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现状与学校应对策略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02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熊孩子”事件在全国各地一再频发,部分事件更是登上热搜,成为人们网络热议与争相关注的焦点。通过透视与分析部分典型的“熊孩子”事件,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通常都会站着一个“熊家长”。他们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管理简单粗放,对孩子一味无原则满足,学业辅导更是有失规范,严重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当今社会上愈演愈烈的“熊孩子”现象,最好的办法在于重构良好的、合格的家庭教育,少一点溺爱,少一点吼叫,少一点攀比,少一点说教,只有如此,才能让“熊孩子”变成能孩子。学校自然更是责无旁贷,通过积极有效的行动与相关举措,引领、助力家长提升认识格局,全力打造以和谐、书香、润德为底色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访;家庭教育现状;学校行动;基本对策
  最近,笔者所在的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出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需要,要求各家访工作组通过QQ交流、微信视频、电话交流、问卷星调查等“云家访”的形式,组织开展了“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笔者也全程参与了本次家访活动。活动结束后,笔者第一时间与部分家访工作组教师进行座谈,全面了解他们在家访过程中的发现与思考。同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情形的207份家庭调查问卷,从对孩子的了解程度、给予孩子爱的方式、陪伴孩子的时间、家庭环境与氛围、学业辅导、家长的诉求等九个方面进行梳理、汇总与分析,从中看出了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现状的端倪,并引发了笔者立足于学校行动与应对举措的思考。
  一、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一是家长并不真正“认识”自己的孩子。孩子是爹妈生的,爹妈养的,在一起生活了好几年,不认识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在家访中,谈及孩子是更善于阅读,是更善于表达,是更善于计算,是更喜欢运动,还是更善于动手操作时,大部分家长对此回答多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的,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天赋、敏感域带及目前阶段的兴趣、爱好等。这种情形下,我们家庭教育行为行动与孩子最想得到的需求能匹配吗?我们家长能正确找到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切入点吗?孩子偏离轨道我们该将他引向何处?你的导航他愿意去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正是为此,家长的给予、付出势必成为强压给孩子心理的重担,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必须无理由接受。
  二是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认识跑偏。在家访的过程中,“你希望你的孩子成长成什么样子?”是我们问得一个比较多的问题,绝大部分家长的答案是朴实而又接地气的:“孩子健康成长就可以了,我们不求大富大贵。”家长眼中的学生健康仅仅局限于身体的成长,没病没灾,快快乐乐,这样的健康标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对健康成长的基本内涵理解有失偏颇,极度缩小了健康成长的基本外延。试想,孩子没有一定的规则、规矩意识,我行我素,健康吗?试想,孩子缺乏礼仪、文明修养,唯我独尊,健康吗?试想,孩子不能为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打桩奠基,处优养尊,健康吗?家长这种健康理念的直接结果,就是疏于对孩子正确的认知引领、行为约束,与放任、放养无异,将他们放出了边界和圈框,家长手中的线再也没有了控制、拉回、收回他们的力量。
  三是家长对“给孩子的爱”的认识亟须回轮。在家访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孩子家长工作特别忙,即便是遇上节假日,也苦于各种应酬与交际,把时间给了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和所谓的经济效益。他们认为,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财富,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便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爱,进而导致溺爱与关爱严重错位。在周末,孩子吵着、哭闹着要家长陪他去某某公园游玩时,家长就会用“购买某某高档玩具”“哪天帶你去吃某某好吃的东西”的方法来平息孩子的哭闹,这种基于物质的爱实质上是一种交换,用物质满足与孩子需要的父母陪伴交换,最亏的还是孩子。在孩童时期,最弥足珍贵的爱是你对孩子的陪伴,是你走在他的旁边,轻声细语地去为他们解释,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等一系列问题。你的解答足以让他记忆一生,更易激活他们的想象力,说不定他也和牛顿一样,去从“苹果为什么掉到地上,而不飞到天上去”等司空见惯的小问题开始,走上伟大的科学探究之路。
  四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辅导”有失规范。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自己孩子的学业十分关注和用心,都能竭尽全力、使尽浑身解数来辅导自己的孩子。但从他们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毕竟不是教学专业人员,不知道对孩子“学业辅导”的正确路径和有效策略,有时会适得其反,强压硬记、活剥生吞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孩子思维的有效延伸,学习费时耗力,效果极其低下,甚至使得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学习兴趣与自信。
  五是绝大部分家庭教育环境和氛围亟须加强。汇总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一再告诉我们,绝大部分家庭藏书册数、父母个人家庭阅读时间都少得可怜,闲暇时间几乎被手机刷屏、打游戏、看电影等电子媒介代替。在沟通交流中,当问及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最成功的事件与采取沟通交流的方式时,绝大部分家长表示不曾经历成功的沟通交流,而是通过大声吼叫、强行压制等手段予以解决问题,家庭教育极度缺少民主。另外,部分家庭存有语言粗俗、懒惰邋遢、大争小吵、极度自私等不良行为,这些也在无形中对孩子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
  二、学校应对策略
  (一)要求家长与孩子协商制定时间表
  孩子做作业拖拉耗时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极个别孩子会到晚上11点多才能上床睡觉,这简直不可思议。在引导孩子作业细致用心的基础上,制定一张适合自家孩子的时间表也相当重要。在培养孩子正确时间意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安排的事,完成规定的任务,富余时间可以累积到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内,否则将从孩子自己支配的时间内,拿出一定时间用于在规定时段内没有完成的任务。在这种机制之下,孩子当然不想占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势必学习认认真真,不敢马虎,边玩边学的现象自然也就随之消失殆尽。制作时间表的关键是要切合自家孩子的实际,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也不能放任自己的孩子,而是引导他们开展一些基于个人兴趣与爱好的有意义的活动。   (二)教会家长构建孩子阶段成长规划图
  作为一名家长,有责任更有义务引领孩子的成长,而孩子成长是有阶段性的,每一个阶段也有其相应的特点。只有根据孩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特点,给予他们合理性的外在影响、教育和陪伴,才能保证孩子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同时,家长要深入了解自家孩子阶段性兴趣爱好,做出合理规划,与习惯培养同步,安排其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尽量把他的兴趣爱好予以放大,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奠定合理的基础,给予正确的方向引领。为此,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家讲座,带领家长认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划分与相应特点等基本内容,通过真实案例予以全息化解读,帮助家长正确解决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做什么、怎么做等诸多实质性问题。
  (三)深度打造系列校园“亲子+”活动
  针对学生家长极度缺少陪伴孩子时间的实际,学校可以“亲子+”系列活动为载体,严格要求家长必须参与相应活动,构筑父母与孩子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时机,让孩子得到更多的父母陪伴与呵护,让其感觉到自己的爸妈也极度关注、关爱自己。如,学校通过让父母与孩子共读一本闲书的亲子阅读活动,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可以随时将阅读中的那些异想天开的“怪”想法说出来,允许孩子分享阅读带来的感动和乐趣,进而通过共读带给孩子智慧、喜悦、勇气、热情和信心。
  (四)提供学业辅导明白纸与操作单
  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是进一步夯实个人学习基础知识、习得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可绝大部分家长不具备专业的学业辅导能力,总是以成人化的眼光与思考方法,将孩子所要完成的家庭作业予以讲解,因缺乏直观性、操作性,孩子难以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见,引领帮助家长逐步具备专业的辅导能力和操作水平,是一位教师应予以重视和落实的政治性任务。可以通过明白纸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设计意图、重点难点、学生应达成目标等予以详细说明和解读,让学生家长深度掌握、精准理解孩子学习的基本内容。同时,附以每一内容辅导操作单,引导家长理解和掌握易于学生学得会、听得懂的辅导策略,确保家长辛辛苦苦的付出和辅导是离孩子最近的,是符合孩子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的,更是直观、形象、有效、学生真正需要的。
  (五)为家庭教育提供技术支持
  一是编印校本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给予家長最直接的帮助。学校教科研机构可以在广大学生家庭中征集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在广大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中征集问题学生管理的典型成功案例,同时结合相应的家庭教育理论,从问题描述与解决策略等方面入手编印手册,给予家长育儿经验的借鉴和参考。二是引入“亲职教育”培训,破解“怎样为人父母”难题。学校可与具有资质的“亲职教育”培训机构联姻,并购买其服务,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有利时机,利用“现场互动”“家校通”“家长慕课”等有效手段,对学生家长进行系统化、专题化培训,并由培训机构为修满学分和通过考核的家长颁发“合格家长资格证”,在获得家庭教育技术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意识。三是聘用家庭教育顾问,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学校可以按照一定的配比聘用家庭教育顾问,由家庭教育专业人员通过提供咨询服务、拟定教育方案、跟踪服务指导等手段,为学生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诸多困难与疑惑出主意、想办法。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其他文献
在农村小学的教育中,由于受客观条件以及教师教育理念的制约,对小学生的教育往往局限于读书识字的纯知识传授,对小学生中存在的可贵的创新潜质不重视或视而不见。笔者长于农村,又长期从教于农村小学,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不同的创新品位,只是我们怎样认识它。    引导“野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城市小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生不会患上“网迷”“游戏迷”这些城市“文明病”,但他们却表现出一些在成
期刊
叶老师:您好!  我是您现在理科班的一名学生,不知道这封信能不能顺利地被您看到。我知道您现在的工作很忙,也许信箱里这样的信一大堆,但我希望您不要把它像垃圾一样的删掉,因为这最起码是我的真心真语。  首先要说,能在高中阶段成为您的学生,我非常的荣幸和幸运。对于您独特的教学方式,我也非常的钦佩。但要说的是,作为一名理科班的学生,我现在的理科——特别是化学,成绩并不是很好。其实,我以前的化学成绩也辉煌过
期刊
校园中的“语言暴力”常见的有以下10种:  1.讽刺型:“你脸皮真厚,要是我,早找个地缝钻进去了。”“你父母给你吃什么长大的。”“看你爸那样,就知道教不出什么好东西来。”“这几年的学你都白上了。”“你看你哪里像个人,根本就不是我的学生。”“真不要脸!”  2.对比型:“你和××简直不能比,相差太大了,一个天,一个地!”“你看你前面的同学比你好,你右面的同学比你好,左面和后面的同学都比你好。”“你和
期刊
教给学生真正的含义是一个迷人的观点,但是很多老师发现在这个标准化训练和测试的年代上面提到的观点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所有的内容,学习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而对知识的评估更不仅仅是准确的回忆。对知识的理解是必需的,重要的是使知识变得更加有意义。当学生把新信息跟旧知识联系到一起时,当他们把事实跟“大胆的想法”比较时,当他们在探索基础问题以及在新的情景里运用知识时,他们才会更加容易获
期刊
爱好舞蹈且舞姿不俗的小女突然不肯再穿上红舞鞋,再三询问,多方试探,均无功而返。那颗倔强的心灵几乎斩钉截铁地决定把自己从舞台上清场,永不回头。  惊诧之余只能深为遗憾。  半年之久,才隐隐约约知道这次巨变仅仅是由于小女不肯因为一个误会向舞蹈老师当面认错,仅仅是老师在气愤之下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你不是学舞的料。  此时弥补的心纵有天大,却也无力回天了。  不同的,是小女的绘画。自三岁时投师,至今已过去八
期刊
儿子刚到美国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家,拿出一张画给我看:“妈妈,你看,这个人像不像我?”天哪!吓我一大跳,这哪是人,分明是鬼,说得确切点,这是一堆白骨。“你为什么画这个?”“老师让画的。”我不信,孩子的坚持诱发我要去学校看个明白。  第二天一大早,我赶到了学校,踏进儿子上课的教室,墙上挂满了白骨图,数了一下共有19幅,班上共18个学生,加上老师19人。“妈妈,你看,这张是我。”儿子指着墙角边的几乎与他
期刊
在我的阅读生活中,能让我反复重读五六次以上的作品并不多。然而,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却是一个例外。表现在二十余年间,我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要重读一次,同时还不断购买各种中文译本和收藏不同时期的版本。而就我个人的阅读感觉来看,徐迟的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是最出众的,算得上是经典性的译本;张知遥的译本(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则在语境和汉语表达方式上,更符合我们当下的阅读习惯。  
期刊
近来读报,闻知12岁的成都女孩古立坤,因为“讨厌”学校教学,“立志”成为中国第一位小自由撰稿人,“毅然”辍学回家,专心从事写作。12岁不上学就当专业作家,未免太早了点吧?孰不知,还有更早的:9岁的广州女孩张蒙蒙已经出版了三本诗集,8岁的二年级学生高靖康,出版了新童话集《奇奇西游记》,更绝的是6岁的常州娃娃窦蔻,没上过学就写出了7万多字的《小窦蔻流浪记》。一时,四五岁的儿童当作家、两三岁的毛毛出巨著
期刊
山在那里    连着看了几个月的欧洲电影,那种昏暗的,优柔的,琐碎的,用睫毛和叹息说话的电影,仿佛在攻克一个又一个的堡垒,是否攻克了我不清楚,但是我已经筋疲力尽。   这时,我迫切需要一部情节鲜明的,主题突出的,能够打开窗户说亮话的电影。这类影片我收藏的不多,如果有也是在外地一时兴起买回来的。翻了半天影碟目录,就是它了——去年在山东威海发现的《人生屋檐下》(又译:《生命如屋》)。   这是一部关于
期刊
孤身上路,浪迹天涯——上路就快活。   正是七月流火的酷暑炎夏,知了声声之中,我独自背起行嚢汗流浃背地悄然向着远方进发——从繁华的锦绣江南一直走到了静寂的黑龙江畔。说是走马观花也好,说是雾里看花也好,一路散漫走来,一路闲适走去,好一个自由自在的我。   这一路行去总有那么多看不够的养眼风景,这一路行去总有那么多不够看的深厚人文。 绿油油的田野在脚下铺展,蓝茵茵的天穹在头顶生辉,灰蒙蒙的历史在眼帘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