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帮女郎,不变是善良

来源 :芒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200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公视帮女郎”的新浪微博上,“帮女郎”为自己贴上了以下几个标签:传递正能量,美女记者,80后,不怕苦。如果说善是正能量的种子,那么这一群青春靓丽的“帮女郎”则是用行动实践正能量信徒。她们坚信,只要还有三分无畏,五分冲动,带着善意便能义无反顾地上路。遇见什么都是风景,遭遇什么都是财富,施与便是获得,满心喜悦。
  日行一善:1.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不给别人添麻烦。2.善于关心身边人,发现他们的困难,给予帮助。3.从小事做起。
  带着正能量出发
  公益慈善被网络围观的这几年,似雾里看花,是非不断。行善似乎已经成为了有钱人把玩的漂亮把戏。就是在这人人“谈行善而色变”的舆论环境下,2007年湖南公共频道“帮女郎”横空出世。一群青春靓丽的面孔,带着善意的笑容,果敢的态度以及实实在在的行动力,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奔走疾呼,在年华正好的时候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陌生人。
  “帮女郎”成立至今六年,最早一批的代表是凌琳和徐婷。谈及当年,凌琳说:“‘帮女郎’刚成立的那会,我们也曾因为非议而困扰过,许多同行认为,慈善类节目不好做,应该是那些财大气粗的省级卫视做的事,他们图个好名声,锦上添花,你们图什么?”这样的困惑持续了一段时间,大家的心理也背上了包袱。
  2008年汶川地震,徐婷接到了紧急通知,即刻收拾行李前往受灾区,进行实地报道和实施救援工作。“帮女郎”成为湖南首支进入灾区的媒体团队。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车子驶入进震区,现场惨烈的景象还是让她不禁打了个寒颤。在灾区进行报道的几天里,徐婷回忆说,最触动她的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生离死别之际对爱的表达。“当时有一个中年妇女找到节目组,希望得到‘帮女郎’的救援,说自己的丈夫在回程的路上与她失去了联系,说着说着便哭了起来。”接到求助信息之后,栏目组的救援车便顺着求助者提供的最后通话地点,冒着余震不断,随时有可能遭遇泥石流,山石滑落的危险,一车人循着山路寻找可能生还的对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两个小时的搜寻之后,求助者远远地便在车中看见不远处正坐在路边等候救援的生还者。紧紧相拥的两人已是泪流满面,不断地感谢道“帮女郎”团队的救援。看着眼前的这一对夫妻,那一刻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徐婷才体会到帮助他人是何等神圣的事情。
  也正是那一次经历,徐婷和同行的摄影师相恋了,如今已经结婚生子的两人回忆起当年的那一段经历,还心存感激,一次灾难教会了珍惜彼此。
  正如徐婷的亲身经历一般,许许多多的“帮女郎”带着懵懂与满腔的热情走向工作岗位,在一次次的救助中体会到了做公益慈善的意义,理解到正能量的含义。“正能量就是即便你身处困境,看透事情的本质,了解真相,依旧选择相信并乐观面对,帮助自己,影响他人。”凌琳为正能量下了一个如此的定义。
  男人,女人,女记者
  “帮女郎”团队里大都是长相清秀的80后独生子女,才学兼备的比比皆是,因此在许多观众看来,这样条件甚好的女孩子,怎么会像个男人一样,24小时随时待命,一旦接到求助电话,无论是天灾人祸,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血腥的凶杀案,都要第一时间赶赴救助现场,“帮女郎“刘蕾也总是一副冲锋陷阵的样子。
  在入职“帮女郎”这个团队前,刘蕾已经在台里某个老年人栏目组谋得了电视编导一职,平日里工作清闲,大有要荒废了大好青春的趋势。生活中早就习惯了风风火火的她哪里耐得住这份闲适,于是主动请缨,调离了工作岗位,走上一线,成为了“帮女郎”团队的一员。
  因为生性大大咧咧,喜欢照顾身边人,好打抱不平,很快地,刘蕾便在新栏目混出了个名号——“蕾爷”。实习期也是跟着老师跑刑事凶杀案现场,基本都是女孩子不敢跑的新闻线索。看似无所不能的刘蕾也有彷徨的时候。也就在前几天,刘蕾值晚班,便接到了一个救助电话,案件的内容是一个母亲抱着五岁的孩子跳楼了。放下电话便组织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救助的刘蕾,在面对孩子的死,母亲的伤时,却只能协助警务人员处理事发现场的一些善后工作,而无法去挽救一个无辜死去的孩子,一种无力感瞬间便袭上了她的心头。内心纠葛的她,在面对困惑时选择从正面去纾解它。那就是约上三五好友,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喝上一杯,或是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帮助一下自己。“回顾2012年,同事打趣我说,我的一整年工作剪辑下来,就是一部精彩绝伦的恐怖片。开始自己也会怕,但人一旦身临苦难,才会发现自己身上的无限潜能,在面对求助时,才会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正是因为能够在死亡的恐惧中伸出援手,所以我更能体会生的艰辛,爱的温暖。身心疲惫,而内心会盈满感动”刘蕾说。
  有人调侃说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记者。作为第三种人,曾帅与其他“帮女郎”一样,也曾面临过许多的选择和诱惑。刚来的时候会因为着急报道完之后赶回来写稿子,发新闻,所以常常忘了‘帮女郎’的本职要义,因此常被主任训问,“你报道了别人的苹果掉了,你有没有去帮别人捡起那个苹果?”正是因为把帮助他人变成了工作的一部分,曾帅对于帮助他人到底是出于工作需要还是内心的渴望产生了困惑。直到有一天她从同事“金牌帮女郎”陈旭那听得一席话。话说陈旭平时好修佛学,拜了某位高僧为师。她对她师父说:“师父,我平时很忙,忙着在全国各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没时间参禅打坐,到庙里老听您诵经,接受您的洗礼,我还怎么修佛呢?”高僧听后大笑,道:“你每天都在行善就是最好的修行。在行善中得到内心的平静便是最好的得道。”瞬时,曾帅便如醍醐灌顶一般觉醒,在行善这条道路上,花了三年时间,从懵懂到顿悟,终得到内心的一个圆满。
  不做女强人,要做强女人
  相较于生活在聚光灯下的主持人,“帮女郎”更像求助者自家的女儿。一家有难,“帮女郎”就会及时赶来支援。徐婷说:“‘帮女郎成立之初,经常接到一些下水道堵塞、邻里纠纷等一些案子,就连’帮女郎‘本身都还是怀疑自己,是否自己只是一名‘家政服务员’了。虽然帮忙无小事,但姑娘的能量是巨大的,从这几年重大的救助报道就能看出来。这不仅代表了‘帮女郎’的成长,更是社会对‘帮女郎’的认可。”
  2011年某天,“帮女郎”蒋凤接到一家白血病患者家属打来的求助电话,说是自己的孩子正遭受白血病的折磨,需要寻找配对的骨髓救命。接到电话后,蒋凤便动用了身边所有的人脉资源,广撒网,力求最快地找到配对的骨髓捐献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一小段时间的寻找后,蒋凤终于为小女孩找到了配对的骨髓,并亲自将骨髓带到了浙江小女孩的家乡。手术很顺利,小女孩似乎也在逐渐的康复。直到去年年初接到了孩子家长的电话,说小女孩走了,因为配对的骨髓与病患产生了排斥现象。听到这个消息的蒋凤忍不住在电话里便抽泣了起来。也正是在那时候,蒋凤更加坚定了自己“不做女强人,要做强女人”的决心,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来面对困境,在困境中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一直坚持,没有行动,就没有改变,帮助他人是没必要挂在嘴边的,得拿出实际的行动来。为此,工作之余,我跟几个要好的朋友约定,每个月拿出一定的数额,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这个不成文的约定一直延续至今。”“帮女郎”蒋凤说,帮助不仅是工作,更是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今天能把帮女郎凑到一起,拍摄这样一组时尚大片实在不容易。可能在观众的眼中,在媒体当中,所有女性应该都是生活在聚光灯下,五光十色的,尤其是屏幕前的女性,应该都是时代的宠儿。实际上,帮女郎们更像自愿者,平日里的工作只需走到人们日常的工作中,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她们是朴素的,是正能量的传递者,是善的践行者。在工作中有时也会犯错,感到迷惑,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太过苛责,毕竟她们还在成长。在磨砺与困顿中成长成为一个有能力给予他人正能量的人。”凌琳感叹道。
其他文献
“社会给了我名和利,我也必须对它有担当。我要用媒体人这个特殊的职业,用我所拥有的全部正能量,摸着良心,给这个社会增添一份温暖和平衡。”  “在一个怀疑无处不在的社会里,只有坚守内心留存的那份信仰和仁慈,才能让你不畏艰辛继续前行。”  很多人关注邱启明,是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开始。那个喜欢穿西装衬衫,不打领带,帅气稳重的男人“启明欧巴”,以特有的包容和尊重在观众中很快树起了一个仁厚大哥的形象。 
期刊
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我们追随城市历史的脉络,注意倾听城市发展的声音,城市综合体犹如这发展浪潮中最为澎湃和丰富的一部交响乐曲。在这篇宏伟的乐章中,我们听得到最强有力的城市脉搏与最乐感动听的生活音符。现代城市地产已步入综合体时代,这部将生活元素重新组合的作品,正在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空间。它是一站式生活的梦想,当现代都会的土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当城市交通的轨迹跟不上快节奏的步伐,它
期刊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念,这其中,“仁”无疑是最为核心的观念之一,“仁”的理念得以树立并流传两千多年之久,最终成为人所共知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离不开孔子,在总字数不过11000余字的《论语》当中,提及“仁”的,就有109处之多,“仁”是如何成为中华文化核心理念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仁”、践行“仁”呢?《芒果画报》记者专访了著名
期刊
我们很多时候在观念上、心态上的羁绊让正能量无法呈现,太多人卡在负能量里,可能有一种迷失的感觉。而善,是一切正能量的根源和基础。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存有向善和向上的心,人生会向更好的层次进步和拓展。  日行一善:发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一言一行中将小善积累成大善。  正能量对我来说是修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更高层面的能量其实无分正负,实为一体。就好比阴阳两极,达到一定境界后,合而为一。  
期刊
把一切东西都看做必然,不管是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修炼到一定程度,你也觉得能够接受它。好的东西会过去,坏的东西也会过去,一定要把握住现在,所以我的座右铭是:一切都会过去。  日行一善:时时为善,时时做的事情都是要对别人有帮助的。  一个人如果在最惨的情况当下都不觉得自己惨,那么你就能过去;如果你当时就觉得自己很惨了,有可能你当时就过不去。  那时候我毅然从国营企业辞职,是因为我同学帮我介绍了一份工
期刊
《芒果画报》:接触了这么多车,个人比较喜欢的类型是?  杨国林:我喜欢德系的车,比较严谨、安全而且精致。  《芒果画报》:创业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杨国林:我觉得没有什么真正的困难,因为自身强大了,一定能战胜困难。穷的时候都熬过来了,现在我们要更加谦卑。遇到任何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办法一定比困难多。我6岁放牛,8岁上山砍柴,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要害怕困
期刊
“艺术迷人的地方在于她是有情感的,有永恒价值的,只有艺术才会这样跟时间叫板。我做艺术馆可以与艺术有深入的交流,对于艺术和艺术家都是这样。你既可以通过艺术去了解艺术家,也可以通过艺术家去了解他的作品。”  2009年在长沙月湖畔悄然出现了一座艺术中心——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一晃四年过去,它仍然安静地呆在湖边,仿佛时间与它无关。这座艺术馆的老板是何鹏。  这里对于何鹏来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笔
期刊
“这些洋气、洋派的节目说明编导的去土反俗的导演思想,另一方面也说明新一代国家领导改革开放的坚定的信心。当然多重混搭的实践,也表明了将世界先进文化本土化的尝试。”  去年除夕,我在老家的屋子里,用一台弃用的电脑写了一篇《龙年春晚走出农民春晚圈》,老家冷,我躲在房间里蹲在床头柜边上写完那篇不得不说的随感。后来听传说,哈文认真看完了此文。  今年,又是春晚,我又回到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陪他们过年,看春晚
期刊
那时的何汶玦就觉得,画画,是他一辈子要干的事。而这件事在何汶玦看来,它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艺术真没那么伟大。”所以他的所有创作都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  北京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朝圣之地,向往艺术的人们总是前赴后继地涌向这里,如大浪淘沙,能真正在这里落下脚跟,也着实不容易。湘籍画家何汶玦,却在北京牢牢扎下了根。  当代艺术人在北京也是北漂,大多在这个城市的边沿,以低成本的生活与这个城市拉锯。因此艺术聚
期刊
春意盎然的时节,田园风来袭。小清新亦或是看透世情的心灵,都适合安放在这里,舒适、自然又浪漫。若是无条件拥有乡间别墅,也能在钢筋水泥铸就的森林里拥有一片独属于己的“世外桃源”。在多变的风格里,营造一种混搭的自然美。  提到田园风,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场景呢?碎花的窗帘、布艺沙发、旧旧的柜子、厚重的木料,还有种种引发想象的物件,大多与自然相关。渴望回归的都市人,渐渐在家中开始营造出清新质朴的田园风,不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