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机器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31494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翻译市场需求量激增,传统人工翻译受限于效率与成本遭遇瓶颈。而机器翻译则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成为一项重要的翻译工具。但由于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机器翻译所输出的译文质量远不及职业译者,适用性和可读性较低。因此,即便是在使用机器翻译的翻译环境下,为了保证译文质量,译者依然需要在译前和译后参与翻译流程。译者在机器翻译无法实现的诸多方面发挥着其应有的主体性。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机器翻译;人工翻译
  【作者简介】吴建清,福州大学。
  从20世纪40年代萌芽至今,机器翻译已经走过将近70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科技进步与产业革新更是为机器翻译的发展增添了动力。机器翻译虽然在特定文本下有较为亮眼的表现,但译本总体输出质量不高,可读性低,更无法达到出版水平。因此,译者仍在机器翻译过程中的许多方面以翻译主体的身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机器翻译的简述
  机器翻译又称机译,是使用电子计算机把一种语言(源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目标语言)的一门新学科,涉及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许多部门,是多边缘的交叉学科。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基于规则与语料库的两种主流系统。2013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逐渐兴起。机器翻译具有翻译速度快、效率高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需要。同时,基于庞大语料库的机器翻译系统,在翻译专业术语多,深层含义少的科技文献等特定文本翻译时有着较好的表现。但现阶段机器翻译还存在着许多备受诟病的不足,例如:文化信息处理不当,文学性译本可读性低,复杂语句结构输出结果逻辑混乱等等。机器翻译的原始输出结果远不能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机器翻译的瓶颈突破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机器翻译中发挥译者主体性的必要性
  学界诸多学者都曾对译者主体性作出定义和解释。查明建认为“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许均则提出了“所谓翻译的主体性是指翻译主体及其体现在译作中的艺术人格自觉,其核心是翻译主体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创造力。”总之,都指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于译文之上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機器翻译虽然是由翻译系统承担主要的翻译活动,但绝不是译者与翻译过程的脱离。恰恰相反,译者在机器翻译中也发挥着主体性。一方面,人脑和电脑的实质关系为认识主体与认识工具。这也是译者与机器的关系在认识论角度下的解释。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绝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人类在自然语言的分析和解释方面比机器更为强大。无论机器翻译系统发展的如何复杂,也无法取代译者在翻译过程发挥的创造性。另一方面,从翻译实践看,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是提高译本质量的必要条件。现有“规则”加“语料”的机译系统翻译结果可读性较低。词性词义把握不准确,解构复杂的句子逻辑混乱,翻译结果也缺乏语篇意识。更为主要的是,机器翻译不具备人类特有的处理社会文化知识的能力,一些译者都无法准确把握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仅靠基于规则拼凑的语料更是无法准确呈现。为了提高机器翻译的质量,人工干预必不可少。合理协调机器翻译和译者作业,用机器提高效率,由译者保证质量,实现效率和质量的平衡才是机译系统的正确使用方式。
  三、译者主体性在机器翻译中的体现
  如上文所述机器翻译在某些特定文本和语境之下或者只为获取基本信息的题材中表现要优于人工翻译,尤其是在拼写和术语翻译方面。但涉及文学性或者社会性文本时,机器翻译的可行性就比较低,还是需要译者进行人工翻译或者对输出文本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因此,机器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一定程度上是对机器翻译的不足进行弥补,在机器翻译提供效率支持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提升的过程。
  机器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表现在译者对翻译流程的参与。简单的机器翻译输出文本可读性低,在对译文质量有一定要求的特定题材中是不可取的。一般而言,仅有在组织内部粗略了解主要信息的情况下才直接使用机器翻译的原始输出结果。更多的是由译者根据译文目的和质量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译前或译后编辑。这也是译者发挥主体性的环节。译前编辑是发现源语言文本中可能在机器翻译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过程。在机器翻译前,人工移除或者修改源语言文本中会对机器翻译准确性造成影响的词组或句子。例如:单词拼写错误、句子语法错误、修改歧义单词、尽量不使用成语和少使用代词等等。但要获得较为优质的译文仅靠译前编辑远远不够,上述举措只能相对减少来自语法、拼写和歧义等问题造成的输出错误。因此还需要进行译后编辑。译后编辑是指“通过人工评审,编辑,提高译文质量和适用性的过程”。根据译文目的和质量要求译后编辑按加工程度可以分为快速译后编辑和完全译后编辑。快速译后编辑大致保留机译原始输出结果,对错译、文化差异和句子结构进行修改。而完全译后编辑小至标点、语法、拼写,大至译文风格、文化信息都有较高的要求,其所耗费的时间甚至不亚于人工翻译,也最能够体现机器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更加微观的体现于对翻译文本内容的处理。一方面,为了保证质量,机器翻译仍有赖于译者对复杂选词和组句进行处理。机器翻译缺乏结合语境的能力,对于多义词很难根据上下文和句子中的具体意思做出正确的判断,更经常的是直接出现单词较高词频的意义。机器翻译还具有高一致性的特点,对于较为复杂的从句结构,特别是出现了多重定语修饰一词时,输出结果十分混乱,缺乏逻辑。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译者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译者需要对词句背后的语言交际功能与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识别和处理。这也是机器翻译在目前无法应用于宣传文本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两岸金融合作的桥头堡”通过机器翻译的结果为“the bridgehead of cross-strait financial cooperation”。中文表达惯用军事术语,但“桥头堡”一词若忠实译为“bridgehead”就会使文本充满敌对氛围。还有可能使目的语读者对两岸关系产生误解,让本就敏感的台海问题更加尴尬。这类问题没有一定政治敏感性的译者都很难发觉,机器翻译在目前更是无能为力。未来随着基于神经网络系统的机器翻译的发展和推广,机器翻译的识别单位由单个单词扩大到句子整体,将会带动机译质量的跨越式提升。但是在应对文学性和社会性较强的文本时,译者的所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
  四、结语
  译者主体性切实作用于机器翻译,并对提升输出质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翻译的优势所在不代表译者可以被替代,机器翻译的弊端明显也不是对其全盘否认的理由。努力的方向应在于合理协调两者,做到以译者为主,保质量;以机器为辅,提效率。让机译更好的推动翻译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冯志伟.机器翻译研究[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2).
  [2]查明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1)22.
  [3]许均.“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题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1).
  [4]钟尚离.机器翻译的可信度与人工干预[J].湘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01.
  [5]崔启亮.论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J].中国翻译,2014,(6):69.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人才教育发展方向发生了新型变化。反映在英语高考中便是“一年两考”的形式与具“实用性、时代性”等内容。这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想素质和文化意识等学科的核心素养相吻合,两者的结合为英语课堂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新高考为指向的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渗透的具体策略,引入了多种资源来打开学生的英语视野和生活化情境的演绎来培养学生的
一、小组合作中长效机制的建立、运作与维护  1.建立。四人一小组,有同质和异质两种类型;两人一小组则按照异质方式构建;三种类型并存于同一个班级;把三种类型按照相应的类型给组员按照1到4的方式进行编号,形成分层对待。  2.运作。通过小组内分工,讓不同的编号承担不同的管理任务,他们之间及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通过使用记分册,每两周按比例评选一次最佳个人及最佳小组,且只在同号内部评比的方式,分成考评。
【摘要】英语写作是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高校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本文应用错误分析理论,通过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找到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办法。  【关键词】错误分析;英语写作  作为大学英语教育中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大学英语写作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合理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创作,对特定问题表达自我观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写作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英语写
【摘要】经过对我省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的调查和访谈,发现高校英语教师在培训方面普遍存在着各自的困境,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培训地位处于困境,培训体系有待完善,培训内容针对性差,培训效果尚无落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社会角色困境,培训成本期望值低。本研究将着眼于这些困境因素,探究相应的破解策略,以期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下我省高校英语教师自身素养提高的问题,早日实现我省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的能力素质与京
【摘要】目前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正在逐步地发生改变。而关于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传统课堂以教师为绝对核心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英语写作教学方式在信息化时代压力下已经不堪重负,改革初中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时代发展所必然的。本文从实际课堂出发,浅谈“以读促写”写作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以读促
【摘要】自1983年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以来,对此理论的研究日益系统化,同时现有研究还存在欠缺,本文梳理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的相关文献,简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及其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与运用提供相关的借鉴。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英语教学;多元化  【作者简介】王利琼,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多元智能理论为国内外的研究者们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但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更好的运
【摘要】将翻转课堂听说教学应用到大学一年级两个听说水平相似的班级进行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实验班大学英语听说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班,实验班听说水平提升明显,实验班学生接受翻转课堂教学的受信度提高。通过实证研究,为独立院校大学英语听说翻转课堂教育摸索出一条增强教学质量和效益,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领会和表达能力的听说教学方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翻转课堂;实证研究  一、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要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把学英语与用英语做事情联系起来;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语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本文论述了将学钢琴的方法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对正确运用语言能力及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钢琴”学习式;情趣教学;有效的课堂操练  【作者简介】陈军宏,女,教授,博士,郑州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郑州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全科师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自如地进行英语的表达和写作,写出独具匠心的文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在英语写作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精选连词,注重写作文章的三段式结构以及平时的积累,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审题;选词;结构  【作者简介】罗小珣,福建省平和县教师进修学校。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够比较详细和生动地
一、前言  语言是人类一切思想文化的反映,思维模式影响着人类语言的表达。人类时空思维模式会直接影响人类语言输出。因此,本文通过英汉句子对比,通过语符表层分析语义深层,尝试从语义深层的思维逻辑关系,分析得出英汉的思维模式差异,从而验证汉语的时间主导性思维。  二、相关研究  王文斌是我国第一个指出“英汉时空性差异”的学者。他(2013)以动词具有时间性属性,名词具有空间性属性为理据,指出英语具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