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百宝袋”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班里都有些日常小物品需要随时取用,怎样为这些小物品找一个收纳之处,让它们“有家可归”呢?我们充分发挥班组成员的特长,用废旧布料缝制了一个分层分格、形状像房子的袋子,将其固定在墙面、柱子或柜子上。布袋的每一格分别可以收纳针、线、纽扣、别针、回形针、清凉油、花露水、梳子、橡皮筋、发夹、剪刀、透明胶、家园联系本、交接班本、便笺本和笔等物品。有了这个袋子,物品的归置便井然有序了。孩子们自发地将它取名为“百宝袋”。有了它,孩子们一拾到纽扣、发夹等物品,都会主动将它们送回“家”。
  
  同伴结对,健康饮食
  杨锡晨
  
  一个班里总有几个体弱儿或超重、肥胖儿。体弱儿往往食欲不振,又挑食、偏食,一口饭可以含很久。肥胖儿却总是食欲很旺盛。风卷残云般吃完了碗里的饭菜,又要求再添。鉴于他们截然相反的特质,我们在进餐时特意把体弱儿和超重、肥胖儿安排在同一桌,让他们互相影响。
  心理学家指出,幼儿会时时参照周边的人们,互相观察、互相模仿。因此,结对之后同伴间的互相影响作用是相当显著的。当体弱儿看到同伴狼吞虎咽时,食欲自然有所增进,我们这时还会有意识地引导:“你瞧他吃得多香啊,饭菜一定很好吃哦!我们和他比一比。看谁吃得快!”当超重、肥胖儿看到同伴小口小口慢吞吞地吃饭时,我们也悄悄地引导:“我们学着像他一样,嘴里的饭菜多嚼嚼,咽完了再去吃下一口。”
  到了中大班,我们还组成了胖胖队和瘦瘦队,让他们互相督促,不是比谁吃得快,而是要争取大家同时把饭吃完。瘦瘦队会对胖胖队说:“你们吃慢一点,多嚼嚼。”胖胖队会催着瘦瘦队:“快咽下去,再吃一口。”根据两队的表现,我们会有一些小奖励。在潜移默化中,他们都有所进步。形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拥抱时间
  范风华
  
  幼儿园里每天早上都要点名,对于刚入托班的孩子来说,这是让他们互相熟悉的好机会。我们在点名、喊到之外增加了两个动作:拥抱和亲吻。每当点到一个孩子的名字时,我们就张开双臂。用微笑和期盼的眼神示意孩子上前来和我们拥抱。师幼之间互相亲一下脸颊。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动作,它很快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两岁多正是孩子渴望成人肌肤抚触的时候,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成人关心和爱护,他们幼嫩的肌肤也需要成人的爱抚。我们用拥抱和亲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也让师幼之间变得亲密无间,让孩子感觉教师就像妈妈一样亲切,幼儿园就像家一样充满温情。
  我们还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我们拥抱,有的孩子会像小鸟一样“飞”上来,有的会像小兔、袋鼠一样蹦上来,有的会像小马一样跑上来……活动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其他文献
人们经常把“教育质量”看成是教育成效的核心。其实,在“教育质量”之外,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概念,即“教育公平”。如何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兼而有之,一直被认为是教育的基本价值诉求,因而也历来是有关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中长期发展目标的确立,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幼儿教育的公平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迄今为止,在我国,学前教育还没有被列入义务教育,而且在相
正确看待幼儿体育活动中的“挑战” 陆克俭  无独有偶,去年在南方某城市举办的“幼儿园体育教学高峰论坛”上,一位幼儿园专职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男教师组织了一个“从高处往下跳”的活动。活动中,教师要求16名大班男女幼儿爬上超过1.5米的高台后往下跳。看到一个个登上高台后面露怯色的孩子,在现场的教师一边大声呐喊为孩子加油,一边鼓掌激励孩子,而旁观的我却看得十分揪心。当我看到从高处跳下来的孩子一个个落地动作
编者按:小班幼儿入园时的表现各不相同,大部分孩子可能会产生分离焦虑,有的甚至害怕上幼儿园,常常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迈进幼儿园的大门。但也有部分孩子可能例外,他们初入园时似乎并不排斥幼儿园,有的甚至很喜欢上幼儿园,但就是这部分孩子在一周或两周后忽然变得不想或害怕上幼儿园了,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哭闹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有教师会轻描淡写地把原因归结为孩子年龄小,情绪不稳定。然而事实并非那么简单。这些孩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幼儿教育资源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在分析幼儿教育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自下而上的幼儿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战略,并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园本教研为切入口,对自下而上的幼儿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幼儿教育资源发展现状的分析  本文中的幼儿教育资源主要指以幼儿园教师、儿童及其家长为使用对象,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平台上运行且具有可重用性的教育、教
设计意图:  《小鸟和大象》是一首AB分段式曲子,分别以欢快和轻柔、深沉和缓慢的音乐表现小鸟和大象的特征,音乐形象鲜明,适合小班开展韵律和音乐游戏活动。但作品本身的内容略显单一,因此,在设计时我增加了C段“小鸟和大象”嬉戏的音乐(选用许卓娅教授创作的《贝贝舞曲》),并运用亲子互动的形式开展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大方、合作的良好个性品质。  目标:  1 认真倾听音乐,分辨音乐
做任何事情,只有知道了“为什么要做”“做些什么”以及“怎样去做”,才谈得上做得有效。幼儿园教学的实施同样如此。作为课程和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幼儿园教师只有知道了“为什么要教”“教些什么”以及“怎么去教”,才谈得上教得有效。    没有课程和教材,何谈教得有效    一般而言,“为什么要教”和“教些什么”的问题以及“怎么去教”的部分问题,主要是由幼儿园课程专家在权衡政治和文化的优先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
超过六成的学前儿童参加了一个以上的兴趣班,其中70%每周上兴趣班次数为1~2次,近30%每周需要参加3次以上的兴趣班。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一项针对全国12个城市家长进行的关于3~6岁儿童参加兴趣班情况的调查显示,兴趣班给城市学前儿童带来了过重的学习负担,亦对其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带来了影响。  与此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有87%的家长赞同孩子参加兴趣班,有近半数家长对儿童参加兴趣班的学习效果持认
当现实逻辑遭遇游戏逻辑  游戏是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在游戏中,判断幼儿的行为是否合理不应从现实角度出发,而应从游戏逻辑出发。比如,幼儿模仿医生打针的乐趣在于重复打针的动作,而不在于打针的部位是否正确;幼儿在娃娃家可以捡食掉在地上的饭菜,可以对散乱的材料毫无知觉。我认为教师如果在幼儿玩得酣畅淋漓的时候指责幼儿违反常规,只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教师应顺应幼儿的逻辑,走进游戏情
王燕玲 点评 姜晓艳 执教    设计思路:    准确示范并由浅入深、要求明确地投放歌唱内容是多声部歌唱教学的关键,这个活动正是根据这种思路进行的。    目标:    1、反复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2、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准备:    1、幼儿活动前欣赏乐曲《库企企》,熟唱歌曲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经验,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赖于具体事物和对材料的操作。让幼儿在模拟生活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有助于幼儿学习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真正学会数学,会用数学。  我们在大班阶段开展“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数学教育”课题研究时,注重数学教育与主题活动的整合,为幼儿创设既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情景,并给幼儿安排真实的活动任务,让幼儿通过做做、想想逐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