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自由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1984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蜗居》、《心术》、《苏小姐的婚事》……从2003年起,六六这个名字为大众熟悉起来——在大陆最有商业价值的作家和编剧当中,六六几乎是风头最劲的。她是“社会话题女王”,根据她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必然收视长红,演员以出演她的电视剧为晋身之阶。无数读者和观众用自己与六六的作品相互印证,领会人情,洞明世事:我们都爱六六的入世、真性情、聪明与善意的狡黠,爱她那样真实犀利地记录着生活,忠诚地书写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失败与伟大。
  六六简直可以当作新中国通俗文化的代言人,每一本书、每一部电视剧都能契合当下的社会心理结构,道出人们隐秘的辛酸和欢喜,成为热门的焦点和现象。这种热门并非昙花一现,六六的名字已经成为一个风格强烈的文化标签。
  “我一直觉得我的创作是百分之百自由的,我想写我任何想说的东西和任何想说的话,所以我尽量做到,我的每一本书,我写的每一句话是发自内心的,我不会为钱而写,不会为妥协而写,不会为迎合观众而写,每一句话都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的时候。不做作,才能感动大家。”
  自由的创作,自由的思考,自由的生活——这份因自由而生的真实,就是六六能够被如此喜欢的秘笈吧。
  
  年份:2003 地点:新加坡 身份:作家
  
  “我的创作是百分之百自由的。”
  1999年,移居新加坡的六六无聊之余开始在论坛上发帖子写文字,2003年《王贵与安娜》让她广为人知,走上了写作生涯。但出过6本畅销小说、4本散文集的六六,直到现在都没把自己看成一个职业小说家。“我不是一个职业的写手,没有受过专门的文学训练,我只是把自己随时的感受和想法不停地用一种新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希望我写的每一部小说都是新鲜的,对我来讲没有重复感。”六六说。
  只写自己想写并愿意写的东西,六六写作的初衷,是来娱乐自己的,“能出名只是在写着玩儿的时候,一不小心娱乐了别人而已”。“当你选择了一条你心甘情愿的道路的时候,所有的重复或者实验,都不烦躁,却是自己对自己精益求精的要求。工作要情愿,不受胁迫。比方说写作,不要说让你写30万字了,让你对着书敲30万字你都嫌累。我不觉得累的原因,是我喜欢。不给钱都写。在未成名前5年以此当消遣。”写作对六六而言,就是一种快乐的人生调剂,从不设限,更不会在出名之后被名声所累、用“超越自我”的要求来拧巴自己。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自由,写作是自己的事,平时想睡就睡,想写就写,前提是让自己愉悦。我是一个创作者,我的兴趣和爱好在我写的过程中已经发挥出来了。我写小说的时候基本上是一气呵成,不会有任何让我觉得不愉悦的地方。作为作家,我非常快乐,写作带给我的喜悦和兴奋,远远超过这个职业给我的回报。”
  她的创作状态,无比轻松和自然。
  “我喜欢世俗的快乐。”
  六六的走红得益于网络,虽然很多人劝她成名后不要再把作品发到网上,但六六却坚持“网络第一”的原则,她的作品,总是先在网络上连载和读者们互动,然后出版,继而改编为连续剧,《心术》也不例外。“我很难说我的作品是我个人才华的体现,我更愿意说它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我只是一个代言者。”
  在写《心术》时,六六采用了特别的博客日记体,《心术》就是一个与读者互动的即时小说,有很多网友提供的真实故事,这种实验性质的写作形式让人印象深刻。“这个小说就是最好的状态,放松自由——我今天想什么就记录下来,明天想什么就记录下来。当时我曾经有一度怀疑,它是否可以称之为书,因为我自己不是做文学方面专业的,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被称之为文学作品,所以这个书写完以后没有发,没有完全写完,半成品放在这里。”六六说。但网友们和专业人士的肯定,让《心术》最终以最自然的状态出版。
  《心术》出版后,很多人感叹于六六的“勇敢”,因为“觉得医患关系在中国是蛮难写的”。被问的次数多了,六六也很疑惑:“我能说句实话吗?做这个行业来讲,我觉得写哪个话题都很难写的。每个人都会问我,说我创作的时候,会有禁忌和自由吗?他们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困难,但是我每次很高兴跟他们实话实说,我说完全没有,我一直觉得我的创作是百分之百自由的,我想写我任何想说的东西和任何想说的话,至于可不可以播和拍是他们的事。”
  “你不屑流俗,而我津津乐道,且深陷其中,我非常喜欢世俗的快乐,让我有活着的生机。”
  六六绝对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最擅长捕捉一切活生生的细节,以最准确的语言组合来表达。“她的风格是说心事也像插科打诨,话语里透着一股嬉笑怒骂的浑不吝,我自然明白她不喜欢用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珍惜,而她生冷不忌的玩笑间,也自有她的真情,俏皮话里的智慧火花更是令人惊艳。”——她的好友闫红的评价可谓精准。
  和一般人写作不同,六六从没有花大量心思构思过故事情节,横竖列下大小不同的提纲。一旦确定下主题,她写作的速度迅速得令人吃惊。“我一打开文档就不会写小说了,我只能在论坛上发帖子,还得有人不断回帖,否则我写不下去。”六六不像大多数作家那样,需要安静地酝酿、推敲,“我不属于‘自我欣赏’型,只能一边写,一边听下面有人使劲拍巴掌,或者砸砖头也行,没办法,我不是科班出身,草台班子习气严重。说实话我从初开始就没有想过要红,所有今天的成绩或者是荣誉,都是读者给我的,不是我追求的。”
  正是六六这种把自己定位在“普通人”、带着人间烟火气的写作态度,让她的每本作品都得到广泛的回应与喜爱,成为大陆屈指可数的畅销书作家。
  不少人都想知道六六是否有一个制造畅销书的公式。“不要把话说得那么绝,搞不好下一部就不热卖或者热播了。作家和时装一样,是有流行季的。我随时准备着离开这个舞台。不过,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畅销书的秘诀我完全不知道,我觉得是一种天赋,是你天生就知道,就有这种敏感性。我觉得我是很脚踏实地地活着,我能感觉到周围所有老百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追求和他们的哀怨,我能够记录下来,我感兴趣的东西其实也是他们感兴趣的。当把这些有共同根基的东西写出来的时候,本身的市场就会很好了。我的合作伙伴说我有天生的商业敏感。如果我去经商,应该也是一把好手。但我说,我干不了那一行,因为我身体里流的道德血液太多了。”
  “我书写得好、编剧做得好的原因在于我扎实。”
  很多人都知道,六六的《王贵与安娜》写了15天,《双面胶》写了30天,长篇故事小说《蜗居》,40天就写完了。六六创作的天赋与迅速,让人以为她写作是毫不费力的,随便写写就是一本畅销书。
  但可能很少人知道,为了写《蜗居》,2008年,六六在上海租了一间小房子,月租1900人民币,卫生间是硬造出来的,厨房在走廊上,是大家共用的。六六在这间蜗居里写完了《蜗居》,海萍那段击中人心的经典台词“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正是六六在大城市的小角落亲身体验,真实从生活中付出的成本。
  同样,为了创作《心术》,六六在华山医院、上海五官科医院、岳阳医院等考察了近半年。这种考察是蹲点式的,吃住同行,跟值48小时大夜班,与医生、护士和病患们近距离相处。医生一开始不愿意理睬她,认为她又是来爆黑幕的,六六像是破坚冰般,渐渐得到了医生们的信任。
  没有人的成功是毫无理由的。
  “你觉得自己写作这么多年到如今,最大的飞跃和进步是什么?”
  “最大的飞跃和进步就是能耐下性子写几十万字的剧本了。以前我觉得写作是快乐的事,人怎么能为钱写作呢?这样很庸俗。现在我的观念变了,我觉得无论你写什么,别人都肯付你钱,你有挑选的权利,你可以大大方方地跟人家说,对不起,这个我写不了,因为我没兴趣;对不起,我不接命题作文,我只写我感兴趣的事,对方会答:无论您写什么,我们都接受。这本身,就证明我的写作是有意义的。”六六如是说。
  
  年份:2008 地点:上海 身份:编剧
  
  “写小说和剧本相当于我的两个翅膀。”
  六六曾说过,“其实在我内心深处最喜欢的作品是《王贵与安娜》这本小说,没有这本小说的问世,我一直没有机会从网络走向现实。可以说它改变了我的一生,因为它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另外,它是我无心插柳之作,我完全没有考虑过读者的感受,或者没有考虑过市场的需要,纯粹是一部自我宣泄的作品,它能够得到这么多读者的喜欢,我觉得对我来讲是意外的收获。所以《王贵与安娜》对我来讲可能是人生的一个标杆,而且是永远无法超越的。”
  《王贵与安娜》除了打开六六作为畅销书作家的大门之外,也让她走进另一个新的领域——电视剧编剧。2008年,六六受邀将其改编成32集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受到极大的欢迎。而六六在编剧的第一次“玩票”,就被第14届、第15届上海电影节连续两年提名为白玉兰奖最佳编剧之一。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双面胶》、《蜗居》、《心术》……每本畅销书都变成热播剧集,电视剧这种具备广泛传播力的载体,让更多人以另一种形式,感受到了六六作品的魅力。
  但在六六心目中,作家明显要比编剧好玩许多,“我希望我写的每一部小说都是新鲜的,我只是把自己随时的感受和想法不停地用一种新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我来讲没有重复感,所以我可能就是不太愿意走重复的路,基调不太相同。我不太愿意把活干两遍,包括我写剧本的时候,我觉得那就是一种折磨,会让我觉得很痛苦,因为得把曾经写过的故事换一个架构说出来。”六六的性格就是如此,因此,她感觉写小说是原创,可以融入更多希望表达的东西,蕴含着创造的快乐;而编剧则受到更多商业考量的限制,“剧本要考虑到45分钟里有几个伏笔,几个高潮点,如何迅速抓住收视率,这个东西,与思想的奔腾无关”,要妥协,而且是按部就班地工作,跟技巧和灵感关系不是特别大。
  “我一方面在写作,快乐地写作,一方面在痛苦地编剧。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喜好和感受就折损了这个行业的荣耀,但对于我而言,显然编剧不是最适合我的职业。我之所以愿意付出痛苦,是因为他们给的价钱真的太高了,能买去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快乐,我金牛座的个性让我可以为了钱忍受苦难。”六六从不讳言做编剧的原因——其实,许多作家都有这样的看法,只不过六六坦荡地说出真实想法而已。“我既需要实现我的理想,同时又需要有强有力的保障支持我走这条道路,所以写小说和剧本相当于我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我只能说一部一部去完成它。”
  从《王贵与安娜》到现在,六六的稿酬已经翻了三十多倍,“我的要价永远是在同行中最高的”。要价高完全有理由——首先,至少到目前为止,“六六出品,必属佳品”,她改编的电视剧必然收视长红。其次,她认真,并没有因为编剧不太好玩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我要对我自己写的东西负责,我能保证我写的台词绝对不水,都很丰满。有些人一年写两部,我可能两年才写一部,我不是一个高产的作家。我觉得自己的作品值这个价钱。”
  同时六六的聪明在于,她选择了非常棒的合作对象,然后一直将这个团队稳定下去。“我的投资方、我的合作者和来找我的人个个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而且他们与我一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他们愿意与我一起分担对社会的认知与责任,为做一部好剧,承担必要的投资风险。对我而言,无论是小说的创作出版商,或者是电视剧制片人都非常稳定,我的团队不会经常变化,所以对我来讲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什么压力,没有人对我有期待,这些人对我都不期待,没有期待对我来讲是最好的期待了。我没什么可得意和骄傲的,因为今天这一切不是我追求来的,是大家给我的,因此得意和骄傲的该是发现我的网友,世纪文景的施宏俊,长江文艺的金丽红,还有导演滕华涛,他们把我从煤灰里扒出来,看着我在空中灿然发光。”
  
  年份:2005 地点:新加坡 身份:母亲
  
  “我是专职带孩子,业余写作。”
  在六六的散文集里,有一本尤其温柔的集子,叫做《偶得日记》。这本孕产日记记录自己和儿子相遇的难忘故事,扉页中,六六这样写道:“我首先是一位母亲,其次是一名喜爱幼儿的教师,最终,我才不得不承认,好吧,我是靠文字吃饭的作家。”在她心里,母亲和幼教老师才是她的本分,是她更专注的“事业”。她总是将更多精力和爱投入到自己的孩子和幼儿园的孩子们身上。这本书里记录的,才是她真正关注的生活,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生活中的六六,更真实的六六。
  有人曾问过六六:“对你来说,现在有没有比写作更重要的事?”
  她大笑着回答:“我从来都没觉得写作是最重要的事。确切地说,写作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就是太多人想催我又不敢催我,看我忙着发微博,带孩子,教小朋友语文英语钢琴,到处去玩晒照片,总之没一件事是跟创作有关,好几个月都不干正事,实在是熬不过人情及欠债了,才开始写作。对我而言,我可以轻易地说,对不起,我江郎才尽了,请找别人吧!我要回家带孩子去了,我要开幼儿园去了。但隔一段时间钱花差不多了,就想想,这世界,除了写剧本以外,再也找不到这么一夜暴富的美好职业了,于是再回来。当然我这个一夜暴富,跟那些有原罪的一夜暴富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也是出卖劳动力,而且还有职业病,诸如颈椎腰椎变形等。我本来想加上肥胖,后来搜索了一下,作家大多忧国忧民到骨瘦嶙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算一名成功的作家。”
  大多数女人在做了母亲后,对生活、对事业的看法,多多少少会有些改变。六六觉得,“偶得的出生,是我挣钱的动力。如果没有他,我根本在30岁上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我在没有偶得的时候,剧本是白送给滕华涛的。自打有了偶得,滕华涛说我穷凶极恶变本加厉了。这是没办法的事。以前他只需要奶粉钱,现在要上钢琴课了。我开始想给他留点什么,无论是金钱还是环境,无论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东西,肯定不是金钱或者实物,因为随着金钱变成纸币,未来有可能变成电子货币以后,就越来越有可能瞬间贬值了。因此,留给他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和和谐的外部世界,可能是最好的礼物。我最近的想法就是,给偶得留够未来他上大学的钱。意思是,只要他自己选择,无论是读医科,还是读艺术,无论是上本国公立大学,还是外国私立大学,我都能不考虑经济因素让他追寻梦想。等我赚够这个钱,我就又找不到工作的动力了。”
  
  年份:2011-? 地点:地球 身份:自由
  
  “我的幸福沸点比较低。”
  作家六六,幼儿教师六六,母亲六六……这所有的身份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元气满满、热烈绽放的女人。她好好生活,大声说话,放肆地晒着各种情绪,似乎拥有着无限能量。六六的聪慧在于,她深知人生不可能有完满,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一直对缺失报以欣然和接受的态度,从不会去想弥补或者加强辅导。比方说,我非常希望自己像奥黛丽·赫本那样瘦,但显然今生都是奢望。我便告诉自己,这是我的福分,如果一个女人又聪明,又漂亮,又善良,又有才华,名利双修,子女双全,父母健在,爱人相伴,估计就离辞世不远了。因为好花不常开。我认为常开的丑花更好。我还没有中过大彩,我还没有被王子看上过,我还没有女儿,我的肥还没减下来,我有太多的借口赖活在这世上。千万别都满我的意了。”这极具六六风格的表白,实在让人抚掌大笑。
  其实,一直都写社会热点话题,思考和描写着很多现实的、无奈的甚至是残酷的东西,会比较容易让人无力;但六六始终还是精神高昂地相信光明会多过于黑暗,相信真善美始终存在于人心之中——正是因为这种乐观,让六六的性格或者人格甚至人,一分两半:一半早已被现实锤炼成金刚罩铁布衫,而另一半,总是幼芽般柔软,感受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幸福。
  “幸福是内心的感受。我是比较容易感受到幸福的人,用孩子爸爸的话说,叫我的幸福沸点比较低。比方说,他要送我生日礼物的时候,问我想要什么,他其实准备了大约两万块的金额,结果我要了一个著名蛋糕店的蛋糕。他问我除此以外还有什么能让我更快乐,我回答:两个蛋糕。在我这里,名牌包、房产证、或者是钻石、高级化妆品对我传入神经末梢的刺激不会比蛋糕更强烈。你跟我说谁谁今年赚了多少钱,谁谁今年买了什么车,我的反应度为零。但你跟我说谁谁光吃不长胖,这样的话题就会给我极大的刺激。”
  美国神经生物学曾有一项有趣的研究表明:会享受生活、自得其乐、朝气勃勃和充满希望等优良品质都存储在大脑左半球里,右半球存储的则是忧郁、失望和懊恼。所以,所有的悲观主义者,怀疑主义者和自杀主义者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都是右半球,而乐观主义者左半球思维占主导地位。“我觉得,我是一个典型的用左脑思考的人。”六六说。
  
  “回首岁月,从25岁起,我就退休了,因为每一天都是我自己选择的,按自己口味过的。”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是幸福的;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行业并有足够的天赋,是幸福的;能够按照自己的选择自由地生活,更是幸福的。
  “如果按照我的想法,我一直希望自己开一个幼儿园,等我攒够了钱。”六六讲起未来的梦想:“我的教育理念,就是在我的幼儿园里生活的孩子、学习的孩子,他至少在学前那段有一个最幸福、美好的童年,这是他一生能够奠定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这是我的想法。”
  六六就是这样,自由地游走于文学与商业,现实与梦想,繁华与简单,恣肆与规则……这个活得扎扎实实又欢欢喜喜的女人,这个深谙人情世故却始终清醒明朗的女人,这个不肯复杂、不肯避讳、有什么就要说什么的女人,我们唯有拭目以待,等着她全新的文字,看着她继续真实自由的生活。
其他文献
但凡出版社,必有一两套拿手书系,凝聚出版焦点。  1982年开创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最为知名的社科学术丛书品牌。20多年下来,这套丛书已有300多种,对几代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自1988年出版至今,已出版40余种,亦是同类书籍的翘楚,让我们得以从海外的眼光重新认识中国;同样的,八十年代的台湾出版社,几乎每家都有书系。有些是拿自己公司名字作为
期刊
预测,且一预就是十年,搞得我像半仙。书市不可预定预测,具有绝对正确性。在绝对的罅隙,衍生了可以预测的相对可能——少点儿耳塞目盲,虽非半仙,对出版业进行一番热门职业预测是可以做到的。或者说,未来新兴热门职业衍生于而今的现实土壤,从当下出版态势可以看出端倪。有心看,就能看个正着。且随我从现有出版体系到未来出版版图的裂变轨迹来看。    现有出版业的职业角色现状    内容提供商,多半是作者(著作权人)
期刊
书系,自从出版成为一种时尚,就为出版人所器重。现代文明社会,出版成为一种产业,好书系更是竞争的法宝。  好书系之所以受人青睐,是因为一个好书系就能成就一个出版社,不仅能让出版社名扬天下,更能带来丰硕的经济效益;不仅能让名不经传的出版社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更能让一个濒临倒闭的出版社起死回生。所以说,现代出版社都不惜人力、物力、财力投资书系,希望能成就一个好书系,抱得金娃归。  既然书系在出版人心中有如
期刊
女性与书写   时间:2011年8月28日(周日)15:00~17:0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单向街书店   嘉宾:珍妮特·温特森、苏珊·奥巴赫、李银河   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社会学家,著有《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性社会学》等多部社会学作品。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是英国最具争议性的著名作家之一,出版过十部
期刊
有些书系的形成,跟书系主事者的风格和一以贯之的关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黄静宜从事编辑工作已有好几个年头。大学毕业时,她有幸进入汉声文化,在那里受到了汉声做书理念的熏陶,继而在心里种下了一个出版信念的幼苗:可以做跟本土化、文化有关的东西。也正因为深受汉声做书态度的影响,黄静宜做的书有一个特点,都是自制书,都关注在地文化。  离开汉声后,黄静宜成为远流“台湾馆”的编辑。台湾馆,顾名思义,制作的都
期刊
自2006年推出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到“巴黎创意人”系列(《巴黎手作艺人》、《巴黎家的私设计》等等9种),以及今年推出的“工作与生活图书馆”系列(《最糟也最棒的书店》、《我们生活的风景》等等7种),吴宏凯studio以出版所谓的“轻设计书”(编注:读者群并非只是设计专业人士,而是许多对设计、美好事物感兴趣的人),开拓了此类书籍在大陆的市场,并成为这一领域书籍的重要出版者。  “你觉得我做的是
期刊
8月,我们迎接了甜蜜七夕情人节与温馨父亲节(8月8日是台湾人民公认的父亲节),也度过敬拜神鬼的中元节。太平洋高压威猛,暑热难挡,出版界业也热气腾腾,大书一波接一波,摆成一轮轮目不暇接的流水盛宴。    电影所衍生和带动的书  8月最热的,是一系列的“赛德克·巴莱”书。  九月是赛德莱·巴克月。包括将在“总统府”前广场办首映会在内,电影《赛德克·巴莱》先期宣传奠下厚基,未映先轰动。导演魏德圣赶在“自
期刊
约好采访,在等待与刘再复见面的时间里,心中甚是忐忑,对于自己能“招架”他的多少光芒,并没有把握。后来,他出现了,戴着帅气的鸭舌帽,可贵的是身上决然没有那种通有的让人窒息的气场,乡音未改,笑容里透着智者的谦卑。  采访过程中,脑海中一直出现布列松的形象,法国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有个“决定性瞬间”的说法,指的是最佳照片都是敏捷地抓住恰好出现的瞬间光影,此时,无论是一个轮胎还是一小片水洼,都各得其
期刊
说起书系的规划,应该很难找到像台湾出版界这样的巧思吧。  欧美的书系规划想法,就像我们印象中的西洋逻辑,大方向简单清楚,一点都不拐弯抹角。当然,也不会有太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日本也是一个成熟的图书市场,他们的书系历史也有一段时间,不过他们毕竟还是个大市场,为求读者青睐也不如台湾出版界这样将书系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该是许多出版同业在细览台湾市场上出版过的书目,可能会发出的感想,但也会发现图书的规划越
期刊
“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华人十大小说”的评选中,与张爱玲、虹影、苏童、陈冠中等名家共同获得这项殊荣的,有一个让人关注的名字——葛亮。这位原籍南京、现居香港,生于1978年的写作者,成为这一奖项迄今最年轻的获奖人。  很少见到一个进入商业出版市场不久的年轻作者,肯用5年时间打磨一部小说。年仅三十出头,却以时下年轻作家稀见的责任感回望历史,将对南京的深厚情感落笔为这座城七十年间宿命与缘分的流转。完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