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五要素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nett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素一、明确教师指导地位
  每次综合性活动都有活动的主题、大方案,但大多没有细致的操作性强的过程计划。我们在组织时,活动的主题容易确定,但学生的综合性活动需要老师的指导。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成长、求知的阶段,知识结构并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在大量的信息中,很难筛选出有价值的材料,并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此时老师只做一个旁观者,单纯地追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育学生探索精神,那只能流于形式。有些活动主题偏大,有些受限于条件,都会使操作性不强。此时教师如能将主题细化,或对教材的某些方案调整,整体的实施效果就要理想得多。
  要素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定好活动主题后,老师和学生就要做课前的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探究工作,有些还必须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回归大自然。
  在上《献给母亲的歌》这一活动前,我涉猎了许多有关“母爱”的材料,一些有关母爱的文章、诗歌、母片等,如“地震中的母爱”“血色母爱”等,还准备了一些声像资料,如中央电视台所播放的“动物世界”中有关动物母子的材料。这些材料给活动营造了一种情境或提供一点背景。同时,和各组组长一起制订设计活动计划表,明确任务,提出要求,以便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自己查找有关母爱的感人故事、诗词、歌曲、图片资料,这也是学生活动过程评价的依据。
  要素三、重视活动成果展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的活动准备也正符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活动的最终成果展示更能体现各小组的活动成绩,所以活动中还应重视活动成果的展示。
  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倡人人参与,让不同的个体能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既展示自己的特长,又在合作和探索中发展自己的学识、胆识。所以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在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中也要体现人人参与的活动主旨,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在活动中所取得的收获。既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要素四、加强反馈评价工作
  1、总结分析活动开展和选题设计的成败得失。
  首先,要丰富社会生活知识,引来源头活水.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结合的,要引导学生去观察、体悟和发现;要关注社会焦点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节日习俗等多种资源,增加知识文化积淀。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每日新闻播报” “每周国内外大事述评” “节日日记与习俗探究”“地方名人胜迹寻访”等内容的交流活动,为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开辟了有效途径。其次,要精选材料与话题。重视趣味、家乡、家庭、学校话题,关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生情感、心灵话题。再次,优化活动设计。应科学把握难易度,提高过程设计的质量。
  2、要为学生切身体验搭建平台。
  提高综合实践水平要靠切身体验,应让学生通过独立构思、小组合作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实践,亲历体验,归纳总结。没有这个基础和过程,学生就难以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必然会出现“头重脚轻” “眼高手低”的问题。
  要素五、引导学生积累迁移
  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融入语文学习。
  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有关综合性学习的板块就特别注重将当地的自然特点、文化底蕴、民风民俗等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开放自由的主题情境中,调动体验,借助对社会、自然、自我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好地完成活动的关键:一是积累——活动体验(方法、感受、认识等)的积累、语文资源(节日风俗、家乡特产等)的积累;二是迁移——表达技能的迁移,不变应万变的迁移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落实活动,提高素质注重积累与迁移,就能感悟到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无限魅力,它就会绽放绚丽的光彩。
其他文献
作为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多语文教师颇感头痛的难题。那么,如何高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就成了每个语文教师的奋斗目标。笔者经过反复思索和实践检验,觉得运用教师的示范力进行作文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读书示范   即用教师博览群书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书香四溢的芳草地,走进美丽的文学殿堂。   古人云:读书破
期刊
刚接手初四五、六班的语文课时,心里很迷茫。除了课代表外,一个学生也不认识。上课提问只能喊几组的几号请回答,自己都听着别扭,感觉和学生很遥远,学生对我也是敬而远之。   两个半月的朝夕相处,师生间的关系日渐亲密,或许他们觉得语文老师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肃,活泼点的男生开始和我开玩笑,有的甚至向我提出要求,还要击掌为誓。具体情形如下:   初四的时间比较紧张,大量的诗词背诵都是利用早读和课外时间来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使学生感受、体验、升华这些感情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必由之路。”这就是说,语文课堂要渗透着情感教育。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本中作者所有的渲染都只为了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起桥梁作用,沟通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因此,语文课的成功与否,要看老师是否倾注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为
期刊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可能会扼杀一个人才。”的确,在我的班级里就演绎了这样一个真实故事,它犹如那句话的缩影一样……   “钟老师,现在我们这个组谁当组长?”一个可爱的女生用稚嫩的声音催问我。我疑惑地说:“你们那个组的组长是付子凡呀!”她连忙解释着:“你上次不是说过,‘谁考的分数高,谁就是组长’吗?”我愣住片刻,忽然想起确有此事。她刚好
期刊
一、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   1.批改及时不及时,影响学生的作文兴趣。   学生的作文过程是学生的一次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本周写好了一篇作文,下周的作文课上学生就盼望教师对自己的作文如何评价。如果不及时批改及时下发,就会影响学生的作文兴趣,甚至形成写作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应在一周之内将学生的作文批改完毕,把批改好的作文按时发给学生。   2.批改心态公正不公正
期刊
中学生作文中,总是或多或少出现些毛病,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察物不精,浮光掠影,叙述描写抽象空泛    这个毛病,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这些事情或景象观察不细心,甚至从来未见;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是他们凭空捏造的,无法具体描述。如:一位同学在《小园雨景》中写道:“小园的里面种着一些花草树木。树是各种各样的,一片郁郁葱葱。花也是各种各样的,五彩缤纷。”这段描写就显得有些空泛:空间有哪些树
期刊
1、教师因激情而魅力四射  语文教师因特有的身份而特别要有激情。有了激情,脸谱语言、肢体语言、身态语言、装饰语言、动作语言就特别能表情达意,传情传神,以至神采飞扬,激扬文字。有了激情,思维更敏捷、思路更清晰、思想更活跃、感情更丰富、涵养更优秀;有了激情,对事业全身心的追求是不懈的、有成的,并且更自信、更自励,时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责任感、使命感;有了激情,新课程理念活了,钻研教材活了,运用教具活了,
期刊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意思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如洪。明朝诗人谢榛也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同样强调了开篇应以爆竹骤响之势震彻全文。可见,文章的开头是相当重要的,考场作文更是如此。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作文开头技法。   1.欲扬先抑,吊足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脑筋,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课前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
期刊
一、创设特定的情境  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是最具活力的学科,而“教科书所承载的知识、方法、方案以及各种案例只是一种素材、一个方向、一些范例,它们还只是‘死的’,真正让他们‘活起来’的,还需要学生的真情投入、教师的积极引导,需要环境与情境,需要师生之间的水乳交融”。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去创设语文学习的新情境,这是作为学习材料的教科书无法提供的。而信息技术则能够为学生提供合理的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