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光》是人教版和苏教版上都选用了的小学一年级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众所周知的讲司马光小时候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故事。虽说这不是一篇新课文,但经过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首先从谈话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位我国古代的小朋友,这人叫司马光。司马光从小就聪明,爱学习、爱动脑筋,长大后还做了宰相、写了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小故事。
然后老师板题,要求同学们用手指跟老师一块按笔顺数空写题目。
(我认为这一环节的设计,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跟着老师写课题,意在注意学生写字写字能力的训练。)
二、运用电脑这一教学媒体,利用表演这一形式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课文第二短时,充分利用了电脑的大屏幕让学生理解课文。
师: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里,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彩图。
(电脑扫描后投放在大屏幕上,别的小朋友都都慌成什么样子呢?
生:有的吓哭了,有的吓跑了,有的在喊……
生:还有的下的藏在了假山后面。
生:还有的跑去叫家长了。
……
师:你们看图看得真仔细,说得太好了。你们能把他们慌乱的样子能表演一下吗?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在小组内争着抢着表演,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了。然后几位同学上台表演了这一场面,这样在表演中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气氛活跃轻松。老师随机打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哭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然后指导朗读,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把小朋友们都慌了的那种紧张、害怕、忙乱的感情表达了出来,这样轻松地理解了“慌了”这一词语和这一场面,又自然而然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学习第三段时,电脑又切换到大屏幕上来,再次指导学生看图。
师: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在干什么?他和别的小朋友表现有什么不同呢?
生: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破了那口缸。
生:司马光把缸打破了,水流了出来,那个孩子也跟着水出来了。
……
师:你们能看图想象和模仿一下司马光当时的动作吗?(先在合作学习小组内表演,然后派代表上台表演。)
学生上台表演了“搬起”石头,“使劲”砸缸后,有的同学说:“他没有使劲”;有的说:“他搬石头没有用力……
师:司马光是怎样“搬起“石头?怎样才叫”使劲“呢?(学生再次表演。)
又一个学生上台表演时,做出了双手搬石头的费力,嘴里还不时地发出了“嗯”的声音。使劲砸时,他将石头用力高高举起,然后嘴里发出了“哎”的使劲声。表演十分投入,引起了同学们和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这时我随机打出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師:我们将句中的“搬”换成“拿”行不行?为什么?去掉“使劲”好不好?为什么?将“砸”换成“打”或“敲”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在合作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后交流结果。交流后,老师指导朗读,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将加点的词加上了重读音,通过重读这几个词,理解了司马光在紧急时刻的机智,爱动脑筋,也为今后说话,写作中准确的用词打下了基础。
(以上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利用电脑和大屏幕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文中插图和重点句子,方便快捷地出现在同学们视线当中,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利用表演这一形式让同学们都参与到教学当中,也更好的引起了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的作用,激活了课堂气氛。)
三、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发展了思维
教学进行到以上这一环节后,我为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做了这样的设计。
师: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一个孩子呢?
生:聪明。
生:爱学习、爱动脑筋。
生:沉着、机智、勇敢。
……
老师总结后板出:爱动脑筋、沉着、机智。
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司马光在关键时刻不慌张、遇事沉着、爱动脑筋,用砸水缸的方法救出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老师知道,同学们也很爱动脑筋,你想想,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在水缸里的小朋友呢?
(学生又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场面十分活跃,有的跪在凳子上抢着说,有的刚说后,其他同学就反驳,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表现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讨论后交流结果。
生:我想可以找梯子放在水里,让小朋友爬上来。
生:我反对,找梯子来不及。
生: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生:我反对,当时没有抽水机。
生:几个小朋友联合起来把缸推倒,让水流出来。
生:我反对,小朋友们没有那么大力量。
生:可以在花园的大树上折断树枝,伸到水里,让小朋友爬上来。
生:我反对,不能破坏树木,老师说过要环保。
生:现在救人重要。
生:对,我同意,司马光砸缸也破坏了缸,但他是为了救人呀!
……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滔滔不绝地争辩着。在争辩中否定着一个又一个的答案,从而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肯定了司马光的机智和方法的巧妙、实用。
老师趁势做总结。
师:你们也都很聪明,想出了很多办法,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它办法都太浪费时间。而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一方法简单、省时、巧妙、实用,缸虽然破坏了,但救出了最有价值的人的生命。只要有人,就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一定能动脑筋、想办法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出人类的奇迹。
一、首先从谈话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位我国古代的小朋友,这人叫司马光。司马光从小就聪明,爱学习、爱动脑筋,长大后还做了宰相、写了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小故事。
然后老师板题,要求同学们用手指跟老师一块按笔顺数空写题目。
(我认为这一环节的设计,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跟着老师写课题,意在注意学生写字写字能力的训练。)
二、运用电脑这一教学媒体,利用表演这一形式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课文第二短时,充分利用了电脑的大屏幕让学生理解课文。
师: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里,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彩图。
(电脑扫描后投放在大屏幕上,别的小朋友都都慌成什么样子呢?
生:有的吓哭了,有的吓跑了,有的在喊……
生:还有的下的藏在了假山后面。
生:还有的跑去叫家长了。
……
师:你们看图看得真仔细,说得太好了。你们能把他们慌乱的样子能表演一下吗?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在小组内争着抢着表演,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了。然后几位同学上台表演了这一场面,这样在表演中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气氛活跃轻松。老师随机打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哭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然后指导朗读,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把小朋友们都慌了的那种紧张、害怕、忙乱的感情表达了出来,这样轻松地理解了“慌了”这一词语和这一场面,又自然而然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学习第三段时,电脑又切换到大屏幕上来,再次指导学生看图。
师: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在干什么?他和别的小朋友表现有什么不同呢?
生: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破了那口缸。
生:司马光把缸打破了,水流了出来,那个孩子也跟着水出来了。
……
师:你们能看图想象和模仿一下司马光当时的动作吗?(先在合作学习小组内表演,然后派代表上台表演。)
学生上台表演了“搬起”石头,“使劲”砸缸后,有的同学说:“他没有使劲”;有的说:“他搬石头没有用力……
师:司马光是怎样“搬起“石头?怎样才叫”使劲“呢?(学生再次表演。)
又一个学生上台表演时,做出了双手搬石头的费力,嘴里还不时地发出了“嗯”的声音。使劲砸时,他将石头用力高高举起,然后嘴里发出了“哎”的使劲声。表演十分投入,引起了同学们和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这时我随机打出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師:我们将句中的“搬”换成“拿”行不行?为什么?去掉“使劲”好不好?为什么?将“砸”换成“打”或“敲”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在合作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后交流结果。交流后,老师指导朗读,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将加点的词加上了重读音,通过重读这几个词,理解了司马光在紧急时刻的机智,爱动脑筋,也为今后说话,写作中准确的用词打下了基础。
(以上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利用电脑和大屏幕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文中插图和重点句子,方便快捷地出现在同学们视线当中,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利用表演这一形式让同学们都参与到教学当中,也更好的引起了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的作用,激活了课堂气氛。)
三、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发展了思维
教学进行到以上这一环节后,我为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做了这样的设计。
师: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一个孩子呢?
生:聪明。
生:爱学习、爱动脑筋。
生:沉着、机智、勇敢。
……
老师总结后板出:爱动脑筋、沉着、机智。
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司马光在关键时刻不慌张、遇事沉着、爱动脑筋,用砸水缸的方法救出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老师知道,同学们也很爱动脑筋,你想想,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在水缸里的小朋友呢?
(学生又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场面十分活跃,有的跪在凳子上抢着说,有的刚说后,其他同学就反驳,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表现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讨论后交流结果。
生:我想可以找梯子放在水里,让小朋友爬上来。
生:我反对,找梯子来不及。
生: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生:我反对,当时没有抽水机。
生:几个小朋友联合起来把缸推倒,让水流出来。
生:我反对,小朋友们没有那么大力量。
生:可以在花园的大树上折断树枝,伸到水里,让小朋友爬上来。
生:我反对,不能破坏树木,老师说过要环保。
生:现在救人重要。
生:对,我同意,司马光砸缸也破坏了缸,但他是为了救人呀!
……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滔滔不绝地争辩着。在争辩中否定着一个又一个的答案,从而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肯定了司马光的机智和方法的巧妙、实用。
老师趁势做总结。
师:你们也都很聪明,想出了很多办法,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它办法都太浪费时间。而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一方法简单、省时、巧妙、实用,缸虽然破坏了,但救出了最有价值的人的生命。只要有人,就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一定能动脑筋、想办法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出人类的奇迹。