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如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由过去的管资产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无论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还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其主要职责是进行资本经营,而资产经营则由他们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这些企业要尽可能地进行公司化改造,对于自由竞争的行业主要向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业转变。这一变化对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国企改革;资本管理;资产管理
一、范畴与权利界定
实现国资监管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首先必须明确四个概念:资本、资产、国有资本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在此基础上,才能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缺陷,探讨国有企业资产监管由管资产到管资本转变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监管的转变。
(一)资本与资产:两权分离
资本即企业经营的财产之本,反映企业经营所需资金从何而来。广义的资本包括所有者和债权人投入到企业中的所有资金,狭义的资本仅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金及应享有的增值,体现股东的财产权利。资产则是企业资金的具体运用结果,为了保证资金进入企业后能发挥增值功效,需要集中、統一进行筹划与使用,形成各种能够为企业带来增值的财产形态(资产),资产是与企业联系的概念,对应的是法人财产权。
(二)国有资本管理:三权并行
国有资本管理是指管理主体通过实行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健全国有资本支配、调动的功能和建立国有资本的进入退出机制,规范筹资和投资行为及方式。对于国有资本管理,享有的权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收益。收益权是所有者最基本的权利。为了确保所出资金的保值增值,所有者必须对经营者进行必要的约束,包括建章立制、派驻董事监事和更换经营者,甚至剥夺经营者部分重大事项决策权;同时,为了激发经营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激励经营者,建立经营者薪酬制度。
2.资本监督。资本监督的目的是防止经营者行为与所有者期望相背离。所有者的期望体现在规章制度中,监事会凭借规章制度判断经营者行为是否符合所有者期望,所有者依据规章制度奖惩经营者,经营者对照规章制度判断自己行为是否会得到奖励或受到惩罚。
3.资本运作。涉及产权变更或可能导致产权变更的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就是资本运作权,由所有者行使。
(三)国有资产管理:三层两级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和确定调控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体系,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中产权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国家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我国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在十六大上提出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责、利三者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三层两级制度。
二、我国现阶段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缺陷
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虽然在一定时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在大力发展现代化经济的今天,传统的国有企业资产监管体制已无法满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社会要求,对于国有企业资产监管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政企不分、信息不透明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来执行。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例,它是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设置的,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特设机构。国务院授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不错位、不缺位、不越位”,是国资委成立时给自己的定位。但这个定位,实际上并没有做到,政企不分现象依然严重存在,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问题频出。
(二)素质不高、管理不完善
目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面临多层次的人才困境,主要包括人才素质不高、员工离职率高、重要中高层管理人才意外离职或被解雇等。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同时兼顾多个方面,包括政策的宏观时效与微观有效、地区的平衡与协调等。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目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危机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相对来说较弱,对中高层管理人才的流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
(三)职责不清、管理不协调
我国目前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主要国有资产监督管管理委员会(包括中央与地方)。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其涉及的区域和业务很多。这些必然会存在监管责任交叉的现象,从而引发监管不协调和相互推卸监管责任的问题。
(四)效率不高、质量不关注
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大都是实物形态的管理,即只注重国有资产总量的多少、空间分布结构如何等,而不重视国有资产是否通过投资运营达到增值、质量是否得到保证等。虽然国有资产的数量巨大,但部分的厂房可能是废弃的,机器是闲置的。这种情况容易产生国有企业现金流大幅度减少甚至断裂的风险。
三、国有企业的未来改革方向
(一)明确党委和董事会职权职责,加强董事会建设
党委应该明确其目标,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领导国有企业,其他关于企业日常运营和管理层任免的工作应该全权由董事会负责。此外,党委成员往往不专长于经营管理,过多的行政管理只会使企业束手手脚。其次,大力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对比于中国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往往都是党员,国有大型企业的领导人,很难发现民营企业家的身影。而淡马锡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董事会的建设工作做得很好。因此,必须从多角度选择董事会成员,不仅要看此人有着丰富的履历,担任过商业巨头的要职,而且更加注重董事职业态度,品行和操守。
(二)实施分类监管,让国企经受住市场的检验
目前国资委对企业的主要分类是:一是公用类企业,二是保障类企业,三是商业类企业。公益性国有企业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业,如公交、地铁、环卫、国防设施、公共卫生保健和义务教育等。由于此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特点,私人企业不愿意进入,只能由公益性国有企业来提供。而对于竞争性国有企业,则必须是以管资本为主,主要是通过投资经营公司的委派董事或者监事参与公司治理来完成管人和管事,不再具体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去。
(三)学习淡马锡“一臂之距”的管理模式
国资管理部门要学会“抓大放小”,只行事出资人的权利,管理国有企业董事会就好,对于国有企业执行的具体事务应该委派给董事会,让董事会聘请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去完成,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四)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我国需要成立独立专业的委员会对国有企业内部治理进行监督制约,并扩大其权利。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使得董事会、经理层在做出重大决策时往往能够周密考虑,谨慎决策,保障公司利益最大化。同时,要赋予每个董事尤其是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以充分的权力,使其能够制约董事长和总经理决策。同时国有企业的监事会不能只是走过场,不能仅仅就是和董事会“和谐相处”,要真正发挥监督管理的责任,这样才能保证董事会、经理层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应对“管资本”的新挑战[J].上海国资,2014,05:5.
[2]王在全.谈国有企业改革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J].特区经济,2014,09:43-46.
[3]孙兴杰.国有企业改革的淡马锡模式[J].中国工业评论,2015,11:12-16.
[4]苗锐.浅谈国有资产监管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J].经营管理者,2015,31:114.
[5]张明泽,李忠海.国企改革演进的关键路径——基于混合所有制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6,07:15-19.
[6]黄安杰.国有企业改革与资本管理[J].南都學坛,2016,01:115-117.
作者简介:姚秋池,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任申浩,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国企改革;资本管理;资产管理
一、范畴与权利界定
实现国资监管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首先必须明确四个概念:资本、资产、国有资本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在此基础上,才能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缺陷,探讨国有企业资产监管由管资产到管资本转变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监管的转变。
(一)资本与资产:两权分离
资本即企业经营的财产之本,反映企业经营所需资金从何而来。广义的资本包括所有者和债权人投入到企业中的所有资金,狭义的资本仅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金及应享有的增值,体现股东的财产权利。资产则是企业资金的具体运用结果,为了保证资金进入企业后能发挥增值功效,需要集中、統一进行筹划与使用,形成各种能够为企业带来增值的财产形态(资产),资产是与企业联系的概念,对应的是法人财产权。
(二)国有资本管理:三权并行
国有资本管理是指管理主体通过实行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健全国有资本支配、调动的功能和建立国有资本的进入退出机制,规范筹资和投资行为及方式。对于国有资本管理,享有的权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收益。收益权是所有者最基本的权利。为了确保所出资金的保值增值,所有者必须对经营者进行必要的约束,包括建章立制、派驻董事监事和更换经营者,甚至剥夺经营者部分重大事项决策权;同时,为了激发经营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激励经营者,建立经营者薪酬制度。
2.资本监督。资本监督的目的是防止经营者行为与所有者期望相背离。所有者的期望体现在规章制度中,监事会凭借规章制度判断经营者行为是否符合所有者期望,所有者依据规章制度奖惩经营者,经营者对照规章制度判断自己行为是否会得到奖励或受到惩罚。
3.资本运作。涉及产权变更或可能导致产权变更的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就是资本运作权,由所有者行使。
(三)国有资产管理:三层两级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和确定调控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体系,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中产权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国家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我国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在十六大上提出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责、利三者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三层两级制度。
二、我国现阶段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缺陷
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虽然在一定时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在大力发展现代化经济的今天,传统的国有企业资产监管体制已无法满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社会要求,对于国有企业资产监管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政企不分、信息不透明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来执行。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例,它是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设置的,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特设机构。国务院授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不错位、不缺位、不越位”,是国资委成立时给自己的定位。但这个定位,实际上并没有做到,政企不分现象依然严重存在,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问题频出。
(二)素质不高、管理不完善
目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面临多层次的人才困境,主要包括人才素质不高、员工离职率高、重要中高层管理人才意外离职或被解雇等。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同时兼顾多个方面,包括政策的宏观时效与微观有效、地区的平衡与协调等。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目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危机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相对来说较弱,对中高层管理人才的流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
(三)职责不清、管理不协调
我国目前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主要国有资产监督管管理委员会(包括中央与地方)。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其涉及的区域和业务很多。这些必然会存在监管责任交叉的现象,从而引发监管不协调和相互推卸监管责任的问题。
(四)效率不高、质量不关注
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大都是实物形态的管理,即只注重国有资产总量的多少、空间分布结构如何等,而不重视国有资产是否通过投资运营达到增值、质量是否得到保证等。虽然国有资产的数量巨大,但部分的厂房可能是废弃的,机器是闲置的。这种情况容易产生国有企业现金流大幅度减少甚至断裂的风险。
三、国有企业的未来改革方向
(一)明确党委和董事会职权职责,加强董事会建设
党委应该明确其目标,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领导国有企业,其他关于企业日常运营和管理层任免的工作应该全权由董事会负责。此外,党委成员往往不专长于经营管理,过多的行政管理只会使企业束手手脚。其次,大力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对比于中国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往往都是党员,国有大型企业的领导人,很难发现民营企业家的身影。而淡马锡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董事会的建设工作做得很好。因此,必须从多角度选择董事会成员,不仅要看此人有着丰富的履历,担任过商业巨头的要职,而且更加注重董事职业态度,品行和操守。
(二)实施分类监管,让国企经受住市场的检验
目前国资委对企业的主要分类是:一是公用类企业,二是保障类企业,三是商业类企业。公益性国有企业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业,如公交、地铁、环卫、国防设施、公共卫生保健和义务教育等。由于此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特点,私人企业不愿意进入,只能由公益性国有企业来提供。而对于竞争性国有企业,则必须是以管资本为主,主要是通过投资经营公司的委派董事或者监事参与公司治理来完成管人和管事,不再具体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去。
(三)学习淡马锡“一臂之距”的管理模式
国资管理部门要学会“抓大放小”,只行事出资人的权利,管理国有企业董事会就好,对于国有企业执行的具体事务应该委派给董事会,让董事会聘请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去完成,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四)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我国需要成立独立专业的委员会对国有企业内部治理进行监督制约,并扩大其权利。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使得董事会、经理层在做出重大决策时往往能够周密考虑,谨慎决策,保障公司利益最大化。同时,要赋予每个董事尤其是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以充分的权力,使其能够制约董事长和总经理决策。同时国有企业的监事会不能只是走过场,不能仅仅就是和董事会“和谐相处”,要真正发挥监督管理的责任,这样才能保证董事会、经理层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应对“管资本”的新挑战[J].上海国资,2014,05:5.
[2]王在全.谈国有企业改革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J].特区经济,2014,09:43-46.
[3]孙兴杰.国有企业改革的淡马锡模式[J].中国工业评论,2015,11:12-16.
[4]苗锐.浅谈国有资产监管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J].经营管理者,2015,31:114.
[5]张明泽,李忠海.国企改革演进的关键路径——基于混合所有制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6,07:15-19.
[6]黄安杰.国有企业改革与资本管理[J].南都學坛,2016,01:115-117.
作者简介:姚秋池,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任申浩,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