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调查,造成历届一年级小学生的计算错误的深层原因在于:1.没有形成数的概念,对于数的认识不清,瞎蒙得数,造成计算结果出错;2.在数的计算时,无法保证正确率,粗心大意,其实还是计算掌握不牢固;3.在进行对计算的训练时,三心二意,看错加减符号,造成计算出错,缺失对计算学习积极的心理品质,拒绝配合训练;4.对于数学计算的兴趣不高,只是在压力中迫于学习。
关键词:低段数学,计算训练,计算兴趣
通过对一级数学教材的分析,计算占用了相当大的空间。从小学阶段数学教材分析,不管空间与图形还是统计与概率,都需要学生掌握计算;纵观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顺序,先是2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再是100以内的加减法、整数乘除法、小数计算、分数计算……可见,学生数学学习的根本是计算能力。学生除了要掌握算理和算法外,还需要口算能力做为基础,一年级上册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中的基础。
“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在教材中呈现了四个计算表,这四个表能把20以内的所有加减法涵盖完。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要想口算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能把20以内的所有加减法又快又准地计算。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来谈教学策略:
一、策略一:注重对“数的认识”的教学
对入学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调查,他们大多数对数的认识局限于会认、会读、会数、会写的表象。但是他们没有对数字意义的理解的能力,缺乏一一对应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感悟,数感、符号化意识、数学抽象都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学生没有建立“数”是“数量”的抽象,再去理解“合并”加法,“减少”减法就很有难度,在计算时学生也容易“瞎蒙”。所以,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必须组织学生开展看、数、摆、说、比、画、读、写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习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理解数字的含义,创造数字的概念,为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做好认知的准备。
例如,1~5的认识,建立数是数量的抽象。如教學数字3,教师启发学生说出3面红旗,3位同学,3支笔……教师出示两个圆片,摆放圆片时让学生观察3的组成,2由1和2组成,板书数字“3”,及时引导学生:数字3真神奇,可以表示3的所有物体。并追问:生活中还有用3表示的吗?
又如,11~20的认识,教学要掌握计数单位“一”、“十”,能说出十几的数是几个十几个一构成;感悟“抽象思想”和“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老师充分利用数小棒和捆小棒的教学策略。引导:小棒是数数和认数最好的工具,让我们一起来数小棒,一根一根地数10根。捆一捆小棒,引导:为了方便数小棒,数学学习通常把凑成10根的小棒捆成一捆,可以称为:1个十,这样就能很好建立数感。
二、策略二:注重对“数的计算”的教学
20以内数的计算的顺序是1~5的加减法、6~10的加减法、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
1~5的加减法、6~10的加减法,我们教学中采用分一分和组成理解加法和减法,在操作小棒或圆片中理解和熟练。在操作每个数的分成时,教师有序地板书出来,例如,教学5的加减法:教师让学生操作圆片,把5的分成的数全部写出来。
引导学生写出所有算式:1+4=5,2+3=5,3+2=5,4+1=5 5-1=4,5-2=3,5-3=2,5-4=1。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在家整理口算卡片,通过每天积累,就可以整理出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表。
又如,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注重算法多样化,但是根据“满十进一”的原则,“凑十法”和“破十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这是理解“算理”的必须。在教学9加几这节课时,就必须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凑十,怎么凑十?11减几的学习也要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破十,怎么破十?
计算的关键是理解算术和掌握算术,传统的计算教育只考虑算术的掌握,而忽略了算术的推导。在课程改革之初,计算机科学转向了另一个极端,重点是计算机的过程和计算方法。导致学生算术运算清晰,计算能力不可靠和不合格。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教学中要保持算术和算术之间的平衡,要教学生如何算术,首先要教学生如何算术,即加强他们对算术的理解。算术理论清晰,在理解算术的基础上理解计算方法,熟悉计算方法,计算教学应在理解算术的基础上掌握算术,最后发展计算机知识。不懂算术的算术是一种机械的算术,对计算机技能来说是不可靠的。在低层次的计算中,我们可以使用工具来保持算术和算法之间的平衡。例如,当学生理解20+方法中的“十+法”时,我们祈祷一根木棍能帮助他们理解计算,并通过操纵木棍来学习计算“10+”的方法。
三、策略三:注重“计算训练”的练习
计算需要思考和记忆的共同努力,基本培训不应松懈。计算培训必须简化和简化,使基本会计培训难以纳入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前的5分钟进行计算训练,每天安排一名学生当“小老师”上讲台组织“听算”。学生回家和父母坚持互相“听算”,学生出计算题,家长做题,家长出计算题,学生做题。这样起到熟能生巧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能力会显著提高。
四、策略四:注重“计算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很容易对学习感到无聊。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唤醒学生的兴趣特别重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动机和胜利,我使用了在教学中学习口语的阴影形式。我可以在三个领域做更多的研究:
1.充分利用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我们的教学知识点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教学的过程还要体现出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使他们能够自由地解决我们的问题,同时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反映了教学质量的一部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和身体共同发展整个工作。
2.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太年轻,对于课本上过于理论化的知识无法快速理解,长此以往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证明,富有生活色彩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经过老师上课生动的表现,就会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由被动变为主动。改变了原来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学习具有了自主性,就可以集中精神,认真听讲,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结合生活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数学源自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在生活中却又离不开数学。在数学的教学当中,我们要不断实践探索,将数学与生命组织结合起来,发展数学教学的哲学。学生们被引导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习数学,从而使他们能够学习数学,提高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
总之,练习是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认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种对数学的爱好感,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吉龄.关于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36-137.
[2]李艳琴,宋乃庆.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教育学报,2016,12(04):23-28+38.
[3]张洪辉.谈在小学低段数学中进行图文结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08):148-149.
关键词:低段数学,计算训练,计算兴趣
通过对一级数学教材的分析,计算占用了相当大的空间。从小学阶段数学教材分析,不管空间与图形还是统计与概率,都需要学生掌握计算;纵观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顺序,先是2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再是100以内的加减法、整数乘除法、小数计算、分数计算……可见,学生数学学习的根本是计算能力。学生除了要掌握算理和算法外,还需要口算能力做为基础,一年级上册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中的基础。
“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在教材中呈现了四个计算表,这四个表能把20以内的所有加减法涵盖完。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要想口算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能把20以内的所有加减法又快又准地计算。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来谈教学策略:
一、策略一:注重对“数的认识”的教学
对入学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调查,他们大多数对数的认识局限于会认、会读、会数、会写的表象。但是他们没有对数字意义的理解的能力,缺乏一一对应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感悟,数感、符号化意识、数学抽象都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学生没有建立“数”是“数量”的抽象,再去理解“合并”加法,“减少”减法就很有难度,在计算时学生也容易“瞎蒙”。所以,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必须组织学生开展看、数、摆、说、比、画、读、写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习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理解数字的含义,创造数字的概念,为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做好认知的准备。
例如,1~5的认识,建立数是数量的抽象。如教學数字3,教师启发学生说出3面红旗,3位同学,3支笔……教师出示两个圆片,摆放圆片时让学生观察3的组成,2由1和2组成,板书数字“3”,及时引导学生:数字3真神奇,可以表示3的所有物体。并追问:生活中还有用3表示的吗?
又如,11~20的认识,教学要掌握计数单位“一”、“十”,能说出十几的数是几个十几个一构成;感悟“抽象思想”和“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老师充分利用数小棒和捆小棒的教学策略。引导:小棒是数数和认数最好的工具,让我们一起来数小棒,一根一根地数10根。捆一捆小棒,引导:为了方便数小棒,数学学习通常把凑成10根的小棒捆成一捆,可以称为:1个十,这样就能很好建立数感。
二、策略二:注重对“数的计算”的教学
20以内数的计算的顺序是1~5的加减法、6~10的加减法、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
1~5的加减法、6~10的加减法,我们教学中采用分一分和组成理解加法和减法,在操作小棒或圆片中理解和熟练。在操作每个数的分成时,教师有序地板书出来,例如,教学5的加减法:教师让学生操作圆片,把5的分成的数全部写出来。
引导学生写出所有算式:1+4=5,2+3=5,3+2=5,4+1=5 5-1=4,5-2=3,5-3=2,5-4=1。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在家整理口算卡片,通过每天积累,就可以整理出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表。
又如,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注重算法多样化,但是根据“满十进一”的原则,“凑十法”和“破十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这是理解“算理”的必须。在教学9加几这节课时,就必须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凑十,怎么凑十?11减几的学习也要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破十,怎么破十?
计算的关键是理解算术和掌握算术,传统的计算教育只考虑算术的掌握,而忽略了算术的推导。在课程改革之初,计算机科学转向了另一个极端,重点是计算机的过程和计算方法。导致学生算术运算清晰,计算能力不可靠和不合格。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教学中要保持算术和算术之间的平衡,要教学生如何算术,首先要教学生如何算术,即加强他们对算术的理解。算术理论清晰,在理解算术的基础上理解计算方法,熟悉计算方法,计算教学应在理解算术的基础上掌握算术,最后发展计算机知识。不懂算术的算术是一种机械的算术,对计算机技能来说是不可靠的。在低层次的计算中,我们可以使用工具来保持算术和算法之间的平衡。例如,当学生理解20+方法中的“十+法”时,我们祈祷一根木棍能帮助他们理解计算,并通过操纵木棍来学习计算“10+”的方法。
三、策略三:注重“计算训练”的练习
计算需要思考和记忆的共同努力,基本培训不应松懈。计算培训必须简化和简化,使基本会计培训难以纳入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前的5分钟进行计算训练,每天安排一名学生当“小老师”上讲台组织“听算”。学生回家和父母坚持互相“听算”,学生出计算题,家长做题,家长出计算题,学生做题。这样起到熟能生巧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能力会显著提高。
四、策略四:注重“计算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很容易对学习感到无聊。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唤醒学生的兴趣特别重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动机和胜利,我使用了在教学中学习口语的阴影形式。我可以在三个领域做更多的研究:
1.充分利用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我们的教学知识点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教学的过程还要体现出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使他们能够自由地解决我们的问题,同时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反映了教学质量的一部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和身体共同发展整个工作。
2.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太年轻,对于课本上过于理论化的知识无法快速理解,长此以往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证明,富有生活色彩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经过老师上课生动的表现,就会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由被动变为主动。改变了原来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学习具有了自主性,就可以集中精神,认真听讲,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结合生活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数学源自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在生活中却又离不开数学。在数学的教学当中,我们要不断实践探索,将数学与生命组织结合起来,发展数学教学的哲学。学生们被引导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习数学,从而使他们能够学习数学,提高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
总之,练习是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认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种对数学的爱好感,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吉龄.关于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36-137.
[2]李艳琴,宋乃庆.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教育学报,2016,12(04):23-28+38.
[3]张洪辉.谈在小学低段数学中进行图文结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08):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