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语文教育的传播方式探析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w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传播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沟通与传播互动之中,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性正在不断强化,语文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教”与“学”的互动,而是广泛拓展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新媒体、互联网信息资源共享等传播渠道和平台之中。由耿红卫编著的《网络语文教育建构论》(2012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环境,对语文课程体系的建设、语文教材的建设、识字写字教育、语文阅读教学、语文写作教学、语文口语交际应用教学、传统文化教育传播等重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论述与梳理。从语文语言与文化的传播性来说,该书很好地展示了网络时代语文教育和语文实践的创新方向,给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和语文传播教育研究带来了现代性的启发和借鉴。
  该书主要分为八章:第一章节从历史与现状研究的角度全面呈现了网络环境下语文课程与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构建策略,解决了互联网时代语文教育传播的基础理论性问题。第二章节从语文教材建设的角度讨论了语文教材的历史流变,并在网络教育与传播环境的变迁中审视与反思了网络语文教材的建构和使用。第三章节论述了网络环境下识字写字教学的课题,强调了网络环境下识字写字教育的重要性,对网络环境下识字写字的教育策略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第四章节讨论的是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面对网络环境下严峻的语文阅读现状,教师及学生应当尽快构建网络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第五章节讨论的是互联网网络环境下写作教学的变化,从传统写作到网络写作,全面论述了写作教学的时代创新精神、教学策略和创作方向。第六章节讨论了互联网网络环境下语文口语交际的现状调查,以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为调研对象,归纳和总结了语文口语教学的建构策略。第七章节总结了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策略的应用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可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策略,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最优化。第八章节详细讨论了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从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出发建构了更加多元、开放、密切的交互式师生关系,充分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和多变互动。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传播教育的创新性发展,这为语文教育的传播教学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实践舞台。具体来说,互联网时代语文教育的传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课堂教育传播方式。
  课堂教育传播方式是语文教育的传统传播方式,它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已经相对完整,在传统经验的积累下,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语文教学流程,在语文能力基础的培养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从传播教育效果来看,语文课堂教育的传播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互动和傳播,能够提高语文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和系统化程度。首先,课堂教育要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新要求来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从而保证语文教育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适应学生的语文教育需求,扩大语文教育的传播影响力。互联网时代语文教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往往环环相扣,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育的传播需从各个环节的细节出发实现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其次,课堂教育传播方式要加强“教”与“学”的互动。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育传播必须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单向教育模式,并在教师与学生的密切互动中,不断调整语文教育传播的内容设计、流程设计和评价设计,实现语文课堂教育传播与互动的创新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育传播方式的传播效果,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增进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并有意识地训练自身的教学能力,为语文教育传播中的教学多边互动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课堂教育传播方式是语文教育传播的传统阵地,也是主要阵地,无论互联网和传播媒体如何发展,语文课堂教学都应该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学校、教师及学生应当合力实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优化创新,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朝着专业化、系统化和创新化的趋势持续发展下去,为广大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文化素养基础。
  第二,混合式互动学习传播方式。
  在互联网的传播中,传者与受者的互动日益深入和频繁,受者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语文教育的教学与传播同样如此。也就是说,在语文教育的教学传播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强化。要想得到更好的语文教育传播效果,教师及学生都应当从自身的语文教育需求和语文文化基础出发来进行主动性学习。但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还是需要正确的教学引导和有效的互动沟通,语文教师应提倡混合式的互动学习传播方式。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规划设计来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主动学习,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兴趣的培养和导向来充分强化语文内容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学生应当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加强师生之间的指导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沟通,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实现语文教育传播效果的综合提升。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传播方式。
  校园文化建设是语文教育传播环境塑造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校园文化传播环境能够营造优质的语文传播语境,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较强的文化认同感,并通过各式各样的校园语文文化活动来推动语文教育的实践发展,从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传播与社会语文教育之间搭建一个相对稳定的沟通地带,实现语文教育传播方式的一体化发展。一方面,语文教育传播的内容主体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而校园文化建设则恰好是对这些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具体而言,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文化传播渠道和平台,将语文教育的主体内容通过校园文化的实践途径和方式来进行传播与传承,有效提高了语文教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播方式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在系统性的语文教学之外还能够随时随地接受语文教育的文化濡染和精神传承,润物细无声地实现语文教育传播中人文素养的培育目标。
  第四,网络语文课堂教学传播方式。
  在互联网科技创新的时代,网络教育资源和平台成为丰富语文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重要方式。首先,网络信息的传播便捷性增设了大量多元化的语文教育资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内容限制,让语文教育的课程内容更加包罗万象,语文教育也随之变得更加鲜活、生动,更加与时俱进,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语文教学需求,以丰富多彩的语文传播开阔了学生的语文文化视野。其次,网络语文课堂的传播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随时随地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增加了语文教育传播的灵活性。再次,网络语文课堂的传播方式应用还应该推进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以快捷便利的方式帮助教师最大化地集中语文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从而调整语文教育教学与传播互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语文教育能够加快实现传播教育的现代化创新发展。
  从整体上看,网络语文课堂教育的传播方式与线下课堂教育的传播方式有着显著的类似性。
  第五,新媒体创新互动传播方式。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是语文教育传播中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当前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等渠道中,大量相关的节目和信息都在成为语文教育的传播窗口。相对于其他的网络语文课堂的传播方式,新媒体语文教育的创新互动传播方式更加自由、广泛,它覆盖的人群更广,信息更驳杂。因此,对学生来说,以新媒体为主的语文教育的传播方式需要良好的信息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类能力和综合能力。
  从内容上看,新媒体的语文教育传播方式所能承载的信息范围广,凝练性不足但广泛性强,也就是说,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学生能够接触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语文文化内容信息,但是要想进一步理解、吸收和应用则还需要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整合。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的内容驳杂,泥沙俱下,学生的判断力不足,教师应当对此进行及时性的指导和帮助,在师生的互动下促进新媒体语文教育内容的传播与吸收。
  从形式上看,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较为灵活,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后进行广泛的接触,还可以将新媒体传播方式引入到语文课堂教育之中,丰富语文课堂教育的内容,增设语文课堂教育的呈现形式,让语文课堂教育更加开放、多元,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语文教育的传播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和主动。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语文教育传播融合了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介的途径和方式,在课堂内外的语文教育传播中增加了音像影视资料的运用,实现了听觉感官、视觉感官、具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传播的方式正在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从线下延伸至线上,从课堂延伸至网络,从单一传播方式拓展至多元融合传播方式,语文教育的传播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传播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无论是课堂传播、互动传播、文化传播,还是网络课堂传播、新媒体传播,语文教育的传播本质都在于传承与发展中国语言文化的核心价值部分,实现民族文化的去粗取精和传承创新,全面提升国人的民族文化人文素养,让语文教育能够在声势浩大的传播技术创新潮流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而推动中华文化持续地、健康地、极富生命力地传承下去。
  (杜晓萍/硕士,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继纸媒、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之后出现的新媒体正在革新现代新闻传播的发展,扩大了新闻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在跨文化交际和合作日益频繁的传播语境中,英汉新闻的翻译和传播正在成为新媒体背景下需要深入研究和升级发展的重要部分。刘其中编著的《英汉新闻翻译》(2009年7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着重论述的是实现英语新闻和汉语新闻之间转换翻译的语言基础教学和实践训练模式,编者结合自身丰富的新闻翻译和英语新闻报道的经验
期刊
客家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传播和教育,客家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正积极地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当中,共同在新媒体时代弘扬和传播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底蕴和价值观理想。由刘加洪编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2015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将客家优良传统中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并行的分析、对照和解读,以动态化的考察研究
期刊
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中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从本质来说,它的核心教学目标在于传承人类创造至今的文明成果,包括历史、文化、语言、制度规范、行为准则等,并以优秀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理念来实现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由石亚军编著的《人文素质教育》(2008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围绕我国人文素质现状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的专著,编者对人文素质的基本理论、历史演变、中西方发展对比、
期刊
语言翻译是一个理论性和实用性兼具的重要学科,尤其是在跨语言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和深入的信息化社会中,相对于传统需求,语言翻译工作的数量和质量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加,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各个国家地区的合作都离不开翻译工作的有效参与。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英汉翻译的教育教学应当紧跟时代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来优化英汉翻译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在理论与技巧等方面全面提升英汉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廖国强和江丽容共同主
期刊
【摘要】2018年政务短视频迅速发展,政府机构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政务类短视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定位模糊,内容宽泛;爆款产品极少,昙花一现;各自为战,缺乏合作。政务类短视频要以塑造政府形象为主要内容;转变观念;连接多种形式,形成政务新媒体链,共同助力政务新媒体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政务类短视频;政务新媒体链;连接  近年来,政务新媒体随着短视频的崛起又有了新的发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新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涵化理论为指导理论,对新疆青少年健康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假设,新媒体能够为受众提供“沉浸式”体验,这一优势能更好地涵化青少年的健康行为。但是在实践中,新媒体对新疆青少年的健康传播处于与家庭的人际传播、学校的组织传播和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的博弈之中,且新媒体处于劣势。新媒体的优势在新疆青少年健康行为养成中并未发挥出来。因此,应当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加强专业医疗健
期刊
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技术升级的作用,在大量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中,高校逐步推进了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步伐,给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2016年6月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由孙亦鹏编著而成的,编者在深入分析和总结自身多年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和信息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信
期刊
中国语言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含义和物质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和多元,并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许多书法艺术家逐渐挖掘出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书法艺术。而在形式美和内涵美的综合发展中,现代汉语言文字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打破了传统的书法艺术范畴,更广泛地受到了艺术设计者的关注,在汉语言文字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发挥着更具创新性的价值。《汉语言文字研究》(2015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是安
期刊
国画是我国传统美术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经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之后,国画在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审美效果、美育传播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从当前高校国画教学的教学目标来说,它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国画艺术的专业教学,二是国民艺术与文化素养的美育教学。在高校国画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发展中,高校及教师也需要根据国画教学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协调与统一。董立军编撰的《国画教学》(2006年4月四川美术出版社
期刊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老家河南”微视频工程是区域形象媒介传播的一次成功尝试。其作品以准确的选材定位、独特的传播策略和便捷的传播方式,探索出一条区域形象影像建构的新路子。其范本意义在于丰富区域形象宣传片的影视表达方式、引领互联网短视频健康发展等。但“老家河南”微视频也存在着文化符号不够典型、专业化水平不高、营销策略有待进一步规划提升等问题,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老家河南”;微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