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两个课堂,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

来源 :中学生导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1983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探究性学习不但成为历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而且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學实践谈谈研究性学习在“课内”“课外”的实施情况,以求与同仁探索、共勉。
  一、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和活动需要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历史课堂要改变旧有的师生角色,要由原来的历史教师“教”历史变为师生共同探索历史、研究历史。改变“一言堂”的局面,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给学生阐明观点、想法的机会。同时还要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去表达,只要有了表达的欲望,学生自然就会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解决。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顺其自然增强了。在课堂上,只要学生敢于表达、只要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他们都会得到一片热烈的掌声。
  1.创设历史情境,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历史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历史情境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目前,在历史教学中模拟“历史情境”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利用多媒体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红军长征》,我先播发电视剧《长征》中录像及歌曲“十送红军”。这首歌蕴藏了强烈感染力,使学生兴趣盎然。随后,因势利导,提出问题:(1)井冈山的老百姓为什么要“十送红军”?(2)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省、市?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3)红军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胜利的?(4)你心目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这样很快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探究这段历史的兴趣。
  (2)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综观近几年高考历史材料题的命制,大多以“新材料、新情景”为载体,以“新问题”为设问的方式呈现。这充分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趋势,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为此,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材料,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例如,《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文化”的“佛教盛行”一节,可以利用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来创设新的情境,进而让学生分析“此诗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当务之急是关键。
  (3)假设法。这是一种将历史人物进行角色变换,对其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判断或评价的方法。例如有教师讲《戊戌变法》,当同学们为袁世凯的告密而愤恨之时,话锋一转: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出卖,戊戌变法能成功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沸腾起来了。
  (4)分工合作,团结制胜。课堂中采用分组教学,是学生学会合作,增强竞争意识。如在历史必修3的《“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教学中,就可以创设多种情境,诱导学生进行探究:关于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找家”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把不同学派的思想主张进行归类。让全班同学参与,在游戏中掌握各家思想的内容。关于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地位及主张、当时的社会适应性,也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孔子周游列国》小话剧的创作、表演以及评价活动,各小组学生对此兴趣高昂,自然而然的就会去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其他同学要完成评价任务,也会主动地掌握相关史实,在一次生动而有活力的表演中,学生在愉悦中就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同时达到了协作、交流的目的
  2.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历史,激发探究兴趣
  新课程要求改革后历史教学更加贴近社会、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可运用热点问题,将教材上的史实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讲《世界格局新变化》一课时,从时事新闻等入手,举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美国对伊拉克的袭击与制裁等事件,说明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21世纪的和平仍面临着挑战。如讲授海峡两岸的关系,以“如果你是马英九总统,针对海峡两岸的关系你将在中大发表怎样的讲演?学生拟出“求同存异,共创美好未来”“开创和平共荣之道”等题目,并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回顾历史如“中大与孙中山”“国民党”“九二”等,并展望共创美好未来是海峡两岸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一)指导撰写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掌握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体悟研究的成就感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我结合教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鼓励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如讲完中央集权的确立,给学生推荐有关书目,网址或网站,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搜索、筛选资料,独立完成小论文《我心目中的秦始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各显神通,大胆地对秦始皇进行了自主的评价。学生写论文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历史的过程。通过这一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寻找历史材料、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我们以年级为单位把优秀论文张贴到宣传栏中,并编辑成册。
  在选题上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课题范围不能太大。找准一个点,就可以了。比如,我们高一开设“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研究”这样一个大课题,其中有两组确定的课题是“李鸿章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研究”。这样的课题很明显范围太大,李鸿章,孙中山的思想研究范围很广,对他们的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使研究凭借高中学生的学识水平也不可能出好的成果。如果我们把课题改为“李鸿章是怎样创办洋务企业的?”“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这样范围就小了,方向明确了,查找资料有的放矢,研究自然容易多了。   第二,课题要有现实意义。历史课题研究不仅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要有它研究的现实意义。历史文化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所以课题最好能够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发挥“以史为戒”的功能。如“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与今天的改革开放”,“孙中山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等,这样的课题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二)开辟第二课堂,举办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组织历史课堂活动课,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的能力。
  1.举办《时尚大讲堂》,邀请专家名师主讲。包括时事热点、人物评说、时政评论、我所亲身经历的历史等专题讲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2.举行辩论赛活动。是指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学术问题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赛前老师要指导学生关于辩论赛的基本知识,包括立论准备,信息材料的收集与整理,辩词的撰写,语言的流畅性、逻辑性,攻防谋略,辩手的选拔,应变能力等。我们开设了这样一个关于李鸿章的辩论题:“有人说,他是刽子手,他是卖国贼,他是大奸臣,也有人说他是改革家,他是出色的外交家,他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你信吗?”一开始学生对这种竞争形式非常感兴趣,各组齐心协力查找资料,商讨每一个问题。辩论的时候正反方情绪激昂,各抒己见,争的面红耳赤,最后也不分高下。老师总结时对正反方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但也要指出不足,同时提醒学生要全面的、辨证的和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课后同学议论纷纷,余意未尽。虽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但这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所要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
  3.编撰历史小故事编演历史短剧小品。如:学完《大变革的时代》一课,我让学生尝试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变法》,通过同学们自己,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情景,变“死”的历史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到主动的活动学习中来,通过动脑、动口、自编、自导、自演的学习活动,学会了活动的基本方法,又让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达到了历史教学的目的。
  此外,还包括故事会、历史典故成语大赛、小调查等,这些活动课为我们组织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三)走进文物,实地考察
  这是通过对历史遗迹、文物以及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故事、歌谣等史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考察某一地域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影响的一种方法。如“国民大革命”这一专题,就需要学生首先要对国民大革命在惠州活动的史料、遗迹以及传说故事能作尽可能多地收集,通过惠州发现國民革命军证章该章进一步印证北伐名将叶挺部队在北伐期间及参加南昌起义配用的,虽然这枚章不是叶挺本人佩戴的,却记录了叶挺在革命中的丰功伟绩。然后再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从而得出客观而科学的结论。显然,这种学习方法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宜为高中学生采用。
  米勒说过:“教师应该较少阐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要指出所教课程的戏剧性及美妙性,引发美感。”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和可操作性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做历史”中学习历史,与传统的“听历史”“读历史”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教材不可能用过多的文字讨论什么是研究,怎样进行研究,只能在各个单元中结合课题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相应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研究活动中充分体验,这正是探究性教学的目标体现。学习方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终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职责。
  (作者单位: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广东   惠州   516000)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施小旋,毕业于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现为汕尾市城区新港街道海滨小学美术教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國画学会会员,汕尾市中国画学会会员,汕尾市城区美术家协会会员。
期刊
校门前的老柳树擺起了身子,柳枝在风中交错、摇摆,像是即将要分别的人们拥抱、握手再挥手,难舍难分。我也要告别这里了——这所我生活学习了六年的学校。  “无言独上教学楼”,教室的大门还敞开着。是有人和我一样不愿离去,还想再回来看一眼吗?走到门口,我仿佛看见了初来学校的那一天,有人“不打不相识”,有人默默坐在窗边,有人在看书,还有人在“高谈阔论”。当年一群迥然不同的孩子集合到了一个小教室里,现在又不得不
期刊
摘 要: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发展不仅将文化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同时也更加强调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本文结合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篮球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展开了深入分析,以期将篮球运动的教育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一方面为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建立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篮球运动;青少年;身心健康  引言:作为一种综合性强、普及程度高的体育项目,篮球运动已经成为青少年体育课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创新,越来越关注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实现音乐教学和德育的有效融合,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还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基于此,针对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应该深挖教材德育内容,激发爱国情感;加强知识实践,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剖析音乐创作背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高中音乐;德育;渗透策略 
期刊
接近一个月的比赛活动结束了,回顾这一路赛课的经历,从校级赛到区县赛、再到全市赛,每一次我都有深刻的體会,苦于思索,巧于呈现,我想这其实并不是百舸竞争流,而是切磋互促进,哪怕你教学经验丰富,走向更大的舞台时,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上转型提质。  校赛——全新体验,受益匪浅  3月11日星期四,下班打开微信,看见区里的教研群有一个语文教学展示活动通知,没太放在心上。第二天,才知道通知要求每校要举办校级初赛,
期刊
男:头顶一片天   脚踏这方地   七尺讲坛是我们耕耘的沃土  女:捧着一颗心   带着满腔情   春风化雨孕育了桃李天下开  合:我们是自豪的班主任   班级是我们追梦的舞台   我们用真爱播撒现在   托举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男:清贫与执着   平凡和坚守   我们用青春勾画最美的音符  女:知识和智慧   耐心与真爱   我们用奉献谱写师魂的赞歌  合:我们是幸福的班主任   班级是我们最美
期刊
摘 要:2017年版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活动观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为核心素养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英语活动观;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一、英语活动观的内涵  英语活动观具体而言是指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依托不同语篇类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的英语活动来感知
期刊
摘 要:在高中阶段,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德育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理应充分渗透于数学教学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感悟其中蕴含的丰富人文哲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高中数学老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勇于求知的精神;挖掘数学教材,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的名课、优课精彩纷呈,目不暇接,我们要保持理智,在教学中不能“盲目学风”,也不能“盲目照搬”,只要吸取精华,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走自己语文教学改革特色之道,做到摒弃全文串讲,让学生多一点潜文悟意;少点用多媒体,多一点让学生品读语言;少一点合作讨论,多一点让学生运用语言,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成功,才能将教学改革向前推进。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改革;评价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教育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一种新型的教育课程走向我们,那就是个性化拓展训练,创新课程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个性化拓展训练是对已有教材的一种修改和补充。现存教材中很多知识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快速发展的当下很多课本知识都不再适用,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调整,因此个性化拓展训练应运而生。它主要是补充、完善、优化传统课本中的知识,以便于更适合学生,给学生的课外增添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