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江苏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研究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分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探索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廖志凌(1971-),男,湖南衡阳人,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刘贤兴(1964-),男,江苏靖江人,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YB2009096、JGZD20090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1- 0012-02
  
  江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在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在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和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特别是目前,很多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究其原因,与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关系:没有专门的专业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最后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等。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为依托,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
  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理论界和广大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概括起来,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教育管理部门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和策略研究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个共识在教育界也已经形成了从教育管理部门到高等学校自身都统一的思路:即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沿阵地。从高层次体制策略和理论研究来说,各地方教育管理部门都在进行不同层次的探索、调研和讨论。上海市教委2006年专门成立课题组研究了这一问题,形成了《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报告》,报告中探索了政府与高校共同推动创新机制的思路,包含全社会创新人才培养支撑体系、转变政府管理为公共服务、搭建服务平台等。同时教育管理部门也从宏观高度强调了高校自身建设的策略,其中提出的重点解决问题包括: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創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创新活力的平台建设等。有关的策略和思路更多的思考尚处于探索、分析阶段,有关的初步理论思路可以在高校改革中起到拓展思路、指引方向的作用。
  2.高等学校关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践操作和研究
  高等学校一直在积极从事有关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体系平台的思考和实践,尤其是在各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中都融入了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想法。创新人才培养在全国高校中都已经成为实践的热点。许多高校已在某些方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路,并取得了实践上的突破,如上海交通大学校企联合的“产学研联盟”、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四年不断线”的实训教学新模式等等。
  3.西方国家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分析和研究国外高校的实践成果为主,了解国外教育专家的理论并探讨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国外知名大学的发展思路和学生培养思路往往更具个性化和自身特色。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认识到自己在硅谷无法和麻省理工、伯克利、斯坦福等高校竞争,就选择了一时不被人看中的高分子材料导体研究方向,结果在20年内从一所二流大学成长为连续三年有三位教授获诺贝尔奖的知名学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的探索
  1.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性教育思想和观念
  主动适应高等工程教育系统化、现代化的趋势,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工程素质为主线,积极开展“四位一体”(将课程、专业、学科和实验室建设融为一体,简称“四位一体”)综合教学改革,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和实验室建设负责人为首的教学团队,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课群)建设为基础、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实验室建设为保障、以专业技能训练和科技制作为依托,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凝炼和建立体现个性化教育和工程应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系统构建实践创新教学新体系,凸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优势,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示范基地。
  2.以创新设计为核心,工程训练、系统训练为抓手
  构建多元化学习环境,营造研究性学习环境,提供开放式、多层次、多种类的创新环境,为学生构建按兴趣、跨学科、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又超越理论教学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的环境。
  3.以各类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为手段
  充分发现优秀人才,实施分类、分层次培养,促进个性化发展。将专业技能训练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并让专业技能训练的效果在科技制作中得以体现、检验、强化和完善,使学生在专业技能训练和科技制作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1.结合专业内涵与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江苏省电气制造行业和机械行业的发展优势,发挥学科特色,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老三段”体系,把工程设计与应用贯穿于课程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诸多环节,消除各教学环节相互脱节的现象。将传统的“老三段”课程体系变为由“五条线”(电气工程科学基础线、计算机能力线、外语能力线、工程应用线、创新线)组成的新体系,结合本专业的学科优势和学生就业状况及市场需求状况,动态优化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2.深化“四位一体”综合改革,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按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四位一体”综合教学改革,以课程(课群)建设为基础、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实验室建设为保障,建立以课程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实验室建设负责人为首的教学团队,组成国家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小组,负责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工作。同时,以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为重点,促进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建设和整体提高工作,特别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培养工作,适当引进电气制造企业(集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学团队,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3.结合办学特色优势,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以我校原有的学科和专业特色与优势为依托,确立“高起点、高目标、交叉、融合、创新”的改革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强调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注重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和信息科学在电气工程各领域中的应用,并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围绕“三大知识”系列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特色的要求,注重工程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围绕特种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电力装备制造与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控制与应用系列三大知识系列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平台(如图1所示)。
  加强课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加强基础、强化能力、主干学科突出、相关学科渗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统一、传统课程与跨学科课程并存、必修与选修互补的有序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现“厚基础、宽口径、能力强”的人才模式,适合电气工程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
  5.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各环节质量标准和有效监控体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制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全面监控教学过程,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听课制、同行教师听课制、教学督导员听课制、学生评教制、学生信息员制、电子信箱举报制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教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我校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结束语
  以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为依托、研究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强和完善,其他相关专业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桂英,粟时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44-47.
  [2]王立欣,康玲,王明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S1).
  [3]王勤,王成华,郁斌,等.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87-89.
  [4]胡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工作方法单一,出现形式化的倾向;同时,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也缺乏执著信念的支撑。所以,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要想取得突破,应多从事现实生活中的实证性研究,注意区分人们社会生活的背景、地域、族群等方面的差异,对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应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精神生命    人与动物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拥有意志和内心世界,并且不满足于自然生
期刊
摘 要: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都具有一定的可以开发的潜能。本文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持t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关键词:课堂教学;开发潜能;多元智能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出版了他的著作《智力的结构》,在这本著作中,加德纳教授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简称
期刊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现实中,实践类教学往往得不到重视。由于种种原因,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关键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力支撑,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
期刊
摘 要: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高职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心理健全的高职学生是高职院校的责任,示范性高职院校更应该抓住契机,调整办学方向,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心理障碍、生理疾患、情感挫折、学习和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及周边生活环境的变故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期刊
摘 要:中外联合培养本科生教育是大学国际化的重要内容。积极贯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抓好教与学两个关键,实现人员、机制和经费保障,树立为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服务的基本思路,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采取有效的基本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抓好联合培养学生的学风建设,并由此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化大学。  关键词:联培长;学风;运行机制    大学的国际化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途,中外联合培养学生(联培生)的教育方式则
期刊
摘 要:为了解高中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并分析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以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对两所重点学校300名高中生进行测试。结论显示,高中生存在学习倦怠的现象,且高中生的学习倦怠年级差异显著;高中生的学习倦怠与自我控制能力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控制对学习倦怠有负向预测力。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倦怠;自我控制能力    “倦怠”(Burnout)一词源于美国,最初
期刊
摘 要:本文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的基础上,对目前大学生行为规范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和分析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与行为规范上存在明显问题的学生之间的行为和思想意识的差别,总结了大学生不良行为规范的主体意识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规范;主体意识    一、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现状    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已有30余年,随着高考体制和高等教育模
期刊
摘 要:当代学生的多元解读既是一种富有个性的价值体验活动,也是充满价值冲突并需要教师予以有效调控的教育主题。实施“激发探关~构建”三位一体的价值引领方略是教师克服价值调控乏力,提高多元价值观教育实效的可鉴之策。  关键词:多元解读;激发;价值引领    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笔者近期旁听了数节思想品德课后发现,在当今多元文化社会,实施“个性化”的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获得价值观上
期刊
摘 要:深度辅导是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更是教育环境多样化的客观要求。深度辅导的实质内涵是,在帮助学生解决或缓解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学生尽早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加快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在这一内涵指导下’实践中唯有构建起“立体化”的辅导模式,不断完善和提高辅导技能,辅导员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贴心人、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才能使深度辅导真正实现其目的,
期刊
摘 要: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历史责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因材施教、培养并加强创新人才管理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培养尝试的创新实验班,它的管理对象有异于普通班学生,教育对象及层次上存在差异,必然促使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上进行调整,从而决定了它的管理模式与普通班级管理模式有较大的不同。  关键词:创新人才;高校;创新实验班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