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历史:打开历史教学的另一扇窗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fengl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像历史”拓展性课程,指导学生在影视欣赏中认知、触摸历史的经脉,在影评撰写、影像辩论、经典故事表演、历史电影节等活动中思考、辨析历史的变迁,并通过小讲座、课程超市、团队合作等“花式课堂”变革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潜力,提升探究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影像历史;拓展性课程
  法国史学家马克·费罗认为:电影是历史的代言人。电影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载体。基于我省对基础教育阶段拓展性课程设置的要求,我校两年前开设了“青影·影像”拓展性课程,为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活动平台。历经两年的建设,已逐渐成为深受学生喜欢的拓展性课程。下面就该课程开发的背景及实施策略作一介绍。
  一、 “影像历史”拓展性課程开发的背景
  (一)学校层面:基于我校特色的拓展性课程的开发需要
  目前我们学校正围绕“青菁校园,四季寻梦”的青文化主题,努力打造区域优质名校。领导大力支持,鼓励开发各种个性化拓展性课程。而我们学校所在的江干区,其他学校大多热衷于开设兴趣特长类的拓展性课程,定位于知识类的拓展性课程极少。因此我校影像历史的课程开发独受青睐,成了我校拓展性课程开发的一个特色。
  (二)教师层面:历史教学内容的外延需求
  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影像资料的配合,学生就难以感受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学生无法形成感性认识,上课深感枯燥无味。同时,教师平时授课由于时间所限,只能播放小部分影片剪辑,学生意犹未尽。这就需要课堂向外延伸,满足学生补充知识的强烈需求。由此,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三)学生层面:满足学生多元途径获取历史知识的渴求
  我们社会组曾在校内做过一次调查,现阶段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60%的知识是从历史教材、课堂获得的,35% 的知识是从电视电影中获得的,5%的知识是从长辈的口述中获得的。我们惊奇地发现,影视竟然成了学生获取历史知识ー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学生喜欢看历史剧,欣赏历史题材的电影以及《百家讲坛》等历史栏目,这样的学习轻松愉快,反而更容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而“影像历史”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
  二、“影像历史”拓展性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
  “影像历史”拓展性课程主要有以下内容。
  1.影像知识介绍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电影发展历史;全球电影节和电影奖项来历、特点,主要获奖影片介绍;电影趣闻;追星现象及思考(结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内容);各国电影的主要特色及其代表作。
  2.影视欣赏的知识及能力培养
  主要引导学生确立观赏的角度,教给学生欣赏影视作品的方法等。例如,2015年第一学期通过以下内容教学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第一课:《火烧圆明园》及思考
  第二课:《英雄儿女》及观后感
  第三课:《小兵张嘎》及思考
  第四课:《狼牙山五壮士》及思考
  第五课:《开国大典》及评析
  第六课:《摩登时代》及评析
  第七课:《小鬼当家》及赏析
  第八课:《辛德勒的名单》及思考
  第九课:《肖申克的救赎》及思考
  第十课:《阿甘正传》及观后感
  (二)课程活动的设计
  1.影像衔接教材活动:历史教材的延伸与补充
  目前学校的上课时间只有40分钟,因此教师只能截取视频的一小片段进行教学。而这一小段内容就成了历史教材的延伸与补充。
  在看完视频后,笔者通常让学生把影像与教材进行知识无缝衔接,深化对历史教材的理解。表1为部分影视与教材对应的内容(教材为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比如,在观看《摩登时代》后要求学生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探究大企业时代经济组织的特点,并做出简要评价。
  (1)通过卓别林的幽默表演,思考工业革命后经济组织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八下第81页课本知识谈谈流水线生产有何利弊?
  2.影评的评比与展览
  对学生的观后感及时地进行评比,并给予适当奖励。每一学期结束,我们都要把这些文章粘贴在学校的橱窗内,供全校师生浏览和学习。这些优秀的习作也一并被编入了“影像历史”教材中。看到这些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文字,学生极大地满足了内心的成就感。
  3.主题辩论赛
  看完一部电影后,我们都会要求学生提炼主题,然后找到争议性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辩论。
  以《火烧圆明园》影片为例。对于圆明园的复建,“修”“存”之争持续多年,“废墟派”称重建劳民伤财,“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重建圆明园到底有没有必要?
  在看完影片之后,开展“圆明园要不要重建”的自由辩论会,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激发学生一“辩”为快的发言欲望,而且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辩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思路开阔,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各自的观点,迸发出求异思维的火花,这正是当前历史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即更好地还原历史,升华感情,增强了明辨是非的鉴赏能力。
  4.影像模仿:结合教学模仿电影片段
  创设历史情境,有助于学生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感受历史的灵魂,并穿越历史,以达到涵育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的。例如,影片《小兵张嘎》描述了抗战期间,张嘎的唯一亲人奶奶被日本鬼子杀害后,张嘎立志打鬼子报仇,并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的故事。看完电影后,笔者让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模仿电影片段。体验过程中,学生模仿得惟妙惟肖,深度地刻画了日本鬼子的残忍和小兵张嘎的坚强品质。   5.举办电影节黑板报或设计电影海报
  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笔者特意组织学生设计电影节的黑板报,可以在黑板上张贴历史人物的照片,设计英雄人物的漫画,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体会。同时,还可以请学生设计电影海报,为自己喜欢的电影设计海报,为即将观赏的电影设计海报,为自己理想中的电影设计海报。五彩缤纷的海报张贴在校园的走廊上,引得学生们纷纷驻足观看。
  三、“影像历史”拓展性课程的实施
  (一)组织管理
  1.成立课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由分管校長亲自挂帅的课程开发小组,社会组全体教师负责“影像历史”开发的工作,从课程目标的制订、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以及评价,全程参与,同心协力,不断完善课程。
  2.课程实施对象
  面向全校喜爱历史的学生,主要以初一、初二学生为主,报名人数限制在30名左右。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兼顾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
  3.授课时间及课时安排
  根据学校的统筹安排,每周两节课,一般安排在周五下午第三、四节课。一学期大约10或12节课时。
  (二)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的开发,除了要传授历史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体现 “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
  教学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
  1.革命历史小讲座
  春游以及清明祭奠革命烈士的班会课中,邀请学生给同学讲述革命烈士的故事。学生选材,组织材料,设计PPT以及其他的影视材料,每学期两次,每次可以讲2~3个革命烈士故事。在讲完故事以后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自己探讨革命烈士的精神品质。
  2.电影节
  这是全校性的活动,于5月下旬,和语文节、数学节、科学节、英语节一起举办,半天活动时间。电影节要求每个班准备一部电影,在班级放映,各班打出自己的电影题目,其他同学可以走班观影,活动后进行影评征集并评奖,获奖作品通过校园网展示。
  3.团、队组织
  共青团、少先队本就有弘扬传统的活动,但单纯的讲授让学生厌倦,可以通过引进关于革命烈士的影片来进行传统精神教育。
  4.历史题材的文体活动
  比如在运动会、“一二·九”文艺会演等文体活动中,渗透以革命人士、英雄人物、历史故事等题材的历史知识。
  5.课程超市
  课程超市是本课程的主阵地,学生自己网上选课,每学期12课时。前10节课是以讨论、表演、辩论、演讲、影评等形式进行,最后两节课是学生作品展示。可以展示自己创作的一个微电影,也可以是剧本,还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影评集或者海报集等等。教师给予等级评价。
  四、“影像历史”拓展性课程的实践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报名人数爆棚
  由于课堂引进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每一种模式都从形式和内容上吸引学生,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
  2.学生满意率极高
  在学校教学的考核调研中,历史拓展性课程的满意率达到优秀,且处于满意率的领先水平。在关于影像历史的访谈中学生也提到:历史课有趣,有意义,在这里能学到很多延伸内容,而且轻松无压力。
  (二)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学习探究能力
  在拓展性课程的一系列实践中,我们都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准备,自主探究。以辩论赛为例,学生不仅要布置会场,还要研究辩论内容,模拟辩论情境。以2015年抗日战争题材角色扮演为例,为了深入刻画人物性格,这些扮演者忙中偷闲,认真地查找材料、摸索人物性格,几名学生经常聚在一起分析人物心理特点,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彩排,从而大大提升了活动组织实践能力和学习探究能力。
  (三)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这里所指的能力,还包括科研的能力,实现从“教书匠”向“科研教师”的转化。虽然影像历史的拓展性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并不是当甩手掌柜,而是要起到主导作用。例如,指导学生的影评写作,与学生一起探究活动设计,编撰校本教材,研究教学大纲等,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及科研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在“影像历史”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如仍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应试成绩产生冲突;学校硬件设施需进一步改善,课程研发的经费不足等等。但正视课程开发所面临的困难与不足,将是我们今后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以考定教”,随意缩压课程;“以练定教”,使学生深陷题海战术。语文教学成了模块化的“死应试”!   我们的现代文阅读评价到底是基于阅读素养的考查,还是基于答题技术能力的考查?值得深思,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要不要教真语文的问题。   作为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核心——阅读素养,PISA(Programme for
人教社物理必修1教材第一章第3节是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研究,是高中学生第一次将微元和极限思想结合起来,对较为复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行研究,最终得出匀变速运动规律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表达式. 教材首先通过“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用分段累积的方法估算物体的位移,用语言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如果时间间隔越小,应该是估算越精确,然后用v-t图直观显示,时间间隔取得越小,越来越窄的
摘 要:“时空观念”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思维方式。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时空观念水平的划分来指导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提升。其具体实施策略可以是:运用时空表达方式,培养历史思维的准确性;搭建特定时空框架,促进历史思维的深刻性;构建相关时空联系,增强历史思维的综合性;选取恰当时空尺度,培养历史思维的创新性。  关键词:历史思维;学科素养;时空观念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
摘 要:在某一节课上,教师在讲完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内容后指出:宰相一定程度上能制约君权,而内阁不能对皇权构成制约。事实上,历史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合作、协调是主要的,而且相权对君权的制约是很脆弱的。说阁权不能制约君权也不符合史实。只有把相权、阁权与君权的关系放在官僚制度的大背景下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键词:历史教学;官僚制度;君权;相权;阁权  在一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
初中思想品德以“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诚信”“责任”“理想”等说理课占了很大的篇幅。然而,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这些道理,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教学才能把这些“理”说清楚,并使学生自觉地付之以行呢?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以及对一些优秀课例的剖析,笔者总结出了提高说理课实效性的一些做法,供参考。  一、 通读教材,厘清“理”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框架  说理课中的“理
大陆和台湾,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拥有共同的文化心理,但两岸毕竟分隔多年,对于教育的理解和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大陆和台湾来说,英语学习都属于外语学习范畴,都有着大多数以中文作为母语的学生的教与学方面的规律探索的要求,其中包括指导英语具体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文件规定了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具有纲领性、法规性的特点,对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国家教育部2003年制订的《普
为了实实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文化素质、个性特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积极而有成效地推进课程改革,桐乡七中一直努力探索适合城郊结合部初中的“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之路。我们认为,学生学业“轻负担”应该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学生也能够承受的课业负担;而教学“高质量”是学生学业“轻负担”的前提,它应是学生整体学业水平的大面积提高。近几年来,桐乡七中结合学校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把“
写作是一种高级和高尚的创造,是运用自己的智慧调动阅读积累、人生体验、哲理思考的抒写性灵的生命之旅。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最佳体现,但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作文反馈信息来看,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却参差不齐,甚至有“一年不如一年”之感。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不可否认,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确出了一些问题。大量的语文教师要么在作文教学中基本不作为,要么把全部精力花在指导所谓的写作方法、技巧指导上,违背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应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甘当配角、当好配角。为此,教师应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第二课时教学主要涉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学生输入与产出语言的重要过程。写作是阅读的目的与成果,阅读是写作的保障,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阅读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开展读写整合教学,以写促读,以读助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第二课时;语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