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促进教学过程、课程资源、教法学法、评价方式的开放,培养学生的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开放 创新 语文教学
一、开放课程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开放课程资源,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立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相融合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体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言课程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所学习的母语有得天独厚的的条件,即满眼皆汉字一,处于汉语、汉字和民俗文化的海洋之中;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新闻,学生的日常生活……凡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的都呆以成为语文的课程资源。校内的,如校园景观,广播站;当地的,如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当时的,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鲜活的重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象;电视的,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大风车等。关键是教师要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和网络中的语文资源。恰当地利用这些资源,把它们有计划,及时地引进语文教学之中,加强语文课程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使语文课程源远流长的一道活水。如学习了《火烧云》、《海上日出》、《荷花》等课文后,组织学生去感受日出日落的自然美,欣赏万亩桃园的壮美,体验河边拾玛瑙的乐趣,陶醉于荷花池的清香…..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开创地方课程。如带领学生参观皖西烈士陵园,考查当地的革命斗争史;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社会环境,调研淮河水质污染等语文实践活动。总之,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就能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和语言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变得开放而充满创新活力。
二、开放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时空的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都要以学生掌握知识、智力得到发展为底线。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任何人都不能包办和代替。作为能动主体的学习主动性越大,学习效果就越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教师主导不是教师唯一,要看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主体也并不是一切都是学生说了算。
无论何种学科,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把获取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运用掌握的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去探究、发明、创新。这仅靠课堂狭窄的空间是远远不够的,应注重由课堂引向课外,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时空。图书馆、运动场、游乐场、风景区、网络都是学生的大课堂。所以课前让学生预习、思考,收集资料,将教学过程的课前开放。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好放手生计民:朗读、品读、表情读、表演读….放手让学生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学习语文后的收获,说自己的学习方法,说一个词,说一句话……总之,只有大胆的放,才能给每个学生练的机会,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要将问题带到课外、家庭和社会,做到课和开放。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时,课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看《三国演义》的电影。课堂上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以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课后鼓励学生编排课本剧,在自研自编的表演中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升华。这样,就将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连接起来,让学生有了一开放的学习空间。
三、开放课堂教学、实现教法、学法的创新
1、开放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就束缚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提倡启发式、方式、探究式教学。”这就强调了教法必须开放。放开手脚给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力,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2、开放学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切实实现学习方式的开放,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是实现开放式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构建、逐步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开放教学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创新
对于学生的评价考查是课程与教学评价中最为重要与复杂的一部分。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评价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去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中,要将定期的正规评价如小测验、表现性评价和即时的评价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对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关注与整合。对于学生的评价方法要多样化,除了纸笔测验,还可以进行访谈评价、问卷评价。同时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也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对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的主动权,能够充分体现个性差异。同样,表现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在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能够做什么,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与其他人合作、交流与分享的能力。在确定学生评价的主体时,应该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
另外,多年来,语文考试过分强调“依纲据本”,以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局面仍然存在。当前,我们要开放单一的考试评价为多元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开放考试方法
打破笔试一统天下的局面,变机械的测试为灵活的评价,实行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智能考试与行为评估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观察与测试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开放考试取材
突破围绕课本取材的局限、向課外取材,向生活取材。
(三)开放试题答案
变标准答案为参考答案,允许表达的多样化,鼓励个性化的创造,突出“采意不采点”的原则,只要求学生“意到”,而不死抠字眼,体现答案的多准性。
(四)开放考试内容
变单一化为多样化。语文考试内容不但要考察书面表达能力,还要考察朗读能力,演讲能力、听说能力、书写能力等。也可以将选择考试内容的权力还给学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试题。
(五)开放考试结论变单一的百分制为全面多样的评价:认知评价,情感评价等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
总之,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处处实施开放,才能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保证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袁善来.新课标理念下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J].教育探索,2015(08):38-40.
[2]张云鹰.开放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75-77.
关键词:开放 创新 语文教学
一、开放课程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开放课程资源,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立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相融合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体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言课程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所学习的母语有得天独厚的的条件,即满眼皆汉字一,处于汉语、汉字和民俗文化的海洋之中;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新闻,学生的日常生活……凡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的都呆以成为语文的课程资源。校内的,如校园景观,广播站;当地的,如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当时的,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鲜活的重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象;电视的,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大风车等。关键是教师要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和网络中的语文资源。恰当地利用这些资源,把它们有计划,及时地引进语文教学之中,加强语文课程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使语文课程源远流长的一道活水。如学习了《火烧云》、《海上日出》、《荷花》等课文后,组织学生去感受日出日落的自然美,欣赏万亩桃园的壮美,体验河边拾玛瑙的乐趣,陶醉于荷花池的清香…..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开创地方课程。如带领学生参观皖西烈士陵园,考查当地的革命斗争史;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社会环境,调研淮河水质污染等语文实践活动。总之,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就能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和语言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变得开放而充满创新活力。
二、开放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时空的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都要以学生掌握知识、智力得到发展为底线。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任何人都不能包办和代替。作为能动主体的学习主动性越大,学习效果就越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教师主导不是教师唯一,要看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主体也并不是一切都是学生说了算。
无论何种学科,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把获取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运用掌握的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去探究、发明、创新。这仅靠课堂狭窄的空间是远远不够的,应注重由课堂引向课外,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时空。图书馆、运动场、游乐场、风景区、网络都是学生的大课堂。所以课前让学生预习、思考,收集资料,将教学过程的课前开放。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好放手生计民:朗读、品读、表情读、表演读….放手让学生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学习语文后的收获,说自己的学习方法,说一个词,说一句话……总之,只有大胆的放,才能给每个学生练的机会,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要将问题带到课外、家庭和社会,做到课和开放。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时,课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看《三国演义》的电影。课堂上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以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课后鼓励学生编排课本剧,在自研自编的表演中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升华。这样,就将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连接起来,让学生有了一开放的学习空间。
三、开放课堂教学、实现教法、学法的创新
1、开放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就束缚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提倡启发式、方式、探究式教学。”这就强调了教法必须开放。放开手脚给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力,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2、开放学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切实实现学习方式的开放,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是实现开放式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构建、逐步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开放教学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创新
对于学生的评价考查是课程与教学评价中最为重要与复杂的一部分。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评价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去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中,要将定期的正规评价如小测验、表现性评价和即时的评价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对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关注与整合。对于学生的评价方法要多样化,除了纸笔测验,还可以进行访谈评价、问卷评价。同时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也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对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的主动权,能够充分体现个性差异。同样,表现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在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能够做什么,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与其他人合作、交流与分享的能力。在确定学生评价的主体时,应该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
另外,多年来,语文考试过分强调“依纲据本”,以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局面仍然存在。当前,我们要开放单一的考试评价为多元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开放考试方法
打破笔试一统天下的局面,变机械的测试为灵活的评价,实行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智能考试与行为评估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观察与测试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开放考试取材
突破围绕课本取材的局限、向課外取材,向生活取材。
(三)开放试题答案
变标准答案为参考答案,允许表达的多样化,鼓励个性化的创造,突出“采意不采点”的原则,只要求学生“意到”,而不死抠字眼,体现答案的多准性。
(四)开放考试内容
变单一化为多样化。语文考试内容不但要考察书面表达能力,还要考察朗读能力,演讲能力、听说能力、书写能力等。也可以将选择考试内容的权力还给学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试题。
(五)开放考试结论变单一的百分制为全面多样的评价:认知评价,情感评价等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
总之,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处处实施开放,才能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保证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袁善来.新课标理念下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J].教育探索,2015(08):38-40.
[2]张云鹰.开放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