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油画表现性语言的感染力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十四世纪作为根据其材料技术的规定性而命名的油画产生以来,经过文艺复兴对它的基础语言部分,包括透视学、解剖学等学科的建立、完善以及在材料技术、表现能力等方面日积月累的经验,到了十六、七世纪,已出现了一批具有表现性倾向的油画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传播,如今的油画已经发展成了各种流派层出不穷,各种风格样式争相斗妍的艺术局面。
  一种事物产生以后,人们决不满足最初样式,思变心理和不断的追求,会使他们把这一事物发展成各自心中的理想模式。油画出现以来,也没有守住最初的面貌。几百年的实践、总结、交流、抗争,使油画派生出许许多多的艺术流派,从具像的到抽象的,从古典派到达达派,从画法精密的到画法粗犷豪放的,从色彩单纯含蓄的到色彩绚丽斑斓的等等,各自都显示出极大的创造力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一种流派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预示着一种新流派的诞生,而一种新流派的出现,也正是从某种或几种绘画流派中合理的提取和发挥诸种绘画因素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并以此形成自己的风格样式。
  本文要论述的油画表现性语言,它不属于哪一流派独有的语言形式,但许多的油画流派中都包含着表现语言中的一种,它是专指那种在作者主观的表现性意识的支配下,在作品中注重油画的生动性,并呈现出具有外观性形式美感(如笔触形式美、肌理形式美、色彩形式美等等)的油画语言形式。
  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在阐述艺术的基本概念时说:“所谓艺术就是创造出来的表现形式,或表现人类情感的外观形式。”作为油画表现性语言,正是作者在从事艺术实践后,在其自己的油画作品中,体现出表现性语言的特征,创造出来的可供观照的情感的外观形式。
  油画表现性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
  (1)不求自然景物表面形态的逼真再现,而求对自然景物深入研究,并对其加工处理后,所形成的“内在真实”的把握。
  (2)追求油画诸种造型因素外观的呈现后,所形成的具有感情内涵,具有生命力,具有形式美感的视觉形象。
  齐白石有句名言,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所讲的这句,实际上就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阐明了自己对艺术的观点。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太似”缺少提炼概括,不易把握住自然形态的本质因素,使作者易受束缚,表现语言不易发挥,也就不容易在作品中呈现外观的形式美感。而“不似”又缺少可信的视觉形象,使之缺乏可信性,所以“似与不似之间”在一定的“规矩”之内,任艺术家发挥和“驰骋”的天地。
  对于运用和掌握油画表现性语言的作者来说,在自己的作品中,把握住自然形态的本质因素,并在油画中呈现出外观的形式美感是至关重要的。
  当我们看到梵高的《向日葵》时,不能不为画家震憾心肺的艺术效果而感动。画家视艺术为生命,执着、痴情追求的心态,无不在画面中外溢出来。斑斓、强烈色彩的处理,稚朴、奔放笔法的运用,无不使人惊叹,画家所描绘的葵花,无论是花芯、花瓣、花茎、花叶,充分体现了运笔、用色的力量。在画面中出现的同一类植物中,由于每个花头形态的不一,画家或阔笔流畅,或色点塑出,形成了丰富的语言节奏。在作品中,画家没有追求那种物象表面形态的逼真再现,而是采取了大胆的夸张、概括的处理方式,从而突出了本质因素,使物象更加鲜明,形成了“内在真实”。同时画家没有回避笔、色的生动性,而是充分发挥了运笔和色彩的力量,并使其呈现出了具有生命力、具有外观形式美感的视觉形象。画家在油画作品中呈现出的这种不求“酷似”,具有生命力、具有美感的外观形式,正是油画表现性语言的组成部分。
  油画表现性语言的产生和形成,首先需要作者尊重自然,去深入的研究自然,而又突破自然的束缚,并把自然中有利于表现的本质因素提取出来,加以充分的发挥和概括处理,以服从形式美感的呈现,服从表现的需要,并使其特定的艺术语言更好发挥的表现形式。
  油画表现性语言包括许多造型因素,如形、色、点、线、面、笔触、肌理等等,作者运用这些绘画元素去创造具有生命力、具有形式美感的视觉形象。形式美感是油画表现性语言的主要成分。这种形式美感的呈现,需要作者必须对油画的技术问题做长期的、持久的、深入的研究和尝试。例如:对色彩的干、湿、浓、淡的把握,对笔触的肌理运用,线条的轻、重、缓、急的勾绘以及各种油剂的使用等等。当作者在自然中观察和审视景物时,也总会想到需如何把握和运用这些技术,才能达到预想的画面效果。当他作画时,更需要考虑采取哪些步骤,采用哪些方式,是用笔触厚堆后再用刮刀抹平,还是先薄薄的画出来,等干透后再用干笔迅急的覆盖等等。总之,油画的技术性问题是作者必须精深的研究,而又需熟练掌握的。油画技术性问题的解决和掌握,都为作者在画面中呈现出具有美感的外观形式提供了方便。
  油画表现性语言的形式美感,主要指呈现在画面中的肌理、笔触、色彩、线条以及节奏、韵律等外观的美(如梵高的《向日葵》中,主要体现出笔触美和色彩美)。画面中形式美感的存在,使画面增添了一定的生动性。但是对于运用油画表现性语言的作者来说,只是单纯的追求形式美感也不完全是其目的。油画表现性语言寻求的是具有生命力的形式美感这种生命力是作者在深入地研究了自然的基础上,通过油画形式恰当地传达出物象的具有生气的某种感觉而产生的。《向日葵》中,作者正是利用了笔触、色彩的形式美,表达了葵花生机勃勃的感觉,才使具有美感的油画形式产生了生命力。只有这种具有生命力、具有美感的形式,才能显示出油画表现性语言的鲜明的个性特征,也只有这种具有生命力、具有美感的形式,才能感染观众,也才是油画表现性语言的追求目标。
  油画表现性语言有创造和产生的规律,而无固定的模式,它的规律是:作者必须深入的研究自然生活,并运用油画的造型元素去创造出具有生命力、具有外观形式美感的视觉形象。它之所以没有固定模式,是因为每个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趣味、绘画技巧存在着千差万别,每个作者都有自己抒发情感的方式;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自然生活的角度;每个作者都有运用绘画技巧去创造艺术形象的潜能。所以,不可能划分出固定的模式一一套之。
  油画表现性语言的不固定,也给作者开辟了艺术语言的广阔领域。油画表现性语言是作者思想情感、审美趣味、绘画技巧在画面中的具体体现。
其他文献
吉林德惠人。  2004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部进修。  2012年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修。  现为中国戏曲学院讲师、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协会会员。  2000年 迟雪峰个人画展(中国戏曲学院)。  2003年 南京第二届全国舞台美术作品展。  中、日、韩亚洲舞台美术作品展。  2007年 中国戏曲学院教师油画作品展
期刊
受访时间:2013年9月19日  受访地点:林茵工作室  受访人:林 茵  采访人:山 己  我希望表现一些不要太多修饰,比较单纯的意象,我也会画牡丹,画荷花,但路边不知名的小草杂花更能打动我,它们拥有不知名的美感……  SHMJ:你为什么选择了“花鸟画”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与你生活的地域—岭南有关吗?广东气候宜人,植被丰富,题材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林茵:不同的地域植被不同,北方一样也有许多花草
期刊
受访时间:2013年7月21日  受访地点:陈静工作室  受访人:陈 静  采访人:李 恺  一开始你画“那个人”就是“那个人”,慢慢的你会生成自己的主观想法……“物我统一,物我两忘”……你画的既是客观上的对象,又是主观上的自己……  SHMJ:可否简单介绍一下你在艺术研究院学习、创作的情况?  陈静:决定来到艺术研究院读博士是因为十分敬仰杜滋龄先生,很早以前就得知杜先生是为人低调而踏实的学者,随
期刊
读王占欣的戏曲油画,正可谓“画如其人”,扑面而来的视觉信息传达出她对戏曲的钟爱、对绘画的执著、对舞台的遐思、对人生的感悟。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存二、三百个剧种之多,而在其中独占鳌头的京剧被尊为“国戏”。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的王占欣由于受到“国戏”——京剧艺术的熏陶,产生了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使她拿起油画笔以戏曲为题材进行油画创作,近百幅的戏曲油画从她手中诞生,而其中每幅作品都凝
期刊
摘要:十九世纪之后日本绘画界先是“唯洋是尊”,后又“复兴国粹”,当“日本美术的复兴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南画却因外来文化的出身而被排斥在复兴行列之外。本文试图从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来分析19世纪中期之后日本南画衰弱之缘由。  关键词:南画 东风西渐 文人 衰弱  日本南画作为日本艺术的重要一支,源于中国文人绘画,形成于日本的江户时期,在发展的过程中,日本南画具有幽(深奥)玄(神秘)佗(清淡
期刊
受访时间:2013年7月18日  受访地点:许诺工作室  受访人:许 诺  采访人:日 月  SHMJ: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绘画的?  许诺:在初中毕业的时候,闲来无事,地方小城市有文化馆,去送弟弟学习,偶然看到了有很多小孩在画画,于是就有机会接触了画画,呵呵,当时我最高,站在小朋友后面画简单的几何形体。那时候觉得很自由(可能当时很叛逆吧),有几个大点同学,没事就扯淡,互相批评对方的画,就这样开始
期刊
一、第一、二次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及其背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日矛盾愈演愈烈,而中日之间的绘画交流却初露端倪,并在20世纪20年代频繁交流。早期中日之间多为画家间的个人交流,日本画家到中国收集并研究中国美术。1919年9月3日《晨报》上刊出一则新闻《北京绘画展览会定期开会》:  “闻北京将有绘画展览会出现,其场所在清宫内傅心殿,其会期为一个月,由十月一号起,其发起人为周自齐、王克敏、颜世清
期刊
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  1989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十一届助教研修班  2001年 《藏区印象》系列,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第  十一届助教研修班作品展。  2002年 《藏区风情》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  国美术作品展。  2003年 《藏区印象》之六,参加携手新世纪第三  届中国油画展。  2003年 《藏区印象》之三,入
期刊
杨丰羽  2004年以来我一直立足于戏画的探索与研究,在对历史上的名家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创作了一批关于戏曲戏剧演出的艺术作品,探索出一些表现方法和表现技巧,创立了自己的语言方式。  中国戏画是绘画艺术与戏曲艺术共同繁衍出的艺术之花,是绘画艺术与舞台艺术的集合,它既有戏剧舞台的动态美,又有绘画的形式美。它一方面具有戏曲的品质,另一方面又具有画家的个性和媒材的时代特点。戏曲物像以本身的魅力与画家主
期刊
主持语:  以人物画名世的励国仪,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以工笔人物画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语式,被艺术界所关注。追寻她的艺术轨迹,不难发现,她的作品一直和现实保持着优雅的距离。这与她坚守自己的艺术品格和审美理想分不开的。她以一个女性独特的文化眼光,表现女性话题,亲切而真实。她的作品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典意韵的优雅美感。这里有她对明清文人画传统的研习和浙派画家对她的滋养;也有她先生著名画家潘公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