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广大教师一直以来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保证教学效果的优化,进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小学数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应该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致力于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本文将从巧妙运用教学情境、组建小组交流活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三方面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策略,希望能够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升。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错误地将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放在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最终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效果差,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彻底革新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的中心,积极高效、创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最终顺利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巧妙运用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情境教学能够赋予教学活动一定的生命力,带给学生情感体验和认知,进而到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实施情境教学方法,尝试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为载体和手段,对数学知识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处理,再通过图像、动画或者短片等形式呈现出来,创设出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带给学生多样化的外部感官刺激,充分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授《圆柱与圆锥》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本节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们在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所以,为了降低学生们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笔者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圆柱和圆锥的图形,让学生们直观地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结构特征,然后,笔者再为学生们深入分析圆柱和圆锥的图形特点,帮助学生们快速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巧妙运用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组建小组交流活动,挖掘学生探究潜能
小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强调和倡导的有效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的封闭状态,还能充分且有效地挖掘、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优化教学的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地组建小组交流活动,首先需要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们围绕着同一个问题,在小组内部展开讨论、互动、沟通与交流,实现思维互补、资源共享和相互启发,最终在合作中达成共识,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拓展学习、探究的深度。
例如,在教授《分数乘法》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了挖掘学生们的探究潜能,笔者为学生们组建了小组交流活动。在上课准备阶段,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通过探究任务的引导,各小组立即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参与的兴趣高涨,积极对探究任务进行讨论,经过学生们激烈的讨论后,学生们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组建小组交流活动,挖掘了学生探究的潜能。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具体教学活动和行为的导向,同时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依据。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解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明确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而确定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根据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具体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预设,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有序开展和进行。
例如,在教授《百分數》这部分知识时,在上课开始前,笔者先对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分析,设置合理的导学案。上课后,笔者再根据导学案展开教学,帮助学生们更好理解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同时也是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力与支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以科学观念和思想为先导,通过巧妙运用教学情境、组建小组交流活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等策略和方法的运用,来推进数学教学的改进与优化,最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和提升,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祖华.关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J].数码设计,2017,6(10):203-204.
[2]肖春.浅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7(10):74-75.
关键词: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升。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错误地将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放在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最终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效果差,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彻底革新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的中心,积极高效、创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最终顺利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巧妙运用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情境教学能够赋予教学活动一定的生命力,带给学生情感体验和认知,进而到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实施情境教学方法,尝试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为载体和手段,对数学知识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处理,再通过图像、动画或者短片等形式呈现出来,创设出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带给学生多样化的外部感官刺激,充分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授《圆柱与圆锥》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本节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们在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所以,为了降低学生们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笔者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圆柱和圆锥的图形,让学生们直观地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结构特征,然后,笔者再为学生们深入分析圆柱和圆锥的图形特点,帮助学生们快速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巧妙运用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组建小组交流活动,挖掘学生探究潜能
小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强调和倡导的有效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的封闭状态,还能充分且有效地挖掘、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优化教学的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地组建小组交流活动,首先需要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们围绕着同一个问题,在小组内部展开讨论、互动、沟通与交流,实现思维互补、资源共享和相互启发,最终在合作中达成共识,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拓展学习、探究的深度。
例如,在教授《分数乘法》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了挖掘学生们的探究潜能,笔者为学生们组建了小组交流活动。在上课准备阶段,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通过探究任务的引导,各小组立即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参与的兴趣高涨,积极对探究任务进行讨论,经过学生们激烈的讨论后,学生们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组建小组交流活动,挖掘了学生探究的潜能。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具体教学活动和行为的导向,同时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依据。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解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明确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而确定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根据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具体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预设,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有序开展和进行。
例如,在教授《百分數》这部分知识时,在上课开始前,笔者先对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分析,设置合理的导学案。上课后,笔者再根据导学案展开教学,帮助学生们更好理解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同时也是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力与支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以科学观念和思想为先导,通过巧妙运用教学情境、组建小组交流活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等策略和方法的运用,来推进数学教学的改进与优化,最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和提升,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祖华.关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J].数码设计,2017,6(10):203-204.
[2]肖春.浅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7(1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