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尾酒会效应看早期教育的有效性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yangkai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在一个人头攒动的房间里,认真地和某个人说话,其他声音似乎都不存在。突然,房间的另一头有人说到你的名字,于是,你的注意马上转到那边。这就是鸡尾酒会效应(cocktail party effect)。这种效应因常见于鸡尾酒会而得名,是指在各种声音(音乐声、说话声、脚步声、碰杯声等)混杂的鸡尾酒会上,人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倾听音乐或对方的谈话上,而对其他声音充耳不闻。但是如果当时有人提到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或说到我们的名字时,我们会立即有所反应。
  心理学家认为,鸡尾酒会效应涉及的是人的注意问题。外部世界纷繁复杂,随时都有大量的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但是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又是有限的,因此人就要有选择地接受外界刺激,并对这些刺激进行精细加工。人的意识的这种属性就是注意。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的中心,从而得以对所选择的对象进行有效加工。这为提高早期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启示。
  对儿童来说,幼儿园里就好比鸡尾酒会那般,存在大量的刺激,有很多东西会让他们分心。成人有能力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只留意眼前的信息而忽略其他,如在鸡尾酒会上只注意和交流对方的谈话内容,其他声音都只是交谈的背景而已,但儿童主动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还比较弱。如何引导儿童的注意力,让儿童集中于教师设计的活动,而对其他声音充耳不闻?兴趣性为首要原则。
  在儿童还没有学会有效控制自己的注意之前,为了吸引并保持儿童的注意力,在设计教育活动时,首先要让儿童对活动内容感兴趣,吸引他们。如孩子们听说小鱼的眼睛闭不上,看不出什么时候在睡觉后,对小猫、小狗、大象、蜘蛛等多种动物的睡眠习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观察、了解后,设计了“动物是怎么睡觉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主动去观察、去查找资料、去发现,积极学习和分享,自始至终都兴致盎然。
  在鸡尾酒会上,人们非常容易在嘈杂中捕捉到自己的名字等熟悉的信息,这是因为人的大脑非常善于认出之前注意过的或接收过的信息,尤其是经过若干重复的信息。神经科学家的研究显示,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表现为神经元的连接网络,学习就是建立神经元连接网络的过程。当我们接收到之前已遇到的信息时,它会激活之前已经建立的神经元连接网络,这个过程即再认。人的注意力主要受再认的引导,诸如自己的名字,或者之前参与的熟悉的活动、事件。
  因此,在早期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儿童大脑的再认功能,充分利用与儿童本身有关的、儿童熟悉的或了解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活动内容要从儿童生活中来,使新的信息与儿童已有经验有所联系。比如,可以利用儿童熟悉的节日如春节,对儿童进行有关做客和待客的礼仪教育。可以先启发孩子回想,春节的时候有没有去别人家做客?别人是怎么招待我们的?我们是怎么做的?想玩主人家的玩具应该怎么做?如果喜欢人家的东西,应该怎么办?能不能索要?或者,有客人来我们家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客人带来的礼物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回忆,再利用一些故事如《小鹅串门》《小哑巴和小喇叭》等,引发孩子分享生活经验,梳理正确的待客和做客的礼仪。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儿童感到生动有趣,让儿童在意兴盎然中学有所得。
  同时,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对比较缺乏,考虑到儿童经验的丰富性会影响注意,教师需充分利用广泛的大自然和大社会,拓展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感受春风和落叶,或者主动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为儿童丰富经验创造条件。如在引导幼儿认识社会、认识不同社会角色时,可以请鞋匠师傅到班里来或者拍摄鞋匠师傅有关修鞋、改鞋的视频,引导孩子认识生活中有很多为别人服务的人,要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
  人的大脑一次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就好比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听两个人说话一样,人们在鸡尾酒会上注意力瞬间转移就说明了这一点。有关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显示,人的每种感官就像是一个单一通道,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信息,同一感官通道的若干信息需要一个接一个地进入。但是,来自不同感觉通道(如视觉和听觉)的相关信息却可以彼此强化,比如在交谈的时候辅以手势、表情、声音等身体语言,也将有助于保持听者的注意力。“通过多个感觉通道感知到的信息可以使信息得到强化,在工作记忆里以多种感觉通道表征信息似乎可以极大地增强信息的可记忆性。”“很多证据显示,让儿童将新的信息与动作联系起来会很有帮助。”(摘自《发展心理学与早期教育》,戴维·怀特布雷德著,易进等译)
  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发挥多感官信息的相互支持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单纯说的内容,对儿童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而在让儿童倾听的同时,为儿童提供画面,提供操作的机会,让不同感官协同工作,让儿童以尽可能多的方式充分感受和体验,将极大提高活动效果。如,在引导小班新入园儿童观察、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尤其是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时,除了让儿童通过图片或者直接以班上孩子为典型来辨别,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发型、穿着以及如厕姿势上的差异,还可以进一步提供娃娃和服饰等操作材料,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在动手、动脑、动嘴、动眼、动耳中,在实际操作和游戏中,认识自己的性别,发展自我意识。
  心理学家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指出,学习是在大脑皮质神经元之间形成连接。连接的次数越多,连接就会越强。能够形成的连接越多,对信息的理解就越多。因此,在早期教育中,让活动与儿童个人经验相关,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帮助儿童将新的信息或观点与他们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采用多感官参与的方式开展活动,将极大提高活动的效果。而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提问,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使用新的信息,将促使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天补小学是一所有着2500多名学生的公办小学,其中80%以上是外来的新市民。学校秉承“女娲补天”的精神,打造补天文化,研发“慧爱”校本课程。课程以3 3的模式建构,形成三类必修课程:爱心、雅正、融合,主要在晨会、班队活动、实践活动中实施,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三类选修课程:艺术、科创、运动,主要通过走班社团的形式实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多样的平台。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校文化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发现美的种子,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我们要更多地带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体会、畅想,适时适当地给孩子们创造机会和条件,追随孩子的脚步,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引领的教育理念,也是我在园所实践真游戏、真经验、真学习的研究中获得的感受。下面是孩子们用树叶游戏和创作的故事,谱写了秋天里的童话。  树叶游戏  ——在大自然中发现创作源泉 
【摘 要】近年来,我们的教育装备建设越来越好,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建设也比以前有了更大的进步。现如今在装备投入越来越好的时候,如何利用和高效使用这些装备,是我们科学教师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一些日常使用实验室的小处,简单谈一谈如何发挥好实验室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室 有效使用 教育装备  开展观察、实验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实验室是学生科学学习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主要的学习场
【摘要】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在于加强阅读策略的教学指导。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为例,分别从遵循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规律性、遵循单元编排的教学整体性、遵循课文编排的层次递进性等三方面来探讨高年段阅读策略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阅读策略 指导方法 语文要素  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在阅读中理解文本和监控理解过程的有意识、即时和灵活的一系列阅读行为和能力。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
著名教育家张雪门先生曾说过:“儿童到幼稚园要学些什么?幼稚园教师须教些什么?教和学又怎样地联络起来?这三个问题就是幼稚园教材研究的中心。”“教师和学生恰如一件东西的两端:从这一端到那一端,又从那一端到这一端,中间的凭藉物必须能把这两端彼此紧紧地衔接,才能够发生相互的关系。”  张雪门先生所说的这一“凭藉物”就是“玩具”“图书”等活的“教材”。幼教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是决定教育质量的最关键要素。作为一名
[摘要]本文以《雾凇》一课为例,阐明了指向语用的语文课也可以缘美而入美,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沉浸之态,在情与趣中学法悟法,在“美”的陶冶中表达美。教师教学时创设美美与共的共生课堂,让文字之美转化为学生感受到的美,转化为学生心中之美,以美引美,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最后一步步设置台阶,引导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描摹那份美,让智慧美在创造中进发,完成心灵的共鸣与思维的共振。  [关键词]读写结合 有效教学 激
一、课外阅读现状  在教学层面,很多学校将课外阅读置于边缘位置,没有增开专门的课外阅读课程,学校教育侧重较多的是课内知识,因而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缺乏系统、专业的方法引导。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阅读能力,虽然各地教育部门规定了不同年级的课外阅读必读选读书目,但由于时间的局限,往往是在校自主阅读和回家独立阅读占比较高,教师对于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获悉,缺少反馈和指导,逐渐走向了“儿童中心
编者按:如今,“儿童视角”已成为很多人都在谈论的热词,但这些儿童视角大多都是成人试图站在儿童的角度去代表儿童。如何让成人的儿童视角更接近于儿童自己的视角呢?首先要尊重儿童;其次,要去观察儿童、解读儿童;最后,还要与儿童平等地对话,通过具体的观察活动去解读儿童,这样才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儿童视角”。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带领的学生团队长期探索建立“儿童视角”,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研究,让我们更好
数学,它有着理论的基础,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出的生活经验,得出的一些经验的反馈和总结。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9月起正式改版并使用,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新教材更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当新入学的学生踏入小学后,如何学好数学新教材?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提炼知识
1975年夏,我结束“下乡知青”生涯来到一所幼儿园担任教师,90年代初又调往区教研室工作。2001年退休至今,我仍时有机会参加一些与幼教有关的活动。从教40余年,我目睹了改革开放前后这一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其中与时俱进的教师观察活动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观察”对于教师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初到幼儿园我就知道自己的工作离不开观察。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同样是教师的“观察”,却被赋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