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专业分流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分流是普通高校实行专业招生改革,采取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后出现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又一新的挑战。嘉兴学院南湖学院作为全国众多独立学院中的一所,面对专业分流这样的招生改革,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样的政策以及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个性化的专业,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专业分流工作的背景下,本文结合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机建系的专业分流现状,探讨了学生面对专业分流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提出运用始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法引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关键词:专业分流;职业生涯规划;始业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265-03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校实行按类招生。大类招生是高等院校对自身本科教育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符合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大趋势,是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选择。普通高校按照专业大类进行招生最早源于2002年,起初由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部分院系试行;自2003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等一批重点高校相继跟进;近年来,按大类招生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更大范围的推广。所谓大类招生,即大一新生进校后按学科大类培养,暂不分专业。待学生进入高年级再分流到该大类所属的各专业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专业分流。从而,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这一新的培养模式下的重要环节。
  独立学院在诞生以来的十多年里发展迅速,其办学规模也在日益扩大,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可也有了很大提升,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呈现出应用型、实用型、灵活性等特点。笔者所在的学院就是按大类进行招生,学校让学生在进入大学一年的学习后再选择专业。通过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可以让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选择自由。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专业分流所带来的自主性和实效性,如何让分流的优势落到实处,如何引导学生在专业分流之际选择适合自己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是我们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二、南湖学院机建系分流现状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自2004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大一新生进校后按学科大类培养,暂不分专业,大二后再根据个人志愿、个人兴趣、个人成绩、职业特点、就业前景、社会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之后进行专业选择。在面临新的机遇时总会面临新的挑战,专业分流的同时,学生当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现以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机建系为例,探讨专业选择意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一)客观因素
  1.分流政策下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专业分流实施方案主要采取志愿优化、成绩择优的分流原则。学生首先通过在线志愿选择填报系统选择三个志愿进行自主选择。待专业志愿选择结束后,学校进行统计分析。一旦所选专业人数超过了实际计划人数,则按照入学成绩、第一学年内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三项数据的综合得分进行最后排名。最终按照这个排名由前到后依次确定入选该专业的学生,从而进行专业分流。这样的分流政策导致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和学生的选择之间出现了矛盾,致使部分专业人才培养受到影响。
  以机建系为例,我系设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量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8个专业,但由于每个专业在就业方向、社会需求和职业环境上存在的特殊差异性,所以在专业分流时出现了专业志愿填报的不平衡性。并且在分流时,成绩差的学生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存在局限性,会导致将成绩较差的学生过多集中在相对弱势的专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在此情况下还会出现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区分,选择热门专业的人数过多,选择冷门专业的人数过少,难以达到专业分流的目的,最终也会导致专业发展的两极分化现象出现。
  2.家人、亲戚、朋友的干扰。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大一新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几乎没有对自身的专业选择问题做出过独立思考,所以他们的专业选择除了受成绩的影响外,主要根据亲人、朋友的意见,很少有自己的主观意见,那么这种影响会有惯性持续到他后来的选择。而且现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且都是独生子女,深受父母溺爱,对父母存在很强的情感依赖,所以在许多方面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真正的选择。作家杰克森·布朗曾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缺少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鱼,眼看动作不断,可是却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后,还是原地打转。”那么现今的大学生就像这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鱼,绑在家人、亲戚、朋友的束缚中,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主观因素
  就造成两极分化和分流不平衡现象的原因,从学生主观因素上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自我认知的匮乏和专业选择的盲从心理。现今大学生自我认知普遍缺失,在实践生活中一般表现为选择困难,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所以当面临专业分流时,对自我认知缺乏的学生表现出不知该如何选择。具体表现为随大流,或者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些学生主要集中在成绩中下等的学生当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缺乏信心所致。专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正是由于学生盲目从众的心理导致某些专业冷门,最终结果是成绩差的学生集中在这些所谓的冷门专业中。如笔者所在的系中,测控技术与应用和建筑环境设备这两个专业则被认为是“冷门”专业。每个年级测控专业仅有一个班级且人数不多于20人,同样建筑环境设备专业也仅有一个班级且人数不多于30人,这些班级中学生挂科率高达85%,学习氛围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只有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够正确面对现实,正确对待自己。
  2.学生的惰性使其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对于自己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缺乏主动探索研究的意识。在面临专业选择时,45%的学生被动地等待学校及家人朋友的介绍,没有积极深入地调查研究每个专业的特点、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等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   3.信息加工能力弱。不能将自己的性格特点与专业特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然后加以整合分析。在面临专业选择时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摇摆性,自我定位不确定。
  三、关于大类招生的思考和应对措施
  如何解决大类招生中专业分流的上述问题,真正发挥出大类招生应有的作用,是众多高等学校教育研究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成立专门的专业选择咨询机构,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服务和平台。在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为学生开设各个专业内容的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每个专业的开设课程、研究领域、就业方向等信息。
  2.邀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成功人士讲解各个专业的应用领域和就业信息,普及各专业的基础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邀请优秀学长或毕业生做一些相关的报告,用他们的亲身体验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专业。
  3.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情怀,而且通过实践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专业的独特性与实用性,从而为专业选择打下良好的铺垫。在实践互动环节中,让学生有了与专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最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学生更是对专业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专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是专业分流选择正确专业的实践先导。
  4.通过始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等多方面的教育,是专业分流选择正确专业的思想先导。通过对新生入学时的始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增强他们学习的针对性与自觉性。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知识范围、专业课程、就业前景等内容,强化学生的专业归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本专业,树立为专业学习的信心并决心为自己的专业努力奋斗。
  5.通过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在专业分流之际,从实际出发做出理性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结合个人自身情况、面临的机遇和发展的前景以及制约因素为自己选择确立就业方向、职业目标,规划职业道路,并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具体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而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决策执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恰恰是学生在面临选择时所缺乏的能力,所以在大一下学期引入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帮助大家树立目标意识,希望学生能从高中“忙于”考大学,大学“茫于”读大学,毕业“盲于”找工作的习惯模式中走出来。其次通过一系列理论指导,如MBTI职业性格测评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辅助学生理性认识自己的性格类型和兴趣。最后引导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学习到的技能应用到专业分流选择上,做出合理选择。
  四、方案应用
  我院自2011级学生开始,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了学生自我发展方面的教育,给学生在专业分流时提供了更多的相关参考意见。现以机建系为例,对学生专业分流之后的满意度做了调查,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共发了400份问卷,收回348份,其中有效问卷327份,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五、总结
  从表1分析,经过文中5种途径的实施,在专业分流的满意度调查中有了明显的上升,充分说明了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我们更深刻地探讨。针对学生专业选择时的盲从心理,南湖学院首先在大一入学之际就开展新生始业教育引导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钻研进取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我系在此契机下,应用始业教育加强了学生在思想、心理、知识、技能等诸方面的培训,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打好基础。其次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除了深化对始业教育的理解外,帮助学生在构建自我认知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加工能力。生涯规划教育实质上是始业教育的续篇。在始业教育与生涯规划的契机下,通过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对专业有有效的把握,从而将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认知相结合,最终实现专业——职业——就业的思想转变。
  参考文献:
  〔1〕黄兆信.大类招生:现代大学人才培养趋势[J]. 中国高教研究,2004(2):41~43.
  〔2〕汪筱兰,沈耀良.浅谈大类招生培养中的专业分流[J].苏州科技学院,2011(11):208~209.
  〔3〕范叶青,冯祖琴.独立学院学生专业分流工作实践和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51~52.
  〔4〕周辉.对材料类专业按类招生专业分流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管发,2010(6):170~171.
  〔5〕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88~89.
  〔6〕雷平生.学生自我管理原则初探[J].双语学习,2007(11):133~134.
  〔7〕王璇,马蓓蓓,刘金英.以始业教育为契机的生涯规划教育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1(12):202~203.
  〔8〕钱艳芬.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全面发展[J].成人教育,2008(5):30~31.
  〔9〕宋瑧.职业生涯规划对高校专业分流的作用[J].宁波大学海运学报,2010(2):97~99.
  〔10〕李忠岘.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实施[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5):54~56.
  (责任编辑 孙国军)
其他文献
摘 要:米兰·昆德拉是探究“存在”的小说家,他深受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影响,始终致力于用小说艺术来探索“被遗忘的存在”。米兰·昆德拉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是对存在命题的具体论证,他不断提醒人们去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以抵抗“存在的被遗忘”。  关键词:胡塞尔;海德格尔;存在;被遗忘的存在;生活世界;小说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180
期刊
摘 要:对于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实验,我们通过调整冒泡速度对其进行实验探索。实验测试了冒泡速度分别为3,5,7,9,11s/个时,乙醇与异丙醇两种溶液在浓度为10%,20%,30%,40%,50%时表面张力的大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乙醇与异丙醇溶液,当冒泡速度为11s/个时,这两种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最接近理论值。因此在测定表面张力的实验时冒泡速度控制在10s/个以上,所得数据更精确。通过初步探
期刊
摘 要: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托尼·莫里森注重从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取创作题材,发掘和建构黑人文学的独特性。其代表作品《宠儿》通篇就像一曲即兴演奏的爵士乐,不仅荡漾着爵士风格的语言特色和文本结构,还充分体现了爵士乐重视心灵体验、追求自我解放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爵士风格;非洲传统;语言特色;文本结构;即兴;融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求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实践育人环节。四川文理学院把校园文化作为美育工作的重点,注重挖掘培植文化育人潜能,着力构建积极向上、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具体实践中立足“一主体、两课堂、三联动”,深度开发,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翻译活动是两种语言、社会、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传统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中译者一直处于一种“隐形”的状态,随着翻译“文化转向”的提出,译者主体性理论逐渐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及重视。本文从译者主体视角出发,以许渊冲英译的《西厢记》为例,揭示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文本选择、译者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及表达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研究证明,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文化传播的具体操作实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出发,展示了文化负载词是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而关联理论可以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加以指导。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本文以《围城》为例,从《围城》英译本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语句进行探讨,以期探索文化负载词的有效翻译途径。  关键词:关联理论;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围城》英译本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
期刊
摘 要:古筝曲《高山流水》是我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也是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作品和经曲作品。我国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流行最广的主要有三个版本,即山东筝派、河南筝派和浙江筝派。其中浙江筝曲《高山流水》以曲调优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为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筝曲《高山流水》,对我国传统器乐曲中所包含的民族色彩和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民族色彩;音乐文化  中图
期刊
摘 要:针对安徽省高校2017级学生2017年、2018年两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运用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1)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重视度。(2)搭建“四位一体”监测平台,完善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3)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助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4)强化架构“四方联动”机制,调动全员参与。 
期刊
摘 要: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国民的体质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是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更是民族兴旺的體育教育的关键节点。本文从横向的角度,论述公共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课外训练等环节不衔接、不匹配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实践化、教学内容模块化、师资培训多元化、赛事与活动组织化、体育社团固定化、假期体育丰富化等多角度入手进行论证。进而构建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体
期刊
摘 要:竹笛作为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乐器,自“骨笛”、“骨哨”发展到现在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而又多彩的历史长河中,竹笛的发展也瑰丽多姿,历代均有竹笛名家辈出,更有文人骚客为其书写诗篇。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第一代竹笛演奏家的努力下,竹笛艺术得到快速发展。在第一代竹笛演奏家中,冯子存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是将竹笛从伴奏乐器变为独奏乐器的领路人,改变了竹笛的历史,并以独特的气息、音色和演奏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