11]燕国材,刘振中.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讲座[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12).
[12]赵世明.论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理论学刊,2009,(02).
[13]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