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探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n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翻译是一个理论性和实用性兼具的重要学科,尤其是在跨语言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和深入的信息化社会中,相对于传统需求,语言翻译工作的数量和质量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加,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各个国家地区的合作都离不开翻译工作的有效参与。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英汉翻译的教育教学应当紧跟时代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来优化英汉翻译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在理论与技巧等方面全面提升英汉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廖国强和江丽容共同主编的《实用英汉互译理论、技巧与实践》(2011年12月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从跨语言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论述英汉翻译中的理论知识和技巧训练的教学专著。从整体结构上来看,该书共划分为四大板块,包括英汉翻译历史和理论的发展,翻译在词语、语句、语篇、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新闻、文学、公文、广告、科技、合同法律等不同语体的翻译指导,以及英汉口译的理论指导和技能训练。笔者认为,它不仅探讨了语言翻译上的理论与技巧,同时也囊括了文化、经济、商贸、法律、旅游等不同的语言应用板块,充分适应了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应用需求,能够从理论和技巧上给予学习者更切实和全面的指导和帮助,进而更系统化和专业化地训练和提升英汉翻译学习者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准。
  首先,高校英汉翻译理论是跟随语言变化发展而不断拓展、完善和深化的,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以理论学习和理论深化为基础,来确保英汉翻译学习和实践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语言和文化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较为活跃的两大元素,随着语言文化的深入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语言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英汉翻译的理论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拓展。但是英汉翻译课程在我国的教学历史较为悠久,很多英语教师对翻译理论的更新和深化研究不够重视,在词汇、句子、语篇、语体等方面的教学仍遵循传统的课程理论结构,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降低了英汉翻译教学的实用性。对此,笔者认为英汉翻译的教师和学生要不断增进与时俱进的英汉翻译理论认知,并在实践中更好地渗透和体现与时俱进的英汉翻译与技巧变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鲜活实用的英汉翻译理论和技巧,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英汉翻译人才的实际需要,从而在社会人才竞争中占據优势。
  其次,高校英汉翻译技巧的训练可充分借助现代信息化渠道和平台,在更加开放、多元和鲜活生动的跨语言环境中增强英汉翻译实践的真实性和现实性,确保英汉翻译的实用性技巧能够满足现实中的跨语言文化交际需求。高校在英汉翻译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中要注意与社会翻译人才需求的接轨,也就是说,英汉翻译的理论教学和技巧教学应当更多地在真实的情境中去理解、去训练,从而让大学生的英汉翻译能力得到现实性的提升和强化。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渠道平台的扩张,英汉翻译也得以收获更多多元化的平台和情境,高校及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投身到互联网英汉翻译的实践中,在实践中去深化理论,在实践中去提升技能技巧。除此之外,互联网信息平台也是一个跨文化的交际平台,学生可以借此更深入地掌握不同语言文化背后的差异,从而在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的学习中渗透文化教学的独特价值。
  再次,高校英汉翻译的教育教学除了广泛意义和基础意义的语言翻译理论架构和实践技巧之外,还应当增强专业英语和特色英语的教育教学。当今社会的跨语言文化交流已经不再只局限于生活、旅游等浅层次的情境中,而是得到了更加深入和专业的细化。也就是说,不同的行业、领域和特色情境除了语言的基础性理论和技巧之外还有着极具专业特色的补充理论和技巧。英汉翻译亟须提升其专业性和自身特色,从而在分工更加精细的跨文化交际场境中发挥重要的信息传达和表达作用。因此,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的教学不仅要体现在综合素养和基本语言素质能力的培养上,还应该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特殊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调整和设计,从而提升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的专业化程度。
  总而言之,高校在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的研究中要充分注意与时俱进的创新任务,以学生为本,以社会现实需求为准,真正做到英汉翻译教学的实用、有用和好用。
  (基金项目:2017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视野下的中医典籍的篇章翻译研究——以《黄帝内经》为例”,编号:YY17112)
  (胡奇军/硕士,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相较于省、县级媒体融合发展,地市级媒体融合呈现空心化、边缘化态势。地市级媒体融合,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媒体融合实践的快速发展,是媒体融合战略全面铺开并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对江西省赣州市媒体融合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从媒介内外部资源协作视角出发,对赣州市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中不同媒介资源的获取、利用及配置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结合当地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就如何提高主流媒体感知
期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王金凤、柴义江编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4版)》(2017年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根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积累总结编著的,它充分分析了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思想动态,全书一共分为十二个项目,包括心理健康的基础教育、自我意识的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学习心理探索、人际
期刊
【摘要】通过对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创建时期5篇有关新闻宣传的重要文献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列宁思想的核心特征是革命的现实性。在建立统一的集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之成为俄国革命坚强领导核心的目标指导下,列宁将创办全俄政治机关报并充分发挥其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将党的日常行动作为革命的契机进行审视。这些新闻论著表现出实际效用性文本的特征,即在方法论层面讨论问题,分析论证建立在高度清晰的语境之上,理论
期刊
互联网时代,我国英语教育教学在多元理念的快速发展之下,打破了传统的英语阅读教育模式,并逐步开始借助互联网的新思维、新技术和新平台探索新的英语阅读训练模式。付岳梅和应世潮共同编著的《大学英语阅读训练》(2012年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主要总结和运用了大学英语阅读类题型的学习和训练规律,帮助大学生能够在教材的指导和训练帮助下,循序渐进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阅读方法和技巧,以在英语应用类考试
期刊
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科技的高速发展,传播媒介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带来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传播学视野也逐渐成为现代跨学科研究中一个常用的研究视角。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模式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为一个特殊的教育型传播活动,它以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和实践策略为传播内容,以教师和学生为传者和受者,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样化的渠道为传播媒介,从而更好地借助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和应用知识来探讨有
期刊
互联网科技时代,创新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行业和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发展动力,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在创新人才的培养领域,高校的教育正在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创新教育改革。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创新推动着高校不断更新声乐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并在声乐教学的课程设计、目标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创新探索和尝试。姚青编著的《高师声乐教学及其有效性实践研究》(2
期刊
艺术是创作者个体独特生命体验的集中表述和特定时空语境下情绪情感的表达,具有较为强烈的抽象意涵,而艺术认知则关注和研究具体艺术作品与观赏者之间情绪、心理等层面上的互动机制。音乐作为最为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中最为绚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内容,研究其艺术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随着艺术研究的持续深入推进,音乐研究领域中的认
期刊
继纸媒、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之后出现的新媒体正在革新现代新闻传播的发展,扩大了新闻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在跨文化交际和合作日益频繁的传播语境中,英汉新闻的翻译和传播正在成为新媒体背景下需要深入研究和升级发展的重要部分。刘其中编著的《英汉新闻翻译》(2009年7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着重论述的是实现英语新闻和汉语新闻之间转换翻译的语言基础教学和实践训练模式,编者结合自身丰富的新闻翻译和英语新闻报道的经验
期刊
客家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传播和教育,客家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正积极地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当中,共同在新媒体时代弘扬和传播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底蕴和价值观理想。由刘加洪编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2015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将客家优良传统中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并行的分析、对照和解读,以动态化的考察研究
期刊
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中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从本质来说,它的核心教学目标在于传承人类创造至今的文明成果,包括历史、文化、语言、制度规范、行为准则等,并以优秀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理念来实现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由石亚军编著的《人文素质教育》(2008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围绕我国人文素质现状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的专著,编者对人文素质的基本理论、历史演变、中西方发展对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