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defend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本文试着从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
  有位教师在教《小摄影师》一文时,教师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就三三两两地举了起来,教师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又读开了,当学生们的小手再度举起时,教师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解决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非常激烈,气氛甚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对课文的质疑非常深刻,如“小男孩这么希望拍到照片,后来为什么没有来呢?”“高尔基为什么不让杂志社的记者进来,却嘱咐秘书一定要放小男孩进来呢?”等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不是吗?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在初步分析了课文后,我问道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学生一致回答没有白栽,但当问到为什么没有白栽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却仅仅是因为玫瑰花很美。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问题,如果这时教师对他们进行点拨启发,学生也能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为此我没有马上对课文加以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找找描写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微风、黄莺的话,并展开想象,想象微风、黄莺当时还会说些什么?还有那些动物?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从小动物的角度深深感受到玫瑰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种感受显然是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三、诵读中表达,在于“情”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渲染气氛,我特地为课文配上了音乐,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则配上忧伤的音乐,松鼠和小熊化解矛盾的过程则又配上了欢快的乐曲,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很快进入了文中两个小动物的情感世界,读得极富感情,直到课文读完了有好多学生还沉浸在两个小动物纯洁的友谊之中,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偷偷地擦眼泪。这是感动的泪水,是读者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的结果。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  课堂上学生不敢大胆与他人交流,有紧张心理。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神情紧张,说话时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理有话说不出来。交流时表达不是很清楚,口语不够规范、流畅。近几年,外地人口急剧增多。班级成了“联合国”,哪儿的方言都有。“口语交际”更是常常遭遇尴尬,常有“死课”、“乱课”的情况出现。这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陷入了一个困境之中。学生口语交际现状不容乐观。  [案例描述]
期刊
从语文新课程标准与以前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基本内容的对比来看,语文新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一、全新的框架  语文新课程标准涵盖了前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并作了相应的扩展与补充,根据课程理论将其归整为前言、课程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三大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框架是全新的,因为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
期刊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个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一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那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
期刊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科学课必须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产生对新知识的迫切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    一、情景导入法    教学新知识前,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先让学生静听周围的声音。在我们课堂的周围你听到那些声音?学生回答后再问:在家里你听到过哪些声音?上下学的路上你们听到
期刊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新课改指导下进行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呢?    一、营造阅读氛围    在作文中我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对此,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
期刊
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是语言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每个幼儿的口语在“对话”的平台上,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我尝试着做了如下探索:    一、教师与幼儿应该平等对话,让幼儿敢说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与教师对话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和孩子交流时,假如你弯下腰或蹲下,拉
期刊
【摘要】 音乐是生命的旋律,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幼儿园,如何更好地实施音乐教学活动呢?如何利用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本文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音乐活动;创造力;策略    爱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更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思维,因为音乐活动是一个运用脑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教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  (2) 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应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 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抱有正确的态度;  (2) 能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促进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  教学重点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能使小学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地导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实现“掌握知识、发展潜能、陶冶情操”的教学目标;同时,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真正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观念,而观念转变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就目前的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来说,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而且许多课堂教学评价
期刊
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孩子的视野,启迪孩子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而且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下面,结合自己实践中的经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丰富并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轻松、愉悦、自由的内部环境    首先,要创设整体的外部环境。我在班中开辟图书角,空间虽不大,但窗明几净,同时一边靠墙有一排木制书架,架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