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中心,具体、生动阐述这要点。
关键词 激发 培养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 联系实际 体验成功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数学本身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科学,学生在理解、掌握数学概念、定律、性质、法则等数学知识时,总会感到有一定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兴趣因素,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情感,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起数学来就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让学生主动、兴趣地参与学习。下面本人将如何培养学生學习兴趣谈一谈几点体会。
一、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课本中形象的彩图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利用这些彩图,结合学生常见物品或熟悉的东西,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如在低年级教学3+1=4时,可以拿出4个梨。左边放三个,从右边又拿来一个。问现在共有几个梨?学生马上回答现在共有四个梨。因为梨是学生常见而又熟悉的水果,这样学生头脑就有3+1=4的特定含义。在这基础上,可让学生用小棒摆出4+1=5,5+1=6,……学生一边摆算式一边计算,这样动手动脑又动口的训练,使学生在认知上既直观又深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中的许多问题来源于生活与社会实际,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师应巧妙地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如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时,可以让学生用米尺量出桌面的长度,问学生量出的桌面的长度是多少米?学生度量的结果是一米多。那么,不够一米的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又如,在教学“比例”概念之前,教师可以例举:公安人员在破案时,根据现场案犯留下的脚印就能知道作案人的身高和体重。还有在一幅地图中,只要量出图上两地的距离就能知道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这样,用实际例子引入“比例”的概念来进行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边动手。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分小棒,弄明白怎样分才能使每一份同样多,怎样分才能知道可以分多少份。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分别把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结果把每一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拼成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样的课堂教学会使本来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充满趣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激发学生要求解疑的欲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分数大小比较”时,给学生出三组分数进行比较大小。如:与、与、与。前两组同学们很快回答出来,可是第三组都答不出来。此时,学生很希望得到解题的方法和最终的答案,这时老师说:“只要解决一个问题,这组分数大小就能比较。”这样的悬念设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新知识创设良好的情境。又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出了这样的三道题让学生竖式计算:(1)864÷24=;(2)351÷26=;(3)679÷6=,第一道题能除尽,第二道题补“0”后也能除尽,第三道题无论学生补多少个“0”也无法除尽。当学生计算到第三道题时,由于算不出结果,纷纷举手,提出疑问,大家感到困惑,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最佳的教学时机,在学生迫切得到解决疑惑时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不含而喻的。
五、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获得成功,便能体验到成功时带来的愉悦。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假如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困难重重,屡遭挫折,长久下去会对学习数学丧失信心,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做到及时地鼓励和表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六、组织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组织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有组织地安排一些轻松的课内或课外活动,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学习。如做一做数学游戏,猜一猜数学谜语,讲一讲有关数学的故事,举行数学竞赛活动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合理巧妙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激发 培养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 联系实际 体验成功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数学本身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科学,学生在理解、掌握数学概念、定律、性质、法则等数学知识时,总会感到有一定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兴趣因素,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情感,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起数学来就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让学生主动、兴趣地参与学习。下面本人将如何培养学生學习兴趣谈一谈几点体会。
一、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课本中形象的彩图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利用这些彩图,结合学生常见物品或熟悉的东西,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如在低年级教学3+1=4时,可以拿出4个梨。左边放三个,从右边又拿来一个。问现在共有几个梨?学生马上回答现在共有四个梨。因为梨是学生常见而又熟悉的水果,这样学生头脑就有3+1=4的特定含义。在这基础上,可让学生用小棒摆出4+1=5,5+1=6,……学生一边摆算式一边计算,这样动手动脑又动口的训练,使学生在认知上既直观又深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中的许多问题来源于生活与社会实际,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师应巧妙地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如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时,可以让学生用米尺量出桌面的长度,问学生量出的桌面的长度是多少米?学生度量的结果是一米多。那么,不够一米的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又如,在教学“比例”概念之前,教师可以例举:公安人员在破案时,根据现场案犯留下的脚印就能知道作案人的身高和体重。还有在一幅地图中,只要量出图上两地的距离就能知道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这样,用实际例子引入“比例”的概念来进行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边动手。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分小棒,弄明白怎样分才能使每一份同样多,怎样分才能知道可以分多少份。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分别把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结果把每一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拼成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样的课堂教学会使本来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充满趣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激发学生要求解疑的欲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分数大小比较”时,给学生出三组分数进行比较大小。如:与、与、与。前两组同学们很快回答出来,可是第三组都答不出来。此时,学生很希望得到解题的方法和最终的答案,这时老师说:“只要解决一个问题,这组分数大小就能比较。”这样的悬念设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新知识创设良好的情境。又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出了这样的三道题让学生竖式计算:(1)864÷24=;(2)351÷26=;(3)679÷6=,第一道题能除尽,第二道题补“0”后也能除尽,第三道题无论学生补多少个“0”也无法除尽。当学生计算到第三道题时,由于算不出结果,纷纷举手,提出疑问,大家感到困惑,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最佳的教学时机,在学生迫切得到解决疑惑时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不含而喻的。
五、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获得成功,便能体验到成功时带来的愉悦。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假如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困难重重,屡遭挫折,长久下去会对学习数学丧失信心,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做到及时地鼓励和表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六、组织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组织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有组织地安排一些轻松的课内或课外活动,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学习。如做一做数学游戏,猜一猜数学谜语,讲一讲有关数学的故事,举行数学竞赛活动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合理巧妙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