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读书之旅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p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我园成功申报为省课程游戏化建设园,在专家的伙伴式追踪指导下,我们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不断得到推进。我们的儿童观得到了重塑,我们的环境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我们的集体活动更加灵活……课程改革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收获,孩子们的游戏水平明显提高,创造性活动明显增多,游戏材料的选择更加大胆,游戏内容和经验更加丰富。但是,在追随幼儿成长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地处农村幼儿园,我们的起点低,部分老师理论知识欠缺,在实践中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跟不上孩子的节奏。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研究所的张晖所长,是我们课程游戏化项目的跟踪导师,她对我们老师的基础非常了解。在实施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她曾指导我们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尝试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所达到的各领域的发展目标,逐渐去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捕捉幼儿连续的行为变化等。但是,如何正确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动机?怎样给幼儿真正有效的支持?要解决这些问题,仅靠《指南》是不行的,必须从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开始,从读书开始!为此,张晖所长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首先就是,静下心来边观察孩子边用心去读《儿童发展心理学》。
  读不懂的“天书”
  2016年寒假开始,我们给所有老师布置了作业——自主阅读《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儿童发展导论”一章内容,要求寒假回来每人都要上交自己的读书体会。开学后,老师们的体会基本都准时交来了,可是在分享时却发现,90%的体会存在抄袭现象。有的完全重复,还有的把书上的内容直接复制下来。老师们见面就说:“你能看懂吗?我读着就想睡觉,专业术语太多,太深奥了,简直就是‘天书’!”然后集体向园长反映:“这本书好多地方我们根本看不懂。”
  面对老师们反映的问题,我们首先进行了反思与分析:一是我们的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欠缺;二是这本书理论性比较强,老师们不太感兴趣。可是,我们也不能就此不读了呀!怎么办呢?于是,我们要求老师们先读容易懂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观察案例,尝试进行理解、分析,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同时把自己看不懂、理解不了的内容记录下来,园里再将大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统一发给张晖所长。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张所长建议我们进行共读。同时,我们借鉴孩子读绘本的方法,在同一章内容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片段,用看得懂的理论来解释自己班上孩子的行为,把看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并做成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感受。
  共读中互补
  接下来,我们用这种方法共读第二章“理论观点与研究”。老师们有了目标和方向,开始有目的地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利用上班后的时间认真阅读,分头搜集自己的素材,找到了自己易懂并且感兴趣的点,尝试着与幼儿游戏中的行为相对应,来慢慢地理解。起先,老师们以组为单位,自发聚在一起进行小组分享,有困惑的大家讨论;然后以园为单位,进行大组分享,老师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及时总结与反思;最后选出部分代表,在集团内分享。在大组分享时,张晖所长亲临现场给予我们具体的指导,她觉得我们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是对的,并且鼓励了我们的用心,认可了我们的方法,解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使我们越发自信起来。同时我们发现,在共享中由于老师们选取的知识点不同,正好形成了互补,可以自行解决其他老师提出的困惑。就这样,一章内容被我们“消化”掉了,老师们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那段时间,老师们在一起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你读到哪一个知识点了?我今天看到孩子游戏中的行为是什么现象”等等。慢慢地,我们发现,按照这样的方法阅读这本书,其实并不难。
  在阅读中发现,共读的方法非常适合我们。于是,我们采用这种方式连续共读了“学前期的生理发展”“学前期的认知发展”“学前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等几章内容。在共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看不懂的地方,以及经过大家讨论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及时请教专家帮助解答。然后,我们针对专家的指导建议及时教研,组织老师们进行反思、分析、比较、实践。
  书本知识与实践对接
  渐渐地,我们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在实践中,我们再次看到孩子们相关的游戏行为时,大脑里就会浮现出书中一个个的知识点,并且本能地会去和书中的理论对应起来。在慢慢地理解每一章内容的同时,老师们也渐渐能看懂幼儿的一些行为表现、兴趣、需要和能力水平了,并尝试分析解读幼儿的行为动机,去看其中发生的学习:这个孩子在做什么?他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探索的时长及连续的跟进行为又是怎样的?他接下来的需要可能是什么?等等。从材料的选择、同伴间的互动,到特殊资源的利用等,老师们逐步学会了把握适宜的教育时机,给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追随幼儿发展,主动阅读更多书籍
  经过一次次的锤炼,老师们越来越自信,读书习惯逐步形成,慢慢地从被动读书开始向主动阅读转变了。除了坚持阅读《儿童发展心理学》,我们还根据课程游戏化进程的需要,主动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
  比如,为了提高幼儿对室内区域活动的兴趣,我们利用寒假时间阅读课程游戏化项目指导专家孙莉老师领读的《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然后以PPT的形式,进行大组交流与分享。这本书不同于《儿童发展心理学》,它简洁易懂,操作性很强,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大家对照书中的内容,首先明确环境创设的原则,然后思考哪些是我们已经在做的,哪些是无法改变的,哪些是需要改变的,等等。开学初,老师们便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始行动起来。
  再如,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时间,在一日活动中能够较好地预知下一个活动,我们想到了放手让幼儿参与设计自己看得懂的作息时间表。为此,我们选读了《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第三章内容“学习环境创设”中作息时间的制定,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幼儿共同商量:小班每个时段要做什么?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幼儿自己商量选择颜色来表示某一个时块;中大班则完全放手由幼儿自己来完成。由于自己有选择、构想、体验、表达的权利,孩子们在讨论、共同参与制作的过程中充满了自由、自主、愉悦和创造。
  又如,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时幼儿的游戏水平会停滞不前,经常出现简单重复的现象,老师们又不知道怎样来引导、支持幼儿的发展。我们就找来了《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一书,发现第七章“用表征来丰富游戏”的内容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于是就先进行这一章内容的学习。通过学习,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表征”在幼儿游戏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和策略,解決了我们的实际问题。
  我们还将《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适宜性游戏》等书籍随时带在身边,以便在专家云集的集团教研讨论群中,能够更好地参与研讨。
  回顾我们从不读书——被动读书——任务读书——按需读书——主动读书,这一路走来的历程,我们惊喜地发现读书带来的收获。老师们的撰写能力、语言表达及对幼儿游戏图片、视频的解读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以前我们不知道什么是论文获奖,更不敢奢望文章能发表,现在通过读书不断充实自己,我们老师有近百篇论文获奖,20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我们研究的课题成果丰厚,获得省课题成果三等奖。
  通过读书,我们领会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杜威经验理论课程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在理论的启发和引领下,我们学会了怎样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并由此找到支持、引导、推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依据,更好地支持和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
  读书带给了我们巨大的收获,当然也有艰辛、困惑,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课程游戏化的深入开展,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追随幼儿和提升自己的同时,我们发现读书的时间不太充足;有时我们也会急于求成,在阅读时大多还停留在浏览的层面,不能进行深读、精读。所以接下来,我们还要不断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并结合新的理念,更新调整我们的方式方法。我们会秉承“追随儿童,触摸自然”的教育理念,在提升自身内涵、支持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执著前行,继续读书,读好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雾凇》一课为例,阐明了指向语用的语文课也可以缘美而入美,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沉浸之态,在情与趣中学法悟法,在“美”的陶冶中表达美。教师教学时创设美美与共的共生课堂,让文字之美转化为学生感受到的美,转化为学生心中之美,以美引美,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最后一步步设置台阶,引导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描摹那份美,让智慧美在创造中进发,完成心灵的共鸣与思维的共振。  [关键词]读写结合 有效教学 激
一、课外阅读现状  在教学层面,很多学校将课外阅读置于边缘位置,没有增开专门的课外阅读课程,学校教育侧重较多的是课内知识,因而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缺乏系统、专业的方法引导。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阅读能力,虽然各地教育部门规定了不同年级的课外阅读必读选读书目,但由于时间的局限,往往是在校自主阅读和回家独立阅读占比较高,教师对于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获悉,缺少反馈和指导,逐渐走向了“儿童中心
编者按:如今,“儿童视角”已成为很多人都在谈论的热词,但这些儿童视角大多都是成人试图站在儿童的角度去代表儿童。如何让成人的儿童视角更接近于儿童自己的视角呢?首先要尊重儿童;其次,要去观察儿童、解读儿童;最后,还要与儿童平等地对话,通过具体的观察活动去解读儿童,这样才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儿童视角”。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带领的学生团队长期探索建立“儿童视角”,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研究,让我们更好
数学,它有着理论的基础,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出的生活经验,得出的一些经验的反馈和总结。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9月起正式改版并使用,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新教材更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当新入学的学生踏入小学后,如何学好数学新教材?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提炼知识
1975年夏,我结束“下乡知青”生涯来到一所幼儿园担任教师,90年代初又调往区教研室工作。2001年退休至今,我仍时有机会参加一些与幼教有关的活动。从教40余年,我目睹了改革开放前后这一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其中与时俱进的教师观察活动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观察”对于教师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初到幼儿园我就知道自己的工作离不开观察。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同样是教师的“观察”,却被赋予了
你在一个人头攒动的房间里,认真地和某个人说话,其他声音似乎都不存在。突然,房间的另一头有人说到你的名字,于是,你的注意马上转到那边。这就是鸡尾酒会效应(cocktail party effect)。这种效应因常见于鸡尾酒会而得名,是指在各种声音(音乐声、说话声、脚步声、碰杯声等)混杂的鸡尾酒会上,人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倾听音乐或对方的谈话上,而对其他声音充耳不闻。但是如果当时有人提到我们感兴趣的事情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让深度学习在科学探究中发生成了当今小学科学教学的追求。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在科学课堂教师只要把握科学探究环节,努力建构探究场景,激发学生深层动机,搭建科学探究的支架,让学生深层体验,迁移探究结论,帮助学生深层理解,那么深度学习就会发生。本文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空气占据空间吗》为例,展现让深度学习在科学探究中发生的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 深层动机 切身体验
【摘要】小学科学新课标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这一重大变革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出较多用于研究和讨论的时间,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激发学生主动探知欲,才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更好地组织和引导,让学生保持情感和认知的高度投入,才能成为深度学习发生的内原动力保障,科学以探究为核心才能落到实处。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要满
【摘要】基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建设受学生欢迎的校园图书馆。我们要让图书馆成为学生 心中一个温暖、优雅、舒适的去处,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自己的图书馆;我们要让图书馆课程引导学 生更热爱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我的”图书馆 图书馆课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小学图书馆宣言》中指出: “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 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复杂和不可预知的事件逐渐高发起来。青少年正处在重要的成长阶段,各方面经验不足和阅历不够导致其在面对突发事故时较成人更易受到伤害。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生存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掌握应急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随处可见生存自救教育的契机,只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便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存自救技能。本文以五年级侧滚翻教学为例,诠释如何将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