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校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领航员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cici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文化强村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更是新農村建设中居于首位的新阵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好与坏、快与慢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成校的教育处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教育对象是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农民,学校办学的宗旨应该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桥梁。因此,农村成校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的文化科技、职业技能水平和改善能力,也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这表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成校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农村文化礼堂;成校教育;领航员
  【中图分类号】G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146-02
  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继承了农村优秀传统美德,传播了现代文明,引领了主流文化,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立足现代文明,广泛开展实用知识和致富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经营能力,推进农村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现代科学、法律、网络、健康生活等知识的教育,增进农民科学素养,提高农民的现代生活质量。
  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与乡镇成校在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开展不谋而合。农村成校的教育处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教育对象是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学校办学的宗旨应该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桥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召唤,必然赋予农村成校新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它既为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发展空间。农村成校要树立全方位的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活动,找准开展成人教育的结合点,必须以突出农民素质提升为侧重点,真正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匹配。看来,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离不开乡镇成校的参与,更离不开乡镇成校的“领航”。
  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离不开乡镇成校的引领
  目前,大部分农村文化礼堂在活动的开展上,主要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如跳佳木斯操、健身舞、排舞等,而诸如礼仪活动、讲座论坛等具有思想道德教育意义的活动就开展得比较少,更不要说开展生产技能、营销能力相关经济建设的培训活动了。甚至有个别村没有像样的文艺队伍,除了上级部门的文化下乡,无法开展村级文艺活动。乡镇成校的培训活动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开展将会打破这个格局,各项培训在文化礼堂内进行不但营造了农村文化礼堂的氛围,还引导了当地农民参与到文化礼堂建设的各项活动中来。
  1、乡镇成校是农村成人教育的基地。
  农村文化礼堂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娱乐的场所,也不只是一个承办“红白两事”的场所,它还承担着传承文化、传播文明、凝聚人心的使命。就目前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情况看,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内容方面存在单一、无规划等问题,具体表现为:“礼仪活动”、“民俗文化活动”不突出、缺乏深入挖掘;“村歌”等特色工作启动比较晚;文化礼堂专管员队伍缺少培训,对农村文化礼堂认识不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没有进行很好地梳理。因此,推进这项工作不能凭一时脑热,必须要有效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认识到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重要性,并投身其中,同时还要调动村民积极性,群策群力。在这个过程中,乡镇成校必须站出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确定有文化底蕴,有群众基础,村干部有干事激情的村来付诸实施。
  乡镇成校在推进成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是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实践领域。从农村地区的实际看,农村成人教育的实践基地主体是乡镇成校,因为它不仅是“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多功能的农村成人教育基地。”所以它既是农村成人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中心阵地。由于乡镇成校不仅自己要办学,而且还负有“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对口办班的”职责,包括村企办学在内的办学指导等任务,所以它既是广大农民的学习中心,又是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关键环节。
  2、乡镇成校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源动力。
  农村文化礼堂是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既没有组织编制、人员保障,又缺少财力等资源的供给。打造文化品牌,必须要借助外力支持,创新文化礼堂联动模式,就是要借助当地乡镇成校的力量,推动文化“输血”向文化“造血”转变,因地制宜地建设村落文化品牌。乡镇成校有能力设计载体,组织干部联片接对,正向开展文化礼堂队伍培训,常态化组织文艺骨干培训,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文化礼堂活动品牌。
  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主人。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需要调动农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突出农民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只有农民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中表现出自主性,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才有基础;只有他们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中表现出能动性,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才有可持续性;只有他们表现出创造性,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才会有活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的培养真是乡镇成校的教育主体,农民在乡镇成校的各项培训中训练技能、增强素质,才能更有效地搞好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
  3、乡镇成校是农村培训市场的主导者。
  目前,不少农村文化礼堂使用效率低下。由于很多农村片面追求验收,在建设上照搬照抄,文化设施简单类同,难以吸引群众。而投入资金较多的图书室等却因场所管理服务不到位、设施设备更新缺少科学性等原因,闲置现象居多。文化设施在使用上存在不均衡性,如当前的群众性排舞热和健身热,参与者多,由于文化广场及排舞设施不是文化礼堂验收中明确要求的项目,致使礼堂设施建设与群众文化诉求不对接,从而造成使用效率低下。更为突出的现象是,进出公共文化场所的多是老年人和儿童,年轻人缺位,使得农村文化礼堂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老年活动中心的代名词。
  乡镇成校的培训活动在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扫盲培训,让年龄大的村民走进农村文化礼堂,在学文识字中,全方位地感受农村文化礼堂多方面的气息;双证制培训,让中年人走进农村文化礼堂,在学习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同时,领略农村文化礼堂多样风采;礼仪健康知识讲座,让少年儿童走进农村文化礼堂,在学习文明礼仪中,健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离不开乡镇成校的护航
  1、农村文化建设快速发展需要农村自身文化人才的支撑。
  村级文化礼堂建设完成后,文化条件设施发生了根本变化,村民文化活动的热情迅速高涨,文化活动类型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层次逐步提高,而村庄内部的文化人才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目前,安昌镇四个有文化礼堂的每个村只有一名文化活动员,仅仅依靠外部的力量(政府的文化宣传部门、高校、地方文化机构等)很难持久深入。关于文化人才问题,迫切需要在统筹城乡文化建设的大思路下考虑一些具体问题。一方面要加大传统的文化“三下乡”、大学生村官等项活动,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农村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不仅支持农村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还要支持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挖掘和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充分利用现有的乡村知识分子(教师、医生、农技人员等)。还要调动社会文化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和潜力,尤其需要政府部门对农村文化志愿者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采取更有力的扶持措施。
  乡镇成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最接地气的学校。农村人才在乡镇成校几年的努力下已充实到农村的各个角落中。这些农村人才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中流砥柱,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参与者,更是缔造者。
  2、农村文化建设快速发展需要农村个性品牌的传承。
  一些村被动建堂,造成文化礼堂的统一模式,没有个性和特色。要想真正发挥礼堂的作用,必须挖掘特色,突出礼堂主题。同时,镇、村要建设有地域特色的文艺团队,支撑文化礼堂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让群众真正变成活动的参与者、表演者、组织者,成为倡导健康休闲、文明新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每个村居都有不同的历史文化,村史、村情,民风、民俗,祖训、家谱,都有它们独特的历史记忆,也是每个村居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乡镇成校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因村而异”、“因村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每个村居独特的文化特色,展现特色文化,传承民俗,让村民知道本村文化的根,了解本村文化,打造名副其实的“精神家园、文化殿堂”。因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設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农民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实现乡村文化的真正回归。
  农村特色文化,是把主流文化与乡土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文化。这种特色文化形成的土壤就是农村;乡镇成校在日常的培训活动中有机地结合当地特色文化,鼓励村民自发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对农村的文艺骨干进行培训,让农民积极参与,并把日常生产生活融入文化活动,使文化形式和内容与村庄实际、村民生活密切相关,使农村文艺作品具有强烈乡土气息,并为当地村民喜闻乐见,这样的农村特色文化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影响农民的价值观。
  三、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离不开乡镇成校的整合
  1、乡镇成校具有完善、积极的教育资源。
  农村成校新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就是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各类教育资源,实行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形成合力,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政府领导统筹、社区教育机构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支持的管理模式。整合农村中小学、经济综合服务中心、农技推广中心和群众团体等部门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形成优质高效的农村文化礼堂综合能力开发工作机制和网络。落实以农村为主体、农民为对象、文化礼堂建设为基础的教育管理体制。成校有明确的办学责任,有“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还有为农村文化礼堂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管理环境,实现结构优化、资源共享、师资互通,以发挥教育资源的综合效益,保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组织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措施落实,保障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2、乡镇成校具有协调、融合的组织机能。
  农村文化礼堂不是一个文化单体建筑,而是一个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长效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努力实现村级文化资源布局从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文化场馆功能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着力提高村级文化场所和设施的综合利用率,这就需要管理与内容的整合。文化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党政其他部门可将自己配送的内容制成菜单,而真正落实时得整合各部门资源,由一个统一的牵头部门,负责联络组织。这样就便于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合理安排时间,使得礼堂内全年内容丰富充实,形式多样而不重复。各单位部门也能更好地安排时间,开展各自擅长的活动。乡镇成校就是一个起到这样枢纽作用的组织。
  农村的文化建设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和力量,是不切实际,也是不尊重历史的。安昌镇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导,组织了“三支援军”,即三种类型的专家队伍。一支是来自高等院校从事文化研究的“学院派”专家们,他们侧重于宏观历史的梳理,重要理论问题的提炼;一支是来自党政机关部门学有专长的“领导专家”,他们把握方向,提供资料,协调组织;一支是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草根”文化专家,包括从事文化设计经营的地方文化名人,他们可以提供各类专门的支持和服务。同时也有“三支队伍”。一是村中的“文化精英”。许多乡村都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艺人”、“田秀才”、“土专家”,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对乡村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在文化礼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村中的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他们有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有展示文化才艺的天赋,他们是村中书法协会、武术协会、龙灯队、排舞队的骨干;三是村中的普通群众。他们作为文化建设的潜在力量,会随着文化礼堂建设的扩展和深化,逐步参与到各项文化活动中来。这些资源和力量如何有机地组织起来,协调起来,乡镇成校起到关键的作用。只有乡镇成校才能把这“三支援军”和“三支队伍”揉合在一起,形成合力。这样内外结合,坚持外部资源支持与内部资源挖掘相结合,以内部资源为基础,以外部资源辅助,并逐步走向自主自立,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才能走得更远。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土壤在农村,乡镇成校的立足点也在农村。乡镇成校的发展离不开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更离不开乡镇成校的“领航”,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总之,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中,乡镇成校要起到“领航员”的作用,坚持摇旗呐喊又脚踏实地的工作,从方案、制度到具体措施,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葛慧君,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新华网浙江频道
  [2]沈向荣,临安建设村级“文化礼堂” 构筑农民群众精神家园的实践与思考,浙江在线浙江文明网
  [3]刘国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01期
  [4]谢木刚,创新成教工作思路探索成人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1年第07期
  [5]陈小如,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科教文化2011年第08期
其他文献
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伴随着教育教学的过程自己也在慢慢成长,是学生让我不断地感悟到教育的真滴,是学生让我知道了爱心和耐心的重要性,越来越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了,感谢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给我带来的快乐。  做一名好老师,更应该学会与人为善,工作中我更关注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引导、鼓励他们每天进步一点,你就是最优秀的学生。我大胆地让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克服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张明是我们班
期刊
摘要:教与学学术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一种耦合的关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应以教与学学术的理论为指导,以专业性、学术性教学发展服务机构为定位,以“师生并重”为建设理念,以教师教学实践问题为导向,组建结构性的服务队伍,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菜单,对服务对象进行发展性的评价,构建跨学科的教师教学共同体。  关键词:教与学学术;教学发展中心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日益深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期刊
摘要: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好语文,学习兴趣很重要;只有对语文感兴趣,才能为学好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思想时有好多引起兴趣的方法,其中衔接语是一个重要方面。课堂使用恰当,应用得体,它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探求,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衔接;衔接语;语文课堂  衔接,即在课堂教学中用相关且适当的语句连接两个不同知
期刊
摘要:英国在维护少数民族公平教育的道路上以立法为保障,追求实质性的学生学业成就的平等,并非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人数的表面提升,快速走向民族平等的多元文化主义。我国更是多民族文化国家,更应该加强教育立法,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加大校本课程建设力度,尽可能实施双语教育以确保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公平教育问题得以实质性的提升。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教育政策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基本都实现了统一,
期刊
摘要: 随着新的教学改革的推进,人们不断提出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进一步达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本文从几个方面,尝试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处于课堂学习的中心位置,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参与学习,更多思考,讨论,操作,参与到新知的探索活动中,去发现新知,形成技能,以此来加强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思维思考力创新力提升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
期刊
摘要:微时代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的教育优势,是高校育人工作改革和创新中的关键之一。本文以红色资源在地方高校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为切入点,对红色资源在微时代背景下融入高校育人工作具体应用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红色资源高校育人创新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微时代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的教育优势,是高校育人工作改革和创新中的关键之一。广西作为红色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我国的中考招生改革取得了较大发展,逐渐构建了适应新课程中考招生的制度框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中考招生制度日益成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能否真正全面落实的关键问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身、单凭分数取人才的做法,已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推进,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礙.为了突破这一素质教育的"瓶颈",教育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终因升学竞争的激烈,诸多矛盾难以解决,使这项改革始终
期刊
摘要: 通过对海南省保亭县南改河流域水生生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计5门28 种,丰度在5-212×103 个/L之间,上游丰度明显高于下游;浮游动物共计2门12种,密度在0-2.7×103 ind./L之间,上游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下游;底栖动物共计3门19种,生物量在0.23-60.53 g/m2之间,生物量变化较为显著,底栖动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电站建设的干扰。水生生
期刊
摘要: 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在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在稳定哭泣儿童的情绪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尝试使用音乐来缓解幼儿在幼儿园的焦虑。让幼儿可以尽快的融入一个新的环境。教师应注意在不同的入学时间内需要不同类型的音乐辅助。  关键词: 幼儿;音乐;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131-01  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舞蹈、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