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企融资风潮黄金捷还是黄金劫?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武夷星的经营举措并不是“拍脑袋型”和随意而为,而是一种整合企业所有资源的系统决策。
  经济的萌醒
  文件颁布以后,国内的茶叶流通领域开始允许国营、集体、个体商业及茶农等各类型经济实体经营茶叶,并且出现了茶叶交易市场。也是从这一年起,有众多的中国茶企从单个茶农闯市场起步,靠自有资金开始逐步发展。
  2012年5月13日,是第二届北京春季茶博会(全称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闭幕的日子,这其实是一场在国内已不鲜见的茶界展事,但还是吸引到了来自国内各产茶区的300多家茶企业以及印度、韩国、斯里兰卡等国外茶企业的参与。据悉,目前我国一年中像这样规模的茶博会至少不下十次,几乎每个产茶省都有由当地政府或协会牵头,由企业搭台亮相的茶界盛会。茶事频繁的背后,其实透露出的,是中国茶企业亟待转型及其实现品牌成熟、规模放大、效益倍增的焦灼欲望。尤其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国内大大小小的几万家茶企,整体产值竟不敌一家英国立顿,因此,尽管在世界上拥有茶叶产量、茶园面积、从业人员等种种第一,但我国出口茶叶的均价才不过2美元。无怪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王庆在谈到这些现象时,感慨地说:“中国茶产业还很弱小,面临的挑战很大。”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一体化的今天,摆在所有中国茶企业面前的道路,都艰巨漫长。要摆脱受牵制的命运,就要做大做强,而要做大和做强,就需要资金,就面临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不但迫切,而且早就无法回避。
  1984年6月,一份由国务院批转的《商业部关于茶叶购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意见的报告》中出现了如下字句:“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内销茶和出口茶彻底放开,实行议购议销,按经济区划组织多渠道流通和开放式市场,把经营搞活,扩大茶叶销售,促进茶叶生产继续发展。”这份报告使得中国茶叶流通体制的改革全面铺开,茶叶作为国家计划收购的二类物资的政策彻底松动。文件颁布以后,国内的茶叶流通领域开始允许国营、集体、个体商业及茶农等各类型经济实体经营茶叶,并且出现了茶叶交易市场。也是从这一年起,有众多的中国茶企从单个茶农闯市场起步,靠自有资金开始逐步发展。
  邱长寿是杭州满觉陇传统龙井产地的茶农,1984年时他刚刚三十出头,当得知这份报告的具体内容后,再也坐不住了。那年,他刚刚承包了西湖区白鹤峰朝南的4亩茶园,每天和同样出身于茶农世家的妻子一起,兢兢业业地培育着茶树。1980年代末,邱长寿将著名的龙井43号引入了自家茶园,这个品种由于出芽早、育芽能力强,所以是培育明前茶的好品种,也因此不只邱长寿,有许多杭州茶农都种上了龙井43号。由于龙井明前茶的产量实在不高,所以在20世纪80、90年代时,满觉陇以及龙井一带的茶农都是组成联盟,把明前茶凑在一起销售的。邱长寿说:“我就常常做中间人,到别人家拿茶叶,凑在一起卖。”到2004年时,邱长寿的儿子办起了杭州元长泰茶叶有限公司,他把邱长寿做过的事情,做得更专业了:不但收茶卖茶,还根据客户的各种要求,定制独特的茶叶容器,古风淳朴的瓷瓶或者竹器,在礼品市场上很受欢迎。而邱长寿在儿子的公司里没有头衔,也很少插手公司的事情,他到现在还是穿着解放鞋、绿军装和白色线手套,有点时间就去白鹤峰半山腰的自家茶园巡视。
  而在中国最著名的岩茶产区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村,茶农陈墩水的故事同样典型:1978年,天心村为了鼓励茶农种茶,集体出钱帮助大家买茶苗,每个劳动力种150棵,种好了归茶农。陈墩水家当时有四个劳动力,种了600棵茶苗,大约1.2亩。1985年在政策推动下,天心村成立了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添置了风选、分筛、拣梗机等制茶设备,陈墩水则于1986年当上了厂长。当厂长就意味着要到外地卖茶,就必须掌握做青、焙火等关键技术,陈墩水便在多年担任生产队“青师傅”的父亲指导下,成了村里较早掌握全套制茶技术的茶农。1989年,陈墩水成立了自己的企业—慧苑茶厂。回忆最初的情景,他笑着说:“当时只能做500多斤干毛茶,还不够一个客户的需求,现在产量已达到1万多斤。”由于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包销,一开始陈墩水并不太愿意把茶叶卖给外地客户,直到20世纪90年代时,他才放开思路,拓展起了外地甚至国外的市场。
  可以看到,像邱长寿、陈墩水这样的茶农以及由茶农出身的企业家,至今仍是中国茶业市场的主体。改革后,中国茶产业虽经过大浪淘沙,但相比其他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这一行业市场化的步伐仍非常缓慢,留下来的大多数茶企还是小企业。由于茶行业的门槛较低,在企业的初始阶段,资金显得并不是特别重要,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的市场推广、品牌建设、渠道打造等就成了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从这一刻起,资金就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导致了种种不足:在福州,来自福建安溪的4000余名茶商办起了5000多家茶企业,总共加起来年营业额才过13亿元;在贵州,全省大大小小近7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中,有一半以上在从事贴牌生产,优质的茶叶因为无名无姓,只能由外地企业赚取高额利润;而在湖南省2010年公布的省百强企业名单中,唯一上榜的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还是一家国企……
  说起缺少资金的艰难,一些中小茶企的经营者有着切肤之痛:“我们需要扩建厂房,但扩建就需要资金;我们想开发品牌,但要开发品牌就得通过QS认证,就得增添设备、培训员工、设计包装、建立茶叶销售门市……可以说处处都离不开钱。可我们规模小、效益低,融资的手段和空间都十分有限,因此对我们来说,寻找资金的扶持,简直难于上青天。”由此可见,资金链断裂的威胁,已使不少处于产业链底层的茶叶企业,在中国茶产业规模化的进程中望而却步。
其他文献
在都市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显山不露水,却默默地追逐理想,捡拾那因中国文化而起的艺术梦想。他们在他们的世界里,发现、欣赏、交流、陶醉,在不经意间串起中国文化的断层。他们,被叫做收藏家,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  大藏藏于市  初见萧圣环,发现他与我想象中的收藏家大相径庭:没有皱眉凝思、不着唐装汉服,只捧着一杯茉莉花茶,与人随意交谈。说起来,他从事收藏已经有二十年了,见过了太多的悲喜交集,早就修得一颗
期刊
虽然祁红的崛起只是徽商进取和扩张的一个注脚,但这注脚却格外浓艳和醒目。  褶皱徽州,风情祁红  祁门红茶的兴起,与徽商们游刃有余的商业推广密不可分。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国际影响的茶类之一,我们宁可把祁门红茶的产生与发达当成是商业文明和自然造化双重作用的结果。  在描述这一概念之前,我们把目光对准皖南那一带褶皱丛生的山水,而这一地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徽州。  溯源追本,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
期刊
水松石山房主人HUGH MOSS说:『所有艺术都是向经验作出的创造性回应,这应该是个最全面的定义—足以引起在不同层面热切追求艺术人士的共鸣。』然而,这个创作性回应耗费心力,却也魅力无穷。从物品制作到出售,整个过程趣味十足,对真如堂而言,寻觅,发现,品味经典并加以理解完成创作,最后经历出售的过程,知道一件器物的去向和归宿,多年以后想起,生出些许怀念,实在是件很美好的事。  真如堂的设计理念不在于呈现
期刊
近期,某国际环保组织屡屡检测出知名茶品牌包括全球最大品牌“立顿”茶叶农残超标,引起媒体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整个茶行业受到比较大的震荡。本期,本刊请到了几位资深武夷茶人,共同探讨武夷岩茶的农残控制问题。  主持人:最近,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茶叶“农残超标”调查报告,在中国茶行业掀起了一场“风暴”。多家知名茶企的产品被曝“农残超标”,这些产品涉及到绿茶、花茶和铁观音等多个茶类。在整个事件的发展始末,我们
期刊
胡必成说:“二十一世纪是武夷茶和中国传统文化风靡世界的时代,  我要为武夷茶和传统中国画走向世界而辛勤耕耘”。  “琴棋书画诗酒茶”,自古以来茶就和文人墨客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数千年的武夷文明史里都氤氲着浓浓的茶香。卢仝、苏轼、范仲淹、陆游、袁枚等这些曾结缘武夷的风流才子都曾在幽雅的茶香中留下许多赞美武夷茶的绝美诗篇。美妙绝伦的武夷茶为这些风流才子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今天又有一位从大山里走出的山水
期刊
附篇  一、武夷岩茶年中行事  一月  季节:  小寒—本月五、六、七日间。  大寒—本月二十、二十一日间。  茶事:  利用农闲采取茶蛄蟖越冬卵块。  利用农闲采取茶丛中枯枝,以利茶树生长。  清理屋后庭园,厂内进行大扫除。  准备过农历新年(各厂包头大都返回原籍江西)。  二月  季节:  立春—本月三~五日间。  雨水—本月十八~二十日间。  茶事:  计划本年作业方针,设立账簿。  准备首
期刊
博主简介: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讲师。  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专栏《茶潮》作者。  中国海峡茶道杂志每月专栏作者。  著作《喝茶慢》。编著《约会中国茶》(合编)。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宿舍村华文学会茶道讲师。  中国福建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客座讲师。  1999年以及2008年曾造访英国伦敦The Bramah Museum of Tea and Co
期刊
青春如茶—有多少梦想在等待,就有多少滋味待沏开。  如茶青春  射手座AB血型的张赫津,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女孩,尽管外表秀丽,骨子里却有着男孩般的刚强,所以她评价自己“吃得起苦,也耐得住寂寞”。  2010年时,张赫津还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一名在校生,误打误撞地,她进入了一个明星大腕云集的剧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演的角色,是从二百个女孩中挑一个人,所
期刊
第八章 岩茶销售概况  岩茶主要市场在闽南及南洋群岛,所谓闽南即包括泉漳厦各地,居民素极嗜茶,多饮乌龙茶。且侨居海外者,尤喜饮用,一因家乡土产用以消遣,聊慰旅怀;一因南洋热带,在日常生活上需茶冲饮料最切,于是饮用福建乌龙茶之风,盛行遍及南洋群岛。侨胞虽一掷千金,购用此项嗜好品,亦不稍吝惜。  第一节 岩茶销售之组织系统  岩茶之销售市场不广,故销售组织系统亦较单纯,是以自生产者至消费者不如红茶等
期刊
进山做茶近半个月了。前些天,忽然手机叫个不停,查阅一番,数条一样的信息:范总,有事相商,见字回电。俺急忙回电。原来是一位牛人有意高价收购俺的公司或转让俺的猎人商标,还说将来要把公司包装上市,将猎人品牌如何做大做强……  电话里,俺问他是否见过大河里的石头?是否见过山涧里的石头?他反问俺,问这话啥意思?  俺告诉他,大河的石头之所以叫“河卵石”,是因为它又圆又滑,才能远走江湖。而山涧里的石头方正不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